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助学贷款 > 正文

金融危机对江苏城镇化进程的影响|金融危机对国际战略格局的影响

时间:2019-02-0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逐渐演变为世界级别的金融危机。本文探讨了金融危机发生下中国的城镇化发展战略,重点分析了金融危机对江苏城镇化影响的中间传导变量,根据江苏的应对政策的初步效果,得出了可以利用金融危机来发展城镇化的初步研究结论,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金融危机 江苏 城镇化
  Abstract: in 2008, the U.S.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occurs, gradually evolved into a world-class another financial crisi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financial crisis of the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China, the paper analyses the financial crisis in the middle of the influence of jiangsu urbanization conduction variables, according to the policy of jiangsu to the initial results, and draw the conclusion that can use the financial crisis to developing the urbanization of the preliminary conclusion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Key words: the financial crisis jiangsu urbanization
  
  
  中图分类号:F830.9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08年以来,欧美国家爆发了二战以来最大的金融危机。这个危机首先从美国的次级债开始爆发,一般叫做次贷危机,后来逐渐扩大,并开始影响到中国和江苏省,并最终体现在江苏的城镇化发展上。
  一、江苏城镇化对我国城镇化的战略意义
   中国的城镇化的道理选择和西方国家差异很大,在欧美的城镇化路径里面,基本就没有能被中国完全照搬的城镇化模式。中国独特的城镇化路径首先和中国的地理状况分不开,其次也和中国经济的不均衡发展密切关联。
   就前者来说,中国的地理状况是西高东低,北方寒冷,南方则相对温暖。西部地区多山,缺水,北方的冬天则大量要消耗能源取暖。这些特点体现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里面就是西部和北方民族不断南下,希望能溶入南方民族中生活。这个在城市发展史里面,就表现为东部和南方的城市气候比较好,更能吸引西部和北方人过来居住。而中国的目前已经公布的联合国宜居城市里面,17个全部是东部和南方的城市。
   就后者而言,由于东部和南方城市更接近太平洋,东部面临东海、黄海、渤海,南方则面朝南海。这在海洋经济的今天就更为具有经济上的区域优势。因为,沿海就意味着更能参与国际经济的分工。而美国的经济最具有活力的城市,基本都分布在东西海岸,要么面临太平洋,要么面临大西洋就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在欧洲,也是这样,欧洲的大城市从巴塞罗那到阿姆斯特丹,从利物浦到佛罗伦萨,都验证了现代都市和海洋的关系。
   而在中国的版图里,从宋明以来,江苏的经济地位就一直在崛起,江苏的城市也在不断地增多、变大。19世纪末,上海还是小渔村,但20世纪就一跃成为东方的巴黎。江苏的众多城市不管朝代怎么变迁,经济上的地位对中西部的相对超出却是不争的事实。目前的全国百强县有超过三分之一在江苏,一个昆山的经济总量居然超过了中国排名最后的四个省的经济规模。
   而改革开放之初,江苏的城镇化还处在城市化的阶段,仅仅是近90个县区城市的发展。人口仅仅不足700万。到2011年底江苏的城镇化已经发展为13个地级市、106个县区、1117个建制镇,总的城镇化人口超过4000多万,城镇化率超过60%。其中,建制镇中的大多数都远比改革开放之初的县城要更繁华,集中度更高。与此同时,江苏还接纳了来自全国各地,主要是中西部地区的450万人以上的常住人口在城镇就业、生活。如果算上这部分人口,江苏的实际城镇人口已经超过5000万,城镇化率则高达近70%[ 2011 江苏统计信息网 https://www.jssb.省略/]。
   未来,江苏地区还将会接受更多的中西部就业移民以及生活移民。这个过程是无法人为阻挡的,是由江苏的气候、地理以及经济地位决定的。江苏将成为中国东部城市带的最重要的一环。发展江苏的城市经济不可逆转。
  二、金融危机以来江苏的城镇化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江苏的城镇化发展可以划分成两个阶段。一是爆发初期的城镇化发展受阻滞阶段,时间是2008年当年;二是城镇化的加速阶段,时间是2009年以来,一直到现在。
   这几年的江苏相关统计数据表明,2008年,受到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的珠三角、长三角的出口企业接单不足,很多企业因此裁员,甚至有些企业停产、半停产。江苏的各大城市房价开始回落,城市住房滞销,很多计划中的城市建设的居住小区停工。体现在城市化率上面,那就是江苏2008年的城镇化率为54.3%,仅仅比2007年城镇化率53.9%高出0.5个百分点,比每年增长一个点的平均增长水平下降了一半。可见,经济危机初期,人们对于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已经影响到了农村人口往城镇迁移的行为选择。而非居民常住人口的下降更能说明这个问题。2007年,江苏非居民常住人口为367万,2008年不但没有增长,反下降为329万,下降了38万,超过十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受累于美国的次贷危机,江苏外贸企业开工不足,不少外地员工因此返回原籍,客观上降低了江苏的实际城镇化水平。
   2009年以后,由于国家的四万亿投资的影响,中国经济的引擎再度点火,江苏经济也全面复苏。江苏城镇化水平再度提升,城镇化应对战略开始实践。截至2011年,江苏城镇化率为60.6%,比2008年增加了6.3个百分点,年平均增长两个点以上。这种增长速度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城镇化平均增长水平的两倍。在非居民常住人口上面,2011年底为450万,比2008年的329万高出了121万人,比2007年则高出83万人。也就是说,这个三年除了把2008年流失回去的38万人吸引回江苏的相关城市继续就业、居住外,还多吸引了83万人来江苏常住工作生活。显然,江苏的城镇化是存在着很强的福利外溢现象的。
  三、金融危机对江苏城镇化影响的中间变量选择
  显然,江苏的城镇化水平在08年金融危机以来发展是很值得探究的。这个和传统经济学教科书里面是严重不一致,甚至是相反的。传统西方经济学认为,在经济危机发生的时候会产生需求不足,从而抑制就业水平,这就将会驱使很多潜在的迁移者回到农村,降低整体城市化的水平。
   江苏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变化,大致可以从以下变量选择来理解。
   第一,城镇就业。在2008年下半年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中国的城镇就业受到一定的冲击,随后,中国政府就推出了四万亿的救市举措,通过民生工程、重大项目的政府投资硬性创造出一定的就业机会出来,人为维护城镇的就业岗位。虽然这个政策举措被很多人质疑,因为这个举措导致了2009年以后房价的飙涨。但这个行政干预的政策举措确确实实地挽救了当时困境中的城镇就业,这个是一个共识。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张本波的研究,2008年的四万亿投资举措,在城镇大约创造出了5600万的直接就业岗位,其中长期就业岗位为560万人[张本波,《四万亿投资计划的就业效应评估》,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7月。]。很显然,这种直接的就业岗位的刺激与提供将必然地提高城镇的住房需求,在住房供给跟不上的时候,房价必定暴涨。而城镇化率也将随之出现大幅度的提升,以一个城镇就业带动1.3个平均城镇人口迁移计算,5600万个新增岗位将带动7200左右的城镇新居民,提高中国的平均城镇化率5%以上。而江苏则提升了6.3%,比四万亿的平均提升水平高出了1.3个百分点(还不包含非江苏居民的来江苏就业)。
   第二,城镇福利。改进。城镇福利的改进也是促进江苏金融危机以来城镇化水平大幅度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江苏城镇福利改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扩大政府在城镇的道路、绿化、医疗、教育、菜篮子补贴等公共支出上面,让城镇居民切实感受到生活成本的下降、城市品味的提升。根据江苏省统计信息网的数据,2009年以来,江苏的公共投入每年以20%以上的速率递增,各个城镇的基础设施、道路绿化、教育医疗等等出现了很大的面貌改观。而同时,城市的生活成本却被控制在5%的年涨幅以内。
   二是提高居民和非居民就业人群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最低工资水平,提高城镇退休居民的退休金,提高城镇低保的覆盖面以及最低保障线。江苏从2008年以来,各个城镇都在遭遇着用工荒问题,而用工荒的本质在于该城镇的实际收入水平。不能提高城镇的实际收入水平,有些农民则还不如在农村种地、养鱼等,干传统的农活。而对于外省的非江苏居民,人家不远千里来江苏工作为的无非就是这里相对较高的收入、保障,稳定的职业预期等。江苏通过城镇收入提升、保障提升等举措客观上确保了这几年江苏城镇产业工人的充足供应。目前,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公开数据,江苏的平均工资水平在全国在全国排在第七位,还算可以,但在长三角江浙沪里面,却又是最低的,和上海、浙江还存在着一定差距。这不利于江苏的城镇竞争力的提升。
   第三,迁移政策。在市场经济下,世界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而国家内部也是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资金、人才、科技等的竞争。其中,在人力资源的竞争上面,一方面是城市人口规模的竞争,另一方面包括人才质量的竞争。在当今世界第一强国美国,美国的各个大城市之间的人才竞争是相当厉害的。各个城市基本都通过立法确立自己城市在税收、宗教信仰、收入、投资优惠、技术人才引进等上面的优势,不断吸引本国以及外国移民到他们所在城市居住、工作、创业。中国,传统认为人是大包袱,不希望自己城市的人口太多。但随着与世界的接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城市管理者明白了城市人口是资源的这个道理,不断通过提升城市品味,并且不断放宽农村居民以及外地居民的迁移控制。2008年以来,江苏在外来务工以及农民工等的户籍迁移、子女入学、土地身份置换等问题上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农民工的城镇迁移和外来人员的迁移入籍的政策文件。这些宽松的迁移政策组合在体现出一个城市的人文关怀的同时,必将对该城市的综合的人力资源竞争力产生重大影响。
   第四,农村贫困。任何国家城市的崛起都是伴随着农村的贫困的,传统农民在农村的贫困中式微。而后才有土地额相对集中、现代新型农民队伍的形成。这个在欧美是伴随着三次工业革命完成的,有的耗时比较长,有近两百年,如法国,还有的耗时比较短,仅仅用了60-80年的时间,如德国。在东亚,最能体现城市化过程中农村衰败的就是日本,日本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农村的衰落远远比中国农村要激烈的多。青年人不断离开农村,农村只是年龄大的老人养老安身埋骨的地方。江苏地区相对来说还比较好,因为江苏的农村在城市化发展的浪潮中享受到了小镇崛起、形成城市带的效应。但即使这样,要想使传统的农民果断和土地决裂,进入城市发展,享受现代城市文明,农村的加速贫困是必须的条件。江苏也不例外,江苏在08年金融危机以来,农村与城镇的收入比不但没有缩小,还在进一步加大,从2008年的2.13:1发展到2011年底的2.44:1[新华社通讯稿https://www.省略 2012-2-29 ]。当然了,江苏的城乡收入比在全国还是最小的了,这也导致江苏农民相对而言更富裕一些,也成了江苏农民背井离乡进入城市发展的最大的障碍。江苏的城市化更多靠的是吸引力而不是贫困这个外推力。
   这些影响因子都是可以计量的,在建立了计量模型后,导入相关数据是可以进行影响因子分析的。这里,不是本文的讨论重点。
  四、结论与建议
  从前面的研究来看,金融危机以来,江苏在全国的应对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总体的思路和政策还是很得当的,有效地利用了金融危机提供的城镇化发展机遇,大力发展了江苏的城市经济。未来,江苏还应该继续在城市就业、城市福利提供、城市的准入政策以及农村发展战略上面做文章,进一步开放搞活,把江苏的沿海优势利用足,率先把江苏建设成中国的东海岸城市带。
  
  参考文献
   (1) 2010年江苏统计年鉴2011.8中国年鉴出版社
   (2) 张锋,唐启国,吴玉兰,2010江苏城市发展问题与前瞻报告,城市评论,2010.04
   (3) 王永平,探索城市转型发展之路――以广州为例,城市观察,2010年第3期
   (4) 王一鸣,中国城镇化进程、挑战与转型,市场参考,2010.03
   (5) 郭万清,让城镇化战略真正“落地”,中国城市经济,2010.03
   (6) 仇向洋,共同绘制长三角区域发展蓝图,城市评论,2010.02
  
  基金项目:本研究受到江苏省“青蓝工程” 以及扬州大学博士后工作站基金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陈广桂 (1971-) 男 江苏扬州人博士副教授扬州大学博士后 扬州环境资源学院督导处副处长处长 ,江苏“高校学术带头人”,主要从事环境经济学研究。

标签:江苏 城镇化 金融危机 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