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中考作文 > 正文

[《庄子.内篇》修真法要] 修真奶爸海岛主作者:庄子鱼

时间:2019-01-3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庄子?内篇》包含着丰富的修真思想,包括把握修真环境,包括要“无己”等等。《庄子?内篇》修真方法的核心是“葆光”和闻“天籁”,庄子对这一方法有较为详细的披露,并对应用这一修真方法达成的境界进行了说明。《庄子-内篇》的修真方法对于修道而言意义重大,下面就尝试勾勒《庄子?内篇》修真方法的相关方面。
  一、从《逍遥游》看修真的三个基本要素
  先秦道家的修道方法是什么?如何才能成为真人?从《逍遥游》篇来看,有三个基本要素:
  其一是修真的环境。关于修真的环境,《逍遥游》大概告诉我们如下一些信息。在鲲化为鹏的故事中,提到了“海运”。“海”是“鲲”的生存环境,显然成为真人需要合宜的外在的时间条件,合适的宇宙环境,需要自然的时机,大道的变化,需要因天地开合而动。生命进化、生命进步最根本的要素是什么呢?在《逍遥游》看来是“海运”。“海运”的意境与“天地开,贤人出,天地闭,贤人隐”相同。生命是随着道的运动而运动并完善着自我的。修真的要诀之一就是要体认大道的运动,并根据大道的运动而进退有节。
  其二是修真要超越的对象。从修真的角度来看,成为真人的基本条件是无己、无功、无名。“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逍遥游》)与“有我”相关的要素显然是肉体、感觉和知识、以及相关的习俗性的道德,包括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相刃相靡”的关系(《庄子?齐物论》)。这构成了修真要克服的方面,要超越的障碍,在此不一一详细叙述。
  其三是修真要使用生命自身的创造力和保护力,这是修真的内在根据。《逍遥游》提到了“水”、“风”、“粮”,这些显然是大鹏鸟高飞的推动力和内在根据。从修真的角度来看,修真之法就是找到生命飞扬的“水”、“风”和“粮”,这些“水”、“风”和“粮”可以让生命与宇宙同体同用。在《逍遥游》中,庄子提到了如何对待“大瓠”的问题,其中提到“大瓠之种”。“大瓠”显然是真人的隐喻,而“大瓠之种”是成就真人的“种子”。修真就是要保护好这个成就真人的创造力,而且需要从“江湖”(道的隐喻)的角度来看待生命的价值,这样才能发现真人的价值。否则如果用“蓬之心”来看,就会“剖”、“掊”掉“大瓠”。(《庄子?逍遥游》)修真的障碍就是从自我的角度来看是否有用,就是用分析、解剖的方法来看待生命。修真要保护好生命的创造力。
  “大瓠之种”与“不龟手之药”是对同一对象的不同隐喻。道性和本性就是最高的免疫系统,这是一种生理膏药,也是一种心理膏药、道德膏药、生存的膏药。它具有巨大的价值,能够保证人基本的生存和发展,是人本有的生命力量和生命的保护力量。它是每个人都有的自家宝贝,是我们能够生存发展的前提。
  二、“葆光”和闻“天籁”是《庄子?内篇》披露的修真法的核心
  在《逍遥游》中,庄子用隐喻的手法指出了修真的重点,但是并没有详细地说明修真的具体方法和途径,没有具体指出修真的境界和境界的层次。在而后的《齐物论》等篇章中,庄子的修真方法逐渐露出了真面目。庄子的修真法的核心是生命的“光”和“音”的系统。修真的要害是“无我”。如何才能做到“无我”呢?《齐物论》一开篇就毫无保留地给出了答案,这就是“闻天籁”。“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汝闻人籁而未闻地籁;汝闻地籁而不闻天籁夫!”(《庄子?齐物论》)显然“闻天籁”让南郭子綦可以在醒的状态下就能做到“吾丧我”,就是在醒的状态下就做到“无我”了。这样一来就统一了“无我”和修真内在根据的把握两个方面。所以,挖掘《庄子?内篇》的修真方法只要寻找如何能够积累修真的“真水”、“真风”、“真粮食”就可以了,只要保护好“大瓠之种”与“不龟手之药”就可以了。
  如何才能积累成为真人的“粮食”呢?生命的真正的创造力和保护力又用什么方法才能够发现并使用它们呢?“禹、舜之所纽也,伏戏、几蘧之所行终,而况散焉者乎!”(《庄子?人间世》)庄子强调真人同修一个方法,禹、舜终身所追求的就是这个方法,伏戏、几蘧一辈子练习这个方法。这个方法可以说是“缘督”的方法。“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庄子?养生主》)但《庄子?内篇》没有非常明确地说明“缘督”。从《庄子?养生主》全篇的整体来看,“缘督”应该是“养神”、“神遇”。“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庄子?养生主》)“神遇”是和用眼睛往外看的感性认识和“官知”的分析、综合的理性认识相对立的。需要限制甚至停止感官向外的功能和思想的思考功能才能让“神”活起来,才达成养生修真的目的。修真的方法也用到“耳”和“目”,不过是向内,而不是向外来使用。“夫徇耳目内通而外于心知。”(《庄子?人间世》)达到坐忘境界的人借助耳目内通超越了耳目向外形成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神遇”中的“神”是否具有物理的属性呢?显然庄子是把“神”理解成一种物质功能的过程。在《庄子?内篇》中,其中“心”显然是围绕着“光”和“语言”(语言和声音有关,也可以说是“音”)展开的。“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庄子?养生主》)“薪”是身体及其感性和理性认识的功能,“火”则是与此不同的“神”的功能。养神,养火,这是养生之主。
  首先来看看“光”的问题。“薪火之喻”已经明确显示了修真的方法是养生命的真火。“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而不知其所由来,此之谓葆光。”(《庄子?齐物论》)此处提到了“葆光”,但没有具体说明。只是描绘了这个“光”用也用不完,或者说越用越光明。“瞻彼阕者,虚室生白,吉祥止止。”(《庄子?人间世》)达到坐忘境界的人自我和外物在光中化为一,这就是吉祥。阕,有空间、空隙的意思。瞻,涉及到用“目”看。“瞻彼阕”,就是道教修真方法中的内守“性光”,守得久了,生命之光变得很强,因为光太强,物质化空间就不再成为光的限制,不能遮蔽光,从而“虚室生白”,这对于生命来说,是真正的“大吉大利”。
  其次来看看“言”和“音”的问题。在《庄子?内篇》中,从修真的方法来看,比较值得一提的是关于“天籁”的问题。什么是“天籁”呢?庄子并没有明示,不过他花了很大的功夫讲地籁和人籁。天籁应该是和地籁、人籁类似,不过一个是来源于生命外部,一个是生命本身的韵律。二者肯定有质的不同。在“天府”的概念中,庄子就明确表示了这种不同。“孰知不言之辩,不道之道?若有能知,此之谓天府。”(《庄子?齐物论》)“天府”应该也是一种语言,有声音,可以听闻,但是又不同于我们日常使用的语言。
  关于“言”和“音”的问题,是《庄子-内篇》在修真方法上的一个特殊的贡献。在谈论“心斋”的时候,《庄子?人间世》中说:“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耳止于听,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 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在这里,要求专心于“气”和“符”,一种生命内在的韵律、语言和声音。“无听之以耳”,显然是停止耳向外听的功能,而向内听;内听还要超越内心的意见和思想的韵律,否则就是“听之以心”。耳朵内听专一于“气”,不再向外听,心灵感觉和思考专一于生命的音符,就入道了。
  “符”是生命的根本韵律和天籁的音符,大道之言,大道的音符。内求、内听这个天籁的音符就能够进入道的领域,“入游其樊”。(《庄子?人间世》)对于这个道的音符,需要内求才能进入其中的境界,否则就无法听闻,“人则鸣,不入则止”。(《庄子-人间世》)这里的“入游其樊”,完全是另外的“心斋”的世界。“入则鸣,不入则止”,进入心斋,道的声音就响起,离开就停止了。
  通过这一修真方法就可以超越“我”,让自己成为“天”和“道”的“使者”。“颜回日:‘回之未始得使,实有回也;得使之也,未始有回也,可谓虚乎?’”(《庄子?人间世》)颜回在没有使用心斋的修真方法的时候,实在不能忘我,在使用这一方法以后顿然忘却了自己,从而让自己成为真人。“为人使易以伪,为天使难以伪。”(《庄子?人间世》)天主宰了颜回的生命,从而成真,“难以伪”,真人就这样诞生了。
  三、“坐忘”和“撄宁”的修真次第与境界
  《庄子?内篇》不仅披露了修真的核心方法,还对修真步骤、次第和境界进行了刻画。把讲到“撄宁”和“坐忘”的两段文本合起来看,修真的过程包含如下基本的环节和阶段。
  首先,是对人身以外的世界的超越。其中包括对人生存的外在文化观念世界的超越。“回忘仁义矣。”(《庄子?大宗师》)“回忘礼乐矣!”(《庄子?大宗师》)在讲“撄宁”的文本中,则说:“吾犹告而守之,三日而后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庄子?大宗师》)闻道的境界是什么样子的呢?“外天下”。
  “天下”指的是什么呢?指感官世界。这个世界是有我的世界,是由各种人生的经验和概念组成的世界。第一个阶段是能外天下,就是说,三日就超越了自己的头脑概念系统和感官的经验系统的制约,超越了文化习俗的制约,心灵可以从社会生活中抽身而去。七日而后能外物。如果说天下的经验系统是一个观念系统的话,外物则是具体的自然物、人工物品以及自然变化。这个阶段就可以不受到自然物和人工物品的影响。
  其次,是对自身肉体“我”的超越,也就是“堕肢体”。(《庄子?大宗师》)“忘”的过程是由外入内的。先忘掉社会性的东西,忘掉社会经验和伦理习俗组织成的文化系统,然后是自身肉体及其感觉的忘。“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后能外生。”(《庄子?大宗师》)生,自己的肉体及其生命。达到这一境界以后可以超越自己肉体生命的制约,获得独立的精神自由。
  再次,是超越了内心的文化观念和思想系统,“黜聪明,离形去知”。(《庄子?大宗师》)“已外生矣,而后能朝彻;朝彻而后能见独。”(《庄子?大宗师》)“朝彻”是从内外构成的对偶关系中超越出来,是超越了感官及其相关的文化经验,超越了头脑和相关的理论概念系统之后获得心灵光明境界,就像早晨升起的太阳一样。“见’’被独立出来,获得的自己的独立性,精神拥有了独立性的自由。
  最后,是与道相合的境界,“同于大通”。(《庄子?大宗师》)修真的最高境界是忘形体,忘掉与形体有关的思考和精神活动,同于道,进而和万物相通。“见独而后能无古今;无古今而后能人于不死不生。”(《庄子?大宗师》)“我”的世界是一个三维时空的世界,“见”被独立出来以后,生命的三维时间感觉就消失了,进入了生死大定的状态。
  人与道合一以后,会产生一些新的能力,如“坐驰”。“夫且不止,是之谓坐驰。”(《庄子?人间世》)静中含动,动静合一,在坐忘的境界中实现坐驰。“坐”是静止,“驰”是运动,坐驰本身就是动静合一。“闻以有翼飞者矣,未闻以无翼飞者也。”(《庄子?人间世》)没有翅膀的飞翔,是生命的自由境界。比如还会产生一种新的认识能力,“无知之知”。“闻以有知知者矣,未闻以无知知者也。”(《庄子?人间世》)除常识经验外,在道的境界中,还存在无知之知的情况。
  《庄子?内篇》的修真方法次第分明,境界描述较为详细,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庄子把修真的方法通过直接的或者间接的方式展示给世人,值得修道之士认真研读参考。

标签:修真 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