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饮食 > 正文

外资医院崛起有待时日 外资企业崛起的原因

时间:2019-01-12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多元化办医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但眼下公立医院改革并没有突破。因此,准许外资独资办医只是原则性的政策表达,真正决定改革进程的将是具体的政策倾向和力度。      2010年12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改委、卫生部、财政部、商务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意见提出,允许境外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外资独资医疗机构试点将逐步放开。
  此前,外资在国内开设医院须采取合作或合资模式,外资上限为七成。最新政策意味着新医改提倡的“多元化办医”将迈出重要一步。
  分析人士表示,多元化办医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但眼下公立医院改革并没有突破。因此,准许外资独资办医只是原则性的政策表达,真正决定改革进程的将是具体的政策倾向和力度。
  
  外资独资办医松闸
  
  事实上,对社会资本开放医疗领域早已是大势所趋。早在2007年,时任卫生部部长高强就曾表示:“中国加入WTO时,对外资进入中国医疗卫生市场曾有承诺,不仅没有限制,而且外资还可与国内企业或社会资金成立合资医疗机构,外资甚至可以占大头。”
  为此,中国加入WTO后,卫生部和商务部曾联合发文,承诺“鼓励外国资本进入中国办合资医院,外资的股份最高可占到70%”。
  分析人士表示,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这是继2009年深化医改文件以及2010年2月《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先后明确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领域后,多部门间在上述原则性文件基础上的第一次正式动作。
  2010年2月,卫生部、中央编办、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布《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九项试点主要内容,其中就包括加快推进多元化办医格局,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
  2010年6月两岸签署ECFA协议的有关条款称,台资可在大陆的海南、福建、广东、江苏和上海等五地独资设立医院,事实上已经为此次新规出台做出铺垫。
  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深化医改方案公布后,国务院计划在3年内投入医改资金8500亿元,2010年相关部门统计数字显示已累计投入3700亿元。但真正处于医改核心的公立医院改革几乎未有松动。
  众所周知,公立医院改革是新医改的主战场,只有公立医院改革取得突破――服务质量明显提高、服务效率切实加强、医疗费用更为合理、服务态度显著改进,公众才能真实享受改革的成果。这也是新医改的主导者们攻坚的方向。
  然而,在一年医改实践后,业界对财政实际支出的认识更清醒,全国14086所医院不可能通过财政补偿找到出路。而鼓励包括外资在内的社会资本进入医疗领域,或许是不二的选择。
  分析人士表示,虽然目前还不清楚随后的规定能在多大程度上放开,不好判断这一可预见的“开闸”将在多大程度上起到作用,但如果确实有实质性政策放开,其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外资医院进入后,将与公立医院形成直接的竞争,并形成“公办、民办、外办”三方角力的市场格局,让病患者有了更多的选择;增加中国的医疗资源,并可能改变中国医疗资源不平衡的局面;使包括医生和医院在内的医疗资源合理流动起来,让业务精良的医生进入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随之有望得到缓解甚至得到很大的改善。其实,患者看病图的就是方便、省钱和疗效,有利于解决看病难看病贵是最高原则。因此,外资办医院值得期待。
  
  外资医院前景难料
  
  据预计,未来15年中国每年新增人口1000万。随着人口基数增长,特别是老龄化进程加快,将推动中国医疗消费的进~步扩张。而外资也正是看上了中国市场空间才加快进入步伐的。
  然而,商务部《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报告》称,中国政府共审批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200余家,已登记运营的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只有65家。而这些外资医疗机构几乎全部亏损,只有北京和睦家医院一家赢利,而该医院赢利的关键是向在中国的外国人提供医疗服务。
  业内人士指出,其他外资医院之所以亏损,是因为缺少患者。而外资医院之所以缺少患者,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外资医院不能成为医疗保险的定点单位。
  由于外资医院不是医疗保险的定点单位,医疗费用较公立医院高,虽然其整体医疗水平比公立医院高,但大多数公民首先考虑的是经济问题,对于外资医院,很多人只能望而却步。
  目前外资医院的收费普遍较高,有的甚至非常惊人,如北京和睦家是一家以妇幼保健为主的外资医疗机构,在那里生一个孩子的费用约5万元人民币。
  据统计,一个城市的常住人口中,有60%-70%的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险,外资医院因为没有医疗保险的定点资格而只能为剩下的30%-40%的人服务。而这部分人同时也是公立医院、民营医院争夺的对象。
  那么,真正留给外资医院的市场份额还有多少呢?具有医疗保险的患者相比于自费医疗的病人具备更强的支付能力。所以,能否成为医疗保险定点单位。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外资医院的生存。
  同时,医疗保险问题也限制了外资医院患者的来源。医疗保险不仅对每个公民重要,而且对外资医院的发展也同样重要。但目前的情况是,外资医院被排斥在医疗保险定点范围之外。
  事实上,外资医院发展还将面临法律法规的障碍。查阅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会发现,其实并不存在限制外资医院成为医疗保险定点单位的规定。也就是说,外资医院是具备申请成为医疗保险定点单位的资格的。
  根据《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管理暂行办法》(劳社部发[1999]14号)第4条规定的“申请定点资格”,第5条规定的“定点医疗机构应具备条件”等,均可以看出,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的确定标准上并没有限制外资医院,即在医疗保险定点问题上,对所有的医疗机构都实行平等原则。
  外资医院既然已取得我国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且符合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的条件,在具备申请条件的情况下,通过申请并得到审批后,是可以成为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的。把外资医院排斥在医疗保险定点单位之外的做法是缺乏法律依据的。
  但是,一些地方行政部门明确将外资医疗机构排除在医疗保险定点单位之外,致使外资医疗机构的申请一直不能得到批准。例如某省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实施细则》中第5条规定:外资、合资办的医疗机构不属于定点医疗机构申报范围。
  目前外资医院面临着民营医院类似的难题。民营医院还缺乏必要的支持和保护,一些部门虽然表示要一视同仁,但在建设用地审核、资金贷款等方面大打折扣,在征收各种费用时则毫不留情。政府所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除享受财政补助之外,还享受税收优惠政策。起步晚、底子薄的民营医院被确定为营利性医院后就得上税,3年免税的政策在民营医院得不到执行。
  业内人士指出,中国公立医院的症结是“管办不分”,即管理权在卫生系统,经营权也在卫生系统,一个城市最大的中心医院院长往往同时是该地卫生局局长或副局长。如果公立医院改革“管办分开”问题不解决,外资医院在中国的前景难以乐观。
  事实上,“管办分开”是多元化办医的前提要求,多元化办医是“管办分开”的必然趋势。但眼下各地的公立医院改革并没有突破,新医改在这方面可以说是尚未破题。
  国内医疗界人士也认为,准许外资独资办医只是一个原则性的政策表达,真正决定改革进程的将是具体的政策倾向和力度。
  有关专家表示,政府最重要的就是做好裁判员的角色,在设立医疗服务水平基本底线后,主要就是严格制定市场准人和惩罚标准,用公平的游戏规则来保障充分竞争,提升服务质量。

标签:时日 有待 崛起 外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