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试题 > 正文

论货币流动性过剩与土地价格膨胀的关系 货币流动性过剩的后果

时间:2019-01-12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本文从政策时间不一致性视角出发,将货币供给与土地价格膨胀问题相联系,通过扩展的Barro and Gordon模型对货币政策进行理论分析,揭示我国货币流动性过剩与土地价格膨胀之间的内在关系以及产生通胀压力的机理。
  关键词:货币政策 货币供给 土地价格
  
   一、引言
  从我国近年来的经济发展中不难看出,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背后,货币流动性过剩和土地价格膨胀问题也在愈演愈烈。这不仅引起了经济参与者的讨论和关心,更是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和研究对象。从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到1997、1998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这一事实:流动性过剩会带来资产价格泡沫,实体经济也会随之出现快速扩张,而一旦资产价格泡沫破灭,实体经济将会受到灾难性的打击,爆发经济危机。而2007年爆发于美国,最后演变为全球的经济危机引起了很多学者和政策制定者对于货币政策理论的反思,开始再次审视货币政策和资产价格的关系,讨论货币政策是否应该对资产价格波动做出反应。我国作为此次危机的波及者,此时的货币流动性过剩和土地价格膨胀问题自然受到了更多的关注,而货币政策如何制定也变得更为棘手。本文从政策时间不一致性视角出发,通过扩展的Barro and Gordon模型对货币政策进行理论分析,揭示我国货币流动性过剩与土地价格膨胀之间的内在关系以及产生通胀压力的机理。
   二、中央银行动机的理论模型分析
  (一)传统的Barro and Gordon模型
  为了研究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动机,我们需要知道中央银行的目标。Barro and Gordon模型假定中央银行的目标函数包括产出和通货膨胀两个变量,且各期效用相互独立。中央银行的目标是最大化期望效用,其效用函数为式(1):U=λ(y-yn)-1/2π2。在此效用函数中,y是实际产出;yn为自然产出水平;π为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与产出间存在不完全的替代关系,此效用函数意味着中央银行为了获取最大效用,需要在经济扩张和物价稳定之间进行权衡,寻求通货膨胀与产出扩张之间的最佳平衡点。模型中的产出水平由卢卡斯总供给函数决定,式(2):y = yn + a(π-πe)+e。式中yn为自然产出水平;πe是公众的预期通货膨胀率;e是随机供给冲击,均值为零,方差为σ2e。系数a代表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带来的边际收益。由式(2)可知,均衡状态下产出水平取决于自然产出水平,只有没被公众预期到的通货膨胀才能使产出高于自然产出水平。模型还提出通货膨胀水平遵循货币数量理论,由式(3)表示:π=Δm + v。式中Δm是货币供给增长率,假定为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v是货币流通速度冲击,均值为零,方差为σ2v,且与e相互独立。
  由于模型假设中央银行在观察到货币流通速度冲击v之前确定货币供给增长率Δm以达到中央银行的最大期望效用目标,因此得到Δm = aλ的结果,进而可知中央银行为了最大化其目标函数会制造aλ+v的实际通货膨胀率。而E[π]= aλ则表明实行相机抉择货币政策的中央银行在确定货币供给增长率时有正的平均通货膨胀倾向aλ。因为公众被假定是理性预期即能够理解中央银行的目标函数且在未观察到货币流通速度冲击时确定通货膨胀预期,所以有πe= aλ,进而得出实际产出为yd = yn +av+e,中央银行的期望效用为E(Ud)=-1/2(a2λ2+σ2v)。
  与此相比,当中央银行承诺实施零通货膨胀政策时,公众的通货膨胀预期为πe=0,实际产出为yc = yn +av+e= yd,中央银行的期望效用为 E(Uc)=-1/2σ2v > E(Ud)。可以明显看到,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与规则货币政策相比,在带来了正的平均通货膨胀偏差的同时并没有带来产出的增加和更高的效用。因此规则货币政策优于相机抉择货币政策。另外Barro and Gordon模型还进一步指出除了中央银行希望用通货膨胀换取高于自然产出水平的产出外,在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下会出现正的通货膨胀偏差还缘于中央银行不能够预先承诺会执行一个零通货膨胀率的货币政策,即零通货膨胀政策是时间不一致的。
  (二)扩展的Barro and Gordon模型
  在传统的Barro and Gordon模型中,制造意外的通货膨胀是中央银行使实际产出高于自然产出水平的唯一途径,也是中央银行制定一个正的货币供给增长、造成通货膨胀偏差的根本原因和动力。然而在现实经济中,这样的假定未免有些不够全面。近年来我国的土地价格快速增长,地方政府通过土地出让收入的增加提高了财政收入,进而促进产出扩大和经济增长。鉴于此,我们将“土地价格膨胀”这一扩大产出的途径考虑进来,通过建立扩展的Barro and Gordon模型来分析和揭示我国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的动机。我们在传统的Barro and Gordon模型中加入以下几个假设关系,从而得到扩展的Barro and Gordon模型。
  假设一,土地价格变动可以使国家财政收入发生变动,财政收入变动进而又会给产出带来直接的影响。近年来的数据表明,土地出让收入在财政收入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而许多文献通过理论或者实证的分析研究也指出财政收入会推动经济的增长。
  假设二,货币政策对土地价格有影响。我们认为正如通货膨胀率取决于货币供给的增加,一个正的货币供给增长也会造成土地价格的增长。
  根据这些假设,我们得到扩展的Barro and Gordon模型如下:
  U=λ(y-yn)-1/2πc2 (4)y = yn + a(πc-πce)+bΔG+e (5)ΔG=γπL+ε (6)πc=βΔm + v (7)πL=αΔm + v(8)
  式(4)是中央银行的目标效用函数,这与原来的Barro and Gordon模型一致,其中πc为通货膨胀率。这一效用函数表明稳定土地价格并不是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
  将“土地价格膨胀”这一扩大产出的途径引入便有了新的产出函数式(5)。式(5)在原有的函数基础上增加了ΔG这一变量,代表财政收入的增长。系数b代表财政收入增长带来的边际收益,即单位财政收入增长可以带来b单位的实际产出增加。
  根据我们第一个假设得到式(6),其中ΔG为财政收入的增长;πL代表土地价格增长率;系数γ为单位土地价格增长所带来的以财政收入形式表现的边际收益。ε表示均值为零、方差为σ2ε的随机扰动项,且与e和v互相独立。根据我们的假设二得到式(7)、(8)。式(7)与原有的式(3)类似,式(8)则是表示土地价格增长率取决于货币供给增长率。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我们认为货币对土地价格和消费品价格的影响不同,所以在式(7)、(8)中分别设置了β和α两个不同的系数。
  类似地,中央银行在观察到货币流通速度冲击v之前确定货币供给增长率Δm使期望效用最大化,得到Δm =λ(aβ+bαγ)/β2,进而可知中央银行为了最大化目标函数会制造(aλ+λbαγ/β+v)的实际通货膨胀率。由E[πc]= aλ+λbαγ/β> aλ可知在将“土地价格膨胀”这一扩大产出的途径引入模型后,实行相机抉择货币政策的中央银行会有一个更高的平均通货膨胀倾向。这个通货膨胀倾向由aλ和λbαγ/β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aλ与Barro and Gordon模型的结果一样,即是由中央银行希望通过意外通货膨胀扩大产出的动机造成的。第二部分λbαγ/β则是缘于中央银行有通过货币供给增长推高土地价格,进而依靠“土地价格膨胀”这一途径扩大产出的动机。当然,同传统的Barro and Gordon 理论模型一样,在理性预期假定下公众会认识到中央银行这一正的平均通货膨胀倾向,形成与之一样的通货膨胀预期。因此在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下,最终的结果是承受一个更高的通货膨胀率却不带来长期的产出增长。
   三、政策建议
  (一)将土地价格的增长引入目标效用函数
  基于我们之前扩展的Barro and Gordon理论模型的分析可知,将“土地价格膨胀”这一扩大产出的途径引入模型后,由于土地价格增长率并不包含在中央银行的目标效用函数中,因而中央银行此时有更大的动机增加货币供给。而其结果便是造成更高的土地价格和通货膨胀倾向,却不会带来长期的产出增长。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将土地价格增长率纳入中央银行的目标效用函数中。
  (二)增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虽然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很大改善,但是仍需要进一步加强。我们认为进一步增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能够有效地帮助中央银行抵制来自政府方面要求扩张经济的压力,实行更为合理的货币政策,从而形成一个比较低的通货膨胀水平,维持宏观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Barro ,R.J.and Gordon,D.B.(1983a),A Positive Theory of Monetary Policy in a Natural Rate Model.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589―610
  [2]Barro,R.J.and Gordon,D.B.(1983b),Rules,Discretion,and Reputation in a Model of Monetary Policy.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2(1):101 ―122
  (责任编辑:罗亦成)

标签:流动性 过剩 膨胀 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