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政治 > 正文

宣传群众 凝聚群众【回应,整合,凝聚是沪郊农村群众工作的三个维度】

时间:2019-02-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 创新农村基层群众工作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上海市松江区新浜镇党委把实践“五访五问”群众工作法作为基层党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有效载体,立足于目前沪郊农村干部群众工作的现状,着眼于改善基层干群关系,推进沪郊新农村建设。深入群众,回应需求,整合诉求,凝聚人心,改变了群众工作中注重管理和物质利益,忽视精神激励和情感交流的倾向,从细化和专业化方面创新了群众工作,从制度建设和工作方法方面深化了群众工作。
  [关键词] 群众工作;维度;五访五问
  [中图分类号] D25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2)04-0043-03
  
   松江区新浜镇是上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区域之一。新浜镇党委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结合沪郊农村实际,针对不同人群的需求,实践“五访五问”群众工作法,善于做小事,勤于办实事。分类分片走访群众,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征求意见和建议,及时帮助和协调解决村民反映强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让“人民群众得实惠”的目标和要求在最基层得到充分体现。
  随着沪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基层党组织的群众工作要求更高、难度更大,出现了诸多挑战和不适应。特别是以都市农业生产为主的松江浦南农村地区,工业发展相对薄弱,流动人口较少,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较多,留守农村的大多是妇女儿童和老年人,撤村并村后的村管辖区域不断扩大,基层组织工作难以有效全面覆盖,农村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集中在农村不同主体的物质帮助、精神抚慰、就业扶持等差异性需求。当前农村群众工作的矛盾是基层群众对党的群众工作需求与基层干部关注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二者之间缺乏必要的倾听回应。从基层干部关注和回应群众呼声的维度看,当前沪郊农村群众工作不适应表现为:
  1.基层干部年纪轻、学历高,但回应对话群众的能力缺乏。近年来,松江区新浜镇村(居)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等都发生了较大变化,据统计,目前全镇11个村两委班子成员平均年龄38.6岁,村党组织班子平均年龄40.7岁,村干部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一些年轻村级后备干部尤其是“三门干部”,缺乏农村工作的经历和体验,与群众打交道的本领略显不足。一些年轻干部总是以管理者的姿态去处理实际问题,往往造成工作被动。
  2.基层党组织行政化趋势增强,干部与群众之间的感情对接困难。当前,村干部基本也实行朝九晚五的坐班制,大部分不住在村里,加上村(居)民人户分离,加剧了干部与群众的接触减少,干群关系逐渐弱化,造成少数基层干部同群众感情逐渐疏远。调研中发现,目前基层群众对党员干部的意见,也集中反映在感情没有到位上。有的虽然在基层工作,就像葫芦掉进井里,下是下去了,仍然浮在水面上,不像秤砣一沉到底。在走访中,一些老党员、老干部对村干部的机关化办公趋势表示不满。
  3.基层干部对群众工作存在畏难情绪,用主观判断代替群众体验。当前基层干部直接接触群众机会减少,缺乏对群众的感情,有的党员干部长期不深入群众,用自己的判断和感受来代替群众的体验,出现了群众工作中的两张皮,基层干部不了解群众真正关注的问题,不愿直面矛盾问题,在各种矛盾和群众诉求面前束手无策。
  沪郊农村群众工作中上述情况的出现,一方面反映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客观上导致基层群众工作的滞后状态,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广大基层干部群众观点淡化和群众工作能力的缺乏。基层党组织必须回应和关注基层群众的切实需求,这不仅要求我们关注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中碰到的具体问题,更要在第一时间对群众的冷暖疾苦作出回应。
  松江区新浜镇党委从改善基层党群关系入手,创新群众工作载体,实践“五访五问”群众工作法,一访老党员、老干部,问他们对推动村级科学发展、管理有何良策,需要村里改进什么;二访上访户、矛盾纠纷户,问他们对调解处理结果是否满意,需要村里出面协调什么;三访老、弱、病、残、贫困户,问他们日常生活中急需什么,需要村里资助什么;四访经营致富户,问他们在产品优化、经营销售等方面有什么担忧,需要村里扶持什么;五访普通村民,问他们日常生活中有何企盼,需要村里解决些什么。通过对257人的抽样问卷调查,其中认为村(居)党员干部经常与群众联系沟通的占62.3%,一般的占33.8%,很少的占3.9%。“五访五问”群众工作法体现了新时期农村群众工作的多样性,搭建了基层干部与群众之间沟通的桥梁,从回应、整合、凝聚三个不同的维度破解了新农村建设中群众工作面临的诸多难题。
  一、听民情、回应民声:无缝隙对接基层群众需求
  创先争优活动必须立足于广大群众最为关注和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上。农村不同群体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开展群众工作必须兼顾到不同群体的特殊困难和诉求,细分工作对象。新浜镇实践“五访五问”群众工作法,不搞一刀切,经常进村入户,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倾听群众呼声,弄清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找准服务群众的着力点,及时回应和对接群众诉求。
  (一)“五访五问”群众工作法蕴含的理念是把群众工作做在群众开口之前,主动对接群众需求。“五访五问”群众工作法扭转了群众工作的被动局面,基层干部不再是救火队员,而是巡护员,把社情民意收集在矛盾产生之前,这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关键。“五访五问”群众工作法的实践也证明,基层党员干部只有深入到农户家中,才会发自内心感受群众的困难;只有真诚地与群众零距离接触,亲耳聆听群众呼声,才能亲身体验群众疾苦;只有畅通干群之间的联系渠道,搭建方便群众反映问题的制度和平台,基层党组织才能第一时间掌握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五访五问”群众工作法的关键是下访和下问,改变坐等群众上门的工作方式。村干部通过“五访五问”,深入到村民家中认真倾听村民心声,及时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体现了基层干部为民办事的真心、诚心、决心,一方面切实转变了干部的群众工作作风,另一方面提升了干部的群众工作本领。
  (三)“五访五问”群众工作法的生命力在于用制度保证及时回应群众呼声,实现了基层干部下访制度化。在实践“五访五问”工作法中,新浜镇深化党政班子成员挂钩联系基层单位制度和村居干部联系群众制度,2007年以来,镇党委先后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村(居)干部联系群众工作的实施意见》,同时编印《村(居)干部联系走访记录册》,定期走访村、居、企业等下属单位及所在村居群众。
  二、集民智、达共识:全方位整合群众诉求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广大村(居)民的思想和需求呈现多样化发展的趋势,除了增加收入提升社会保障水平之外,村民的精神、文化等方面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村和村之间由于村级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村级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村民的福利待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别,导致村民心态上的不平衡。基层农村普遍存在的这种不平衡现象,导致群众之间、干群之间的共识难以达成,无法形成合力,而这种种不平衡的存在正是做好群众工作的突破口。调研问卷显示,“关于群众希望党组织在哪些方面为自己提供服务或帮助”,其中认为需要提高业务能力的占30.3%,经常谈心沟通的占30.3%,给予经济援助的占17.0%,创造发展空间的占18.0%,其他占4.4%。基层群众并没有把经济援助放在第一位,集中选择的是提高业务能力和提供谈心沟通,反映出基层群众渴望党员干部在提升业务能力的同时,经常与群众沟通交心,这种感情的交流和维系才是基层群众最为渴望和需求的。“五访五问”群众工作法让基层干部找到了集民智、达共识的渠道,整合群众诉求,集中群众智慧,解决发展难题。
  (一)“五访五问”群众工作法有助于汇聚群众智慧。“五访五问”群众工作法要求基层干部到群众中去不仅为了寻访群众需求,还要整合群众智慧。群众工作不再是见物不见人,眼里不再只有经济发展而没有群众感受,而是向群众借智借脑。从调研问卷来看,针对“您所在党组织在联系、服务群众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需要在哪些方面加强和改进”这一问题,基层党员、群众认为需要改进的地方包括:进一步增强干群联系,了解民情,为村民群众排忧解难;加强流动党员管理,设立流动党员管理机制和动态数据库;做出重要决定前先听取群众意见,对少数党员和群众错误倾向和行为要敢于批评,等等。这些都为村(居)干部进一步做好群众工作、提升党组织凝聚力提供了指导作用。
  (二)“五访五问”群众工作法有助于整合群众差异诉求。群众工作是做人的工作,首先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五访五问”群众工作法要求与群众面对面平等交流,获取的是第一手的信息,有助于听取群众的真实想法意见,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向群众深入浅出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因势利导,讲清讲透为什么这么做、应当怎么做。如通过“五访五问”群众工作法了解到年龄较大的农村群众喜爱看戏这一特点,新浜镇在每年的“送戏下乡”实事工程中穿插了许多寓教于乐的戏曲、小品,内容包括如何引导群众自觉做好拆违工作、在迎世博办世博过程中做个文明的好市民等。彼此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才会有理解和共识。
  (三)“五访五问”群众工作法有助于协调和处理群众的利益问题。“五访五问”群众工作法的关键是从群众关注的问题入手,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做到件件办理有着落,事事落实有回音。2007年以来,新浜镇党委不断探索完善村属事务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工作,在每个村选择有威信的老党员、老干部担任综合管理服务队队长,这支队伍通过“五访五问”群众工作法发挥善于协调多方利益、化解矛盾纠纷的优势,深入细致地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稳定群众的情绪,千方百计把矛盾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三、解困难、聚人心:增强做好群众工作能力
  群众利益无小事,“五访五问”群众工作法从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入手,落脚在村(居)干部与村(居)民感情的维系上。通过真心实意地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意见,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干群之间建立起感情的纽带,由信任而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抽样问卷显示,基层群众对于干部联系群众的方式中认同度最高的是干部入户走访群众,占67.5%,其次分别是开展现场调研、召开座谈会、领导干部下基层宣讲、党员诉求站接待来访、选聘民情信息员、建立民情记录等等。可见,村民关注的是与基层党员干部零距离的接触,希望与基层干部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不但要反映问题,听到声音,也要见到人,这是基层群众对党组织的情感需求。在走访中,我们也发现,一些年轻干部不知道如何与群众百姓进行感情沟通交流;一些基层干部习惯于凭老经验、靠老办法做事,群众工作能力缺乏。所以,从如何“凝聚人心”这一维度分析和理解,我们必须要创新“五访五问”群众工作法,进一步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群众工作能力,更好地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村群众工作。
  (一)实践“五访五问”群众工作法,提高了沟通凝聚群众的能力。“五访五问”群众工作法要求与群众开展以心换心的交流沟通,不断拉近与群众的距离。要与群众面对面的交流沟通,必须学会群众的语言。“五访五问”群众工作法用群众接受的语言和方式,直接有效地把党政方针输入群众心里,使群众及时了解当前的形势任务,了解党委政府所做的工作,把群众的思想认识凝聚起来。
  (二)实践“五访五问”群众工作法,提高了组织动员群众的能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五访五问”开展群众工作,基层党组织掌握和发现了群众积极分子,新浜镇党委通过运用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动员和教育群众,指导和推动各项工作。近年来,新浜镇党委在农村中开展了“百颗星”精神文明评选活动,通过评选老百姓身边的助人为乐、邻里和睦、学习进取等方面的先进典型,引导营造了全镇学赶先进的良好氛围。
  (三)实践“五访五问”群众工作法,提高了疏导民意诉求的能力。实践“五访五问”群众工作法要整合畅通诉求通道,如平安工作站、党员诉求站等载体,最大限度地疏通民意表达渠道。不要怕群众说问题,不要不给群众说话的机会,畅通诉求通道,就是给矛盾一个释放的出口。对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做到诉求合理的解决到位,诉求无理的思想教育到位,生活困难的帮扶救助到位,真正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全面疏导,化解矛盾。
  松江区新浜镇党委把实践“五访五问”群众工作法作为基层党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有效载体,立足目前沪郊农村干部群众工作现状,着眼于改善基层干群关系,推进沪郊新农村建设。深入群众,回应需求,整合诉求,凝聚人心,改变了群众工作中注重管理、注重物质利益,忽视精神激励和情感交流的倾向,从细化和专业化方面创新了群众工作,从制度建设和工作方法方面深化了群众工作。
  
  作者李鸿渊系上海市松江区委党校科研室主任,张仙花系新浜镇组织委员,孙剑系松江区委组织部组织科科长
  特约编辑:胡中良

标签:维度 凝聚 群众 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