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政治 > 正文

[“认识角”教学设计与反思]认识角教学设计与反思

时间:2019-01-1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64~66页“认识角”。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学会比较角的大小,初步感受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在探索角的大小比较方法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
  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会比较角的大小,体会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多媒体出示某地发生地震海啸后的灾难图。
  师:同学们,某地发生地震、海啸,受灾非常严重。看了这些图片,你觉得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师:我国也向他们伸出了援助之手,这是我国援助灾区的运输车。(课件出示由各种平面图形组成的运输车:)
  师:从这辆车上能不能找到我们学过的图形?(课件逐步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
  2.师:小旗是什么形状的?你能用小棒摆一个三角形吗?下面,请小朋友们拿出小棒摆一摆。
  师:从摆好的图形中,任意拿走一根小棒,看看留在桌面上的图形,你认识吗?这就是我要介绍给大家的新朋友――角。
  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新的平面图形――角。(板书课题:认识角)
  二、联系生活,学习新知
  1.找角。
  师:角就藏在我们身边,用你们的火眼金睛去找一找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有角,把你找到的角告诉你的同桌。
  2.指角。
  (1)师:刚才我们的小朋友找到了许多的角,怎样把它们正确地指出来呢?这就需要有正确的指角方法。
   (2)师(出示三角尺):看,这是什么?它的表面有角吗?
  师:它不止一个角呢。老师找到了这个角,看老师是怎样指出这个角的,睁大你们的眼睛,可得看仔细喽!
  (3)师(演示指角):先指三角尺上的一点,沿着两条边移动手指,再在两条边之间画弧线。
  师:伸出你右手的食指跟着老师指一遍。
  (4)师:谁愿意上来指一指这个角?(指名演示指角过程)
  (5)师:谁愿意把自己找到的角指给大家看看?(指名展示)
  3.摸角。
  师:请同学们拿出三角尺跟着老师做。
  (1)用手心碰碰这儿,有什么感觉?(尖尖的、扎手)
  (2)用手摸摸这儿,有什么感觉?(平平的、滑滑的,不磕手,因为是直的)
  (教师边演示边讲述角有尖尖的地方和直直的地方)
  4.数学中的角。
  师:那么,数学中的角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师:老师这儿还有几件物品,你能找出它们上面的角吗?
  生:能。(多媒体出示剪刀、拖把、钟面)
  师:各在哪儿?(指名指一指,多媒体演示移去实物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角)
  师(小结):这些留下来的图形都是数学中的角。
  5.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刚才我们摸角发现每个角都有尖尖的地方、直直的地方,其实它们都有好听的名字。
  师(结合课件演示讲述):这尖尖的地方叫做角的顶点。 刚才小朋友们摸的平平的、直直的地方,就是从这点出发的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
  师:那角有几个顶点和几条边?(课件出示: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师:其实我们指角的时候,指的就是角的顶点和两边。
  6.画角。
  师:如果我现在要画一个角,应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师(边演示画角边讲述):从这一点出发画两条直直的线。
  师:你能找出这个角的顶点和边吗?
  (学生在作业纸上画角,然后展示学生画的开口方向不同的角,防止学生对角形成片面认识)
  7.练习“想想做做”第1题。
  师:角有几个小伙伴都说自己是角,你能帮它判断一下吗?
  (出示图形,学生独立完成,先说明判断的理由,然后指名指出角的顶点和边)
  8.动动小手。
  (材料:一根毛线、2根硬纸条、2根小棒、一枚图钉、一张长方形纸、一根吸管)
  师:你们想不想动动你们的小手去创造一些角?老师已经给你准备了一些材料,下面我们一起来看活动要求。
  (课件出示: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创造角,注意要将这些材料尽量都用上。小组分工合作,看哪一组创造的角多)
  (小组分工合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我们的同学们真是太有创意了,创造了许多的角。下面是几位小设计师的作品,大家来欣赏一下。(学生展示作品)
  三、实践探索,感受角的大小
  1.初步感受角有大小。
  师:我们的同学们真是心灵手巧,创造了那么多的角。我们的钟也想大显身手,大家一起去看看它是怎么造的。(课件演示时针和分针转动成角的过程)
  师:转动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它一下子造了三个角。(课件出示三个钟面)这些是角吗?你能指出顶点和边吗?
  师:你能看出其中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吗?(学生小组讨论)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A.看弧线。
  B.数时针和分针之间隔了多少格。
  C.用活动角先做一个和其中一个一样大的角,再与其他两个角进行比较。
  (课件演示验证结论)
  师: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出角有大有小。
  2.开展活动,探索与角的大小相关的因素。
  (1)师:看老师手里拿的什么?它可张开,也可合拢,我们把它叫做活动角。
  师(用活动角做出一个角):这是角吗?
  师:你们桌子里也有这样的活动角,拿出来做一个角,互相看看是不是角,并指指它的顶点和边。
  师:看好老师做的角,开动脑筋,动动你们的小手:①做一个比它大的角;②做一个比它小的角。
  师:你是怎么做的?(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角的两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边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2)课件出示一个角。
  师:你能做一个与它一样大的角吗?(指名一学生将所做的角在白板课件上演示,如若学生做的与上面的不一样大时,教师可问“怎样调整可使你做的角和它一样大呢”;当学生做的和上面的角一样大时,教师可问“我们来看这两个角的顶点怎么样?两条边呢”;重合说明这两个角一样大)
  师:同桌互做同样大的角。(再指名一位学生做一个与课件一样大的角,并按住不动,然后将课件上角的两边不断延长、缩短)
  师:它们一样大吗?(生答略)
  师(得出结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课件出示)
  (3)变角活动。
  要求:只移动其中的一条边,使你的角比课件上的角大;只移动其中的一条边,使你的角比它小。(指名演示,说说理由)
  (教师介绍用重叠法比较角的大小,课件演示角的两边不断张开与合拢)
  师(得出结论):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叉开越大角就越大,叉开越小角就越小。
  3.练习。
  师:我们的红角和蓝角正在吵架都说自己大,你能帮它们评一评到底谁大吗?(课件出示两个角:红角大但边短,蓝角小但边长)
  (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最后课件演示)
  师:有些不能直观看出的,我们可用重叠法来进行比较。
  四、综合练习,巩固提高
  1.师:小兔想请我们小朋友到它家里去做客,可它找不到钥匙,好在它给门设置了密码,只要我们帮它破解了密码,门就会自动打开,你们愿意吗?
  师(出示“ZVN”):只要数出每个字母各有几个角,密码就会破解,门就会打开。(指名口答,随着学生的回答课件演示门打开)
  师:我们到小兔家去参观一下吧。
  2.师:小兔的妈妈见我们学得这么棒,给我们准备礼物了。(出示图形)但它有一个要求,只要你数出图形中各有几个角,这个图形就送给你。(师拿出各种图形的礼品,只要哪个学生说出其中的图形有几个角,就把这个图形的礼品送给他)
  师:圆的表面没有角,那你们能不能想想办法给做出一个角?
  五、图片欣赏,回归生活
  (学生欣赏图片,如大自然中的角、建筑物中的角、生活用品中的角、大阅兵中解放军一举一动形成的角……)
  师(小结):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
  六、全课总结
  师: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们今天学得开心吗?你想用怎样的方式来表现你此刻的心情?
  师(总结):角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一定会发现角的更多秘密。课后感兴趣的同学,可上网或查资料去了解角的更多知识。
  ……
  反思:
  这节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在活动中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学得轻松扎实。反思这节课,我有以下体会。
  1.创设活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所有知识的学习都自然融入于各项活动中,让学生在大量的探索实践活动中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本课中,学生通过摆一摆、找一找、摸一摸、画一画等活动,在多种感官的协调下形成角的正确表象;通过做一做、比一比、变一变等活动体会角有大有小,探索出与角的大小相关的因素。同时,让学生在“动中思”“动中学”“动中悟”,使数学学习活动更加生动活泼,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了学习兴趣,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密切联系生活,体会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多次将新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将新知识的学习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之上。同时由三角形引入角,在身边找角,从拖把、剪刀、钟面中抽象出平面图形角,利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回归生活欣赏生活中的角等等,无不与生活紧密相连,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3.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变抽象为直观,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乌申斯基说过:“如果教师的教学充满形象、声音、色彩,就能为儿童多种感官所接受,我们就能使讲授的知识为儿童所接受。”本节课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演示去除实物抽取角,引出角的图形,帮助建立角的表象,向学生动态演示“形物”的分离,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通过多媒体演示钟面造角的过程,使学生充分体会到角是有大小的;再将学生的实践活动与课件演示完美融合,学生通过活动角与课件上变化的角的对比,可以清楚地看出角的大小和角的两边之间的关系,变抽象为直观,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责编 蓝 天)

标签:教学设计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