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时间 > 正文

心理学在管理中的应用【心理学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时间:2019-01-2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做新时期大学生管理工作,符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心理和行为特点,因此,高校管理者要充分考虑到这一需要,科学地把握学生思想、心理和行为发展变化的规律,创造各种机会、条件,营造必要的环境,将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通过恰当的手段运用到学生管理工作中,努力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心理学 高校学生管理 应用
  心理学是一门以研究人类心理现象的规律性为对象,以调动人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与管理效率为目的的科学。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对象是在校大学生,做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既要通过建设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也要通过扎实的思想政治教育,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心理状态、心理特征、心理倾向对管理工作的进程具有重要影响,这也是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因此,掌握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对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有重要意义。
  1、心理学的“公平理论”
  高校学生工作是解决学生的思想与行为问题,建立在“人”的基础之上的一项基本的工作。按照“公平理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的工作应与学生平等互信互爱的基础进行,只有真心的付出才能得到学生信任和理解,只有发自内心的热爱、关心学生的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因此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看问题时多考虑从学生本身发展需要的角度出发,要照顾到青年学生的特点,组织、引导大学生参加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把教育目标寓于其中,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教育和启发。只有当学生感受到他们的个体需要和全面发展受到学校充分重视和支持时,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才能有影响力。
  2、心理学的“强化理论”
  强化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都会采取一定的行为,这种行为将作用于环境,当行为的结果有利时,这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现;当行为的结果不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减弱或消失。大学生都渴望成功,期望得到他人的认同,并愿意为这种认同而努力。因此,学校应当制定明确的奖励制度和措施,将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看到获得成绩之后能够得到物质和精神上的肯定;教师对学生的积极行为应给予及时的强化,激励其积极行为的经常出现并内化为学生自身的人格品质特征,这样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动力。
  3、心理学的“群体心理”
  “群体心理”理论表明,可以利用集体心理的群体优势提高管理工作的实效。高校学生中存在很多非正式群体,和正式群体相比,具有自发形成、以感情为联系纽带、有自然形成的领袖人物、群体意识强和信息传递的渠道非常畅通等特性,此外还具有明显的排他性和自卫性等,加强非正式群体的管理,运用集体心理来教育和鼓励先进,监督和激励后进,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适应,把群体的功能发挥到最强。
  4、心理学的“期望理论”
  期望理论是实现“软管理”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方法,借鉴期望理论帮助学生建立有效的期望目标,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首先,帮助大学生设计适合自身的期望目标。教育管理工作者帮助学生科学地分析自己的能力,准确地估计自己的水平,通过分析主观和客观条件,给自己树立一个适当的、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期望目标。第二,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这是当前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就业指导的目的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就业观念,掌握就业的基础知识,并建立职业生涯的初步图景,从就业与学生生存与发展紧密相连的角度,激发学生关注自身成长的积极性,把个人的成长需求转化为教育的内在动力。
  5、心理学的“个体差异理论”
  目前学生管理工作的效果不明显,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高校教育者没有高度重视和关注学生的个性需要和动机,对他们的各种不良作风和行为没有及时进行纠正和引导。心理学知识指出:人们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个性心理差异。这就提示我们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要注意扬长避短。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他们的家庭背景、经历等很多方面的不同造成其个性呈现出多样性。因此,首先要对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充分尊重,有利于保护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自我性与自主性,使每位大学生都能够根据自身特点找寻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其次,大学生管理应注重贯彻多元文化取向,尊重大学生成长背景及个性差异,为每一位大学生提供各自适宜的发展路径与舞台,使其个性潜能在大学期间及以后的社会生活中得到自由充分的发展。
  6、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应用
  积极心理学主张关注和培养积极因素,修正和弥补传统消极心理学发展的不平衡。积极心理学从促进个体自我成长、自我激励、自我发展这个角度出发,采用大学生乐于接受的鼓励式或激励式方法来引导和启发,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调整劣势,以实现自我的全面提高。如果能引导大学生关注积极品质、体验积极情感,调整认知模式,学会积极应对方式,很多危机状态就可以消灭的萌芽状态,这就是积极心理学倡导的积极预防理念。积极心理学倡导人们培养积极的心态,以积极主观体验为主要内容,以一种积极的状态来面对现实与各种心理现象,客观并且乐观地认识、处理现实与心理之问的联系,提升大学生对于幸福的理解,增强他们创造幸福的信心和体味幸福的成就感,最终实现自我教育,促进身心以及周围环境的和谐发展。
  7、心理学的“人格理论”
  运用人格理论,提高学生管理工作者的影响力,这会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直接促进学生管理效果的提高。首先,辅导员队伍是学生在高校成长最直接的引导者,是高校正常教学秩序的直接维护者,是高校校风学风建设的直接实施者。在新形势下,随着大学生民主意识的不断增强,要成为一个合格的辅导员,就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才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心理健康的辅导者。因此,高校应结合本校实际,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出一支业务水平过硬的辅导员队伍。二要通过用正确的思想道德理论指导大学生,用英雄模范和先进人物的事迹鼓舞大学生,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总之,心理学的应用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王新山,王玉婷.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领域的思考.思想理论教育,2009(17)
  [2]杨敏生,许国彬.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策略初探.思想教育研究.2010年1月

标签:管理工作 心理学 高校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