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体育 > 正文

大学生迷茫现象浅析|大学生迷茫的现象

时间:2019-02-02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 现在的大学生对学习、交往、学业、事业和感情都表现的迷茫。迷茫现象的出现跟学生自身能力素质、环境的变化、高校的教育、社会的影响都有很大的关系,它对学生的身心都造成了一定的危害。本文对这现象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大学生 迷茫 危害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很多大学生进入大学后感到迷茫、困惑,这种心态常常被人们称之为大学生的迷茫,其表现为长时间没有目标,困惑,有不知所措之感,虽试图改变而又感到无奈、无力,想前进却踯躅,想后退却又不甘。
  一、大学生迷茫现象产生的原因
  (一)大学生迷茫的内部因素。
  首先,大学生目标缺失。进入大学之前很多学生只有一个目标就是考大学。家长及中小学老师很少针对考入大学以后的事情对孩子进行教育,这就造成了大学生进入大学后目标缺失,缺乏学习动力,不知该如何利用自己的大学时光。其次,大学生自身缺乏规划应变能力。在中学时代老师管他们的学习,父母负责他们的生活,学习和生活都是由父母和老师进行包办的。大部分学生都是在执行家长和老师为他们制定的计划,很少独立自主设计自己的人生,自我规划能力无法锻炼培养。特别是现在独生子女居多,他们在家娇生惯养,除了学习,极少做家务事情,他们一般不独立支配时间、金钱和处理人际关系,他们也没有离开父母独立生活的经验,生活自理差,造成了他们在生活上的依赖思想。
  (二)大学生迷茫的外部因素。
  首先,外部环境突然变的宽松、自由。学生进入大学后,迎接他们的是相当宽松自由的大学生活。来自家长和老师的严格管束没有了,曾经不允许做的事情,现在也允许,甚至支持做了,例如:高中阶段情感限制,在大学阶段也被取消了,甚至因为年龄的问题有的家长鼓励学生理性恋爱。大学阶段的学习由主要靠自主学习,给学生留了大量的时间自主安排。习惯了高压、紧张的学习,家长老师的管制的学生,“进了大学还是习惯于老师安排好全部的学习时间,自己被动去学习知识,一旦没有老师的监督,便开始放松自己”①,突然变得不知所措,不知该如何利用当前的自由时间。
  其次,面对问题的突变及多样化。大学阶段是学生由校园人转变为社会人的过渡期,是我国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人生价值观成型的关键时期。之前因为高考刻意回避的问题,现在变的急迫需要解决:需要学会与不同的人进行交往;需要面对形形色色的价值观冲击;需要学会理性的对待感情问题;需要养独立自主的学习方法;需要参与各种活动;需要规划自己的人生等等。这些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是陌生的,他们又无法逃避,必需靠自己去面对,这就使一些学生难免会感到盲然不知所措,便产生恋家的情绪和失落感,陷入困惑之中。
  再次,评价标准也变的多元化,致使大学生自我衡量体系紊乱。很多大学生一直沉浸在成绩好带来的光环之下。可是进入大学校园之后,他们很快发现当初的光环消失了,在大学校园成绩不再是唯一。人品素质、多才多艺、组织协调能力强、善于人际交往、讨人喜欢等等都成为衡量评价的标准,甚至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漂亮帅气、家庭富裕、家庭出身等因素也成为评价时考虑的因素。这些使在高考指挥棒下培养出来的部分学生感到无所适从。
  最后,学校教育的因素。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都缺乏针对学生的成熟的生涯规划教育。大学生入校后一般情况下都是通过和老师、高年级学生交谈来认识真正的大学生活,解决自己面对的问题,高校教育缺乏系统成熟的职业规划教育。专业认知教育也未能尽快解决迷茫学生的问题,部分学生入学很久以后依然不知道学习本专业的价值及出路。还有就是确实存在高等教育的模式与产业结构不相适应的情况,有的学校的一些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社会上基本没有需求、学生就业与所学专业不对口现象普遍存在等也造成了一些学生对学业和今后的职业感到迷茫。
  二、大学生迷茫现象的危害
  (一)容易导致大学生“三观”受不良影响。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巩固的重要阶段。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跟社会接触的渠道相对单一,很少受到非主流价值观的冲击,更不用说认清它们的本质。在五彩缤纷的诱惑面前,处于迷茫阶段的大学生容易否定之前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转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机会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一些消极观念。表现为共产主义理想淡化,信仰多元化,对人生的理解停留在物质追求,价值取向功利化,缺乏社会责任感,诚信意识淡薄,自我中心突出,善恶标准失范等。
  (二)容易被各种消极因素影响误入歧途。
  首先、容易受宗教思想的影响信仰宗教。宗教表现出一定的哲理性、伦理性和心理性,具有一定的心理调节功能,能够给人以安全感和归属感。所以,“一部分大学生对前途有畏惧感、恐慌感,企图走进宗教寻求精神的安宁”②;一部分学生因无所事事、好奇而参与宗教活动;还有一部分学生期望通过参与宗教组织来寻找内心的归属感。另外大学生宗教观念模糊、认识不清宗教的本质,不能够透彻地了解国家的宗教政策,容易被非法宗教组织利用。
  其次、容易受社会上负面因素的影响腐化堕落,被人利用参与非法活动。处于迷茫期的大学生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下容易受到各种腐朽思想的影响。有的学生价值观出现短期化倾向,为了达到自己爱慕虚荣、贪图享乐的目的,被违法份子引诱利用;有的学生接触到社会上腐朽思想后感觉新鲜刺激,误入歧途后,;还有的学生临时遇到困难,一时糊涂,铤而走险。大学校园内代考、替考、代写论文、参与作弊组织盈利、偷东西、盲目攀比、大学生同居等现象的出现部分是处于迷茫期的大学生误入歧途造成的。
  (三)容易养成不良的学习生活习惯。
  首先,容易形成厌学情绪,养成“逃课”习惯。“60分万岁,多一份浪费”等消极言论在大学生中间广为流传。处于迷茫状态又缺少外部监管的大学生很容易受到这些消极思想的影响,从自己不喜欢的课程开始逃课,最后发展成“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最后造成挂科,甚至留级。少数同学直到毕业才痛悔自己迷失了方向,没有珍惜大学生活,没有多学一点东西,自毁前程,留下终生悔恨。
  其次,容易养成网瘾。处于迷茫状态的大学生很容易通过玩网络游戏来填补自己的空虚和无聊。“南京市玄武区一项针对南京587名大学生的调查显示......大学生网络成瘾率达到了9%,属于偏高发生率。80%以上的留级生都与逃课上网有关”③。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很容易导致荒废学业,并且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有网瘾的学生更容易出现非故意伤害、自我伤害以及外在伤害行为。因为没钱上网,欺骗家长,甚至参与非法活动的事情也时有发生。
  (四)影响健全人格及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
  人际交往方面处于迷茫状态的学生容易感到压抑、孤独、自卑、痛苦和低落,在新的环境找不到归属感,不信任身边的人,导致他们越来越自闭,不主动与老师、同学交流,老师和同学们对他们的了解也相对有限。这样他们学习上得不到老师的指点,生活中得不到同学的帮助,变的更加自闭内向,更加不知道如何融入所生活的环境,形成恶性循环。当他们与同学发生一些小冲突时不能很好地沟通,也不知如何化解这些问题,容易做出一些过激的反映。长此以往会会变得十分不合群,严重戕害自己的心理健康,影响和同学、老师的关系。如果不及时加以调治,最后很容易产生抑郁症,对自己及身边的人来讲存在一定的危害性。
  三、大学生迷茫现象的应对对策
  (一)大学生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
  首先、全面认识自我,认清自己的价值观、兴趣、性格、能力等。明确了自己的价值观就知道了自己的内心追求,这样就可以明确自己的总体目标和前进的大致方向,摆脱迷茫。发现了自己的兴趣爱好之后便有了动力,有了动力便会积极投入到自己喜欢的事情中去,这样即使遇到了挫折也能保持激情、激发斗志。认识清楚自己性格之后,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便能依据自己的性格特征取长补短,正确的处理人际关系交往及其他与性格有关的问题。认识自己的能力便能够切合实际的制定自己的具体目标,既能够避免好高骛远,也能够避免低估自己,将自己的才智发挥得恰到好处。大学生需要积极主动的利用身边的所有资源来认清自我,可以通过利用测评工具、自身总结回顾、征求周围人的老师和同学的意见等方法。
  其次、深入了解大学生活学习的特点。认识自我后,还需要知道在大学校园里我们都是能够做什么。这就需要我们深入了解大学生活、学习的特点。总体来讲大学教育是的作用是将学生由校园人转化为社会人,他是一种“成人”教育,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样以来就可以明确,在大学校园里学习是重要的,但不是唯一的,即使是学习也跟原来的学习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学生要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下尽快的了解大学培养目标的综合性、学习的自主性、生活的丰富性、大学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发展方向的多样性等特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定位发展方向、尝试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渠道,尽快使自己的大学生活走向正确的轨道。
  再次、明确自身目标,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认清自己,了解环境之后,需要做的就是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陷入迷茫状态的学生即便搞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但是由于习惯的惯性作用,很难摆脱原来的不良习惯,出现想做却不去做的情况,再加上没有了原来的约束和管制,自己更容易放任自流。这就需要大学生从小事做起,严格要求自己,学会自主管理,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对原来的计划进行适当的调整,不要急于求成,也不可以裹足不前。他们应该时刻鞭策自己,以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过硬的综合素质、和谐的人际关系为目标,循序渐进,最终摆脱迷茫状态,渡过一个美好的大学生活。
  (二)高校为解决大学生迷茫做好服务工作。
  除了学生自身的努力之外,社会、家庭、学校也应该给予学生各种帮助和支持。从高校的角度来讲至少需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专业教育、心理咨询工作,充分发挥职业生涯规划教师、专业教师、心理咨询中心工作人员、辅导员等专职人员的作用。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帮助学生系统的认识自己、认识环境、规划大学及以后的职业生涯;通过专业教师的帮助培养专业兴趣,了解专业的价值及作用,明确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通过心理咨询中心帮助学生解决学生平时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困惑,帮助学生尽早的调整自己的状态;通过辅导员的工作帮助学生对日常的学习生活进行最直接、具体的指导和帮助。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文学院)
  
  注释:
  ①刘仲平,大学新生的迷茫心理,河北理工大学学报,2008.04。
  ②王文东,少数民族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的调查研究:以中央民族大学学生为主要对象的报告,民族教育,2007(2)。
  ③ 王寒娜,对大学生迷茫的原因及其对策思考,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9年2月,第1期.

标签:浅析 迷茫 现象 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