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天气 > 正文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_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时间:2019-01-2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   1.提升自主阅读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开始,是打开知识的金钥匙,而好奇好问正是孩子们的天性。带着问题去学习,就会有探索的动力,收获的喜悦。如教《掌声》时问:“为什么掌声让小英鼓起了生活的勇气呢?这两次掌声分别代表着什么呢?”学生用他们在课外看到的、听到的和自己想到的对比,就会逐渐领悟到了掌声的真正含义。这样就会激发他们思考。又如在课文《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中,由于生活环境不同的关系,学生对于沙漠、骆驼的情况知道得很少,如同让学生理解呢?教师可放投影:一匹骆驼站在沙漠里。通过图理解沙漠是什么样,骆驼的驼峰、脚掌、和眼皮又是什么样。在课文中理解,沙漠对于骆驼生活得重要性。教师要大胆相信学生的理解能力,相信他们通过读、练、议能掌握相当部分的内容,教师的精力集中到学生不易掌握的那些方面去,探索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学生为了准备回答老师的提问,必须集中注意力思考,并联想他们生活中的一些经验,去加深理解。这样为学生创造了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
  2.启发主动质疑能力
  培养阅读能力要善于启发学生质疑,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阅读教学中,只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局面。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领悟到阅读的方法,培养阅读能力。学生预习课文,有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词义不懂的,查。真正不能解决的,老师帮助解决。教学中,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把不能理解的地方提出来。让学生逐步养成阅读时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且提出问题来的良好习惯。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尽可能启发他们互相解答。他们确实解决不了的,才由教师讲解。
  学生一经启发,积极性就高起来。认真读书,主动发现的问题也多起来了。学生的求知欲增强了,学习兴趣也浓了。在教学《石头书》一课时,学生纷纷提出问题:“什么样的书被人们成为石头书?”“什么是化石,它有什么作用呢?”“石头书上都写了些什么内容呢?”……善于启发学生质疑,学生主动学习,能逐步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
  二、教给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1.指导预习,教方法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集中上好预习指导课,教给学生预习方法①读熟课文,要求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②读后能比较准确地回答出课文的主要内容:③运用工具书拼读生字理解词语。在教学《孔子拜师》时,学生按上述预习方法,学习课文。学生熟读课文后说出课文主要内容,并借助字典认字,理解词语,把不理解的句子划上记号。学生通过预习,掌握了预习方法和步骤,提高了自学能力,使阅读起步训练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
  2.上好精读课,教学法
  集中识字后的阅读教材是按单元分组的形式编写的。教学时,要抓住本单元本组的训练重点,以精读带略读,以课内带课外,以一篇带多篇,有重点地、有计划地训练学生,逐步提高独立阅读能力。
  三、启发学生质疑。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阅读教学中,只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局面。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就要设法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这样学生就学得比较主动了。学生预习课文,有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词义不懂的,查。真正不能解决的,老师帮助解决。教学中,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把不能理解的地方(如句子、某一自然段、某些内容等)提出来。这样学生逐步养成阅读课文时找出自己不懂的知识,并且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
  四、培养阅读能力要注意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
  要提高阅读能力,光靠课堂教学几十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在课外主动阅读的兴趣。在教学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也一时难于解答。发动学生却把疑难解决了。教师教《蜘蛛的网》,有学生提出:“蜘蛛的网能粘住小飞虫,甲虫等等,它自己却不会粘住,是什么原因?”教师想不到学生会提出这个问题。教师随机应变,发动学生,说:“你们想想吧!看谁能想出来?”有个学生回答说:“因为蜘蛛身上有油,所以粘不住。”教师接着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学生答:“我在《动脑筋爷爷》那本书上看到的。”由于学生多读课外书,既提高了阅读能力又增加了科学知识。因此,激励学生广泛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途径。平时,教师要适当地介绍符合学生接受水平的读物,还要启发学生运用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学生广泛阅读,必能丰富知识,开拓思路。
  五、回顾学习过程,总结学习方法
  科学的学习方法来源于成功的学习实践。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回顾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学习过程作为认知对象,帮助他们从成功的学习中总结出阅读规律,以便今后自觉运用这些规律去探求新知。
  例如,教学第十二册《书的故事》第二段,此段写青年工人到书店买书。学生通过自读,从青年“漫不经心”地翻书到后来“认真地看起来”这一态度变化中体会出其非常喜欢鲁迅先生的书,此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给予充分肯定,并进一步引导学生联系第一段中当时的情况,谈对青年有何新的认识。学生联系当时敌人查封进步书籍,白色恐怖十分严重,鲁迅的书“书店不敢出版”,“没有地方敢代售”这一历史背景,体会出青年渴望进步的思想感情。至此,应当说学生理解到位,但作为教师不应该满足这个结论,而应该再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体会人物思想感情。一要注意抓住人物前后态度的变化:二要将人物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去认识。
  可见,学法指导也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一方面教师要因势利导,另一方面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本让学生读,思路让学生讲,规律让学生找,学法计学生悟,使阅读方法真正成为学生主动获得的一种可贵的精神财富。(作者均为内蒙古包头市土右旗廿四中心学校教师)
  责任编辑:樊平军

标签:小学生 培养 能力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