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化学 > 正文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如何利用教材激活作文训练】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

时间:2019-01-1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打基础的一项重要工作。传统的作文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特征,每次写作都起书上的命题,囿于老师的指导,终止于老师的批改;形式单调,内容缺乏趣味。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尝试用教材文本为作文材料,进行形式多样的作文写作,引起了学生的作文兴趣,调动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什么?怎么写?这是学生动笔作文时面对的两大难题。为此,我主要从两方面着手:其一,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抓住他们熟悉的,关注的,有深切感受的素材编拟文题,引导他们大胆地叙写经历,表述见解,抒发情感,破除对写作的神秘感。其二,结合阅读教学,设计文题,引导学生在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把见解和体会加工成文字。这样,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丰富了作文的题材,而且伴随着对课文的咀嚼揣摩,学生对选词造句,布局谋篇也有了更加切实的感受,在潜移默化中积累了“怎样写”的经验。
   一、在鉴别欣赏中进行写作训练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必修二提出:尝试写作文学鉴赏文章,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但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大多属名家名篇,内容博大精深,因此,学生阅读的难度较大,进行鉴赏并写成具有一定认识高度的文章更非易事。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教学中始终抓住鉴赏评论这个环节,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作品所描绘的境界中,深入研读,逐步提高高尚的审美观,并有计划地将读和写结合起来,那么,学生评价作品的欲望定会逐步高涨,写作能力也会随着认识水平的提高而增强。
   比如,在讲完《荷花淀》一文时,我让学生写一篇《从环境美看小说的人性美》的评析文章,大部分同学都围绕课文中的三处景物描写,泛泛而谈每处描写对人物性格的衬托作用,及在情节发展上的预示和推动作用,很少把荷花淀里的荷花本身的内涵与小说人物内在的气质结合起来,认识上达不到应有的高度。于是,我让学生重读课文,划出重点语句,并在课外收集整理有关描写荷花的名言警句,概括出荷花的特征,然后结合课文中水生嫂的性格特点,比较阅读,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似点。经过点拨,学生认识提高,明白了荷花淀里荷花的高洁情柔、美丽,正是当时大背景下农村妇女温柔多情,坚贞勇敢,品德高尚,深明大义的纯美的人性的象征。于是学生重写原题,效果斐然,获益匪浅。
   贾宝玉是《红楼梦》的主人公,是作者倾注感情最多的人物。讲完《林黛玉进贾府》,为了让学生从反封建的高度上把握这个人物,我拟了两个作文题:
   1、《“命根子”和“劳什子”》
   2、《众人口中的宝玉和黛玉眼中的宝玉》
   这两个作文题大大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同学们跃跃欲试,欲倾吐而后快。有人在《“命根子”和“劳什子”》一文写道:“与其说贾母将通灵宝玉看作贾宝玉的命根子,倒不如说贾母将贾宝玉视为贾家的命根子,贾家的接班人。而贾宝玉又不符合他们的标准和要求,贾府可谓后继乏人。所以说,贾宝玉这个封建家庭的命根子,本质上却是封建家庭的劳什子。这不正预示了贾府这一封建家庭必然衰败的命运吗?”剖析言简意赅,切中要害。
   类似的习作还有:《析窦娥的矛盾性格》、《不屈的爱国诗人》、《从祥林嫂到水生嫂》等等。
   对于文学作品的鉴赏不能仅局限于思想内容,对艺术特色的鉴赏不也容忽略。只有这样才能在提高学生认识能力的同时,切实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辞章修养,使他们的习作从内容到形式日趋完美。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紧紧抓住阅读文学作品这一环节,当学生的情绪被充分调动起来之际,不失时机地进行写作训练,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而且能使学生由表及里逐步深入地分析问题,这对于写作,具有指导意义。
   二、在巩固知识中进行写作训练
   语文教材中的有些基础知识,也可以通过作文训练的形式得以落实和巩固。
   学完《孔雀东南飞》,我让学生将文中18个“相”字全部摘出,按用法分类归纳,然后写了作文《谈谈“相”字的偏指用法》;讲完《鸿门宴》,我出示了两个例句:1.请以剑舞;2.请回答问题。让学生比较古今汉语中“请”的不同用法,并写了作文《“请”字古今说》。《荷塘月色》被誉为“现代美文”,同叠音字的使用不无关系,我就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以《叠字的韵文》为题作文。
   高中语文课本在文言文的学习上,强调的是对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的掌握,每篇课文后面都设计了一道一词多义现象的练习题。所以学完必修一、必修二后,我让学生写了《谈谈古汉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作文,学生把学过的课文重新研读,发现课文中的例词仰俯皆是,作文时只需要将他们归类分析,集中比较,化零碎为系统,再辅以合理的谋篇布局,精心地遣词造句,文章就水到渠成了。
   结合所学的语文知识进行写作训练,学生在落实巩固知识的同时,写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可谓是一举两得。
   三、在质疑辩难中进行写作训练
   中学语文教材中引起争议的问题有很多。如果我们抓住当中学生求异思维活跃的特点,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启发他们向专家学者辩难,为名家名篇指瑕,同时把这一活动引入写作课,那么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乃至写作能力都将因之而提高。
   比如《茶馆》第三幕中有这样的对白:
   王淑花(看李三的辫子碍事):三爷,咱们的茶馆改了良,你的小辫也该剪了吧?
   李三: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
   “越改越凉”属于何种修辞,答案并不统一,比较集中的看法是“谐音双关”或“飞白”,于是我索性让学生以《“双关”还是“飞白”》为题作文,让学生经过充分思考后,写出文章大多立论明确,有理有据。有个同学写到:“越改越凉”属“飞白”。但为什么有人将它视为“谐音双关”呢?因为“飞白”这种借助别字而形成的修辞正是建立在谐音的基础上,而“双关”最明显的特征是言在此,而意在彼,“越改越凉”,恰恰不具有此特征。这位同学的分析多么明确、深刻。
   四、在拓展延伸中进行写作训练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必修一明确指出:深入生活,收集材料,创设问题情境,综合运用叙述、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开展写作实践。我们可以立足教材,在课后延伸时扣住时代主题,稍作创新变更,新鲜而活泼的作文话题就会源源不断,这样既可以激活课堂教学,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学完《祝福》后,让学生在充分讨论祥林嫂死因基础上,为“她”写一小传,要求叙述她真实的生存状态,点明她三到鲁镇的失望、希望到绝望的心态变化。或者以“她”作主人公,写三则日记,描写“我“的心理变化过程和叙述我在鲁镇三天的行踪。学完必修一《我的空中楼阁》一文后,将学生身份变化为导游,把本文改写成导游的解说词,加入自己的情景设想,表达自己的居住理念,关注现实无房者的人生窘态。
   这种转化,既是对教材的提升,又可以透过教材,表达真实的生活,表达自我的思考。
   结合教材文本进行作文训练,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读”可以为“写”积蓄营养,“写可以检验“读”的效果,二者互为手段,又相辅相成。同时,写作能力是语文综合能力的反应,写作水平的提高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写作是一项艰苦复杂的劳动,语文学科的复杂性也决定了作文教学的复杂性。因此,结合教材文本进行作文教学应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努力做到口头书面穿插进行各种问题统筹安排,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以使学生有切切实实的话可说,训练取得切切实实的效果。

标签:作文 浅谈 语文教学 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