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万人的香港是一家 香港700万人闹独立怎么办

时间:2019-02-0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香港的冬天不太冷。冬日的阳光下,香港特首选战正在升温。日出江山红似火。极光,虹影,彩云,霓虹,五彩迷离,这一切皆来自阳光的色光流变。这是一条法则:任何选举都必须在阳光下进行。然而,阳光下的香港选举却出现一股股暗流逆流,抹黑、造谣、攻击、泼粪、搅局,网络和媒体接连出现与候选人相关的五花八门的“负面新闻”,南辕北辙的民调频频见诸报端,看得人眼花缭乱,真假难辨。
  梁振英对防不胜防的造谣和攻击,一脸无奈。他在接受采访时说:“很难应付。”每星期总有三四天,到了晚上八九点,就有媒体给他发电子邮件,问他很多完全属于无厘头的问题,要他当即响应。梁振英摇摇头继续说:“如果我2小时内不作响应,他们就会觉得我默认了。这样,我和身边的同事就得忙碌两个小时,而后被迫做出回应。”
  “一个人可以被摧毁,但不可以被击败”,这是《老人与海》一书中的话。这句话给了梁振英人生启示。他爱读书看杂志,读书很杂,中文的英文的都读。他说:“从小学开始就爱读书读报,记得三岁的时候,每天早上都跟着父亲一起大声读报纸。现在内地的出版事业很蓬勃,出了很多好书,台湾也不错。我现在最缺的就是看书的时间。”美国著名小说家海明威写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是梁振英最爱读的一部小说。他读了好多遍,还能背诵书中不少名句。
  小说讲述古巴老渔夫圣地亚哥,连续84天没捕到鱼。这一天终于独自钓上了一条大马林鱼,这鱼实在太大,把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才筋疲力尽。圣地亚哥杀死了大鱼,将它绑在小船的一边,归程中却一再遭鲨鱼袭击,最后回港时只剩下鱼头鱼尾和一条脊骨。贫穷而又不走运的老渔夫圣地亚哥的命运是悲哀的,而他却又是一个失败的英雄。圣地亚哥是海明威塑造的最后一位悲剧英雄,也是他一生塑造的硬汉性格的最后总结。
  一个“打不败的失败者”。海明威的硬汉子品格像精灵一样依附在圣地亚哥这一人物身上,这便是海明威“硬汉子”精神的象征。梁振英说:“我体会到什么是认清目标,什么是坚持,什么是毅力。其实,认清目标、坚持、毅力,正是香港人所追求的,孜孜不倦在脚下这片土地上耕耘。”
  栽花种菜,品悟耕耘与收获的内在联系
  说起耕耘,听梁振英说“花道”、“菜道”。一些人总是说,梁振英很“酷”,也有人说他刻板而不苟言笑,难以揣摩内心所想。其实,与他近距离接触过的人,都会感觉他随和沉静,善解人意。梁振英喜欢爬山、游泳,也喜欢栽花种菜。在香港政坛,谁都知道他是“花痴”,惜花爱草,休息日爱在自家的院子里“拈花惹草”。
  他说:“当年在英国读书,我就喜欢种植。这在英国是很普通的事,很多电视、杂志、书籍,都会教你种植,回到香港,我始终没有放弃。”他家位于港岛山顶贝璐道的院子,花草果树摇曳生姿,薄荷、茶花、桑树、荷花、芒果……绿意盎然,果香四溢。就说种菜,如果他和夫人每天在家吃饭的话,自己种的菜都吃不完,完全可以自给自足。
  他家的院子,加上院子外的地,有上千平方米,他种了玉米、豆苗、萝卜、花生、菜心、白菜、生菜、辣椒……只是空闲时间太少,难以勤于耕种。两三星期前他们在苗盆播下的种籽,现在已经长得太大了。“现在准备收的是生菜。我种瓜种菜不是一种生产行为,不只是吃,而是我喜欢尝试一些新的事物。比如,我种了几株甘蔗,以前从没种过,我作了尝试。我还种了很多不同品种的青瓜,现在已经‘坐果’了,今年的杨桃也长得不错。”
  一树青葱,数株粉黛,他都会呆呆地看好一阵。他在种植耕耘时,公事私事什么都不再想了,用他的话说,“眼前的花草树木都是有生命的,我不能心有旁骛”。陶渊明的诗句“性本爱丘山”是他喜欢的。他说,喜欢种植,“让我品悟耕耘与收获的关系”,“中国人以农立国,很多至理名言都是从土地、从耕种里体会、感悟的。我们的历法是农历,耕种的需要规范了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只要用心种植,悉心照顾,总能见到花开叶茂,果实累累。700万人的香港是一家,齐心努力,总能有明天
  的收获。”
  700万人的香港是一家,是梁振英系列著作《家是香港》贯穿的理念。书名原本是《家在香港》,他却改了一个字:家“是”香港。一字之差,意境迥异。他说:“整个香港是我家,全香港人是一家,每个人都是这个家的一分子。书是讲‘一个人与700万人’的事,要让全香港人是一家。一代又一代的香港人,在这里生活。我们的父母,想过回乡定居;我们这一代,也曾想过远走他乡。今天,只要我们200多万个小家庭,目标一致,一步步去经营,凝聚成一个香港大家庭,我们就可以有新的希望。”
  说着耕耘,他突然话锋一转:“说我形象严肃也不是完全没有理由。经常站在公众媒体面前,是1985年开始从事《基本法》工作的时候开始,尤其是1988年至1990年,我出任《基本法》咨询委员会秘书长,1990年后,又参与预委会、筹委会工作,我是预委会政务小组港方组长,是筹委会副主任,经常在香港和北京开会,并且代表会议向媒体正式发言,并接受提问。当时的压力确实非常大,不仅是当时的社会气氛和国际国内形势带来的压力大,也有自己对自己要求的压力,香港回归不是成功就是失败,回归前几年中英关系又紧张,面对媒体,就不能随便讲话,不能有丝毫差错,否则对人心有影响,甚至引发外交争端。”
  香港与台湾地区的关系,不是外交关系,却是特殊关系。今天的港台关系已相当密切,这与梁振英当年的突破举动不无关系。香港回归后,前几届政府在处理港台关系上,都不敢也不善放手行事,过于谨慎,束手束脚。香港与台湾关系,不冷不热,持续维持。梁振英却为推动港台关系发展率先作了努力。早些年他就提出,中央政府给香港的政策其实是很宽松的,香港要善用,要改变思维。人不在台湾,不在现场,工作是很难展开而取得突破的。
  2008年5月,梁振英开始筹划,10月底带了一个香港专业联盟的团去台湾考察。专业联盟包括律师会、大律师公会、会计师公会、建筑师学会、工程师学会、医学会、牙医学会、园境师学会、规划师学会和测量师学会等香港最大的10个专业团体,代表了属于这10个专业团体的6万多专业人士。除了专业团体之外,他同时还邀请香港交易所、香港国际仲裁中心、贸易发展局派人随团。梁振英此举,对港台关系融合发展,起了“解冻”的关键作用。
  竞选的标志色是橙色和湖水绿色:热情、朝气、开朗、豁达
  梁振英这次竞选的标志色是橙色和湖水绿色。他解释说:“设计师认为我对人生和社会的看法比较阳光,所以用了这两种颜色。设计师说,橙色代表热情、动力、朝气,因为香港需要向前行,需要正能量;湖水绿则代表开朗、豁达的心情,代表天地大自然。香港未来应该是一个快乐,人人生活得更好的城市。我经常说,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就是我的颜色。”
  梁振英说的设计师,就是自称“社工艺术家”的黄炳培。他与梁振英见面,倾谈不到半小时,就认同了梁振英的理念。花了不到一星期,就完成了一个政治竞选的标志设计。梁振英的“家是香港”理念,与黄炳培一贯的“以心建家”的创作理念很吻合。
  黄炳培说:“香港人各有不同岗位,但都属香港这一家。若维园的清洁工人不做好本分,维园还是维园吗?你能说她的位子和价值不重要吗?”这与梁振英700万人是一家的想法不谋而合。
  看黄炳培设计的“齐心”二字,有人说似乎看出一个“恋爱”的“恋”字;也有人说是“心意”的“意”字。对此,设计家并不介意,恋爱、心意、齐心,不都有“心”吗?
  “齐心”正是梁振英追求的。说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2003年SARS肆虐香港,市道凋零。梁振英受时任特首董建华之托,在一个寒冷的春日飞往北京,为中央开放内地居民赴港自由行作最后破题商讨。梁自知重任在肩,想早去晚回,好让董建华早作部署,他连御寒大衣也没带便上路了。到了北京直奔那位领导人家中,甫一坐下,领导人劈头一句:“梁振英,你好好考虑清楚了。中央不是不愿撑香港,只是担心我们这边门一打开是关不上的。日后那么多内地游客去香港有可能引起逾期居留、治安等问题,香港承受得了吗?”
  梁振英事后说,中央政府支持香港,但当时内地和香港在收入、社会秩序和观念上都有差距。在那之前,内地居民来香港都是团进团出,比较好管理。当时香港的舆论对自由行也有异议,有人认为内地居民的消费能力还不强,让他们来香港做什么呢?梁振英说:“当时,我的观察却不一样。有人认为内地游客来港会引起一些社会问题,例如逾期逗留、打黑工等。我对那位领导人说,这些顾虑我们早就思考过了,既然中央支持开放自由行,香港会把所有准备工作都做好的。我们对香港的警察、海关、入境处的工作都有信心。”
  今日问梁振英,当时你何不请示董建华而先斩后奏了,万一自由行出了问题负担得起那责任吗?梁坦言:“董建华给了我十足的授权。现在回头看,香港每年有2000多万自由行的游客,但内地居民在香港的犯罪率比香港居民在港的犯罪率还要低。这说明只要政策用好,我不担心香港的经济发展。现在内地仅是小部分城市允许居民来港自由行,香港的商家就已经忙得不可开交了。我在青岛的朋友,一直让我帮忙争取青岛能早日开放自由行。青岛是山东最大的一个商业城市,可以想象类似青岛这样的城市一旦加入,对香港的旅游业,对香港的整体经济会有多大好处。”
  说到香港的经济,梁振英说,过去,香港只重视经济增长的总数和平均数,没有足够注意经济增长的分布,对基层收入下跌造成的民生问题和政治问题也认识不足。今后,人口老龄化,上世纪50年代出生,仅受过小学教育的大批下岗人步入老年,香港基层的基本生活开支问题愈来愈突出。贫富差距扩大是世界各地的普遍现象,但香港情况 比较特殊,需要特别关注。
  他说:“香港面对的问题,不仅是高低阶层的工作收入差距扩大,而是在整体经济增长不多的同时,工作收入最低的三成的就业人口收入不断下跌。因此,这不是‘人比人,不如人’的问题,而是‘自己比自己,一年不如一年’的问题。经济发展,需要大家齐心合作,当社会上相当一部分人认为,‘经济越发展,自己越落后’,经济发展就会出现阻力。面对类似情况,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都会采取补救措施,目的不是阶层利益的均等,而是利益的一致,以减少消极因素,排除令社会不稳的隐患,在阶层之间谋求一定的和谐度,从而促进营商和投资环境,维护全民、全社会的利益。”
  凭着扎脚妈妈的“狮子山精神”,再创香港传奇
  梁振英在撰写竞选宣言时,不时想起已去世的妈妈。香港人都知道,梁振英儿时家庭经济并不充裕,他爸爸是清水衙门的警员,月收入300港元。上世纪60年代,他妈妈在家“全职”手工穿胶花,月赚300港元,每天10多个小时,三姐弟一有空,就帮妈妈穿胶花,家在西环的住房就是靠穿胶花的收入买的。他妈妈是扎脚妇女,每天背着几十斤重的胶花,从家到工厂来回20多分钟,去取花送花,他陪母亲一起走,间或替母亲背胶花。
  穿胶花,是香港人的集体回忆。所谓“穿胶花”,是包括串珠子、剪线头、装玩具、整表带等在内的象征。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香港经济起飞,工业发展起步,不少厂家往往把生产工序外包,经济不富裕的港人,每天把一袋袋货品、原料搬回家,一家人听着收音机广播,一起手工操作,再把产品送回工厂,每天赚几港元,不少四五十岁的香港人都有这样的经历。这是香港的“狮子山精神”。穿胶花这类活儿,一度创造了香港传奇。当年的“香港仔”,面对逆境,不屈不挠,自信只要拼搏总有出头的一天,不论家境贫富,不论学历高低。人穷志不短,这是社会认同的普遍价值。香港就是这样一步一步爬上来,成为国际一流城市。
  梁振英11岁时,学校放学后,每天就去朝光街道一家塑料厂,替母亲取胶花送胶花,背着几十斤重的胶花,走走停停,往返家和工厂。那少年岁月,至今历历在目。在父母影响下,他自小养成刻苦勤俭习性,他说:“父亲当警察时,廉政公署尚未成立,那时,警队风气贪污腐败。家里生活清贫,但父亲在家里总是说,人要靠自己正当劳动赚钱。我以前住警察宿舍,上警察小学,身边不少警察子弟零用钱很多,我却没有,但我记住父亲的话,人从小就要走正路。”
  20岁那年,他第一次出远门去英国读书。去外国读书,是他已久的梦,香港地方小,要到外面的世界长见识,家人都支持他。他说,“当时最大的困难是缺钱,去英国的机票很贵,单程都要3000元,父母用了‘红簿子’(即银行存款本)的积蓄,姐姐卖了嫁妆,才为我筹足第一年的学费和生活费。一家人到机场送行,他们是一个共同愿望,要我做英国好好读书,将来有出息。后来我知道,他们从机场回到家,第一个哭的竟然是父亲。”
  留学英国期间,梁振英靠自己课余打工赚钱零用钱,省下父母和姐姐为他准备的生活费。他每周有两三个晚上在中餐馆打工,每次工作六七个小时,生活费基本能满足了。
  梁振英说:“当然,今日香港的生活已经大有改善,但社会仍有大大小小的问题需要迫切面对和解决。过去几年,我经常下小区,探访社会各阶层市民,听他们讲生活问题和对政府施政的意见。无论是商店老板、中产家庭、基层工友,退休长者,青年学生,抑或少数族裔,一些人对香港不明朗的前景困惑迷失,不敢憧憬,少了希望。这令我一次又一次反思。”
  有一次,香港专业联盟举办专业事务所见习计划分享会。一位天水围中学五年级学生说:“我跟着大律师做见习,最大的体会是:他是人,我也是人,他能做到的,只要我努力,我也能做到。”梁振英听力这位中学生的发言,内心一震。他接受采访时说:“当时,我心里想:我们要的香港,就是‘只要努力,就可以做到’的香港。香港精神是‘只要努力,就可以做到’。面对未来,我们有机遇,也有挑战。但香港人有见识,有能力,勇于面对困难,善于随机应变,只要不妄自菲薄,一起携手奋斗,香港一定能够保持繁荣稳定。”
  他说:“我走过的路,走到今天宣布参选,每一步都有我扎脚妈妈陪伴着。我相信每一位香港人都能延续上一代的坚毅精神,凭意志和努力迈向目标。香港需要新希望,需要价值观和理念,需要有效领导,需要稳中求变。香港的未来,需要700万香港人能齐心一意,撑香港。”

标签:是一家 万人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