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习作教学研究】

时间:2019-01-1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内容摘要:本着以系统论为指导,以学生认识规律为依据,以强化训练为主线,以多向信息交流为手段,以提高习作效率为目的的指导原则,在打好学生提前写话基础,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和指导学生自能评改习作方面进行了研究与实践。
  关键词:提前写话;兴趣培养;素材积累;习作评改
  
   为优化课堂教学结构,适应课程改革需要,激发学生书面表达愿望,提早写作训练,彻底骈弃传统习作教学中“为了练习习作而习作”的做法,变“让我作文,我怕作文”为“我要作文,我爱作文”的可喜局面,在习作教学改革方面做了以下探索:
   一、打好提前写话基础
   学生习作的起步应该从写话开始,重视学生写话的能力,就不容忽视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因此,听说训练在低年级就应引起重视。
   拼音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起步,也是听话、说话训练的开始,并且是培养学生听说能力和良好的习惯的重要时期。才入学的儿童,听讲精力不易集中,往往凭自己的想当然回答老师的问话。让读a的第四声,他会一股脑地读出a的四声。所以,在提问前,要强调学生注意听,听老师提的是什么问题,然后让学生复述出老师提的问题,回答完后让全体学生评论该同学回答的是不是按照老师所问的回答的。对于能认真听讲,认真回答,评论合适的学生,老师一定及时鼓励,让每位学生迫切感受到他们的存在。学生有了听到愿望和说的兴趣了,循序渐进,给学生多创造说话的机会。
   二、培养兴趣,激励写作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不把习作当成苦差事,激发他们的兴趣十分重要。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感到写作的乐趣,才能勤奋去写,让学生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1、听故事、讲故事。低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老师绘声绘色、形象生动地讲述故事,会吸引学生,感染学生。如讲《小花狗找朋友》的故事,学生听得专注,津津有味,情绪高涨。对小松鼠、青蛙、狗熊等动物的过冬方式非常感兴趣,印象深刻。当教师让学生把故事复述出来的时候,许多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学生觉得有话要说。这就为学生写作奠定了基础。
   2、剪纸贴图、说话、写话。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要特点,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教师在小黑板上贴出剪好的小动物或图片,学生可以展开想象,编出各类小童话故事,讲给大家挺,也可以学生自己剪贴图片,编写故事,制成图文日记,同学间相互交流传阅。
   3、结合教材,口头习作。课前三分钟说话练习,一直是小语整改以来坚持的做法,因此可以充分利用这课前三分钟时间培养学生口头习作的能力。
   利用教材设置说话内容,既可降低说话训练的难度,又与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积极性息息相关,可操作性强。如:学习《好孩子》一课,课前可让学生说说自己亲身做过或看到别人做的一件好事。学习《海南的冬天》可让学生讲讲家乡(北方)的冬天是什么样的。学习《课间十分钟》,课前让学生谈谈刚才自己在课间都做了什么游戏,和哪些同学一起玩的,怎么玩的?与学生生活实际贴近的,学生有话可说而且爱说。每次老师的话题都能给学生带来新奇感。
   三、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指导学生习作要从内容入手,教师要引导学生接触社会,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学生的生活越丰富,习作的内容才能越充实。因此要不断丰富学生生活,使学生学会观察、积累。
   1、在观察中积累。习作指导课教师要指导观察,教给方法。指出真正观察不只停于“观”,更需进行“察”。
   首先,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教师在学生观察前指名观察对象和说明为什么观察。其次,交代观察方法,即观察有顺序,要细致,抓特点,分主次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再介绍观察手段,通常是目睹、耳闻、鼻嗅、口尝、手触,并提示学生观察中进行联想和想象,把观察到的东西上升到理性东西,由表及里,由此及彼进行顺向,逆向联想,加深对观察对象的认识和感受。
   2、在阅读中积累。扩大阅读量,积累知识,开阔视野,也是学生写好习作的一个重要途径。扩展阅读的方法多种多样。一是及时介绍近期的报纸、刊物上的好文章。可杂七杂八地看,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选择课外读物,培养学生一有空就翻书的习惯。二是布置学生完成一定量的读书笔记。我校各班学生集体和个人订阅的报纸杂志基本达到人均一份,这些刊物使学生随时获取信息,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了极有利的条件。三是鼓励学生剪报集报,通过阅读把最感兴趣的内容剪下来,并收集起来,也是积累材料的好方法。四是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每周利用一节语文活动课以小组为单位集中交流课外阅读情况,各人推荐一篇最好的文章,供大家欣赏,从审题、立意、选材、组材、遣词造句等方面进行评价,这样既扩展了学生的阅读面,又增强了他们的欣赏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习作能力。
   3、在活动中积累。“习作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叶圣陶先生这句话十分明确地说明了习作与生活的联系。丰富学生生活,学生在习作中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时,要求学生留心活动的全过程,活动的目的不仅仅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需要,最主要是可以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既提高了思想觉悟,又陶冶了情操,写出习作才能表达真情实感。
   四、自能评改习作能力的培养
   每一次习作练习对学生来说都是一个训练和提高的过程。及时对学生习作进行批改是教师对学生进行习作讲评的重要环节和基础,也是检查习作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提高教师批改效果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向自能评改习作方向转换。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习作讲评课上,学生写完了习作,一般要求学生采用以下方法批改习作:首先,默读自己的习作,运用学到的批改习作本领,自批自改习作。其次,大声朗读习作,读给同桌或同小组的同学听,采取同小组互评方法。最后,指名朗读习作,师生共评。
   在评改习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留意习作中的闪光点,以表扬、肯定为主要评价手段,切忌有打消学生习作热情和积极性的做法,以免挫伤学生习作信心。
   长期坚持自能评改习作,学生习作定会成效显著。

标签:习作 教学研究 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