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时间 > 正文

【学习与认知拉赫玛尼诺夫《音画练习曲》Op.33之八】

时间:2019-01-1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 俄罗斯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拉赫玛尼诺夫,一生中创作了大量优秀的钢琴作品,《音画练习曲》以丰富的、新颖的创作手法,反映了拉赫玛尼诺夫独特的音乐风格。本文试图通过对《音画练习曲》Op.33之八的分析给学习者一些演奏方面的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拉赫玛尼诺夫 音画 练习曲 浪漫主义
  
  拉赫玛尼诺夫(1873~1943年)是俄罗斯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创作中他坚持晚期浪漫主义风格,作品旋律突出、气息宽广、织体饱满、和声色彩浓重,富于浓郁的情感色彩和悲剧性,经常有俄罗斯辽阔的大自然气息和民歌音调的回响,具有史诗般壮阔的音乐风格。
  拉赫玛尼诺夫出身于一个贵族家庭。在莫斯科音乐学院上学期间,他完成了《第一钢琴协奏曲》、歌剧《阿列克》等众多作品,18岁时,创作的《升C小调前奏曲》使他扬名莫斯科音乐学院。毕业后拉赫玛尼诺夫从事作曲、演奏和指挥活动。1904年起,任莫斯科大剧院指挥。1906年至1909年间,他居住在德国,1909年赴美演出后回到祖国,此时进入创作高峰期,创作出一大批优秀作品。他的创作以钢琴曲、交响乐和声乐曲为主,主要钢琴作品有四部《钢琴协奏曲》、《二十四首钢琴前奏曲》、两套《音画练习曲》、《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科来里主题变奏曲》、钢琴奏鸣曲、双钢琴作品等。
  “音画”是随着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标题音乐运动”而出现的一种有特性的体裁形式,常常用特定的音乐手段来表现或描绘出某种特定的画面性内容。①拉赫玛尼诺夫最早使用“音画”的标题是在1893年他创作的双钢琴曲《音画幻想曲》(《第一组曲》)中。
  关于练习曲
  “练习曲是为某种乐器演奏技术所作的乐曲,每首乐曲常用于练习一两种特定的技术或表现手法,以达到某种教学目的。”②由此可见,钢琴练习曲是从提高演奏者的演奏技术为出发点的,我们练的车尔尼、克列门第、克拉莫等作曲家的练习曲通常是采用某种固定音型(音阶、琶音、八度或双三度等等)的创作方法,也是以获得某种技术提高为宗旨,在肖邦练习曲出现以前,练习曲仅仅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而从不在音乐会上出现。
  早在16世纪有练习曲这种体裁之前人们是用前奏曲(在欧洲常被称作入场曲)来锻炼手指和展示技巧的,前奏曲在音乐史上不断的发展过程中逐渐丰富了其演奏功能,它从最初的被加在古钢琴组曲最前面,到巴赫的十二平均律中前奏曲与赋格的形式,再到卡巴列夫斯基的24首前奏曲,前奏曲不仅仅作为锻炼手指和展示技巧之用,而被赋予了一次次崭新的生命力。
  与其不同的是,拉赫玛尼诺夫的《音画练习曲》的每首作品都是用一种特殊的创作手法描绘出一幅幅音乐画面,营造出各种不同的音乐气氛,使旋律与音型织体互为衬托,构成一幅幅完美的音画。从《音画练习曲》中每首作品所表现出来的“音乐性”上看,拉赫玛尼诺夫的《音画练习曲》远远超过了车尔尼、克列门蒂或克拉莫等人创作的那种纯粹性练习曲,《音画》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纯粹性练习曲在音响或音乐特性上可能产生的“单调”或“弱化”,在达到训练目的的同时,更具有可听性。因此,拉赫玛尼诺夫的《音画练习曲》和肖邦练习曲一样,应该都归之为“音乐会练习曲”。作品33被拉赫玛尼诺夫冠以了“音画练习曲”的总标题,用某种情绪性“过程”或“画面”,为“练习曲”这种原本单纯而缺少生动音乐会效果的体裁形式赋予了新的意义。③
  关于《音画练习曲》
  拉赫玛尼诺夫的《音画练习曲》作品第33号作于1911年,在创作这套作品时,无论是年龄还是创作风格上,作曲家都进入了十分成熟的中期,也是拉赫玛尼诺夫一生中最幸福、最稳定、音乐创作逐步走向顶峰的时期。这是作曲家一生当中最悠闲自在的时光,生活在美丽的伊万诺维卡庄园,享受着湛蓝的天空、湿润的空气、和煦的阳光和郁郁葱葱的树林,还有深爱的妻子和可爱的女儿,这些都使他精力充沛,灵感源源不断,他的很多优秀作品都是在这个时期创作出来的。Op.33和后来的第二套《音画练习曲》一样,以生动的形象、深远的意境、优美的旋律和娴熟的技巧,以及动人的音乐会效果和良好的钢琴训练价值,成为拉赫玛尼诺夫钢琴创作中独具特色的精品之一,也成为钢琴音乐文献宝库中闪烁着光辉的作品之一。
  作于1911年的作品第33号最初一共有九首,但在同年出版时作曲家删去了三首(第三首、第四首和第五首),其中第四首于1916年改写后成为作品第39号第六首,而第三首和第五首作者生前从未发表,这两首的手稿在作者去世后才被发现,于1948年公诸于世。这首g小调在1911年出版时是第五首,而在1948年后编排出版的版本中则是作品第33号第八首。
  关于《音画练习曲》Op.33之八的本体分析
  Op.33之八 采用ABA式的对比三段体结构,中板的速度,富有歌唱性的旋律,分解和弦的伴奏型等都体现了典型的无词歌风格。A段中分解和弦有时独立出现,有时与旋律紧密的交织在一起,双手交替使用,使旋律与织体产生水乳交融的效果。主题旋律中采用那波里二度进行(即降a到主音g 的进行),浮动在平静的左手分解和弦上方,略带忧伤与哀愁的旋律在流畅的伴奏中弹出,旋律手法简洁精炼,充满了诗情画意和浪漫主义气质。
  
  
  
  
  演奏提示:
  此段伴奏声部的重要性,在于它既要有伴奏声部本身所描述的线条和表现力,又要营造出蒙?的气氛,音量要控制得恰到好处,要把分解音型的线条感刻画出来,尤其在双手互换时要自然并保持其原有的音量和形状。建议单独练习伴奏声部,不论是左手还是右手,练习时只弹这个伴奏声部,要达到声音均匀的要求。旋律声部要用手指第一关节前的指肚和慢下键的方法揉着弹,以手臂与手指协调的动作使声音走起来,旋律也要进行单独训练,双手交替的旋律也要单独交替着练习。
  经过几小节对A段旋律的展开逐渐过渡到B段。
  此段旋律以左手为主,右手与左手节奏交织在一起,持续上行的音型形成连绵不绝的激动的音流,把全曲推向高潮。
  作品的结尾颇具戏剧性,与肖邦第一叙事曲的结尾,有异曲同工之处。
  
  
  
  
  整部作品充分体现了拉赫玛尼诺夫在创作中追求的“歌唱性”,体现了他追求“心灵的歌唱”这个音乐艺术的本质特征。
  演奏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
  1.拉赫玛尼诺夫被称作“清教徒式的钢琴家”,因此在演奏这首作品时要严格遵照乐谱上的各种说明和记号,忠实地保持各种节奏特性,牢牢把握音乐结构。准确反映作品中标出的力度、速度、句法等各种记号和术语要求,追求对作品音乐形象的基本把握。
  2.运用音色和力度的变化对比,展现作品内涵的丰富表现力。弹琴时最重要和首先要考虑的是色彩的对比、变化和渲染,作品以小调为主,色彩略为暗淡,但在第20-34小节和声变化多样、色彩丰富,良好的演奏即可营造出浓厚的浪漫气氛。
  3.重视体现织体的层次和造型性。演奏作品A段时应充分地体现这一点。
  4.作品在第21小节运用了2/4拍,使其出现混合节拍。力度变化幅度大,标记从pp到ff,演奏时,要设计和处理好这种力度差别的强烈对比。
  通过作品要达到的学习目标
  1.提高对声音的控制能力。
  2.提高多声部音乐的表现能力。
  3.加强对浪漫时期的音乐风格把握。
  《音画练习曲》Op.33之八是拉赫玛尼诺夫音乐风格成熟时期的作品,作曲家将钢琴演奏技巧和音乐表现紧密结合,要求我们在突显其特定的钢琴技巧训练的同时,增强其音乐美感和思想深度,这是我们在学琴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内容。通过对这首作品的学习加深对浪漫时期作品风格的把握,尝试理解俄罗斯浪漫主义传统最后这一位伟大的创造者――拉赫玛尼诺夫。
  针对某一钢琴作品的演奏研究,只通过这种文字陈述的方法很难表达对这部作品的准确理解与演奏追求,这正是音乐的艺术(包括钢琴演奏)的神奇所在。所以,尽管演奏《音画练习曲》OP.33之八的人很多,演奏效果的细微之处也不尽相同,但在遵循基本原则与风格的前提下,每位演奏者若能以身心的交融赋予精到的把握与升华,伟大的作曲家是能认可的。
  注释:
   ①③胡杨.与拉赫玛尼诺夫《音画练习曲》Op.33有关的一些特点[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2,1.
  ②缪天瑞编.主音乐百科辞典[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参考文献:
  [1][德]安德烈亚斯.魏玛.罗沃尔特音乐家传记丛书.拉赫玛尼诺夫[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夏滟洲.我爱上了我音乐中的忧伤 拉赫玛尼诺夫和他的音乐[M].陕西人民出版社.
  [3]沈旋,谷文娴,陶辛.西方音乐史简编[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4]吴国翥,高晓光,吴琼.钢琴艺术博览[M].北京:奥林匹克出版社.
   [5]缪天瑞主编.音乐百科辞典[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作者单位:西安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 陕西西安

标签:练习曲 认知 音画 尼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