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英语 > 正文

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有效整合|课堂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时间:2019-01-1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现实的”数学学习内容,既可以是学生在生活中能够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也可以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能够思考或操作的属于思维层面的“现实”。这就要求我们,应该善于利用小学生的“现实性”学习心理来组织课堂教学,有效地开发资源,机智地筛选生成。“预设”与“生成”既是伴随着新课程而出现的一个热门话题,又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更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
  
  一、 教学实践中的“预设”与“生成”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开始了以学生和谐发展为本的教学观的自然回归,前所未有地注重学生精神的唤醒、潜能的开发、主体性的弘扬,从“数学教学”向“数学教育”转变。在课堂教学的一线教师,开始重新审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于是有人认为生成就是课堂中学生所出现的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一种标新立异的算法甚至是一些离奇古怪的想法;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为了生成而放弃正常的教学内容,另起炉灶。笔者认为这是一种矫枉过正的做法,难道预设就那么不重要了?“生成”就不可以“预设”?如果大家一方面在课前精心预设,用生成的状态自然地呈现给学生,另一方面,在课堂上及时补足未意识到的可能性,即师生互动中形成的教师预设之外而又有意义的部分,对教学结果成竹在胸,岂不是更好吗?
  如在教学“倒数的认识”时,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1”和“0”的倒数,在新课前我做了这样的预设:把下面的整数化成分母是1的假分数2、5、7、1、0。通过几个环节的教学后,又出现了这样的练习:求下面各数的假分数25、73、1、0。前两个数的倒数学生轻而易举的求出来了,到了后两个数时,学生中间开始小声议论而且有了不同见解:
  师:用你喜欢的思考方法告诉我们,1的倒数是几?
  生1:1的倒数是1。
  师: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生1:因为1跟任何数的乘积都是1。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2:1可以化成分母是1的假分数,把这个假分数的分子和分母调换位置之后,结果仍然是1。
  师:你说的太好了!那么你是怎样考虑0的倒数的?
  课堂在短暂的骚动之后,许多学生迫不及待的举起小手。
  师:0的倒数是……
  生3:因为1的倒数是1,所以0的倒数是0
  下面的学生手举得更高了,有的甚至着急得站到过道里来,我知道他们急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生4:不,0没有倒数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4:0化成假分数是0/1,可是当我们把它的分子和分母调换位置后就变成1/0了,而我们知道0是不能作分母的。
  师:通过求这几个数的倒数,你有什么想法?
  生5:并不是所有的数都有倒数。
  生6:我们在求一个数的倒数时,应把0除外。
  ……
  从上面的例子不难看出,整个教学过程都在我的预想、预料和应对策略实施之中。反思这节数学课的教学,我的感悟是:先给学生预设可能会产生错误信息的个案题,1的倒数是1,等着学生进入所设下的“套”:0的倒数是……当学生“明白”过来之后,进一步修正学生的思维:“0没有倒数”、“求一个数的倒数0要除外”。在这一系列的预设、生成之中,学生思维的碰撞、学习兴趣的发展、情感态度的变化也是可想而知的。
  
  二、 课堂教学预设的重要性
  
  一般说来,预设指的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案、设想、构思、策划。预设,往往意味着教师要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或可能发生的问题,提出假设性预案。预设虽然带有主观色彩,是一种走在行动之前的思想、一种先于事实的猜想,但它是研究者对未来的洞察和把握,所以它使研究活动更富有预见性。教学实践证明,一个好的预设,是解决教学问题、发现教学规律、形成科学的教学理论的前提,是进行教学研究的核心。上述案例表明,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了成功的预设:教师预见到学生在理解1和0的倒数时会有一定的困难,在新的知识点呈现之前先让学生把一些相关的整数化成分母是1的假分数,学生在思考和探究时便水到渠成的得出“1的倒数是1”,又通过讨论得出“0没有倒数”。这里同时又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了成功的预设:“用你喜欢的方法”――让学生自主选择思考的角度;“有不同意见吗”――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善于交流;“你是怎样考虑0的倒数的”――让学生自己悟出粗糙的结论;讨论探究――使结论走向精确;生成知识网络――求一个数的倒数时,0除外。课堂教学反思,使我清醒地明白:科学充分的预设,使得教学自然流畅、真实和谐,整个过程的行进是预设中的生成、预想中的必然。因此,可以这样认为:一个不会预设的老师,便不会有处理生成的能力和机智;一个没有预设的课堂必定是一个杂乱无序的课堂,精彩的生成源于成功的预设。
  
  三、 课堂教学生成需要预设
  
  从新课改的视野看,就数学教学而言,学生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思维特性等决定了“生成”的品质,即决定了他可能会有什么价值的生成;学生的认知基础、知识的明晰程度和融合程度决定了“生成”的方向,即决定了他可能会有哪些方面的生成。在对一些概念的认知错误上,学生更是表现出“惊人”的相似之处:“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在小数点的后面添上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等等。只要开放教学,这些生成就会不期而至。如果通过合适的情境创设,科学的启发诱导,预设好这些可能或明显会有的“生成”,那么这些“生成”就会在我们积极的策略应对之中,教师就会心中有数,处变不惊,得心应手地期待生成,驾驭生成,胸有成竹地推进着教学进程;学生也就会有更多、更好的收益,更能获得兴趣和情感的需求。
  
  四、 在生成中适时调整预设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因此,精心的预设无法全部预知精彩的生成;再精心的预设也无法预知整个课堂的全部细节。在教学时,尽管教师精心预设,但难免有意外发生。
  如教师在教学画圆时,准备画一个圆。当教师把一个脚尖固定在黑板上时,刚画了一半,圆规便从黑板上滑下去了。发生这样的事,底下听课的教师和学生都为上课的教师捏了一把汗。谁知,教师此时机智地因势利导,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说:“刚才老师画圆失败了,你们谁能帮助老师总结一下失败的原因吗?”一学生说:“因为老师圆规的一个脚尖没有固定住。”教师说:“那说明,我们画圆时首先要固定一个脚尖,也就是要定点。”这节课就这样很好的启发学生掌握了画圆的方法问题。
  这则案例启迪我们:我们教师在备课时务必要充分考虑到课堂上可能会发生各种意外事情,并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一旦出现“不速之客”时,应当要以良好的心理素质,沉着面对,灵活应付。而不能一味拘泥于课前的教案,巧妙地利用意外的“生成”,也许它将会成为我们课堂的一个预料之外的精彩之举!
  课堂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整体,处处蕴含着矛盾,预设体现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对学生的尊重。教师多一份精心预设,课堂就会多一份精彩生成,学生就会多一份发展。让我们通过“预设”去促进“生成”,通过“生成”去达成“预设目标”。愿我们的课堂充满生命,充满活力!

标签:预设 生成 课堂教学中 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