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

时间:2019-01-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新的课程改革,使中学数学新教材走进了中学课堂,在理念、体系、形式和内容等方面,新教材和旧教材相比都有了巨大的转变,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和素质教育的宗旨。长期以来,“包、抱、泡”是我国课堂教学的主要特点,久而久之,客观上导致了学生思维的依赖性和惰性,因而也就根本谈不上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以致丧失了创造力。因此,新的数学课程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一、 注重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数学中概念的建立、结论、公式、定理的总结过程,蕴藏着深刻的数学思维过程。进行这些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教学“完全平方公式”时,可以这样来进行:
  (1) 提出问题:(a+b)2=a2+b2成立吗?(显然学生的回答有:成立、不成立、不一定成立等等)
  (2) 引导学生计算:
  ① (a+b)(a+b)=
  ② (m+n)(m+n)=
  ③ (x+y)(x+y)=
  ④ (c-d)(c-d)=
  (3) 引导学生发现:① 算式的左边就是完全平方式?(a+b)2 ② 算式的结果形式是a2±2ab+b2
  (4) 进一步提出:能直接写出结果吗?(a+1)2=? 这样学生也就一下子明白了这个规律可以作为公式……通过教师的诱导,学生的参与,使学生既认识了完全平方公式的形成,对该公式的掌握也一定有很大的帮助,这种探索精神也势必激励学生去学习,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二、 引导学生探索,培养创新精神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必须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以及大量演练习题的数学教学模式。教师必须转变角色,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年龄特点的认知特点,设计探索性的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例如,“多边形的内角和”一节的教学,我先复习了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然后提问:我们如何利用已有的三角形的知识来解决多边形的内角和问题?学生经过讨论不难得出:(1) 想办法把多边形转化为三角形;(2) 具体转化方法采用添线来分割多边形,使之成为若干个三角形。在此基础上,我继续提问:(1) 你们有哪些具体的分割方法(从一个顶点出发连对角线、从一边上任一点出发连不相邻的顶点、从多边形内任一点出发连各顶点等)呢?(2) 从一个顶点出发连对角线可以有几条?那么一个多边形一共应有多少条对角线?(3) 根据对角线的条数你能确定是几边形吗?(4) 你还能得出其它结论吗?通过学生思考探索,他们总结出许多解决多边形内角和的办法,还因势利导探索多边形内角和的有关知识,活跃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他们的创新能力。有些问题的解决是唯一的,有些问题的解决可能会有多种不同的方法,为学生适当提供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有助于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新教材的实施中,我们应积极参与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常规教学手段相比,有其独特的优势。但是要想达到新教材的有效教学,教师在使用时必须科学,制作课件决不能是课本的简单复制,也不能只当作投影仪而代替教师的板书,多媒体的展示也应及时、适度,不能由过去的“满堂灌”变成今天的“满堂按”,制作课件要新颖、科学。我在讲授“生活中的图形”一节时,用多媒体打出各种各样的图,有圆柱体的、圆锥体的、正方体的、长方体的、棱形的、球体的,让学生走上讲台,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图形的某些特征,从而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点、线、面、体的有关知识。
  四、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
  有人说,黄沙如海,找不到绝对相似的两颗沙粒;绿叶如云,寻不见完全雷同的一双叶片。那么我们也可以说,人海茫茫,教海无边,我们既找不到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也不会找到能适合任何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我们来研究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新教材设计了不少如“思考”、“探索”、“讨论”、“观察”、“试一试”、“做一做”等问题,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成员的安排上优、中、差各级知识水平学生要合理搭配,以优等生的思维方式来启迪差生,以优等生的学习热情来感染差生。在让学生独立思考时,要尽量多留一些时间,不能让优等生的回答剥夺差生的思考。对于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也可另外选择一些较灵活的问题让他们思考、探究,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数学成绩。
  总之,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应是以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新的认识,以改善自我、发展自我为目的。因此,在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得到最鲜明的体现。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得到不断加强,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就一定会得到全面的提高。

标签:课堂教学 新课标 初中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