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发展低碳经济研究]关于低碳经济的论文

时间:2019-02-02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潮流,广东经济发展也将向低碳发展方式转型。文章运用DPSIR模型分析了广东发展低碳经济的驱动因素、广东大气质量面临的压力、广东的大气质量变化、广东大气质量变化的影响及广东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广东发展低碳经济的支撑体系。
  [关键词]低碳经济;DPSIR模型;支撑体系
  [中图分类号]F127.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6X(2012)02-0113-03
  一、前言
  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首次提出“低碳经济”一词。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其核心是新能源的开发和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工业革命以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的生产力水平得到极大的提升;我们在得到丰富的物质产品的同时,也付出了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的代价。尤其是人类使用了大量的化石能源,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造成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也会使得极端自然灾害增多,严重影响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发展低碳经济体现了人类对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发展模式的反思,是人类寻求可持续发展途径的积极探索。
  纵观世界各国,低碳经济发展方兴未艾。英国和欧盟都确定了自己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英国到2050年将C02的排放量削减60%;欧盟到2020年减少20%的温室气体排放,2050年将温室气体削减60%至80%。德国注重提高能源效率和研发新能源,实施气候保护高技术战略。胡锦涛在2007年亚太经合组织第15次领导人会议上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广东启动了发展低碳经济路线图研究,力图走出一条低碳发展之路。
  本文首先介绍在分析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关系中得到广泛应用的DPSIR模型,然后结合广东实际情况,运用该模型具体分析广东发展低碳经济的原因及政策。
  二、DPSIR模型及其应用
  驱动力一压力一状态一影响一反应(DPSIR)框架是从经合组织(OECD)的压力一状态一反应(PSR)模型发展而来,被认为是系统考察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因果关系流的一个基本但有效的工具。该模型认为,人类的生产和消费等行为给自然环境施加了压力,进而会导致自然环境状态发生变化;自然环境有相应的功能,其状态的变化会给人类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人类会做出相应的反应。DPSIR模型在分析资源环境问题方面得到了广泛的运用:M.D.A.Rounsevell等(2010)基于广泛使用的DPSIR模型提出了生态系统服务供给(FESP)框架,并将该框架用于评价环境变化驱动因素对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和政策及管理反应的影响;Stfile Knudsen等(2010)运用修改的DPSIR模型来组织调查和分析了导致萨姆松捕鱼压力的驱动因素;Lorenzo Benini等(2010)运用DPSIR模型评价了Lamone河流域(意大利北部的亚平宁山脉)的土地使用变化及环境影响;Karen Ann Bianet Jago-on等(2009)应用DPSIR模型考察了亚洲一些城市的城市化和地下环境问题。可见,国外学者近年来运用DPSIR模型或改进的DPSIR模型广泛地分析各类资源环境问题,表明DPSIR模型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基于此,本文试图运用该模型来分析广东发展低碳经济的问题。
  三、广东发展低碳经济的DPSIR模型分析
  (一)广东大气质量变化的驱动因素(D)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广东经济增长很快。2008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已达,3.5696万亿元,其中第二产业为1.8403万亿元。与此同时,广东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也不断推进。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地区工业化进程》课题组的研究,在“十五”末期,广东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的后半阶段。广东人口的增加,加上外来务工人员的大量涌入,对交通的需求也随之迅速增加。此外,居民收入增长以后,越来越多的家庭拥有私家车。这些都是广东大气质量变化的驱动因素。
  
  (二)广东大气质量面临巨大压力(P)
  广东经济的增长消耗了大量的化石能源,1990年广东能源消费总量、煤炭消费量和原油消费量分别为4065万吨标准煤、2991万吨和912.94万吨;2007年这三项数据分别为2.1912亿吨标准煤、1.2594亿吨和2940.10万吨。能源的大量消耗,不可避免地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2008年,广东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113.59万吨,氮氧化物排放总量为148.4万吨。广东还将继续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相对落后的东西两翼等地区的工业也将得到较快的增长。因此,广东的经济发展还需要使用大量能源,广东的大气质量面临巨大的压力。此外,消费具有“示范效应”。居民收入的增加使得一部分人先拥有私家车,这必将对其他人的消费行为产生影响。私家车消费具有负外部性,如拥挤、空气污染等。2008年广东机动车总计1683.5051万辆,其中广州为183.8796万辆。机动车排放造成的空气污染已成为影响广东大气质量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三)广东大气质量变化(S)
  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机动车数量的增加导致的能源消耗会影响广东的大气质量,这也是广东经济增长所付出的代价之一。广东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十一五”规划指出:2005年全省二氧化硫排放量达129.4万吨,比2000年增加43%。与“九五”期末相比,空气中主要污染物浓度上升,部分城市轻微污染天数增加,局部地区空气质量下降明显,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多次出现灰霾天气。换言之,广东“十五”期间空气质量继续下降。虽然广东关闭了很多污染严重的小企业,但目前广东的大气质量仍不容乐观。
  (四)广东大气质量变化的影响(I)
  大气质量的变化对广东的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是多方面的。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经济增长过程中累积的环境污染等问题使得目前广东经济增长面临严峻的环境约束。为了实现广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广东省政府提出了“双转移战略”。此举是为了缓解珠三角地区的资源环境压力,为珠三角地区引进高技术的产业腾出环境空间。可见,包括大气在内的环境容量成为广东制定经济增长战略时需要关注的重要因素,如何在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维持甚至改善大气质量,成为广东必须面临的现实问题。周启星(2006)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态系统及人体健康的影响。广东大气质量的下降同样会影响广东的环境及居民健康。
  (五)广东应对大气质量变化的政策(R)
  面对全球发展低碳经济的浪潮和广东的大气状况,广东也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1 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在广东经济总量不断增加的同时,广东的产业结构也不断优化升级。目前,广东立足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2010年三次产业结构为5.0:50.4:44.6。可见,虽然广东的第三产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还没有超过第二产业,仍然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低碳排放理应是现代产业体系的应有之义。这就要求我们对广东的碳排放进行分解,明确各产业的碳排放贡献。在广东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过程中,我们要密切关注各产业的碳排放状况,努力采用先进技术,减少碳排放;逐步淘汰那些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的生产能力。
  2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可以降低能源消耗量,进而减少能源使用过程中排出的温室气体。1981年广东能源效率为0.164万元/吨标准煤(以1978年不变价GDP计算),2002年达到0.352万元/吨标准煤,但2005年又降至0.338万元/吨标准煤。广东应看到与发达国家能源效率的差距,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做法,大力提高能源效率。
  3 优化能源结构,发展新能源。2005年,广东一次能源消费量中原煤、原油、电力、天然气比例分别为52.8%、26.1%、20.8%和0.3%。广东应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和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政府可以对新能源的研发与推广提供支持,逐步加大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能源结构的优化,必将对广东减排温室气体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4 加强对私家车的管理。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广东的私家车也急剧增加。私家车在方便居民出行的同时,也进一步恶化了广东的大气质量。广东应大力发展公交、地铁系统,方便居民出行;同时,应加大私家车的使用成本,如对高峰时段进入市区的车辆收税。当使用私家车的成本较高,而公共交通系统又很发达的时候,会促使居民更多地选择公共交通系统,从而减少拥堵,也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5 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消费模式。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建立低碳消费模式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政府可以加大宣传,让消费者认识到低碳消费的意义,养成节约能源的习惯。企业作为产品的供给者,在建立低碳模式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企业应认识到低碳消费是大势所趋,率先掌握低碳技术,生产低碳产品的企业能够抢占先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政府应支持生产低碳产品的企业,在政府采购中优先选择低碳产品,引导整个社会的消费取向。
  6 筹建广东碳排放交易体系。为了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控制在某一目标水平,必须控制向大气中排放的温室气体总量。不同经济主体减排温室气体的成本不同,不论是哪个企业减排一定量的温室气体,对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影响是相同的。因此,由减排成本最低的经济主体减排温室气体是最有效率的。广东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建立,能够为有意进行碳排放交易的经济主体提供交易平台,在既定的温室气体减排额度之下,实现减排成本最小化。
  以上分析可用图-1简要表述。由图-1可以看出,随着广东工业、交通业等的发展,广东也消耗了大量的能源。能源的大量消耗必将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从而对广东大气质量带来负面影响。节能减排、低碳发展是广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广东应对大气质量变化的政策(R)要涵盖广东气候变化的驱动因素(D)、广东大气质量面临的压力(P)、广东大气质量变化(s)以及广东大气质量变化的影响(I)。因此,发展低碳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广东不仅要着力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点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也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加强对私家车的控制;还需采取措施缓解大气质量变化给广东经济增长、生态环境和居民健康带来的不利影响等。
  四、广东发展低碳经济的支撑体系
  基于以上DPSIR模型分析,我们认为广东向低碳发展方式转型需要建立广东发展低碳经济的支撑体系。这个支撑体系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广东发展低碳经济的主体
  广东发展低碳经济的主体包括政府、城市、企业和居民。广东省政府首先应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加强低碳发展的宣传,培育广东低碳发展的意识。低碳技术是发展低碳经济的中心环节,而新技术的研发时间长,风险较大,因此,政府可以制定相应的财政和金融政策予以扶持。广东可以设定低碳建筑标准,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力争打造若干低碳城市。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排放废气,这种行为属于生产的负外部性。作为追求利润的市场主体,如果缺乏外在的监督和惩罚机制,企业将忽视生产对环境的破坏。因此,广东须出台相应规章,强化企业环境责任。此外,随着低碳意识的形成,居民也将养成低碳消费的习惯。
  (二)广东发展低碳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
  广东发展低碳经济,需大力发展节能减排技术、新能源技术等。节能减排是广东需要长期坚持的方针,关系到广东经济的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发展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逐步提高新能源的使用比例,可以缓解广东碳排放压力,为广东经济发展预留碳排放空间。鉴于广东目前仍使用大量的原煤,原煤清洁使用技术的研发也显得尤为必要。
  (三)广东发展低碳经济的评价指标体系
  广东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必须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期反映出低碳经济发展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广东低碳经济评价指标应包括碳汇建设、碳排放、低碳产出等。不仅要关注碳排放总量,还要关注单位GDP的碳排放。2009年11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中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应努力达到或低于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的平均水平。这要求广东加大植树造林力度,努力提高低碳产出。
  五、结束语
  前文运用DPSIR模型对广东发展低碳经济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广东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压力及应对策略,同时指出广东需建立发展低碳经济的支撑体系。实际上,发展低碳经济也面临巨大的机遇。汇丰银行的研究表明,2008年全球气候变化行业的上市企业(包括可再生能源发电、核能、能源管理、水处理和垃圾处理企业)的营业总额达到了5340亿美元,超过5300亿美元的航天与国防业。。既然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潮流,掌握低碳技术的国家和地区就能够站在低碳经济的制高点。因此,广东如果能够以发展低碳经济为契机,大力发展新能源和节能减排技术,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就有可能走出一条新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道路,不仅能够实现广东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而且能够改变广东“世界工厂”的地位,提升广东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广东的经济增长将由依靠高投入、高能耗逐步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技术提高的轨道;广东高科技产品的出口比重也将相应增加;广东经济将走上内涵式发展道路,从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注释:
  ①任力《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及启示》,载于《发展研究》2009年第2期第23页。
  ②⑤⑥2009年广东社会统计年鉴第21、409、225页。
  ③赵玲玲《高成本时代广东的工业发展》,载于《广东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第57页。
  ④参见《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08》,第108至111页。
  ⑦2011年1月22日广东省省长黄华华所作政府工作报告。
  ⑧⑨余甫功《能源结构变化对能源效率作用研究――以广东为案例》,载于《广西社会科学》2008年第2期第67至68页。
  ⑩《中国视角的低碳时代》,载于《商周刊》2009年第24期第22页。
  [责任编辑:唐玉萍]

标签:广东 经济研究 发展 低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