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与实际工作的联系【结合我国实际分析消费需求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时间:2019-02-0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经济增长问题不仅受到各国政府和居民的关注,同时也是经济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当前我国仍然面临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影响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因此,本文分析了消费需求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并结合我国具体情况给出提高消费需求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消费需求;经济增长;对策
  
  一、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消费是社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推动经济增长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在市场经济中,社会经济的有效增长,不仅取决于供给的增加,关键还要看有效需求的实现。需求决定着社会生产的规模、范围和发展方向,没有社会需求作基础的产业难有发展前途。因此,从需求的角度来看,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净出口需求共同驱动了经济增长。
  那么,这三大需求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如何呢?比较来看,消费需求的作用是最重要的。首先,经验表明,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消费在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份额最大(一般在70%以上,我国近年来一直停留在60%以下)。其次,从根本上说,投资需求是消费需求的一种引致需求,作为中间需求是由消费需求所决定的。第三,一般而言,净出口增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因国而异:对经济小国而言,净出口的贡献度相对较大;而对经济大国来说,净出口的增加往往是负数或在短期经济增长中只占很小的百分比。并且,出口顺差太大或越来越大,会导致外汇储备过大,从而造成过度储蓄,迫使货币升值,不利于对外贸易的持续稳定增长。
  因此,一国经济的增长不能过度依赖净出口来拉动。我们知道,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既有直接影响,也有间接影响。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集中表现为消费增长本身就是经济增长主要组成部分,如果不考虑对外经济联系,那么消费的形成过程,实际就是GDP的形成过程。所以,消费的增长也就直接表现为GDP的增长。消费对经济增长的间接影响,主要是指消费的变动不仅直接影响其他相关变量的变动,而且通过这种变动影响国民经济活动总量。
  二、我国消费需求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消费需求长期不振通过对投资需求的影响最终导致全社会的需求不足,使经济进入过剩状态。自1997年以来,我国经济逐渐进入过剩经济状态,主要表现在商品过剩、资金过剩和劳动力过剩等方面。
  由于消费不足,生产能力较大,大量商品积压已经成为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一个严重问题。1998-2002年,市场疲软严重,每年形成的积压商品平均在3600亿元以上。到2000年,我国商品供大于求的范围急剧扩展,买方市场格局全面凸现。2002年由多年库存积压而累积起来的过剩商品已高达4万亿元,相当于当年GDP的近40%。到2009年,不仅传统工业表现出产能过剩,新兴行业的盲目上马、快速推进也表现出产能过剩。过剩对经济运行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一是产出不能顺利转化为销售收入,导致资金占压、资源浪费,经济运行受到阻滞;二是影响企业利润和国家税收,导致企业经营困难,企业经济效益滑坡,并制约财政增收,进而对就业及社会发展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三是迫使市场价格下跌,而物价持续下滑又进一步导致销售收入和税收减少。
  产能过剩的推波助澜,引发资金过剩,这集中表现为信贷资金的年末余额,即存款大于贷款的差额迅速增长。据统计,2002年我国金融机构存贷差额大约有3.7万亿元,而2009年超过18.6万亿。资金过剩对经济运行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首先,资金过剩表明国民储蓄难以全部转化为投资。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也即经济增长的源泉。储蓄不能顺畅转化为投资,经济增长就会低于潜在的增长率。储蓄向投资的转化率越低,过剩资金越多,经济增长就越缓慢。其次,货币资金是经济增长的先导因素。资金过剩意味着资金的先导作用退化,必然导致其他生产要素过剩,有相当一部分生产要素就不能投入投资领域的生产资料。再次,资金过剩使银行业等金融机构的资金运营成本上升,盈利和收益减少,资金利用效率降低。
  因此,由于缺乏消费需求的支撑,导致产品的产销率不高,造成商品过剩,商品过剩的实质是生产能力过剩,而生产能力过剩必然抑制资金需求的增长,引发资金过剩,进而导致经济增长减缓,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导致劳动力过剩。可见消费需求不足对经济运行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从而影响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推动我国消费需求增长的对策
  (一)引导、设计积极的消费体制
  消费体制是一国或地区消费结构、体系及其政策与制度的统称,积极的消费体制是刺激消费增长的重要保证。我们在构建新的消费体制时,要避免消费结构在短时间内改变过大,给生产企业调整产品结构以缓冲时间。要适时启动消费,这是我国宏观经济中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长期的战略方针。
  我国是一个大国,经济发展的立足点只能放在国内。更重要的是,我国的人口多,国内市场潜力大,当受到国际经济变化的冲击时,国内的回旋余地也大。据测算,从1978-2009年,我国GDP平均的平均增速大于9%,其中消费需求的贡献率为61.7%,投资需求的贡献率为34.7%。也就是说,消费需求每增加1个百分点,能拉动经济增长0.6个百分点以上;而投资每增加1个百分点,推动经济增长不到0.4个百分点。可见,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十分巨大,已成为买方市场条件下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力量。因而用积极的消费体制引导、刺激消费需求增长,是我们政策的首选。
  (二)优化产业结构,改善供需关系
  近年来,我国的市场供给结构不适应市场需求结构的要求,即市场供给质量低。由于多年来盲目投资、重复建设,我国的生产能力已大量过剩。而这部分大量过剩的生产能力主要集中在传统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全面发展则相对不足。因此市场供给结构的调整优化势在必行,这种调整是产品结构的调整,内涵却是资本结构和技术结构的调整;产品结构的调整需要时间与资金,资本结构和技术结构的调整则更需要时间和资金。这个调整过程既是需求创造供给,供给推动需求的过程,又是市场需求选择标准不断升级,需求质量不断提高的过程。伴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发展,经济增长将越来越依赖于消费结构高级化的带动,而不是依靠需求数量的低水平扩张来牵动。所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使其与消费结构的升级相适应,成为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促进经济增长的内在要求。
  (三)切实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
  在城镇,重点是增加中低收入者家庭的收入,提高机关事业单位职工收入,相应提高离退休人员的待遇。对于广大企业而言,可根据效益状况,自主决定职工的晋级增薪。另外,还要运用税收手段调节过高收入,增加对中低收入的转移支付。
  在农村,切实减轻农民负担,降低农村电价,实行农产品优质优价,引导农民调整和优化生产结构,依靠科技进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进产业化经营。加大各级扶贫攻坚力度,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同时,扩大政府投资,尤其是加大公路、铁路建设,农田基本水利建设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投资,才能较大范围地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因为上述投资不仅能够扩大就业机会,解决目前较为突出的失业问题,而且能够使收入相对均匀地落实到城乡居民手中,从而提高一般居民的收入水平。与此同时,国家还需采取措施改善目前的收入分配状况,尽可能地缩小不同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特别是保证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不再降低。因为无论是消费结构的转换还是消费梯度的形成,仅仅依靠少数富裕阶层是难以实现的,至少要占人口大多数的中等以上收入水平的消费者,具备相应的消费能力,才能成为推动消费增长的主体。
  (四)倡导消费信贷,增强消费观念
  对住房、汽车等高档消费品以低息贷款、分期贷款等方式,推行消费信贷,鼓励消费。部分收入稳定、具备偿还能力的消费者利用消费信贷提前消费,与另一部分消费者通过储蓄推迟消费的现象,应该是并存的,只要国家在经济政策特别是金融政策上对两者的比例关系进行调整,居民整体消费水平相对于经济增长来说,是可以控制在一个比较合理的水平上的。在政策调控的同时,国家在消费和信用观念上也应该对居民进行一些引导,将消费与储蓄提到与国民经济同等重要的角度去认识,培养人们形成适度消费的观念。
  (五)加大社会保障支出,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政府已经有意识地逐步增加社会保障支出。尤其近几年来我国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增长较快,覆盖面大幅增加。1998年社保支出为168亿元,2000年全部社会保障支出完成876.27亿元,到2009年我国各项社会保险覆盖范围继续扩大,参保人数和基金规模持续增长,全年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合计1.6万亿元。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不仅可以挖掘和提高低收入居民的消费能力,而且可以提高消费倾向,缩小收入差距。
  
  参考文献
  [1]许永兵.消费需求影响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河北:管理与经济,2006.
  [2]周晓峰.扩大消费需求的难点与破解对策[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
  [3]陈文玲.我国消费需求发展趋势及特点[J].北京:商业研究,2008.
  [4]范剑平.居民消费与中国经济发展[M].北京:中国计划经济出版社,2000.
  [5]杨志英.我国消费需求趋势分析及对策研究[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
  
  作者简介:卢亮(1985―),男,河北秦皇岛人,河北经贸大学2009级国民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消费与国民经济发展研究。

标签:宏观经济 消费需求 对策 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