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一年级思维训练【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时间:2019-01-1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数学是思维的载体,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数学学习的本质是学习获取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和能力的一种思维活动,在数学教学中,加强思维的培养,对于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应深入研究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思维训练这一问题。
  一、提供直观表象,发展形象思维
  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要进行逻辑思维时往往依赖于直观,实物直观可以使学生获得研究对象的真实、具体的认识。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实物直观的演示操作,并让学生观察、实验、动脑、动口,使他们有大量的深刻的感性认识,然后上升为理性的认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1 、直观形象思维。这是以实际操作行为为依托的数学思维。思维的客体是本人正在接触的事物,直接操作的物体,思维与动作没有分开。这种思维主要是协调感知和动作。例如:初入学的学生学习 “7”的组成,学生拿出7个方块一边摆一边说,这是在动手操作中进行的初步的分析综合,如果动作中断,思维也往往就此中断。
  2 、具体形象思维。这是以事物的表象为依托的数学思维,它是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所以,要注意”过渡”二字。小学生往往要以具体的表象作为认识的支柱。对这种“过渡”不是单纯的一减一加的关系,由低年级到高年级抽象逻辑思维成分逐渐加大,数学的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往往兼而有之,始终是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小学六年级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通过借助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借助学生掌握的思维方法,完成了这个课题。学生思维非常活跃,在操作中有的学生产生了新的方法,如有一个学生这样拼:(一个等腰梯形)而且产生了新方法.这个学生是用了割补法,这时,我给予了对学生的肯定,并强调指出:这个特殊类型,不是普遍的,通过操作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独创性、条理性和灵活性。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积极思维
  “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这是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的,兴趣是入迷的先导,促进思维的前提,要培养思维能力,就要为学生创设能激发学习兴趣,诱发求知欲的情境,使他们自觉地获取知识,积极进行思维活动。
  1 、激发好奇心。好奇心是学生进行思维的内部动力,学生对新知识好奇引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展开积极思维。课堂教学的导入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环节。教师要善于把握好,使学生尽快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如教学“通分”时,教师出示五组分数,让学生比较出每组两个分数的大小。对于分母,分子都不相同的一组数,学生感到束手无策,如何才将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成为学习的需要,这由困惑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2 、创设问题情境。不断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善于捕捉各种刺激,机智巧妙地不失时机地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激发学生思维。如我在教“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写出26 个英语字母,要写得好,写得快,突然叫学生停笔,并提出问题,“你能用今天刚学的百分数的意义,告诉大家你完成的情况吗?”学生顿觉有趣,经过积极思考后,学生作出了这样的回答:“我写的字母个数占要写的总个数的40 %、50 %、60 %…… ”这样让学生带着急切学会新知识的心情和饱满的学习热情,积极思维,由引可见,设疑要根据学生现有的思维能力,确立合理的思维难度,来激发学生思维、质疑、争辩、明析,以开拓思维培养能力。
  三、运用迁移方法,发展联想思维
  小学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很强,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如果不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就会割裂知识的系统性,违背数学知识本身的严密的逻辑性,因此,要温故而知新,组织合理的知识迁移活动,使学生充分利用原有的知识基础发挥思维的内化作用,更好地理解新知识,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展开思维。在教学比例的应用时,我出示了一道应用题,一位工人3 天做了l800零件,照这样计算,5 天能做多少个?首先让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去解,然后用比例解,让学生比较用比例解与用其它方法的不同点和共同点,用比例的难点在哪儿,由学生解答以后,教师才讲解用比例解的方法,这就引导学生运用迁移,发展了思雄。
  四、鼓励合理猜想,培养直觉思维
  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就是经过合理猜想而获得的。数学猜想是运用非逻辑手段所得到的一种数学假设,它是人的思维在探索数学规律时的一种策略。直觉思维本身蕴含着相当合理的猜想,是具有独创性的。在数学教学中,既要重视逻辑思维的培养,要求学生有根据、有条理地讲清算理,阐明解题的依据,也要重视学生非逻辑的直觉思维的培养。根据心理学家、数学家的研究,这种跃进式的思维在数学能力强的学生中显得更为突出。他们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敏捷的判断力,丰富的想象力以及一下子接触到问题的实质的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对这样的学生不在意,说他们是“猜的”,一下子扑灭了孩子的智慧火花。科学的发明往往都是先猜想,假设然后再证明,猜不对,却又向真理靠近了一步,也是难能可贵的。在一些数学难题中,往往需要“猜想”,然后演算,对于直觉思维,合理猜想.必须珍惜它,爱护它,还要善于捕捉它,有意识地培养它。
  五、敢于创新,捕捉灵感思维
  直觉和灵感的出现,存在于对问题寻求解答的反复思考和艰苦的探索之中。要知道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有一个曲折迂回的过程,它既包括长期的准备和积累,又有短时间的攻关和突破。因此,当“灵感”爆发时,学生就将原有认知结构中的信息重新组合,解决新问题。不过它和逻辑思维不同,这种组合加工的过程自己意识不到的,真所谓“功到自然成”。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善于思考的精神和潜心钻研的习惯,因为这些都能为直觉思维的产生打下思想基础。
  我们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要以初步逻辑思维为主,其它非逻辑思维应交叉运用,相互补充。要发挥教师在培养小学生思维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要加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的教学,通过教师的教学加工,使教材中的数学知识,转化成学生自己主动积极的思维过程。教师要大胆放手,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思维素材(感性的和理性的), 足够的思维空间和时间,给学生充分的信任,让他们能主动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和结果,逐步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尤其要重视逆向思维的训练,它将有助于学生发现新的联系,产生新的构思。只有这样加强思维的训练,才能提高小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标签:浅谈 小学数学 思维训练 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