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招生 > 正文

【名师,用非凡的“精气神”锻造】精气神是什么意思

时间:2019-01-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内容摘要】时代呼唤名师。什么样的教师才能成为名师?名师应该具备怎样的“精气神”?著名特级教师李庾南的成名历程证明,精进之心、锐意之气以及由乐于科研、课堂创新和同伴互助而产生的“神来之力”是锻造名师的三个核心要素,三者相辅相成,构成名师的强大“气场”。
  【关键词】名师李庾南“精气神”
  
  什么样的教师才能成为名师?名师应该具备怎样的“精气神”?在此方面,“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创立者、著名特级教师、南通市启秀中学李庾南应能给我们深刻的启示。
  精进之心:从“饭碗”到“事业”的生存智慧
  名师也是人,开始时也许显得很一般,起点并不比普通教师高。但他们骨子里有一股子努力向善向上的力量,不惧风雨,孜孜不倦,奋力前行,无论在哪儿,都能放出金子般的光彩。这就是佛教所说的“精进”品格。
  “精进”的基本含义就是“精心投入,进取不息”。李庾南1957年高中毕业,走上启秀中学讲台那年,她才17岁。她想,教师是个不错的职业,一定要捧牢这个饭碗,站稳这个讲台。于是她恪守“安分、认真、勤勉”的原则,尽最大努力做好本分工作。尽管学校离家只有10分钟,但为了尽快胜任教学工作,她还是住到了学校,全天候地与学生“泡”在一起。虽然年纪轻,底子薄,没经验,但她坚信天道酬勤,勤能补拙,铆足了劲儿要干出点成绩来。潜心学习、上课、琢磨成为她生活的全部,向书本学,向老教师学,向学生学,向实践学,珍惜每一个学习机会。这种珍惜与学习,使她很快得到老教师的认可,得到上公开课展示自我的机会。她的课也受到学生的喜爱与欢迎,也更坚定了她“做一名好教师”的信心。
  历史进入新时期,面对知识爆炸的新形势和教改新思潮,李庾南开始审视自己的工作,思考自己的未来。她渐渐觉得教师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更是大有作为的事业。她意识到,“我与学生朝夕相处的3年,关系到他们未来的30年乃至一生,关系到一个家庭乃至国家的未来,所以我站在三尺讲台上,就应该心怀学生,放眼未来。既然这样,我就更要有所追求、有所成就,这样才能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学生”。正是从这时起,她用未来的眼光看当下的工作,放弃了一个个改行的机会,慢慢地将“职业”升格为“事业”,将“信心”升华为“信仰”。她的工作有了不断进取的动力。
  李庾南坚守教师岗位。在初中数学的讲台上,在班主任的工作中,至今已经坚持了整整54年。2010年,她获得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还摘取了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纪录――世界上连续任职时间最长的班主任。可见,名师之“名”,贵在“精进”,精心投入,激情热爱,进取不息,如此就能生成生存智慧,就能收获教育生命的别样精彩。
  锐意之气:从平凡走向卓越的人格品质
  善于捕捉问题的锐气、勤于反思的勇气和坚韧不拔的意气是成为名师不可缺少的人格品质。
  1.省察与反思
  善于捕捉问题的锐气是名师最重要的行为元素。任何教学主张的提出都源于对已有结论与经验的主动质疑,敏锐把脉。教学工作具有一定的重复性,有人称之为重复性生存。尽管课程、教材时有变化,学生也有变化,但大体是稳定的,是周而复始的,以至于有的教师过早地产生“审美疲劳”,天天重复着同样的“故事”。而勤于思考,善于质疑的教师不会这样,他们在教学上有自己的追求,有高远的目标,有敏锐的嗅觉,不迷信于课本,不盲从于权威。他们会将熟悉的事物求异化,在经验中寻求“突围”的途径和方法。
  李庾南对“自学?议论?引导”的发现与创造,首先建立在内省与反思的基础上。她在回忆文章中写道:“70年代末,在知识迅猛发展的形势下,我首先认识到数学知识不只包括数学的概念、公理、定理、法则、公式以及解题的技能技艺,还包括数学的思想方法;课本中的数学知识只是数学知识的‘沧海一粟’,远远不能满足一个人一生中生活、工作的需要。然而,它却是学生未来学习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它是学生走出校门后继续学习的载体。”从重视“双基”到关注“数学的思想方法”,从强调陈述性知识到强调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李庾南是在省察与反思中完成这些飞跃的。
  2.“坚致为上”
  对教学本质和规律的探索是一个艰辛的过程,尤其对一个只有高中水平、没有多少理论知识功底的中学一线教师来说,更为艰辛。上世纪70年代末,李庾南深感照搬凯洛夫的课堂教学结构对学有差异的学生实际上是一种戕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但“渔”在哪里?李庾南一时难以找到。把教学中的问题转化为课题,用实验研究来确保实验取得实效,这是她从专家那里学到并在实践中悟出的道理。她毅然投入到教学改革的行列,并从研究“学生自学数学能力及其培养”起步,迈上了漫漫教改之路。她带领课题组通过实践研究总结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内涵”、“学生自学的心理过程”、“学生自学能力的发展规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层次序列”等理论及操作要点。这些“深奥”的知识,是她舍弃了无数个周末,不顾有些人的怀疑眼神,屏气凝神地向书本学、向专家学、向实践学得来的。李庾南认为:“学生不是靠教师教会的,而是自己学会的,是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学生主动地看、听、问、议、练、记等学会的。”这些观点是她用20多年辛劳概括与提炼出来的,尽管她当时的提法还有些生涩,但是“鲜活”的、原生态的。
  李庾南尤为崇尚“坚致为上”的古训。坚固柔韧,坚持不懈,既是她人格精神的写照,也是她教学风格形成的一个重要内核。她以课题实验组为依托,从“学生自学数学能力及其培养”开始,先后进行了八轮研究,从不惑之年到古稀之年,始终以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学生会学习、会探索、会创新为指向,以学生全面发展、形成学力为旨归。遇到的困难一次比一次更多,研究一次比一次深入,取得的成果也就一次比一次丰富。没有锲而不舍的韧劲,不坚守三尺讲台,不执着地“在路上”,是看不到如此缤纷的美景的。
  通过实践验证,李庾南和她的课题组发现了“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自学――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围绕教学目标自主学习、发现问题、确定目标;议论――学生在自主学习基础上交流、合作、探究、竞争;引导――教师适时点拨、促进、升华,引导学生生成知识,形成能力。
  运用这种模式,教师可以灵活而巧妙地穿插“个人自学”、“群体议论”、“相机引导”三个基本环节,运用“个人学习、小组学习、全班学习”三结合的教学形式。这对李庾南教学风格的形成过程具有里程碑意义。她先于新世纪初开始的新课程改革,确立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自学、合作、探究的积极性、主动性,改变了长期以来一味由教师主宰课堂的死板局面,为课堂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李庾南的教学主张、风格也在逐步完善中走向大众,推向省内外。
  “神来之力”:不断超越自我的艺术境界
  这里的“神来之力”是乐于科研、课堂创新和同伴互助、共同作用而产生的“魔力”。
  1.乐于教育科研。
  名师一定是一个有问题意识,对问题善于探究、乐此不疲的人。李庾南30多年的成名之路告诉我们,从事教育科研除了需要满腔的热情、严谨的态度和执着的韧劲之外,还需要咬定主攻方向。因为生命有涯,精力有限,要想在研究上超越他人,就只能也必须选定一个主课题。咬定一个方向,将之做细、做深、做实,乃至做一辈子。从学会科研到乐于科研,这是教师职业生涯的质的飞跃,这个飞跃也是成为名师的关键。李庾南主持的八个课题都来自于她的课堂实践,来自于学生,且层层推进,步步深入,从而成就了“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体系。
  2.坚持课堂创新。
  实践证明,名师的成长是以他们专业化发展为指向的不断创新、不断超越的过程。李庾南认为“教师应该是创造美的人,创造美的人才能享受艺术人生”。我们倾听她的课,就会发现她的课堂始终洋溢着创新的活力,凸显了三个特点:一是营造安全自由的心理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她善于改变权威式的师生关系,体现民主平等的教学关系。她的课堂和蔼可亲,让人如沐春风。她适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与猜想,挑战教材,批判权威;她还善于尽量减少惩戒对学生行为和思维的限制,给学生自由表现和张扬个性的机会,决不轻易否定优生的奇思怪想,不吝啬表扬后进生的点滴进步。二是创设多样化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她经常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活化”数学课堂。李庾南是整合、加工教材的高手,她从不“教教材”,而是将一节课的重点难点分解并融于几个相联系的数学情境或活动之中,逐层推进,让学生参与触摸、观察、剪拼、推理、想象、问题讨论、争辩交流等各种具体的数学活动,最终实现了“做数学”和数学“再创造”。三是开展智慧的教学对话,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李庾南一贯认为,开放的智慧的对话对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意义重大。她提问的出发点一直是“假如我是学生”,问题设计的原则是简化高效,对话的方式是倾听、追问、引导、再倾听,用心呵护学生自主提问和表达见解的话语权,特别是把更多的机会让给那些在课堂上不肯举手、不善言辞的学生,以使他们获得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尊严。
  3.致力同伴互助。
  李庾南很有“人缘”,也善于营造“人气”,一向以真待人,以诚感人,言传身教,爱憎分明。她信奉“三人行,必有我师”,主动结交各界朋友,主动、热情、诚恳使她建立起了良好的人脉关系,也为“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流派的形成和扩展提供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以课题为聚点,以课堂为平台,以成果推广为路径,是吸引、激励和促进同伴的有效方法。名师不仅书教得好,也更多地成为协调家长、同事、教育行政部门之间关系的能手,引领教育改革和青年教师成长的旗手。即使有所成就,也会虚怀若谷,与同伴们打成一片,分担难题,共享成功,由此产生的“雪球”效应是难以估量的。
  总之,精进之心,锐意之气,再加上科研、课堂创新和同伴互助而产生的“神来之力”,这些是成为名师的三个核心要素,三位一体,相辅相成,构成名师的“精气神”,聚合成名师强大的“气场”。这样的名师,才能有血有肉,令人学习和钦敬。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启秀中学)

标签:精气神 锻造 名师 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