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状元 > 正文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与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浅析_大一心理健康论文1500

时间:2019-01-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防灾科技学院通过多年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形成一套比较完备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这种体系的建立不仅规避了许多突发事件,减少了一些要发生的和可能发生的思想行为的偏激问题,也有利于增强全体教职工的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共同促进了校园的稳定和谐,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合格大学生。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仅关系自身的良好成长,更是关系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未来。国家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相当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件指出,要积极引导大学生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活动,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化解矛盾,润物无声。要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的专门机构,配备足够数量的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辅导,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防灾科技学院作为防灾减灾类的高校,通过多年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形成一套比较完备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这种体系的建立不仅规避了许多突发事件,减少了一些要发生的和可能发生的思想行为的偏激问题,也有利于增强全体教职工的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共同促进了校园的稳定和谐,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合格大学生。
  1.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和认识
  心理健康的标准是相对隐形的,没有一个绝对的分界线,根据大学生特定的年龄特征、心理发展阶段、社会角色、生活环境等特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界定一般遵循四个原则:一是具有良好的自我意识,即大学生对自我的接受和认可程度如何,这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二是能够进行情绪的自我管理与调节,即认识和把握自己的情绪,通过调节和管理一些情绪困扰,达到驾驭情绪,做情绪的主人。三是具有的顽强的意志力和坚强的挫折承受力,即能够科学、理性的化解各种挫折,这是大学生成熟的重要标志,也是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四是逐渐形成和拥有良好的人格品质,人格是内在的心理特征和外在的行为共同构成的,人格的面貌直接影响一个人的身心健康、潜能释放和环境适应状况,良好人格的培养是大学生成才的先决条件。
  2.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生对周围环境的刺激不能适应,不能正确调整自己的心理和行为以取得与外界平衡,从而形成心理上的困扰和障碍,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表现阐述。
  2.1 与学业相关的心理健康问题
  现代社会,专业学习和竞争压力的越来越大,许多大学生在高考金榜题名后,到大学里没有往日的学习优势,而大学里自由学习时间相对充足,没有科学的安排和高效率的学习,就不可能成为学习的佼佼者,于是有的学生就开始自卑厌学、内心烦躁、考试焦虑,记忆力严重下降,以致失眠、头痛、食欲不振。比如,防灾科技学院某系一位女生小A,进入大一第二学期后,由于学习成绩问题,焦虑紧张、自我怀疑,导致厌食,晚上不能正常睡眠,父母带着小A到北京一所医院进行身体检查,医生没有发现任何异常,在家里休息了1个月后,来到学校,辅导员多次找她谈心,找学生和她一起吃饭、学习、帮忙补课,小A逐渐适应了大学生活,成绩也有所提高。
  2.2 与交往相关的心理健康问题
  在调查中,很多大学生在微博、QQ签名上发出感叹“大学知音难觅”,从哲学上讲,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没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往往会引发大学生心理失衡。在交往的过程中,有的是开始时自负而不愿与人交往,最后变成孤家寡人;有的是交往的恐惧没有和别人交往,最后陷入封闭境界;有的是在交往中对别人要求苛刻,或产生误解偏见,最后导致人际关系的不协调。比如,防灾科技学院某系一位男生小B,经常晚上在宿舍开着音量玩电脑游戏到12点多,这样就影响了其他5个人的休息,5个人与小B多次商议,小B依然没有明显变化,矛盾就这样产生了,5个人因为这件事而烦恼,小B也因为其中一位同学过生日请客没请他而郁闷。
  2.3 就业相关的心理健康问题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变革,我国高校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模式,但是不少毕业没有及时适应这种自己出校门“觅食”的环境,面对摩肩接踵的人才市场和五花八门的招聘单位不知所措,不知道该选择“嫁”给哪个单位,不知道该怎样“推销”自己,对社会现实不能正确分析,从而产生困惑苦恼、逃避社会的心理。比如,在防灾科技学院某系一位男生小C,临近毕业,大家都在外面风风火火地找工作、换工作,他却在宿舍天天玩游戏,报名专接本考试却根本就没有去,貌似无忧无虑。辅导员了解到情况后,经过对他深入的了解,才知道小C内心压力很大,但是也很困惑,一直在逃避现实,甚至想着毕业前找个机会“轰轰烈烈”一下。
  在校园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还表现在其他一些方面,如经济问题、家庭问题、感情问题、身体健康问题等引发的困惑和烦恼。
  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
  作为以防灾减灾为特色的高等院校,防灾科技学院肩负着为社会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专业人才的重任,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和指导,是优化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从防灾科技学院看,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策略概括起来主要是“一个目标、二个主体、三个原则、四类形式、五级防护”。
  3.1 一个目标、二个主体、三个原则
  一个目标就是,通过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二个主体就是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包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这是一对教学相长的互动主体。三个原则就是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下原则:其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这要求在整个过程中,把科学的理论融入到具体工作中,并在工作中不断总结提升理论;其二是灌输与渗透相结合的原则,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心理咨询中心的事,而是整个学校的工作,要不断灌输、全面渗透,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格局;其三是心理教育与德育相结合的原则。正确的思想教育指导心理健康的发展,而健康的心理又是正确思想形成的基础,应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形成教育合力。
  3.2 四种形式
  防灾科技学院利用以下四种形式,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一是课堂资源。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并因时制宜地系统讲授心理健康的专题知识,如,“新生环境适应”、“考试焦虑与解压”、“步入社会前的准备”等。其二是校园媒介。如,通过校园广播、防灾校报、宣传栏、宣传册等,宣传心理健康的知识,介绍维护心理健康的方法技巧,使学生提高意识、增长知识。其三是咨询辅导。这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包括个案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团体咨询等,通过针对性地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优化心理健康品质。其四是训练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心理素质训练,提升大学生心理调适能力,避免因心理问题而引发的心理危机,如,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趣味运动会”等。
  3.3 五级防护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需要以一定的制度和组织作为保证,防灾科技学院在积极工作的过程中,逐渐探索并建立一个五级心理健康保健网。
  3.3.1 校级心理健康保健网
  以学院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为主,包括团委、思想政治教育科、心理咨询中心等,一方面培养一些专业的人才,帮助学生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工作,了解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针对性、计划性地开展教育工作;另一方面,团委、宣传部等单位,通过组织一些健康有益的活动,转移学生压抑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尽快融入到学校集体中来,在活动中缓解情绪并逐渐获得一种支持系统,比如,“特色主题团日活动”、“红色歌曲合唱比赛”等。
  3.3.2 系级心理健康保健网
  系部与学生关系密切的人员,比如辅导员、班主任、任课老师等,和学生建立友好信任的师生关系,还要进行定期的心理健康专业知识的培训,深入了解和掌握学生心理问题,及时做好心理健康工作,使学生在困惑纠结的时候能够第一时间找到自己的良师益友倾诉衷肠,比如,对就业心理问题的小C,老师与其坦诚深入地交流沟通,鼓励其参加就业招聘会,才有助于小C的心理健康,避免其过激行为。
  3.3.3 班级心理健康保健网
  这是由心理健康专业人员在班级培养出一批性格乐观、处理事务能力强的学生,形成班级的心理健康骨干,包括心理健康联络员、其他班委成员、班级心理健康小组骨干等。他们生活在学生中,掌握第一手资料,宣传心理的防灾减灾,及时发现、帮助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有助于心理问题的预防和扩散。比如,对学业心理问题的小A,她的康复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班级心理健康保健网。
  3.3.4 宿舍心理健康保健网
  宿舍属于学生的私密空间,在这里展现的也是学生相对掩饰最少、比较原生态的一面,宿舍安全联络员、宿舍长的设置与培养,有助于及时化解宿舍的矛盾,掌握学生在宿舍的最新动态,并介绍、推荐有心理障碍的同学去寻求专业帮助。比如,对交往心理问题的小B,由于自己的固执,没有做到替别人考虑,当别人不能宽以待他时,就出现了郁闷,辅导员及时得到消息,在对宿舍6人教育引导下,才避免矛盾的进一步升级。
  3.3.5 个人心理健康网
  个人的心理是内因,要真正做到心理健康,还应该教育学生完善自我心理调节,客观地认识自我、积极地悦纳自我、有效地控制自我,增强意志力和战胜挫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人格。比如,在郁闷时可以听听音乐,放松一下心情,或者参加户外运动,释放一下压力,或者找亲朋好友倾诉,寻求一种安慰。掌握一些科学的心理健康知识,将会有效地进行自我心理健康,树立身心良好的大学生形象。
  
  参考文献
  [1]宋伟.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J].电力职业技术学刊,2009(01).
  [2]张成.试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07).
  [3]赵景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异同[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04).
  [4]石艳华,何昭红.多元社会型态下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略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35).
  
  基金项目:中国地震局防灾科技学院:防灾减灾青年科技基金项目“高校突发事件风险管理三种典型案例研究”(项目编号:201006)。
  
  作者简介:
  朱桃花(1983―),女,硕士,主要从事学生事务管理及理论课程研究。
  郑建锋(1981―),男,硕士,主要从事学生事务管理及理论课程研究。
  冯海成(1970―),男,教授,防灾科技学院经济管理系党总支书记。
  陈杰 (1986―),女,硕士,主要从事学生事务管理及理论课程研究。

标签:浅析 心理健康 心理问题 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