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政治 > 正文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_论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时间:2019-01-1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近二三十年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的趋势。社会进步、科技发展、根本之计应从教育着手,最重要的是我们的教育方法必须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提倡创造性思维教学,激发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变通、精进的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以适应多元化的社会,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方法,提倡创造性思维教学。
  关键字: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教育;创新意识;素质培养
  
  随着国家对中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视,几乎所有的中学都通过新课程的改革来进行教育制度的完善。即使是这样,我们现在大多数的学校的现状依然是教师在讲台上说,学生在下面听,然后大量的解题和考试,使之成为一种应试训练,使大部分中学生成为思维呆板的考试机器。创造性教育和创造思维培养已成为当今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从教育现状入手, 指出培养中学生语文创造性思维的一些方法和途径。
  一、提供有利于创造的环境
  要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发掘,教师应发挥积极的主导作用。因为创造性思维教学的先决条件是老师尊重学生,与学生建立和睦关系,以启发引导的方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接纳他们的意见,师生打成一片,在自由无拘束的气氛下才可以使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所以老师不能在教学活动中如果不能发挥主导作用,就谈不上思维教学。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要引导学生在课始进行预习后的质疑,课中进行深入的质疑,促使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从而让学生在质疑、解疑中培养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青少年具有最富想象力、冒险精神和不熟、求新求异、求变求索的特征,青少年时代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开发创造潜能的最佳时机。从课堂到课外,如果能形成一个良好的创造环境,就会时时处处激起学生创造的兴趣,在丰富多样的创造活动中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因此教师应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鼓励创造行为
  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需要教师的引导,也需要教师对其的支持和鼓励。首先,教师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切中要点,千方百计的把学生的间接需要变成直接需要,形成强烈的内部动机,引发学生的兴趣。特别是语文教学,学生向来觉得没有什么可学的,常常处于一种被动状态,这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这时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设计不同的教法,把他们带到现实生活或大自然中去,引导他们去观察、发现、体会,从中受到启发,产生好奇心。有了这种好奇心,才能带着愉快的情绪,克服一切困难,去探求未知的世界。
  在学生的创造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其创造精神进行充分肯定,对学生的具体创造情境进行适当的评价:
  1.激励评价。以激励为主,鼓励学生多思考,甚至“异想天开”。在评价时保护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并鼓励对问题进一步探究,引出更深思维。
  2.多元评价。评价要多元化,不能单就思维结果进行评价,而且要对思维过程、思维方式是否有创新精神进行评价,对有创新能力的进行加分,激励创造性思维发挥。
  3.个性评价。对于不同学生进行不同评价。对于优等生给予较高要求的评价,而对于学习困难生则多肯定鼓励的评价,增强他们学习自信心,尊重他们自尊心,发挥他们创造才能。
  三、珍视创造成果
   学生创新成果的获得,往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尤其是时间和精力的投入,更是不可计算。而这些成果是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肯定和激励,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体现。教师要对学生的创造成果进行支持与鼓励。
  真正语文能力的形成就是要学以致用,真正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就是要能运用创造性思维能力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真正培养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得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学以致用,在实践中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
  学生有了一定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能在新课标的要求下迅速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并能具有自学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从而提高了自身的素质,能让每一位中学生都能成为社会的精英,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参与世界竞争,成为一个真正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国科技信息》[2]《希望月报》
  [3]《中学语文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4]《思维发展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标签:创造性思维 中学生 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