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语文 > 正文

【浅谈影视批评的审美要素】 音乐审美三大要素

时间:2019-01-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古往今来还没有哪种传播媒介可以如影视媒介一般如此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于是面对影视传媒所发出的各种信息,影视批评者们有义务和责任为大众提高欣赏视角,为影视创作指明方向。但电视批评者的综合审美素养直接关系到批评本身的价值和生命力。
  【关键词】影视批评 审美 文化素养 真实性 独创性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4-0026-02
  
  影视批评是以影视作品欣赏为基础,以影视理论为指导,以各种具体的影视现象(包括剧作家、影视剧创作、影视欣赏以及影视理论等)为研究对象的一种创造性艺术文化活动。它是一种文化价值的判断,也是一种审美判断。正是在这种文化价值及审美判断的过程中,影视文化才得以在娱乐形式层出不穷、文化消费市场日趋多元的今天,作为最大众化的一种艺术形式,具有最广泛的受众和不可替代的影响力。因此可以看出在影视文化迅猛发展的今天,影视批评正以其丰满的形式和独特的美学风貌,开始承担起更多的电视化的选择和审美责任。在此笔者浅谈一下在审美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审美要素。
  一 加强自身的审美文化素养
  批评者在面对一部作品时,对影视作品思想内容的解析是不难的;难在要把创作者渗透在作品中的所有的审美感受通过理论形态表达出来。因此除了必须具备对作品研究能力的思想修养之外,更需要自身的审美文化修养。
  影视批评是建筑在影视作品基础之上的,而今天的影视作品市场已经进入了多元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各种题材的影视作品百花齐放,竞相争入观众的视野,所涉及的古今中外的各种文化艺术内容也是方方面面。而注入到审美全过程中,就形成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时代特色。
  从地方特色上说,我国民族多、地域广,在文化的发展上受到了民族和地域的影响,再加上近年来各国影视文化大量涌入中国,这无疑是对影视批评者们的一个重大考验,作为影视批评者就必须积极主动地了解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以提高自己的审美文化素养,绝不能人云亦云地随意发表言论,必须从专业的视角准确地评论这类影视艺术文化的优劣得失,分析影视作品的文化背景、产生原因、成功缘由等。如近年来韩剧在中国市场上的流行。韩国的民族文化与中国民族文化比较相近又各有不同,相近之处是方便了中国观众更快地接受这些外来的影视作品,而不同又使观众在欣赏这类作品的时候产生阻碍。因此作为影视批评者就需要站在民族文化的高度去比较中韩影视作品之间的异同,为观众提供批评标准和审美指向,如果影视批评者没有深厚扎实的知识及审美文化素养,就不能正确评论这些影视作品,甚至还会发出不妥的批评声音。
  从时代特色上说,著名批评家丹纳强调,批评要关注时代、种族、环境三大要素。影视作品作为一种时代性很强的艺术,影视批评者更要具备审判时代的审美文化的能力。影视作品在我国产生以来,已经历了几个时代,其间也发生过巨大的变化。比如20世纪60年代提倡的是革命英雄主义,喜看崇高伟大的英雄历史题材电视;80年代改革开放后人们崇尚改革创业的实干精神,审美趋向了现实主义;90年代的电视题材日趋大众化,一部《渴望》成为万人空巷的观看品,这是因为生活在竞争激烈的现实环境中的人们需要真情的滋润,焦躁的现代人心灵需要真情的抚慰。在这一变化过程中观众的审美从崇尚经典转向了平凡的生活,审美的日常化就成了影视批评的价值取向。如果抓不住时代的特征,无法解读时代的审美特性,那么影视批评者发出的话语正确性与先进性就难以让人信服,就不是一个称职的电视批评家。因此在批评研究的过程中首先要强调具有较为专业的审美文化素养,不能人云亦云、胡言乱语,而是从精湛的审美眼光去分析影视作品的要素,说出能够经得起历史时间过滤的观点,这才是影视批评者应具备的文化审美素养。
  二 强调影视批评的从属性
  影视批评应从属于影视创作者及作品本身。克罗奇说:“批评和认识某事物为美的那种判断的活动,与创造那美的活动是统一的。唯一的分别在于情境不同,一个是审美的创造,一个是审美的再创。”影视创造是从生活到艺术。影视创造者在生活中的发现,他对生活的评价、认识都蕴涵在影视作品的艺术形象之中。影视批评者评析影视作品则从艺术到理论。他以影视作品的客观内容为基础,结合理论基础,运用自己的艺术修养、审美素养、审美经验,进一步丰富艺术的意义和内涵,将作品中的美感通过理论形态作再一次的复制。正如批评家对任何影视作品的解释都只能是主体的解释一样,审美批评说到底仍然是主体批评受到影片本身的制约和限制,大体只能按照原作的思路进行。绝不可能脱离影视作品,漫无边际地再创造。具有深刻审美体验能力的批评家,只能从艺术体验中激起自己独特的审美感受,而这种审美感受同创作者创作时的审美感受是相吻合的。
  影视批评不同于社会学批评,其是在统一的标准下进行的,一般是就其思想内容、主题表现等方面的大致把握;影视批评的使命则在于把握作品的美学特征。把握的准确与否,关键在于批评家同创作者,甚至在脾气性格上是否存在某种默契,一个审美能力强的批评者,在批评中对作品所作的审美描绘,应当包括创作者创作时的审美感受,使创作者渗透在作品中的美学因素通过批评者的评析被清晰地表现出来。一个真正优秀的影视评论家能够用自己独特的审美观点去照亮影视作品,去理解影视作品。
  影视批评是一种特殊的影视实践活动,它必须借助影视作品才能达到这一目的,这就要受到影视批评对象的牵制。就从根本上要求批评家的理论主张同创作者的创作基点具有一致性,而创作者始终是批评家的最后评判者。如果批评家的评论与影视作品所表达的思想主题不合,也只能以创作者为准。因为创作意识是创作者进行创作的指导思想,它不可能事先同批评家商量,以批评家的意识去创作。因此影视批评的艺术再创造实质上是一种“被动的、有限的创造”,它使批评者处于一种从属地位。
  三 强调影视批评的真实性
  真实是艺术的生命。什么是真实?它是指事物的原来面目,“是从客观世界的运动、变化、发展中所表现出来的客观事物自身的规律性。”因此任何艺术都要求真实地反映客观事物。影视批评也同样如此,只有真实美才有强大的生命力。
  影视批评者又被称为“观众的指导者和把关人”。如何使创造者和观众之间搭建一座沟通的桥梁是他们的主要任务,在批评中作品如果没有得到正确的、真实的鉴赏,引起受众的误读,首先遭到毁灭的不是艺术家,而是作品本身,因此影视批评的目的不是为了美化生活、粉饰作品,而是为了进一步鉴赏评析影视作品的实际状况,使受众从中得到某种启示。在进行影视批评时应该注意的是不可盲目地夸大作品或贬责作品,更不能以个别现象来反映整体美的本质,特别对作品中典型人物的分析,不仅要找出美好的一面,而且对缺点、不足的方面也应该有所选择地分析,红花虽好也要绿叶陪衬。影视作品中典型人物和身边人物是有联系的,不能为拔高作品的典型人物而贬低其他人物。
  四 审美视角的独创性
  影视评论不仅仅是简单地解释作品,或是随意地评述,而是要抓住最具有特点的人物、事件、艺术表现手法等来开展批评,以真正显示出批评的真挚感情。真正能给受众以美的影视批评,不仅体现在审美对象的内容真实上,而且应该在题材、角度及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内容上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歌德认为:“独创性的一个最好的标志就在于选好题材之后,想方设法地选表现的角度,使读者压根儿没有想到这个题材里会发掘这么多好东西。”因此任何有价值的影视批评都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影视作品一般的阐释和透视上。如果仅仅做到这一点,那只是与影片处于同一层面的分析与解剖,没有发现也更谈不上提升。当前影视批评普遍存在“自说自话”和“无效性”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批评家们缺少一种独特的视角。影视作品所表现的内容是客观的,而批评家在审视作品时,则应注入新的审美创造意识,选择新颖的题材,选取与之相应的新视角,这样就能给人一种新鲜、新颖的感觉,就好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一经发掘,使受众感到惊异。
  现如今,面对影视市场的纷繁复杂,艺术价值的评定对于提高观众鉴赏、指导艺术发展都将起到重大影响。列•斯托罗维奇说:“价值之所以在社会生活中起重要作用,是因为它们能够引导人们的价值定向。”人们把艺术价值比作是海洋上的导向航标,它能引导影视作品与观众审美心理沿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提高。
  参考文献
  [1]谭霈生.戏剧鉴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欧阳宏生.电视批评:理论•方法•实践[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
  [3]刘晓亮.论文学鉴赏中的审美再创造[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0(3)
  [4]梁坤.外国文学名著批评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5]张杰.俄罗斯哲学史的多元阐释――评斯托罗维奇新著《俄罗斯哲学史》[J].外国文学动态,2006(2)
  〔责任编辑:李锦雯〕

标签:浅谈 审美 要素 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