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生物 > 正文

让表达成为学生有效的学习行为能力_

时间:2019-01-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语言表达能力是指驾驭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是一种与思维、情感甚至记忆等相关的根据一定的要求具体使用语言的行为能力。我认为,语言表达能力的形成,如同一棵花树的生命过程,需要经历一个由吸收营养逐渐成长到枝繁叶茂、绚丽多姿进而饱满丰硕的过程。吕叔湘先生说过“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是一种习惯”。当然,要使语言表达成为一种技能,成为一种有效的行为能力,就像运动员的成长一样,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需要一定有效的途径。吕叔湘先生认为,这个途径就是“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那么,怎样模仿和实践才能更有效呢?
  
  一、有效的模仿――吸收语言的有效途径
  
  众所周知,在语文的学习上,没有吸收,没有积累,就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有益的积累,有效的吸收,将成为学生终身的营养。它们一旦被激活,就会产生强大的综合效应,极有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和语文整体素养的提高。
  
  (一)阅读:模仿书本
  阅读名著等优秀文学作品,可以使人变得高尚、优雅,同时也可以锻炼人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和运用能力。通过阅读来积累语言材料是语言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对初中生明确地提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7―9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年阅读两三部名著”的要求。很显然,这是在明确地提示我们的学生要向书本学习语言和文字,接受文学的熏陶和情感的浸染。
  初中三年,用这样的科学的标准,科学地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读教材中推荐的名著,读教材中优美的文章和段落,读师生自选的文笔优美的作品和杂志(如《柳林风声》《边城》《围城》《读者》《美文》等)。实践证明,大量的有效阅读,能让学生感受到文章的意境,并通过自己的创造再现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当作品中的内容烂熟于心,并和个人的经历发生碰撞时,作品那优美的语言就会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同时这种内化电会反映到学生的作文中来。毋庸置疑,大量有效的阅读积累,可以“润物细无声”地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文学修养,使他“腹有诗书气自华”;大量有效的阅读积累,可以于有意无意中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材料,使他“书到用时不恨少”;大量有效的阅读积累,可以使学生享受到“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快意。
  
  (二)观察:模仿生活
  阅读,是模仿书本、模仿别人;观察,则是模仿自然,模仿生活。从模仿书本、模仿别人到模仿自然,模仿生活,这是一种飞跃,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设法引导学生养成留心观察自然观察生活的习惯,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目的不同要求细致地观察自然、社会和自己,教学生学会多角度的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准确地捕捉事物的特征,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主动地积累素材,并力求及时地将自己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形诸文字。通过有效的引导,打通“书本世界”与学生“生活世界”之间的联系,会更有助于学以致用。这种以多彩生活为背景的观察和感受,会逐步地催发学生的表达意识,不断地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主动发展。通过观察,学生将生活的声、色、形、味记在眼里,纳入心里,并进而写进文里;通过观察,学生丰富了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加深了自己的认识和体验。草长莺飞、红紫烂漫的春天到来时,要鼓动学生情不自禁、迫不及待地走进大自然。身为江都国际学校的学生,有幸参加一年一度的花卉节的迎宾表演,要提示那些平时只晓得看热闹而不懂得看“门道”的学生认真观察,把新奇盛大的花卉节开幕仪式留在自己的眼里……一句话,面对这些缤纷鲜活的生活,要及时指导学生调动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认真观察,让事物人其目、入其耳、人其心。相信这样长期地在生活中学语文,学生就会自然地养成随时随地学语文、用语文的习惯,并会逐渐具有语言规范的敏感性和在情境中表达的灵活性,一定能“眼处心生旬自神”,无论口头表达,还是书面表达,自然都会鲜活生动起来,富有表现力,富有感染性。
  
  二、反复地实践――运用语宫的有效途径
  
  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运用,积累就是为了运用。只有运用了,才能成其为能力。叶圣陶说过“……说和写是表达自己,是语言的实际运用”。
  
  (一)说话:发展口头表达能力
  语言是交际工具,如果老是不说、不用,就会限制和阻碍语言能力的正常发展。教学实践中,常常会发现那些能说会道、伶牙俐齿的同学,就是因为勇敢地为自己争取到了许多表达自己的机会,才使得自己的思维和表达越来越流畅,才使得自己的语言之“树”成长得比别人的快,比别人的繁茂。因此,要根据语文课堂的实际情况和学生语言能力培养的总体要求,因地制宜地为他们展示口头表达能力提供平台创设氛围。“课前3分钟说话”就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天天训练,人人都有机会,而且在与别人的比较中,能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优劣。这样通过具体可感的比较,可以让每一个人都明白要想“说”得出色,关键在语言精彩,在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从而促进学生快速提升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其他方面的相应素质。比如,北京奥运会之后的那个学期,应多数学生的要求,“课前3分钟说话”就以“北京奥运”为话题。透过精彩纷呈的课堂说话,能想象得出学生在选择材料、推敲观点、斟酌语言上花费了怎样的心思,这可以说是对学生语言能力的一个全方位的考验。尤其是一篇精彩发言激起的“攀比”效应,更让人确信“课前说话”这个平台,对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对促进学生之间的资源共享,起到了非常巨大的作用。
  
  (二)写作:提升书面表达层次
  经常地进行课内课外的练笔,可以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灵活运用语言和欣赏语言的能力。写得多了,平时积累的语言自然会用,或根据范文模拟他人的语言,久而久之,他人的语言也会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日记,历来是语文老师推崇的提升学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训练形式。由于日记训练在题材、体裁、主题上通常不加限制,学生有充分的自主空间,在这些方面不会费时间,所以训练中可以把训练重点放在语言表达上,每一次训练都在语言表达方面提出一个具体的要求。同时,及时批阅,及时反馈,及时肯定学生的努力和成果,并经常组织佳作交流(请习作者自己范读,或者将习作打印出来张贴在教室的墙上,或者把习作推荐到校报校刊,甚至外面的刊物),也不要忘掉适时地组织全班同学进行点评。通过这种种措施,充分发挥佳作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表达能力弱些的同学也无法躲懒、懈怠。在前进潮流的猛烈推动下,他们的进步也会渐渐明显,甚至有的人在模仿和借鉴他人的过程中会茅塞顿开,取得突飞猛进的进步。对他们来说,这种几乎要自己天天直面的训练,比起好长时间才能轮到一次的口头的说话训练,效果要更加直接而且显著。这样,学生在运用语言的实践中不断地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在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自觉主动地运用语言。长期下来,就会自然地形成一种自觉表达的习惯,甚至会有少数对语言之美情有独钟者,还会出现表达冲动,挤出课余时间进行“文学创作”,尽情地享受语言和思想带给他们的乐趣。

标签:行为能力 表达 学习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