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原始记忆之旅:童年的记忆作文

时间:2019-02-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历史上的大连不过是一个依山傍海、人烟稀少、荒凉偏僻的小渔村,人们捕鱼养畜、耕织采撷,在周而复始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岁月中,延续着古朴与文明。   但是,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天然的港湾,海深水阔,群山环抱,地处辽东半岛南端,为京津门户,背依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部的广阔腹地,是东北地区联系世界的窗口;连接朝鲜半岛,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这样优越的地理位置,使之成为中国近代军事要地,以至于两次鸦片战争之后,在以李鸿章为首的大清洋务派官员们认识到旅顺口战略价值,开始在旅顺修筑船坞和炮台、构建北洋舰队的同时,欧洲列强眼中的世界地理版图,正沿着新发现的航线,开始向古老的大连游弋:1860年,英国派商船和间谍船到大连沿海侦察军情、测绘海域,绘制出维多利亚湾(今大连湾)海图和亚瑟港(今旅顺港)图,19世纪中下叶,由于海参崴冬季结冰期长达4个月,沙俄在建设海参崴港口时,就开始寻找一个可以建立基地、控制远东地区的天然不冻港,这样他们就看中了大连,并即将实施“黄俄罗斯计划”……
  随之而来,在大连这块弹丸之地,1894年7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895年4月以清政府失败告终,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占与俄接壤的辽东地区给日本,大连完全被日本帝国主义操纵。中日甲午战争一结束,沙俄便联合同样在远东地区有利益索求的德国和法国,向日本提出交涉,要求将辽东归还给中国。最终清政府以多支付3000万两白银的代价赎回了辽东。两年后,1898年3月中俄签订《旅大租地条约》,租借地内行政由俄掌管,中国不得在此驻军。旅大沦为沙皇俄国的租借地,沙俄开始着手建设远东自由港和世界贸易中心。但是,“三国干涉还辽”让日本把已经到手的辽东半岛拱手让出,对日本的大陆政策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于是,拿着清政府的赔款,日本全国上下开始大规模扩军备战,10年后的1904年2月,日本挑起了日俄战争,双方在旅大地区厮杀了一年多的时间,最后沙俄战败。日本围绕他们的所谓“大东亚梦想”,开始了对大连40年的殖民统治。1945年8月22日,苏联红军进驻旅大,直至1955年苏军撤离旅大地区。
  涉及大连这几段特殊历史,研究的成果很多,但跨越了60年的历史事件,不但给后人留下一串串解不开的疑惑,而且在我们的档案馆里,相关的原始记录少之又少。
  多少年来,为了寻觅那段历史,专家和学者四处追寻,往往空手而归;或只能凭借文献上寥寥几笔,主观推断而无从考证,索然握笔兴叹。
  这方美丽而富饶的土地,中国北方最开放的城市,许许多多海内外游客、商贾名流向往的城市,历经100余年的风雨洗礼,居然没有自己完整的图谱!
  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大连近代史的文献中看到这样几段文字:“1904年5月,日俄战争的趋势对俄不利……俄军方最后一趟专列将达里尼市的档案资料和文件,全部转移回俄国”,“国外收存的满铁档案资料,主要集中在日本和美国”,“抗战胜利后,苏军及时接管了设在大连的满铁文库,将一些满铁档案运回苏联”。
  于是我们有理由相信:档案随着1905年日俄战争中俄罗斯的战败、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日本战败及1955年苏联红军撤离旅大,大部分档案资料被带走,留下的只是片言只字。
  档案与历史紧密相连,寻找原始档案、填补历史空白便成为大连档案工作者艰巨而义不容辞的责任。
  2009年,大连市档案局把赴境外征集档案资料作为工作重点,第一次把寻找原始档案的目光投向了俄罗斯。一年后,大连市领导参观赴俄征集成果时高兴地说:“你们的这项工作做得太漂亮了!我们不但要把存放在俄罗斯属于我们的档案全部拿回来,还要把日本、英国、美国等其他国家属于我们的珍贵档案全部征集回来!”
  俄罗斯征集――揭开100多年前大连开埠建市历史
  2009年10月,第一次踏上俄罗斯国土,在推开俄罗斯国家档案馆的大门时,那种茫然的感觉至今还记忆犹新;在一盒子一盒子检索卡片面前,如大海捞针般搜寻着大连、达里尼、旅顺、关东州等词汇,那种心情又如此地焦灼不安;在俄罗斯国家档案馆利用部的工作人员将一卷卷封面龟裂的卷宗呈递在我们面前时,激动和欣喜全部涌上心头。
  为了让大连历史档案资料重见天日,还原历史真容,2009年、2010年连续两年,历时28天,大连档案征集工作组先后前往俄罗斯圣彼得堡市、莫斯科市,深入5个俄罗斯国家级档案馆――俄罗斯联邦国家档案馆、联邦国家军事历史档案馆、影片照片档案馆、国家历史档案馆、国家海军档案馆,3所大学――圣彼得堡大学、交通大学、列宾美术学院,2个图书馆――圣彼得堡俄罗斯国立图书馆的新馆与旧馆,1个研究所――圣彼得堡市东方研究所查找档案资料,共翻阅了3600个卷宗,征集到文件455份14805页,地图和设计图81张,照片1479张,电影胶片11分钟。这些档案资料内容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全方位勾勒出大连诞生之初的模样和建设构想。大连建设初期的城市规划,大连湾、旅顺及港口的规划、铁路建设、旅顺军事基地布防、电报线路图,市区规划图、火车站、公寓、厂房、上下水道设计图等,对目前大连城市规划建设、航运中心布局有借鉴。档案中记录的运用股票、债券、土地国际化拍卖、税收等市场经济手段筹措资金建立城市,运用中央直辖、颁布法律条规、税收调节等措施管理城市的方法,对今天大连的城市发展、建设与管理,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区域金融中心和现代产业聚集区,及至发挥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战略中的龙头和核心作用,仍具有积极意义。
  透过那一幅幅陈旧的地图,一页页泛黄的文件,一张张黑白照片,一段段电影胶片,“达里尼”的城市真容显露出来,一个远东自由港和世界贸易中心的规划跃然纸上,在工程师和建设者的手里露出端倪。那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紧张忙碌的港口贸易,车水马龙的繁华市景,仿佛就在昨天。从沙俄强租到日俄战争,多灾多难的大连历经了岁月沧桑。尽管我们惊诧于100年前,沙俄强租者对大连的规划和前瞻,惊诧于他们建设、管理大连所采用的手段和方法,但一份挥之不去的伤怀与隐痛是:沙俄把大连作为俄罗斯版图的一部分进行设计、规划和建设,这是大连建市初期的原始记录,我们今天却要远赴万里,手拿外汇购买我们的原始记录,难道这不是一种文化掠夺?
  日本征集――找回散失的城市历史记忆
  中日甲午战争后,日本对沙俄取代其占领大连―直耿耿于怀,“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卧薪尝胆,于1904年2月卷土重来,首先挑起了日俄战争。1905年1月,日俄战争以沙俄战败告终。直到1945年明,日本殖民统治大连40年。这期间,日本统治者 在继续实施沙俄规划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城市规模,城市经济也不断发展,把大连逐步打造成日本对东北进行殖民统治的政治、军事和经济中心。
  40年的殖民历史,大连人只能通过残留下来的日本人所作的文献资料当中完成那段历史的拼接与解读,保存在大连市档案馆中的寥寥的日伪时期档案资料与40年的日本殖民统治历史搭配成极不协调的比例。为此,我们踏上了赴日征集之旅。征集工作组相继在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外务省外交史料馆、防卫省防卫研究所、亚洲经济研究所、早稻田大学、北海道大学、东京大学、秦川堂书店里埋头查阅、甄别、筛选、复制。十余天时间里,工作组共查找有关大连的日伪时期档案资料目录共18089条,现场调阅520卷档案资料,复制文件179份3612页,地图及照片2339幅(张)。从日本征集到的档案资料与赴俄征集的历史档案从时间上紧密衔接,初步形成了太连开埠建市档案的完整体系;日伪档案资料中早期扩充规划蓝图、大连港设施计画、筑港设施、农林病虫害防治、地质及水源调查等,对研究大连城市规划、港口发展、农林水利建设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为重新认识大连近代史提供了确凿依据,也对大连未来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资政参考。
  但是,翻阅一份份征集到的文件、一张张地图、规划图和照片,日军在沙俄规划基础上的修改和扩展,对大连整体的社会调查,港口建设,道路、自来水、煤气、邮电、城市交通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历历在目,留下了大量日本殖民统治的痕迹。虽然日本人对大连的发展进行了精心设计和勾画,但归根结底都是出于侵略者永远霸占中国领土的目的。所以,面对这些珍贵的档案资料,只能让我们用更加平静、更加理性、更加思辨、更加深邃的目光,重新阅读和审视日本殖民时期大连的苦难历程。我们学会了正视历史并以史为鉴I学会了珍惜今天并抚今忆昔。
  境外征集――寻找原始记忆的不平凡经历
  境外征集,打开了认知城市原始记忆的一扇窗,同时也让有幸参与其中的每个人多了些许感悟,值得与档案同行去分享。
  准备与储备
  赴海外征集档案资料,在大连市前所未有,因此摆在我们眼前的首要任务是确定“找什么”。20世纪中叶以前的俄罗斯和日本文件多为古俄文和古日文,这给查找带来的困难可想而知。从2009年3月开始,大连市档案局便着手准备。一是摸清现有融档案底数,准备提纲。工作组在大量了解背景知识的基础上,列出了着重需要征集的档案资料提纲。其中,俄罗斯侵占时期的提纲包含了4大项30多条内容,涵盖了标志性的历史事件、知名人物、特殊年代、标志性建筑等,使征集工作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到重点突出,计划性强。二是与境外沟通协调。2009年7月,在大连召开中俄档案合作工作第6次会议,征集工作组利用这个机会,广泛联系参会的俄方人员,并通过国家档案局争取到俄罗斯联邦档案署的帮助;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国外的中国留学生资源,向他们反复讲解大连特殊历史,使之与俄方沟通、协调更顺畅。三是做足国内功课。赴日征集前,我们在东北三省全面铺开日伪档案资料征集工作。我们带着一台大型(2米长)图纸扫描仪、一台短边矩高速扫描仪、两部相机、两台电脑等笨重的设备“驻扎”到东北三省档案馆和图书馆的阅览室,边查阅边复制,在国内征集到大量大连日伪时期档案资料,避免了境外重复征集,节约了征集成本。
  知识储备和沟通准备的完成,为海外征集档案资料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辛苦与节约
  征集工作是一种责任,特别是境外征集,担当着弥补特殊历史的使命,那种压力只能在辛苦的工作中得到一点点儿释放。因为驻留境外的时间有限,而境外档案馆又有数量众多的档案资料需要一卷卷一份份一页页查阅,我们不可能把档案整体搬回国内,一方面资金不允许,另一方面,大多国外档案馆都有不允许整卷复制的规定,所以在查阅过程中还要甄别和筛选,挑出重点档案进行复制。在俄罗斯军事历史档案馆,我们中午啃着自带的方便面和火腿,像赶集似的马不停蹄地翻阅着档案资料。
  在俄罗斯影片照片档案馆,看到那一盒盒本属于我们太连的电影胶片,竟然有全部带回去的冲动,但不能为之,只能一盒盒一段段反复观看、挑选、确定截取重要片段。还好,那里的工作^员被我们的忘我工作精神感染,在来不及出去吃午餐的情况下,给我们准备了面包片、茶水和咖啡。
  在日本租用旅行社车辆的价格之高让我们咋舌。一天当中,去时送回时接,只用两次车,却要按照整天的费用56000日元来付费。而且上下班高峰时段地上交通会拥堵不堪。为了节省资金,我们选择了地铁,由翻译引路在日本地下左右穿行,不辞劳苦地换乘,也使工作时间不会因交通拥堵而耽搁。
  我们也常常工作到半夜,要为第二天的查找节省更多的查阅时间。工作组常常利用所在酒店大厅内的电脑和复印机,在网上详细查找、勾画、筛选,做足提前量。为了在日本的古旧书屋找到所需要的资料,我们在网上把秦川堂书店所在的那条街上的所有书店里的资料查了个遍。我们也会在早晨或者晚上的地铁里反复研究资料目录,琢磨现场征集程序,以达到在档案馆有限时间的充分利用及人员的合理统筹安排。
  感动与感叹
  俄罗斯档案馆分类细致,馆藏丰富,档案馆专业性很强。比如国家历史档案馆、军事历史档案馆、影片照片档案馆、海军历史档案馆等,从名称上完全体现出他们的专业性来。馆藏保存有大量的17至19世纪涉及政治、军事、文化、自然科学等方面的历史档案。在查找有关大连建市时期档案时,所见到的档案种类之多,反映内容之祥,令人惊叹。
  日本档案馆的开放程度其他不能及。亚洲经济研究所档案资料目录不仅包括本馆而且还包括日本各大学图书馆档案资料目录,并可以异地借阅。而最能体现档案资源共享和开放的是日本的亚洲历史资料中心,其数据库与国立公文书馆、外务省外交史料馆和防卫省防卫研究所的档案资料数据库相链接,实现了国家级档案馆资源的网络共享,世界各地的利用者通过检索平台即可查阅和下载所需档案内容,包括部分已扫描处理的全文信息和图像。另外,在部分馆所,利用者可自行拍照或复制。
  没到日本之前,就有人针对食物包装袋上供人撕开的小口,把中国和日本的服务做对比。后来,身边的每一个去过日本的人都会体会到这种服务意识。征集工作组到日本的几个研究所、公文书馆、史料馆、图书馆、书店,所到之处,他们每个人都彬彬有礼,面带笑容,而决非阿谀奉迎;所有的利用者在公众场合没有大声喧哗。一件小事儿让我们体会尤其深刻:在利用档案之前,他们会提供本馆说中文最好的工作人员,向你介绍如何查询及填写利用申请单。他们把我们分成两到三组,每一组的讲解员会手把手、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操作,直到你完全领会并熟练运用为止。日本人对客人的这种态度,似乎是当作了一种习惯或者更像是一种信仰。
  相对于日本而言,俄罗斯的保安设施最为严格:有的国家档案馆守卫人员荷枪实弹,穿着防弹背心;无论利用者还是内部工作人员,进出时均要持卡通过安检门禁;携带的拍照、拍摄及电脑设备都必须寄存。
  信息化对比
  俄罗斯几个国家级档案馆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发展比较缓慢,档案资料检索工具依然停留在手工卡片检索,更谈不上利用电脑浏览档案资料全息内容。日本的档案资料查阅利用设备非常先进,只要公开的不需要提供审查的档案资料,都可以在网上查阅到,而且关键字搜索相当快捷。在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和防卫省防卫研究所,还可以直接从电脑输出查阅利用申请单,免去了手工填写的辛苦,这一点,好像国内也没有几家可以做得到。
  任重道远
  这几年,海外档案资料征集工作的成功,只是追寻大连失落记忆的一小步,拓宽了大连档案征集工作的新局面。但是也不无遗憾:1945年到1955年,苏联红军进驻与管制大连时期的历史档案资料至今没有征集回来,这部分档案资料大多保存在俄罗斯联邦国防部中央档案馆,该馆直属于俄罗斯国防部,虽然在2010年我们曾尝试与俄罗斯联邦国防部沟通联系,但对方答复我们:这部分档案没有解密,不能提供对外查阅。至此,这部分档案资料在大连市档案馆仍然空缺。
  在海外征集过程中,我们了解到,还有相当数量的档案资料保存在俄罗斯、日本乃至英国、美国国家档案馆,这些不但需要资金做保障,更需要大连档案工作者长期不懈地努力和艰辛地付出做后盾,才能继续扩大境外征集成果,达到追补、重现历史、服务现实的目的。

标签:之旅 追寻 原始 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