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生物 > 正文

小学语文课堂中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的整合_

时间:2019-01-1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改变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大运动量反复操练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课堂教学是我国现阶段小学教育的主要组织方式,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当中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就成为了我们值得思考的一大问题。
  一、摆正教与学的关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
  “启发”二字源于孔子所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启,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出。”“愤”,从心理上看是指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迫切想弄通但又弄不通,而要奋发攻关的情绪状态;“悱”就是迫切想谈清楚但又谈不清楚,而决意非谈清不可的情绪。孔子认为教师应当在学生达到这种状态时加以启发,使学生在启发后进行积极思维,以举一反三。探究式学习也正要求教师在适当的时候进行适当地引导、启发,再通过学习的集体活动、小组讨论或个别学习等多种形式和手段,积极探索问题。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把探究式学习和启发式教学结合起来,也就是怎样处理好课堂中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探究的关系,这要求我们摆正教与学的关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
  二、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启发学生自主、探究地学习
  教学民主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它的建构需要教师在课堂中营造无拘无束、平等融洽、宽松和谐,鼓励创造的氛围,使教学过程呈现一种多向的相互作用。同时,学生在这种氛围中觉得老师不是高高在上的“命令者”,而是他们可亲可敬的“引路人”,便更能自觉、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主、探究的学习中。因此,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组织“以疑启学、以思启学、以情启学”这三种教学活动。
  1.以疑启学。古代教育家提倡学生要“有疑”,如宋代教育家张载说“学则有疑”。他认为“疑”可以启迪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主动性。教师在教学中有目的、有方向地进行蕴含吸引力的思维引导,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有意创设问题情境,是打开学生心灵之扉,促使他们开动脑筋的一把“金钥匙”,如《一粒种子》讲述的是种子生长的过程,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先请学生们把课文中的三幅插图摆成自己认为可行的顺序,并能阐释理由。结果学生摆出了三种类型。第一种按课文的记叙顺序排列;第二种把最后的种子钻出泥土的那张摆放在第一,其余不变;第三种则运用倒叙的方法排列。在学生自主排列了图片之后,教师再请学生们一起读课文,判断三种排列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这样,以自主学习为桥梁,问题情境的创设促进了学生探究地学习。
  2.以思启学。学生有疑,仅是起点,有疑不问不思,终不能解,更谈不上上进。所以教学中,教师仅仅启发学生“生疑”还不够,还必须进而“激思”,激发学生思考来开启学生的心智。例如:在上《称象》一课时,当学生初步读懂课文后,教师指着讲台上已经准备好的试验用品问学生:“你能根据曹冲称象的步骤做个试验吗?”在轻轻的音乐伴奏声中,请三名学生到讲台前,用一个大玻璃缸当大江,将塑料小船,大象模型和小石子给他们做“沉、画、装、称”的试验。在学生的演示过程中,教师不断地提问“你有什么发现?你又有什么发现?”孩子们边观察边思考,边操作边解说,既能准确理解课文内容,又能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提高了思维的条理性、准确性。
  3.以情启学。《中国教育大辞典》里有“课堂心理气候”这样一个概念,它的说法是:师生在课堂上的共同创造的心理、情感和社会氛围。我们认为,良好的课堂心理气候表现为学生沉浸在情绪异常愉悦、智力高度紧张的和谐境界之中,这代表师生双方情感的融洽,交流的和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兴趣、动机、情感赋予感情色彩,学生的学习活动就不会感到枯燥和单调。“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是情感作用的生动反映。
  赞科夫曾经说:“如果班级里能够创设一种推心置腹的交流思想的氛围,孩子们就能把自己的各种印象和感觉、怀疑和问题带到课堂上来,展开无拘无束的谈话,而教师以高度的机智引导并且参加到谈话里去,发表自己的意见,就可以达到期望的教育效果。”我们只要具备了准确的目标定位和较强的激励,应变意识,只要处理好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与完成教学任务,与活跃课堂气氛的关系,就一定能创造出赞科夫描述的这种境界,启发式的课堂教学和探究式的课堂学习也一定能得到成功的实施。
  启发式教学是教学实践中一个古老而新颖的课题,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知识无限人生有涯的矛盾的日益尖锐,启发式教学在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中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而探究式学习的实施,改变了教育教学观念,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变以往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动地探究问题的学习方式,这是一场学习的革命,它体现了一种方向性的潮流,是值得我们大力提倡和积极探索的。但是,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语文探究性学习的全面推广还要假以时日。它需要厚重的背景支持,涉及到教师的学识、研究性学习的氛围、评价机制的建立等诸多问题,当然,不管困难多大,它犹如曙光般的显示给了我们课程改革的希望。我们每位老师都应该站在“三个面向”的高度来审视我们所从事的教育教学现状,来深刻地认识现代启发式教学的历史性和必要性,在启发学生不断探究不断创新中,把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转变为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我们的教育事业才能迎接世界新科技革命的挑战!

标签:语文课 探究 启发 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