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里的善与美】桃花源蒋勋

时间:2019-01-2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在熟悉的领域,我常常会提到美,但是却很少谈到善。为什么?因为我害怕这个字。如果我没有足够的行动力量和能量去担待的话,它会流于口头和空洞。   ⊙善最好的本义
  儒家有一个字我非常喜欢,就是“仁”。我们常常讲到仁,是说对别人仁慈,对别人仁爱。
  可是孔子讲的“仁”的本义非常有趣。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现在庶民文化当中,有种小吃叫杏仁豆腐,里面有“仁”字;嗑瓜子有瓜子仁,里面有“仁”字。那么“仁”有没有可能是指种子坚硬的部分里面保有的最柔软的芽呢?那个让生命发芽的芽?
  有一天嗑瓜子的时候,我忽然想到这个“仁”可能是孔子讲的那个“仁”的时候,吓了一大跳。然后我就觉得哲学里“仁”字的含义,其实是生命应该得到生长。那是善最好的本义。任何一个状态的生命,不管是低卑的植物,还是动物或者是人类,它的生命都应该被祝福。这会不会是儒家里“仁”这个字最早想要谈的东西?它可不可能是发展成人类行为里的善更早的一个基因?
  ⊙回到儿童的原点
  也许善和美是一体、不太能够分得开的东西。
  台湾每年四月会有一个桐花祭。桐花很特别,它开了以后就会大片大片地飘落,如果站在一棵桐花树底下,几分钟不动,身上就会全是桐花,地上也全是桐花。
  有一次我在桐树林那边走,有个妈妈带着一个5岁的小男孩也在那里。小男孩在地上玩,妈妈在跟别人聊天,距离比较远。过了一会儿,就听到小男孩“妈妈、妈妈”这样大叫,好像急得不得了。其实是他在玩的时候,花全落在周边,后来他站起来想到妈妈那里去――但这样就要踩地上的花,而他觉得不能踩花,因为每一朵花都好漂亮,只好一直叫“妈妈”。
  妈妈说:“笨蛋,过来。”有时候大人稍微不小心就会忽略孩子的善意跟美意。当这个妈妈第三次说“笨蛋,你过来啊”时,我说:“真了不起,如果他5岁舍不得去踩一朵花,我相信他一生都不会随便去伤害生命。”善和美其实是联系在一起的,而5岁的孩子身上,会有那个本能。他说不出理由,可是他的行为里有。
  有时候我觉得,我要跟这些年轻的生命学更多的东西,因为在成长的过程中,在世俗里,我们经历了太多人与人之间权谋的争斗,慢慢会失去对人最单纯的善和美的信念。古语说:大仁者不失其赤子之心。我们在追求知识、追求学问,越来越变成一个大人,可是必须要不断回到儿童的原点,才能够保有赤子之心。
  ⊙生命最动人的地方
  后来我就跟这对母子聊起天来。我问他们:知道桐花为什么会一直飘吗?他们说不知道,这花好奇怪,这样盛放,这么漂亮,还没有枯萎就掉落了。
  我知道桐花是雌雄同体的,雌蕊授粉以后,会结成一个油桐果。要结成油桐果就需要很多树木的养分,可树上的养分是不够的。所以伟大的雄花就会飘落,离开树,把所有的养分都留给雌花。
  这是生命非常动人的地方,为了完成繁衍,为了下一代的成长,它可以让自己如此飘零。我相信很多生物都会有这样的现象。
  我曾看到生物学家做了一个很残酷的实验。非洲有一种很大的蚊子,在产卵的时候,卵全部集中在腹部。他们用火去烧它时,蚊子会蜷曲起来。可是生物学家发现,它全身都烧焦了,腹部的卵却全部被保护着,即使烧焦到这么惨烈的状况,卵仍然可以孵化。
  仁也许就是这种东西,也许就是生命中如此强韧的力量。生命一定要传递下去,在任何困境当中,它都必须被祝福、扩大和繁衍。我想:这会不会是善意的原点?会不会就是我常常在大自然里感觉到的最让我动容的部分?
  刚才提到花。你会发现对着20岁的大学生讲康德、黑格尔,他会很不耐烦。因为他看到外面繁花盛放。我就会骂他们:怎么搞的?!我在讲美,你们都不专心听??可是后来我忽然觉得有一个矛盾,他们其实在看窗外的花,那个花可能是真的美,可能是比美学更重要的一个本质的东西。如果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连花都不看,还能说他懂美吗?如果他只是一个会写美学论文的人,他就不见得懂美,不见得能够在生活中感觉到美。
  (薛一川摘自《美,看不见的竞争力》,中信出版社)

标签:生命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