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的幸福感]幸福感

时间:2019-02-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追求幸福是人生最永恒的主题,也是人类活动的最终目的,公众幸福感除了与公众自身有密切关系外,还与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巨大的关系。近年来,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却是公众幸福感的停滞不前,部分地区公众幸福感甚至不呈下降趋势,公众幸福感的问题越来越为各政府部门所重视,本文从分析影响公民幸福感的因素出发,对如何提高公民幸福感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公众幸福感 政府职能 提高途径 社会转型
  
  一、引言
  近年来,广东、山东、河南、重庆等地相继将提升人民幸福感写入了“十二五”规划,纳入干部考核体系,做为政府执政的重要目标之一,成为我国政府执政为民的根本落脚点。那么,什么是幸福感呢?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说:“幸福就是灵魂的一种合乎德性的现实活动。”18世纪英国法理了家、哲学家杰里米.边沁则认为幸福就是快乐。千百年来幸福是人生追求的永恒主题,是人类一切活动的目的。正如著名哲学家康德所说的那样:“幸福的概念如此的模糊,以至于虽然人人都想得到它,但却是谁也不能对自己追求或选择的东西,说的清楚明白,条例一贯。”根据调查显示,多数人认为“经济状况、生活质量”是影响幸福的首要因素。下面,本文从分析影响公民幸福感的因素出发,对如何提高公民幸福感进行探讨。
  二、当前我国影响公民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近年来,我国社会结构不断发生变化,人们对幸福的要求标准也相应的提高,影响公民幸福感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贫富差距
  影响公民幸福感的第一个重要因素是贫富差距,很多传统观念认为,收入的增加意味着幸福感的增加,但是收入高低同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绝对成正比例的,“相对收入理论”和“社会比较效应”能很好的解释为什么收入的提升并不能使幸福感同步提高,这是因为人们所获得的收庄稼汉所产生的幸福感,主要来源于同其他人所拥有收入相比较而得到的满足感或失落感。
  2.2 民生保障
  民生保障是影响公民幸福感重要因素,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与此相对应的却是民生保障水平的进展缓,如医疗、住房、教育保障机制,公民权益保障机制等等,再加上近年来物价水平的涨幅过快,使得公民在民生方面的支出大为增加,增加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压力,直接影响了我国公民幸福感。
  2.3 分配制度
  自上世纪九十年来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体制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社会利益结构发生巨大调整。“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在这样的分配制度影响下,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尤其是近几年来,经济的腾飞使社会贫富差距近一步扩大,巨大的贫富悬殊下,虽然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相较于改革开放以前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但由于巨大的贫富差距造成了公众的心理落差,这种社会心理地位的变动,直接影响了公民的幸福感。
  2.4 社会道德
  社会道德能够直接通过其对经济、文化的作用而影响到公众的幸福感,也是影响公众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同时,重利性、自主性、等价交换的原则,诱发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潮,在一些社会领域出现道德丧失、是非不分、善恶混淆、见利忘义等现象,社会信用度降低,部分政府工作人员不为民谋福甚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种种因素严重影响了公民幸福感。
  三、当前我国政府如何提升公民幸福感
  公民幸福感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也成为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考评指标,那么,当前我国政府应当如何提升公民幸福感呢?个人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3.1 改善民生状况,提高公众幸福感
  民生状况对公民幸福感的影响极大,应当努力改善我国居民住房条件,健全公民住房保防体系,如经济适用房制度、廉租房供应制度、住房公积金管理制度等,解决当前“房价贵、买房难”等问题。深化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进一步扩大医疗保障覆盖面,提高我国医疗保障水平,解决民众“看病难、看不起病”等问题。优化城乡环境,提高环境质量,解决大气污染、水污染等问题,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加强食品安全工作,以满足公众对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安全的食品和优美的环境的需求。
  3.2 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公众幸福感
  公众赋予政府权力,是为了政府能为公众谋取幸福,转变政府职能是提高公众幸福感的关键环节。要构建以民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念,要打造服务型政府,提高政府公众服务能力,规范政府行政行为,贯彻社会公平正义。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就强调“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对于我国政府机构内存在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落后行政观念,要及时清除,要将“经济建设型”政府向“社会管理型”政府转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广大民众的根本利益。
  3.3 发展文化服务,提高公众幸福感
  文化服务是直接同公众精神需求相联系的关键因素,要针对我国当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缺陷,从多个方面入手,提高我国文化服务质量,对公益性文化单位的数量、种类、布局进行统筹安排,加强公众文化服务硬件建设,进一步建立和健全公众文化服务体系,提高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水平。
  3.4 拓展就业渠道,提高公众幸福感
  在实际调查中显示,收入对公众幸福感的影响最为显著,也是公众所最为关心的问题。为此,要进一步发展我国经济,拓展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同时调整我国产业结构,健全创业体系,完善创业激励机制,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打击非法收入,缩小贫富差距,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参考文献:
  [1] 李莹译.威廉.佩沃特.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广西社会科学,2009(06)
  [2] 严标宾,郑雪,邱林.SWB和PWB:两种幸福感研究取向的分野与科学.心理科学,2004(04)
  [3] 邢占军.测量幸福-主观幸福感流通量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5
  [4] 吴明霞.30年来西方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理论发展.心理学动态,2000(4)

标签:幸福感 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