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物理 > 正文

[当前城区各类学校教师生态的思考] 生态城区建设

时间:2019-01-2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内容摘要】通过对城区各类学校教师生态的调查表明,当前城区教师在身心健康、职业压力、职业倦怠状况、工作满意度等方面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教育价值取向的偏差、课程改革的困境、管理制度上的缺陷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滞后等方面。应通过构建现代学校制度、培育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和提高心理素质塑造健全人格等途径改善教师生态,促进学校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行。
  【关 键 词】城区教师 生态 思考
  
   为了全面把握当前城区学校教师的生态,着力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系统,推动城区学校教育的发展,在2010年上半年对南阳市城区的十所各级各类学校进行调研,调研主要通过两种形式,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累计共发放问卷4000份,回收有效问卷3988份,深度访谈50位教师和10位学校管理者。本文以此为基础,结合文献资料探析城区学校教工的生态现状。
   一、当前城区教师生态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在身心健康方面。身心健康是教师开展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和保障。但是,调查结果表明:有39.5%的被调查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佳,有21.7%的被调查教师的生理状况不是很理想,只有26.8%的被调查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好,近42%的被调查教师的生理状况不佳。
   其次,在职业压力方面。调查结果显示,有36.5%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非常大,有48.7%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比较大,两者合计占到了被调查教师的85.2%,说明绝大部分教师都感觉压力比较大。统计结果还表明,有77.6%的被调查初中教师、73.6%的被调查高中教师、66.1%的中专教师和62.9%的本、专科教师反映压力较大。
   再次,在职业倦怠方面。调查结果表明:在所有被调查教师当中,有较明显的情绪衰竭的人占51%,情绪衰竭程度较低或者没有出现情绪衰竭的情况的人只占22.3%;在玩世不恭这一维度上,得分比较高的有55%,得分较低的只有24.4%。在成就感上,有70%的人成就感低落,对工作没有成就感,只有7.7%的人(也就是说,10名被调查教师中只有1名教师)有较高的成就感,认为自己能有效地胜任工作。综合上面的分析,就是有87%的被调查教师出现轻微的工作倦怠;有59%的被调查教师出现了中度的工作倦怠,有30%的被调查教师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工作倦怠。
   最后,在工作满意度方面。有65.5%的被调查教师对工作不满意,有相当部分教师有跳槽的意向,只有15.6%的被调查教师的满意度比较高。从整体上看,根据教师压力、心理状况、生理状况、工作满意度等五项指标,分别根据存在问题任意项数的多少划分不同的标准。其中,任意三项存在问题的教师达72.2%。
   以上调查结果说明,当前教师的生存状况,包括压力、工作倦怠、心理健康等各方面的情况不容乐观,对城区教育的长远发展明显是一个潜在的障碍。
   二、城区教师生态危机的成因分析
   根据调查分析的结果,造成目前城区教师生态堪忧的直接原因是落后的教育管理水平和不利的社会环境。但这些原因背后凸显的是我国当前教育生态环境的恶化所导致的教师职业生存空间的恶化。
   1.教育价值取向的偏差
   作为人类把握世界的方式,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都是不可缺少的。工具理性是人类生存所利用的手段,而价值理性是人类安身立命的根基,两者之间有着手段与目的的关系。人不仅要有知识、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健全的人格,要有人文、人类关怀精神,要有主体的价值判断与选择。教育的价值取向就应在于促进学生素质的和谐发展,完善人格,尊重学生的主体价值。但是,长期以来教育价值取向的最大偏差就在于使之沦为工具性质而忽视教育对象价值理性的培养而造成个体心灵的扭曲。甚至从幼儿园应试教育就已经开始,到大学甚至是博士生教育,教育机构如同一个现代化的生产线,不仅使一个个活生生的教育对象完全按照工业文明的要求进行塑造,同时也严重扭曲了指导他们实现专业化的广大教师的心灵,使这些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们的生活过程也严格依附于工具理性思维的范式而成为教育机器上的构件,造成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关系的背离。
   2.课程改革的困境
   近年来进行的教育课程改革似乎是在努力扭转工具理性的教育价值取向的偏差,但是由于缺乏文化视野等因素,在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也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碍与挫折。表现为固有的教育思维范式的强大韧劲,使得广大教师在改革面前往往无所适从。这种采用颠覆性、革命性、破坏性的手段或方式来实现对旧有课程的彻底摧毁与改造,使传统的教育理念已经扎根于脑海中,且在实践中已有了相当的经验的教师,对此先是束手无策,接着便是心理的冲突和矛盾。在教育模式上,新的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与自身所接受的教育培训有巨大反差,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会由于能力结构和知识素养问题,面临着下岗威胁而感到生存的危机及由此产生恐慌。另外,新课改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的思想,与高考指挥棒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的矛盾,与实际评价方法的冲突,成为教师职业生涯的又一压力,使得他们倍感迷茫和困惑。
   3.管理制度上的缺陷
   从管理制度上看,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国人的学历水平普遍提高。当前,学校的学术管理仍然沿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以行政管理为主,学术管理行政化、学术研究功利化和学术研究片面注数量化,过分强调管理规范和管理原则忽视了学术管理的特殊性。
   4.教育体制改革的滞后
   在教育管理方面,我国长期采取了封闭定向型的计划性体制模式。这一模式在短期内迅速改变教育落后局面,提高全民素质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相对于当前国际教育的大背景,文化、教育和管理等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的较量中更加受到重视,以及国内经济、政治、文化等改革的状况而言,教育体制改革的滞后性就显得非常突出了。如以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各项教育行政改革,由于其不彻底性,最后的压力或改革的代价几乎全都落到了基层教师身上,造成广大教师普遍缺乏职业安全感,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增加了教师的经济、时间和精神的负担,导致的职业压力很大程度上演变成一种生存压力。在教育政绩观上,教育片面以权力和经济利益为本。当今中国很多的教育组织已经很“科学”地大量使用量化管理方法,这不仅表现在对学生的大量扩招上,表现在对经济利益的追求上,也表现在对教员的业绩评价上,无疑增大了教师的压力和辛苦程度。
   三、解决城区教师生态危机的对策
   1.构建现代学校制度
   构建现代学校制度,要正确处理学校与市场和政府的关系。根据现代教育理念,教育的主流,特别是义务教育,只能走公益的道路,不能完全用市场化的方式去运作。在建立与市场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的同时,还要根据教育质的规定性及其相对独立性要求使教育与社会市场经济保持距离。优化整合学校内在要素,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核心制度”。学校要根据人和社会发展需要,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构建学校课程体系。从激励制度、校本培训和教研制度等方面着力构建一套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自觉更新管理理念,明确管理目的,充分发挥人的主体能动性,改革学校内部管理。引进现代绩效管理体系,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质量,确保薪酬系统的公平公正。积极通过多重渠道来为教师提供全方位的回报,为教师各项工作的开展创造一个生机盎然的制度环境。建立政府与学校新型的互动关系,实现学校与社会相互融纳和促进,加强校际的相互交流切磋,积极寻求其他部门与行业的支持,构建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制度。
   2.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
   首先,充分发挥教工代表大会制度的作用,真正保障教职工行使民主权利、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在现有的制度框架内,通过加强工会自身建设,使其充分履行维护教师合法权益的组织义务和法律义务,以弥补法律对教师权利保护的不充分和教师个体维权的不足。其次,要加快社会体制改革尤其是政治体制改革,切实解决教育文化管理体制中的弊病。当前,要深化科研体制改革,改善意识形态管理体制,真正从体制上落实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积极营造尊师重教的、充满人文主义情怀的良好精神氛围,给予人文科学和文学艺术最大限度的自由,拓展自由、公正与团结协作交融的学术生态环境。最后,积极推进依法治教方略的实施,加强依法办学的规章制度建设,增强依法管理的规范意识,真正维护教师合法权益,切实营造宽松、健康、和谐的(特别是网络时代的)制度环境,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性。
   3.提高心理素质,塑造健全人格
   学校领导要加强科学管理,讲究领导艺术,积极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学校人际环境,真正关心教师,满足教师的合理需要,提高教师的职业满意感,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切实解决教师的各种心理问题。政府和学校管理方面要从政策、管理等各方面尽量为教师创造宽松、愉快的工作环境,不断改善教师待遇、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社会各界也应以宽容之心真诚地帮助教师,以平常心来看待教师的工作,更多地发挥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协同作用,积极为教师排忧解难,真正为教师营造一个和谐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作为教师,应勇于面对心理压力,找准压力来源,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积极寻求问题的解决。在工作中、生活中学会对自我心理进行调节,缓解和减轻心理压力,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坚持教育理论学习和自觉的人格锻炼,全面充实和提高自己,不断增强自身的耐挫能力。既要有远大目标,又要立足现实,淡泊名利,完善自己的人格。此外,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向社会进行正确的人才观、科学的教育观及教师劳动的特点的宣传,争取得到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参考文献:
  [1]许松芽.教师成长的学校生态观研究[J].教育评论,2006,(5):17-19
  [2]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编.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2
  [3]范国睿著.教育生态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
  [4]顾明远主编.挑战与应答:世纪之交的中国教育变革[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
  [5]蒋奖,许燕著.心理健康工作者枯竭的研究进展[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4.4

标签:城区 生态 思考 各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