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调平衡的发展点 论歌唱艺术表现的协调与平衡

时间:2019-01-2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歌唱是以人声来创造音响和形象的艺术,歌唱的艺术表现是歌唱艺术中的较高层次,它能给人以内蕴丰富的意境、节奏、韵律、品位,其中协调与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最基本的歌唱生理运动上升到歌唱者的心理、精神运动,再到抽象的情感情绪表达,都具备协调与平衡的特征。正是歌唱艺术这一种协调平衡的特征,才使得歌唱艺术具有表达思想、抒发感情,耐人寻味的可能性。
  关键词:歌唱艺术表现生理心理音色力度情感协调平衡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歌唱艺术经历了漫长又复杂的发展过程,它是一种艺术、科学、神圣、令人愉快的声音,是人们寄托、抒发感情的艺术。歌唱艺术是通过独特的声音来描画人们现实生活的,是通过直接的传播形式表达思想和情绪,这必然要求演唱者对自身素质的培养,要求其凭借熟练的演唱技巧以及对音乐作品的深刻理解,达到声情并茂后对音乐作品进行具体而又准确的表现,并给人以内蕴丰富的意境、节奏、韵律和品位。其中歌唱艺术表现的协调与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最基本的歌唱生理运动上升到歌唱者的心理、精神运动,再到抽象情感的表达,都具备协调与平衡的特征。正是这种协调平衡的特征,才使得歌唱艺术具有表达思想、抒发感情,耐人寻味的可能性。
  一歌唱生理运动的协调与平衡
  歌唱是歌唱艺术的基础,良好的嗓音为歌唱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中国自古就流传着“丝不如竹,竹不如肉”的说法,这样一种深刻描述正是描述嗓音的独特之处。因为人的嗓音是一件极其精巧复杂的乐器,它的发声机制奥妙绝伦,能够“奏响”任何乐器都难以与之媲美的悦耳音响。然而,歌唱机制的启动并不是件易事,它需要众多生理器官和肌体组织的参与。由于人体各部分歌唱生理器官和肌体组织的生理功能各不相同,在歌唱中所起的作用也相去甚远,因此要想更好地发挥这些器官和肌体组织在歌唱生理运动中的嗓音发声生理功能,就一定要在各肌体歌唱发声器官和相关的肌肉、骨骼、韧带等肌体组织间,建立一个良好的歌唱发声生理运动关系,从而有效调动整个肌体的积极性,不仅使自己的肌体歌唱生理运动获得整体和局部间的协调与平衡,更使自己的嗓音歌唱音色、力度乃至歌唱的情感情绪的演变、发展都能获得更高度的协调与平衡,从而使歌唱艺术表现中的演唱水平达到理想境界。
  在歌唱中,正确地维护肌体器官与肌肉组织的运动协调性和平衡感是很重要的,因为人肌体运动的协调与平衡是歌唱机器正确运转的必要前提。肌体组织运动的协调与平衡可以在原本优越的嗓音基础上发出更加优美而轻松的歌唱音响效果,然而,当肌体器官和肌肉组织的工作状态紊乱时,歌唱器官的生理功能不但得不到发挥,反而会导致损害。即使从歌唱发声的技能角度看,保持肌体运动的协调与平衡也是很重要的。协调的技术动作、均衡的运动力度、规范的操作程序,可帮助歌唱者控制自己的肌体歌唱器官,完成各种歌唱技巧,使嗓音自然灵活,运转自如。
  例如,在建立一条科学歌唱通道的问题上,就充分体现出生理运动的协调与平衡。歌唱的通道需要全身共鸣腔体的配合,声带的自然闭合,气息的上下对抗,形成全通道共鸣。我们提出采用“吸气状态”的方法,“吸气”时的喉咙状态,就是歌唱时的喉咙状态,“吸气状态”可以保持气息的深度和均匀,在向外唱的同时又向里吸,形成气息对抗与呼吸肌体的张弛平衡。吸气状态保持的本身也就打开了腔体,它与横向阻力形成了对抗。声音的通畅、干净、均匀是需要歌唱腔体前后、左右、内外对抗状态的协调,从而使字与声统一,这样的歌唱就是吸气肌肉与呼吸肌肉群的协调合作,将吸进的气保持住,即在呼吸肌肉持续工作的同时,进行上哼下叹的歌唱肌体。
  再如,肌体歌唱运动的操作程序方面,也需要生理的协调。嗓音歌唱发声起音训练是个很好的例证。正常的嗓音歌唱发声起音方式可分为三种类型:气音起声、软起声、硬起声。这在歌唱艺术中的功能作用不尽相同。硬起声与软起声的操作程序是不同的。硬起声的声带闭合动作总是在气柱到达声门前完成的;而软起声时,声带则是在气柱到达声门的一瞬间才行闭合发声的。歌唱者如果使用硬起声发声,却又没有控制好声门关闭的时机,无端造成声带闭合动作的延误,硬起声也就变成了软起声。要是声带闭合的动作再慢一点,还会进一步造成气柱先于门声关闭而先行通过声带,由此引发气音起声的歌唱发声效果。这种起音发声状态的不当使用,不仅会破坏作品的艺术形象,还会造成气息的严重浪费,增加嗓音歌唱生理负担,使事物走向反面。气音起声在特定场合偶尔使用时,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歌唱艺术表现,但长期不恰当的使用却会毁坏声带的正常发声功能,破坏嗓音音色,造成漏气,使声带闭合不全,使嗓音软弱无力。由此可见,肌体歌唱运动的操作程序错误会对歌唱产生较为严重的后果,从而也体现出歌唱者生理运动的不协调。
  二歌唱音色、力度表现的协调与平衡
  音色与力度都是歌唱艺术表现的重要方面。歌唱艺术活动中,不仅在肌体歌唱运动生理方面存在着协调与平衡,歌唱音色、力度同样需要协调与平衡的支持。其主要体现在控制的合理性方面。
  加尔西亚认为“音色的形成决定于两个条件:1、固定的条件:每个发声器官的形状、大小、和状态;2、声音色方向:嗓音管道的紧张度、口盖帘的活动、上下颚的距离、唇的位置和张口大小、舌头放下还是隆起。”因此,基于良好的音色基础上,歌唱发声的技术也很重要。如声带嗓音发声,在歌唱力度的协调与平衡方面,主要表现为声音强度和力感的合理分配与调节。充斥于众多声乐作品之间的强弱、力度变化,多半属于有层次、有节奏的变化。多数情况下,歌唱力度始终是以渐进方式出现的。在美声唱法中有一种典型的歌唱发声技巧,就是“弱强弱”。它要求每个音的歌唱都采用由弱渐强再到弱的控制方法。这种技术包含的力度变化并不是一种机械的变化,它蕴涵着不同层次的渐进变化,丝毫不会让人感到单调、乏味。即便美声唱法是在突强或突弱的演唱中,也不忘记使用渐进变化,他们通常采用突强或突弱的方式切入乐句,但却在声音延续的过程中保持着渐进变化。不论哪种唱法艺术体系,都拒绝采用强行使嗓音保持固定不变的错误做法。人声歌唱音响几乎永远包含着丰富的嗓音力度变化,而绝少使用没有力度变化的嗓音。由于歌唱语言源自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因而它使得生活语言不仅音乐化、艺术化、感情化、情绪化,所以我们不可能听到不含力度变化的歌声。缺乏力度变化的歌声只能是没有情感的非艺术化声响。正是歌唱艺术的这种变化规律和表现特点,导致歌唱力度表现手段的灵活运动。而歌唱艺术表现的力度变化不仅对乐句中的强弱有相应制约,还对乐句间的力度变化也要以人为控制。此外,声乐演唱时的所有嗓音力度的渐进变化过渡,都必须是以均衡的、协调的方式来完成渐次的强弱转换,必须确保嗓音在强弱变化中的灵活性和柔韧性。机械、生硬的渐强、渐弱同样是不被允许的力度变化方式。
  三歌唱心理、精神的协调与平衡
  能给人带来一种心旷神怡仙境的歌唱家,必然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与精神修养,即音乐艺术修养。可见歌唱艺术表现也离不开歌唱心理、精神的协调与平衡。
  歌唱心理是歌唱艺术良好表现的重要因素,能更好的为歌唱艺术提供充分准备。影响歌唱心理的因素有很多,如歌唱者的生理状态、个性、意识行动、思维方式、注意力、敏锐力、记忆力、艺术审美感受力等内在因素,还有如自然与社会环境、欣赏者的反应等。特别是内在因素,如歌唱时的歌曲记忆、情感体验、形体动作、与欣赏者的“交流”等,都需要歌唱者的协调和分配,若某一方面出现差错,如忘词、心理听觉感受反馈的差异与欣赏者“交流”的唐突感,注意力分散,塑美之心不在焉,都会对整个歌曲表现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必须将这些因素都协调统一于歌唱艺术表现过程之中,只顾及一方面并不能达到所愿的歌唱效果,歌唱者只有将它们协调、平衡、统一,使自己处于一种和谐状态,才能为歌唱提供一个良好的表现基础,为更好地体现歌唱艺术做好准备。
  另外,歌唱者的精神方面,如歌唱欲望,表现欲望、树立完美信心、精力是否充沛等,它们是否能够协调、平衡,也是歌唱艺术表现的必要前提条件。歌唱欲望与表演欲望也必须遵循协调、平衡的原则,否则“过犹不及”。过于激动等不平衡心理因素,会导致整个歌唱艺术表现的失败。
  四情感情绪表达的协调与平衡
  每一首歌曲都是情感、灵魂的诠释,要想将赋予歌曲中的意境表达出来,不仅需要高超的歌唱技巧,更需要歌唱者运用协调的肢体语言,将“声”、“形”、“情”、“表”、“演”、“味”、“韵”、“境”协调、平衡的融于一体,这样才能把一首作品表现得动人、完美。然而,单纯的技术发声是一种机械的运动,没有达到心神合一、形神兼备的艺术审美需求,所以不带情感或情绪的演唱,是不能令人赏心悦目的。因此歌唱情绪情感表达的协调与平衡是歌唱艺术表现的内在要求。
  首先,歌唱情感表达的逻辑联系本身是一种协调与平衡。这种协调与平衡并不是形式上的,它更表现为一种情感表达的内在规律联系,这种联系是要依靠声音和表情来体现的。歌唱情感情绪表达的协调与平衡,就是指歌唱艺术表现过程中情感情绪的变化和发展要符合角色的思维逻辑和性格特征,即情绪的转变要合情合理、自然、贴切。这样,演唱艺术表现中的情感情绪变化才显得协调、平衡,不至于让人感到唐突、机械、生硬。
  其次,嗓音歌唱音色、力度是歌唱艺术表现和情感表达的主要手段之一。不同的音色、力度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也表现不同的音乐效果。音色、力度的变化主要是根据歌曲内容情感而形成的。另外,由于歌唱音色和力度只是歌唱艺术表现情感的基本手段之一,因此,尽管人们已经在音色、力度方面取得了某种程度的协调与平衡,却并不意味着歌唱者已经在歌唱艺术的情感表达方面获得了相应协调与平衡。惟有当歌唱音色与力度、歌曲作品所规定的情景意境、情感情绪、思想内容相互协调、相互交融、相互统一,音色与力度的变化符合情感意境的发展、演变的逻辑时,才能促成整个演唱过程的协调与平衡。
  歌唱的外在表情与内在情感之间的协调与平衡是歌唱艺术表现的重要方面。它与歌唱艺术的舞台表演紧密关联。在歌唱艺术表演中,歌唱者的情感表达方式主要有:1、借助嗓音歌唱音响的音色、力度、节奏、节拍、旋律、唱词等诸多音乐因素的声响变化,传递情感情绪信息;2、借助演唱者的面部表情和形体动作的变化传递情感情绪信息。在这两种形式中,前者的物质形态是歌唱者的嗓音,它作用于听者的听觉感知器官;后者的物质形态是歌唱者的身体动作,它作用于听者的视觉感知器官。歌唱者在这两种表达方式中,任何一个微小的疏忽都有可能导致协调与平衡的破坏,导致艺术表现的挫折或失败。
  歌唱艺术并不是单一、孤立的体系,它是集哲学、生理学、语言学、艺术美学、心理学等于一体的艺术。这种内在要求,必然规定了歌唱者在歌唱艺术表现中的生理运动、演唱技巧、心理素质、音乐作品的内容、情感的表达等方面的,必须有协调、平衡有机的统一于整个歌唱艺术表现过程之中,只有把这些因素有机地融为一体,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来表现无限的艺术魅力,塑造出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陶冶人们的情操、震撼人们的心灵,将歌唱艺术升华到一个自然、完美的境界。
  
   参考文献:
   [1] 马秋华:《歌唱演唱艺术与思维》,《中国音乐》,1999年第3期。
   [2] 薛良:《歌唱的艺术》,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7年版。
   [3] 赵梅伯:《歌唱的艺术》,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年版。
   [4] 金永哲:《学习声乐和演唱中歌唱心理的作用》,《中国音乐》,1999年第3期。
   [5] 郭亨杰主编:《心理学――学习与应用》,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6] 韩勋国:《怎样运用歌声传达情感》,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7] 捷普洛夫,孙晔译:《音乐能力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8] [美]苏珊?朗格,刘大基等译:《情感与形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
  
   作者简介:翟红锦,男,1962―,江苏泰州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声乐教学研究、演唱,工作单位: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标签:歌唱 协调 平衡 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