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招生 > 正文

本科会计专业课程_财经类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时间:2019-01-1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院   摘要:根据《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分析了财经类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探讨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创新途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
  
  ??一、我国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
  1、培养理念落后,目标不明确,目标与社会需求不一致
  著名教育家鲁道夫认为“大学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再只是为学生个人的需要,而是为了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进行教育,这才是真正的‘服务型"办学理念”。目前我国大多数财经类院校把为企事业单位或党政机关培养高级会计专业人才、高级财务管理专业人才、会计师等作为培养目标;有的高等院校特别是专科层次的学校把培养高级应用型会计人才、高级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等作为培养目标;大部分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把培养高技能会计人才作为培养目标。从高等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看,不同院校以及同类型院校在会计本科层次的培养目标有的定格为“高级专门人才”,有的是培养“会计师”,还有的是培养“管理者”。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方面定位过高,只注重教会学生理论知识,却忽视了教会学生如何应用这些知识。其结果导致会计专业毕业生未能达到社会的要求,最明显和直接的就是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用人单位抱怨毕业生动手能力差,,这无疑与其在校接受的实践教学有关。
  2、会计专业知识结构单一,能力较弱,素质不高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院校在会计专业人才知识结构的设计上,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共性轻个性的现象,缺乏从事现代会计工作所必备的其他专业基础知识与理论知识,致使会计专业毕业生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一是会计专业毕业生的会计理论与实践脱节,适应上岗的时间相对较长,与用人单位迫切需要能直接上岗的人才需求不相适应,用人单位培训成本相应增加;二是会计专业毕业生综合素质不够高,缺乏交际能力与沟通能力,与用人单位所需的社会适应性较强并且具有综合能力和高素质的要求有较大差距;三是高等院校对会计专业人才的教育,缺乏会计诚信的教育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忽视职业道德教育的问题,给有的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诚信问题埋下隐患。
  3、教学方法和手段方式落后,课程设置体系不够完善
  会计教学偏重于教育会计专业知识,往往通过设置一系列会计课程来完成教学,在课程设置上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忽视了动手能力的培养,实践课较少,而且很多情况下流于形式,而且各科目之间各自为政,忽视了彼此之间的关系。我国现行的会计专业教学模式仍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依据。在这种模式下,教师按部就班地讲授课本知识,学生只是机械式、被动地接受知识,不能很好地对学到的知识进行消化和吸收,更无法应用,无法有效地达到课程的教学目的。不能与目前会计专业本科教育的国际化环境相适应。同时,也不能显现出财经类高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特点。从国外先进国家的教育发展趋势看,我们应当逐步削减专业必修课的数量,增加专业选修课的比重,给学生以更大的自主权。
  4、师资队伍实践能力有待提高
  很多教师都是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自己缺乏实践的锻炼,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不能很好地与实践结合。因此,会计专业应着力培养具有“双师型”的教师队伍。一支理论功底与实践能力俱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会计专业应用性人才的前提保障。
  ??二、问题改进与对策
  1、财经类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
  目前,我国会计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使培养出来的会计人才与会计职业界的需求相脱离,这些都与我国会计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有着直接关系。因此,有必要对财经类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重新定位。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仅是培养满足人才市场需求的、具备丰富专业知识储备的会计人员,更需要培养能够适应会计环境、管理环境变革的创新性会计人才。会计教育的核心应该是奠定学生成为职业会计师所应具备的厚实基础和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2、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会计专业建设应具有一支整体素质高、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既有扎实的理论素养、道德水平,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一方面加强会计教师的后续学习和教育,另一方面鼓励教师定期到校企合作单位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验室或实训基地学习指导,在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的前提下,担任社会职务。使其既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支持会计教师走出校门参加、从事被许可的外出会计兼职工作,以提高教师实践能力,亦可聘请实务界人士作为兼职教师。从而建立会计职场与会计课堂的良性沟通,真正实现会计理论联系会计实践。
  3、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教学方法上,通过课堂讲授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理论阐述与案例教学相结合,课堂辅导与课外练习相结合,问题讨论与专题讲座相结合,采用启发式教学和案例教学,科学安排讲授与学生讨论,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进行探索与实践。在教学手段上采用多媒体手段教学,并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实验室进行模拟实验操作,提高会计教学的课堂效率和效果。
  4.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多元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是会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通过构建校外实习基地、校内模拟实验中心、社会实践、社会调查、专业实习、毕业论文等为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
  5、加强“校企联合”、产学研相互促进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可以通过走“校企联合”的路子,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到校企合作单位进行实地观察,增强学生对会计财务工作的感性认识;也可以请合作单位的会计机构负责人或会计主管进行不定期的讲座,结合其自身的行业特点、业务范围、生产经营状况和资金周转、纳税调整等方面的内容,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参考文献:
  [1]年素英.地方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探讨.经济师,2008;06
  [2]徐玲.会计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科技创新导报,2008;36
  [3]巫绪芬,魏朱宝,李道芳,能力本位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探究.中国大学教学.2010;02
  [4]程丽娟.我国会计本科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中国人才,2010;22
  [5]张鲁雯.高校会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财会月刊,2010;06
  (责任编辑:郭 伟)
  

标签:会计专业 财经类 探讨 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