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体育 > 正文

影响饮食心理的因素分析 影响饮食民俗形成的因素

时间:2019-01-3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饮食心理是人们进食的心理过程与心理反映,包括在感知饮食对象时对其作出的判断和评价以及对其产生的需求动机。研究影响饮食心理的因素,对于发展饮食文化、正确引导饮食消费,做好针对性的饮食保障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影响人们饮食心理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饮食心理的生理基础
   饮食心理是以人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为生理基础的。与饮食心理关系最为密切的是眼、耳、鼻、舌等感觉器官和以大脑为核心的神经中枢。感觉器官是饮食心理的门户,神经中枢是饮食心理活动的中心。具体说来,眼睛感觉饮食的色彩与形状;耳感知饮食的名称、声音、就餐环境的音响;鼻感受饮食的气味;舌感受饮食的滋味等等。人对饮食的各种感觉,在大脑中汇集,就会对饮食对象形成完整的印象,并依据已有的饮食知识对饮食对象进行判断与评价,产生食欲,引起联想,产生艺术感觉和美感效应;同时还将饮食感受记忆在脑海里,增进对饮食对象的了解,促进饮食心理的发展。
   二、饮食实践活动
   饮食实践是饮食心理形成的最重要的因素。婴儿靠先天的遗传,获得了饮食心理形成的先天条件。一般说来,婴儿的饮食本能是一致的,随着生长发育的进行,其饮食心理随之形成。到了成年,饮食心理上出现了明显的差别。就口味习惯而言,我国素有“南甜、北咸、东辣、西酸”之说。可以说,婴儿饮食心理上存在着明显的一致性,成人饮食心理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其根本原因在于后天的饮食环境和与之相联系的饮食实践。“南甜、北咸、东辣、西酸”是与各地的气候、水土、物产等自然条件密切相关的。所以,成人的饮食习惯是先天遗传与后天饮食实践相互作用的结果。
   三、文化素养
   饮食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饮食目的不仅在于饱腹和获得营养,还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因素。首先,饮食过程中的审美判断需要一定的文化素养。如对菜肴造型、名称的审评,对筵席主题、意境的体会,都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水平。对同一件烹饪艺术作品,不同的人会得出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结论,其原因在于文化素养不同。如红军时期由于有坚定的信仰作基础,对餐餐食用的“红米饭、南瓜汤”感到味道香。
   四、生活环境的影响
   人们的饮食心理或者是饮食习惯,在其形成过程中,会受到其生活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容易受其周围人们的饮食习惯的影响。如:生活在湖南、四川的人们,由于受周围人们嗜辣的口味习惯影响,逐渐会形成对辣味的兴趣,每当听到膳食中有辣味菜时,其饮食心理上会作出积极的反应,至少是不会有厌恶的反应。再如长期生活在广东的一个北方人,
  经常看到别人津津有味地喝蛇羹、吃鼠肉,再受到这些人的劝说,可能就会使过去对蛇鼠肉的厌恶心理变成好奇心理,再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去品尝,进而变成喜欢蛇鼠之肉,以后再听到用蛇鼠制作的膳食时,就会在心理上作出积极的反应,使原来的饮食心理发生了变化。
   五、生理状况
   处于不同生理状况条件下,会对食物产生不同的反应。如处于病态时,其消化系统也处于不活跃状态,食欲不振,与其处于健康状态时相比,对同一种食物的反应是不相同的。再如处于过分激动或悲伤时,由于大脑的兴奋中心远离消化系统的神经中枢,同时由于神经兴奋和诱导作用,消化系统的神经中枢处于抑制状态,就会食欲不振,对同一种食物的反应也会不相同。当人们处于饥饿状态或饱腹状态时,对食物的感觉不相同,心理反应也不相同,即所谓俗话所说的“饿了糠也甜,饱了肉也咸”。另外,孕妇嗜酸或嗜辣等等,也表明了生理状态对食欲、对饮食心理的影响。
   除上述分析外,还有一些影响因素,如季节气候、宗教信仰等,都会对饮食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

标签:因素 饮食 影响 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