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美在王建中钢琴作品中的融入和体现:王建中钢琴作品

时间:2019-01-2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中国著名现代钢琴家王建中先生的钢琴创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鲜明的中国特色,他巧妙的将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作曲技术相结合,并突出其钢琴创作的中国民族特色美。本文通过对王建中钢琴作曲的选材和演奏方法两方面的研究、分析,阐述了他如何将中国美融入到钢琴作品中,启发新一代作曲家的钢琴创作灵感,为中国钢琴作曲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关键词:王建中钢琴曲中国美
  中图分类号:J60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王建中被音乐理论家称为“中国为数不多且有显著成就的钢琴曲作家”。他采用中西结合的方法,同时运用西方的钢琴性能和中国民族音乐的韵调,以民族特色为基础,创作出大量的优秀作品。他的钢琴作品最显著的特点是将中国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可以说,他把民族音乐特色充分应用到了钢琴中,让现代音乐学习者更加了解中国的民族音乐,同时为钢琴曲作者提供了一种新的创作思路。本文主要介绍了王建中钢琴作曲的选材和演奏方法两方面,以此来阐述他如何将中国美融入到钢琴作品中。该研究旨为钢琴曲作者提供借鉴,并为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播和发展作出贡献。
  一将中国美融入钢琴作品
  王建中先生的作品在充分挖掘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和传统器乐曲为创作素材的基础上,运用西方作曲技法,将中国传统音乐的典型特征乐音的带腔性、音调的五声性、均分律动的非功能性和大量应用非均分律动以及织体的单声性等特点融于到钢琴创作中,把钢琴音高不能游移的确定性和中国传统音乐的带腔性糅合在一起,在结合西方文化特有之处的前提下又突出体现了钢琴作品的中国民族特色美。下面将通过王建中钢琴作曲的选材和演奏方法两方面,来说明他如何将中国美融入到钢琴作品中的。
  1从钢琴曲选材方面分析
  在钢琴作品的选材上,王建中注重把民族音乐吸收其中,在民歌、乐器等基础上进行钢琴曲改编,使他的钢琴曲从开始就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中国的民族特色在他的作品中被表现得淋漓尽致。且他的钢琴曲作品饱满而精细,创作构造及意境均超越了原创作素材,不但体现了淳厚的民族风情,还具有清新的和声色彩。他的著名代表作《云南民歌五首》、《陕北民歌四首》均是广为流传的钢琴改编作品。
  《云南民歌五首》是王建中学生时代的作品,选材于云南家喻户晓的五首民歌,《大理姑娘》、《跟哥》、《山歌》、《猜调》和《龙灯调》,每首民歌都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大理姑娘》典雅而清新,《跟哥》优美而精湛、《山歌》高亢而悠长、《猜调》活泼而质朴、《龙灯调》热闹欢腾,它们从不同角度描述了云南少数民族的生活风貌。王建中结合独特的演奏方法,在原民族创作的基础上进行修饰及重新编排,并注重民族神韵的和谐及音乐理念的均衡融洽,采用内敛淡雅的音乐情调,表达出钢琴曲的含蓄和优雅,将民族音乐完美融入到钢琴作品中。
  《陕北民歌四首》由四首陕北革命民歌改编,《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绣金匾》、《台湾同胞我的骨肉兄弟》、《夕阳箫鼓》,这四首民歌形象生动地描写了中国红军抵达陕北后,革命根据地出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王建中以这四首脍炙人口、影响深远的革命民歌为素材,并保留了陕北民歌丰富的调式韵味和旋律特点,充分结合和发挥钢琴自身的特点,创作出了充分体现中国美的钢琴曲作。《陕北民歌四首》中精致和自然的韵味,不仅忠实了陕北民歌所特有的淳朴淡雅,而且还实现了民族音乐与钢琴曲的精美结合,取得了极佳的艺术效果,成为我国优秀的钢琴曲目之一。
  由于以中国传统音乐为选材基础,王建中的钢琴作品可以让现代音乐学习者更加了解中国民族音乐,同时也了解我们中国的特有文化,其作品不但广为流传,还被当做教材使用。从王建中钢琴曲的成功我们可以看出,与西方钢琴曲的创作不同,中国钢琴作品创作应以中国传统音乐为基础,所突出的音乐色彩也都带有浓郁的中国特色,在钢琴的艺术表现上也应以中国传统的音乐理念为依据,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和结合钢琴本身固有的技巧和专长,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具有民族传统特色的钢琴曲,同时,这也促进了我国钢琴作曲的发展。
  2从演奏方法方面分析
  在钢琴作品的演奏方法上,王建中采取增强钢琴作品中的旋律性和韵味性,充分利用五声音调式的旋律、现代技法和大量运用装饰音及特殊奏法的几种方式将中国美融入到钢琴作品中,从而使他的钢琴曲在旋律、调式、音色、韵味等方面都突出体现了中国美,很多音乐理论家也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称其钢琴曲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钢琴作品典范,其作品在这一领域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二增强钢琴作品中的旋律性
  对于音乐作品而言,“旋律性”是王建中作品最突出的特征。王建中钢琴曲的主要旋律往往只欣赏几个小节就能被分辨,这也是他作品的一个显著特点。具有一种“长久深入人心、百听不厌的品格、素质和魅力。”王建中在《云南民歌五首》的旋律创作中,为了体现原生态的民族特色和少数民族的民歌特点,对钢琴的不同音区音色加以独特的运用,使得音调产生抑扬顿挫的变化。这一技法的代表作品是《大理姑娘》,《跟哥》,《山歌》,在这3个作品中王建中通过婉转回旋的旋律将云南少数民族的韵味充分的诠释。此外,王建中还在其作品《猜调》和《龙灯调》中,用变化的旋律体现出风趣和活泼的意境。
  1充分利用五声音调式的旋律
  三音小组是调式的基础,这个三音小组是由一个小三度以及一个大二度组成的,组织的核心是中国五声音调式的旋律,表现出的中国美音调具有五声性。王建中改编的钢琴作品,借助欧洲传统音乐创作手法的同时在原有曲目的五声调中混合近偏音。其旋律的核心仍旧是三音乐小组。将展开之后,即保留了原曲目的韵味,又体现了民族的特色。典型的作品就是《浏阳河》,在保留了原曲音调民族特色的同时,《浏阳河》7次运用上波音技法,产生波光粼粼、水波荡漾的浪花形象,湖南风景被尽有的体现出来,从各个角度充分体现了东方中国美。改编后的钢琴曲由原来歌曲的C徵五声调式上升为E徵五声调式。利用了音域宽广的钢琴通过五声音阶式走句、立体性的织体丰富原民歌的单声性旋律,立体化的钢琴创作特点被一一体现出来。
  2运用现代技法创作
  王建中在80年代利用10余年的时间探索、尝试在钢琴曲中运用现代技法,在钢琴演奏技巧上也在不断创新,其中彰显中国美的作品有《组曲》、《诙谐曲》、《小奏鸣曲》和《情景》。比较传统的是《小奏鸣曲》,它分为三个部分。运用12音序列写作技法的是《组曲》。《诙谐曲》采用的是无调性手法,手法比较自由。人造8音阶的是《情景》,并贯穿这个曲子。本文选取《组曲》和《情景》这两个作品的创作手法进行分析。
  《组曲》创作于1983年,在该作品的创作中王建中运用了12音序列,颇具中国民族特色。《歌》、《田园曲》、《赋格》、《小诙谐曲》、《锣鼓》是《组曲》中所包含的五首独奏曲。《田园曲》似的原形序列是王建中创作的根本,然后加以贯穿和发展变化成其它作品。在《田园曲》这一作品中,“三音组”动机法是最开始的技法,其对前三个音阶自由运用,对句羽的旋律片段进行组成。序列的后九个音组成了第二、三小节的和声音响,羽调式的旋律片段是序列前三个音的移位而成的,这是上方音线。在这个技法的运用中新序列是由这种序列模式通过多种变换形成的,通过似曾耳闻的和弦式音响的相接,云南少数民族的韵味就被体现出来了。充分表现了云南田园风光的优美。
  《情景》这部曲子具有代表性,且受到业内人士推崇,该曲由三部分组成,在创作过程中除了运用现代作曲技巧,还在曲子的结构上参照了欧洲传统的奏鸣曲。作品的前19小节也就是曲子的引听上去好似铜钟的巨大共鸣,王建中对这部分进行创作的时候,在低音区运用了宽厚的多八度奏法,并在低音区并列出不协和的小七度音程的碰撞。八声音阶序列的组合在接下来的小节中集中出现。三连音由pp到ff被快速行进奏出,这都是为了体现声音由远到近所运用的自由模进和音型逆行的手法。然后大二度、小二度、增四度等音程组成的音块阻断了音乐。块状音响开始从高音区向低音区持续,好像互相对奏民间打击乐器。曲子的第一部分,好像欧洲鸣奏曲的呈示部。主题仍用人工的八声音阶写成,但主题旋律却是四音列的写法,主音在君。羽上做横向发展。和声上突出非三度、非纯四、五度结构,同时在和音中常常镶入小二度色彩。通过这些充满活力技法运用,一幅西南少数民族少女载歌载舞的画面便呈现出来。给人以美感。曲子的第二部分开始展开,在低音的衬托下,引出以沉静为主的变形主题,并开始描述主题的各个层次。一幅青年男女在朦胧的月光下窃窃私语的画面展现开来。随着快速的琶音式分解和弦的加入,旋律开始拉宽,感觉出流畅的音响效果。展开的第三部分将音乐推到了高潮,也是第一部分内容的延续和发展。第三部分开始为低音固定音型伴奏,上方施以节奏性的柱式和弦,其重音节奏和弦的紧张音响好似粗犷的原始舞蹈节奏。曲子的结尾呼应了开头的钟声,照顾了整个曲目的完整性,并运用了比开头更为激越的音响效果,最后又回到了主题音调。《情景》这部曲子抽象地包含了云南少数民族的生活、民族文化和秀美的云南美景。这些在曲子的各个部分都能体现出来,容音乐于景中。通过曲子可以体会到王建中先生对云南这片美丽土地的向往。
  3大量运用装饰音和特殊奏法
  在音乐创作过程中为了对某一旋律修饰采用的装饰音,美化了旋律的色彩。王建中为了将民族韵味和民族感情融入到钢琴曲创作中,大量地运用了装饰音,这也是他作品的一大特点。
  钢琴曲《百鸟朝凤》中最精彩的就是大量装饰音的运用,通过创造性的装饰音、不协和音、半音进行等钢琴织体在传统钢琴演奏技法上结合新的音色技法,生动地描绘出各式的鸟鸣声,惟妙惟肖地再现出唢呐演奏法的趣味。如短装饰音的弹奏,要快速、有力,模仿鸟叫的声音;长颤音的弹奏,表现鸟儿婉转的歌唱。
  《梅花三弄》是一首古老的琴曲,具有独特典雅的形式和流畅优美的旋律。描写了梅花的傲雪凌霜,从而对文人高洁的品性加以赞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梅花”是乐曲主要表现的对象,对整段主题三次的重复,把循环再现的手法应用在乐曲的结构上,所以称为“三弄”。王建中将《梅花三弄》引子部分运用格开八度的八度倚音营造古琴回音效果,它既属于装饰音润腔又属于音色润腔,体现王建中运用润腔技法创作鲜明民族特色钢琴作品的娴熟技巧。
  《云南民歌五首》中的《跟哥》原民歌主题为小节的民歌,改编曲中运用下四度倚音形式装饰,通过民歌素材的主题加花、变奏、重复、卡农模仿等多种形式的发展,使原民歌素材运用钢琴形式进行新的“润腔”。用倚音表现一对青年恋人相互爱慕、心心相印的匪泥而含蓄的感情交流。
  结语
  王建中的钢琴曲创作巧妙的将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作曲技术相结合,并突出其钢琴创作的中国民族特色美。我们为了启发新一代的钢琴作曲家的创作,对王建中的作品加以研究,重点分析了他是怎样将中国美融入到钢琴作品中的。得出的结果是:一方面,在作品的选材上,他注重把民族音乐吸收其中,在民歌、乐器等基础上进行钢琴曲改编;另一方面,在演奏方法上,王建中采取增强钢琴作品中的旋律性,充分利用五声音调式的旋律、现代技法和大量运用装饰音及特殊奏法的几种方式将中国美融入到钢琴作品中去,并取得突出的成绩,此研究对王建中作品的研究和欣赏、及中国钢琴作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贾俊萍:《王建中钢琴改编曲〈云南民歌五首〉》,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版。
   [2] 肖敏:《王建中钢琴改编曲的民族风格和演奏特色研究》,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版。
   [3] 丁菲菲:《论王建中创作的民族特色》,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版。
   [4] 宋捷:《王建中钢琴作品研究》,[D/OL].[2010-2-1],2003年版。
   [5] 赵晓生:《中国钢琴语境(连载文章之12)》,《钢琴艺术》,2003年第12期。
   [6] 樊祖荫:《中国五声性调式和声的理论与方法》,音乐出版社,2003年版。
  
   作者简介:张菲菲,女,1979―,山东海阳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钢琴教学,工作单位:聊城大学音乐学院。

标签:国美 融入 钢琴 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