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自我评价 > 正文

扎实深入_以“走得扎实深入,转得社会满意,,改得读者认可”为目标

时间:2019-02-1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2011年8月22日,根据中宣部、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等部门的部署,《北方新报》在2版开设了《记者走基层》专栏并且在开栏语中宣布,从当日起,组织记者深入基层,实地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深刻体察民情民意,不折不扣地反映基层的心声,《北方新报》“走、转、改”活动由此正式展开。
   对于从基层起家的《北方新报》来说,这次“走基层”,其实不是回到原点,而是一次脱胎换骨的提升。
  作为一张都市报,扎根基层、讲实话办实事坚持采用平实、富有感染力的清新文风是《北方新报》守住新闻阵地的根本。对于从基层起家的《北方新报》来说,这次“走基层”,其实不是回到原点,而是一次脱胎换骨的提升,是认清新闻本质的机会。 社委会和编委会要求:“落实好‘走转改’活动,是《北方新报》进一步夯实基础、脱胎换骨的契机,不能当作命题任务完成,而是要与以往的‘三贴近’要求结合起来,要和日常报道结合起来,要和采编业务长期建设结合起来。”采访中心要求记者全员下基层,融入百姓生活和基层工作人员的同时,要去除浮夸、漂浮的采访作风,写作文风上要尽量平实、有感染力。
   为了使本报“走转改”活动有一个良好的开端,采访中心对记者汇报的一批走基层选题进行了精心筛选和策划,并且抽调骨干记者做重点选题,为采访和写作方法“打样”。当月,《节能改造:老旧小区房屋穿棉袄,暖身又暖心!》、《金桥开发区社区服务办为啥无章可盖?》等一批事关百姓生活、采访扎实、文风清新的稿件陆续见报,为“走转改”活动的全面开展奠定了基础。
   深入些再深入些,细致些再细致些,做有温度有营养的新闻。
   “深入些再深入些,细致些再细致些,做有温度有营养的新闻。”采访中心要求全体记者在走基层的过程中,抓住每一个新闻细节,反映基层诉求。
   2011年9月中旬,记者在走访中得知部分土豆种植户已经开始为土豆的销路而发愁。经过进一步了解,记者得知我区作为全国土豆生产的主要地区,年播种面积已经超过1000万亩,收购价格比前一年低了一半多,并且少人问津。一向畅销的内蒙古土豆为何沦从农民致富的金蛋蛋变成农民眼中的泪花花?土豆的销售渠道存在哪些问题?经过精心策划,本报记者从9月中旬开始,分别走进武川县、达茂旗、四子王旗等土豆主要产区,与农户同吃同住、深入田间地头、菜窖集市,与农民一起收土豆、运土豆、卖土豆,与收购商、政府和运管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攀谈,《盲目投资搅乱市场 今年土豆不好卖》、《实现增产增收 土豆销售渠道畅通是关键》、《嫌土豆收购价格低 农民惜售等待市场回暖》等10余篇系列报道。报道刊发后,引起了中央媒体的高度关注,之后又引起商务部、农业部的高度重视,并组织全国土豆收购商来我区采购土豆。我区各级政府还协调公安、工商、交通、商贸、市政等管理部门,为今冬明春土豆的销售提供各项保障,创造良好的销售环境。
   “走得扎实深入、转得社会满意、改得读者认可”成为本报追求的目标。随着“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深入开展,采访中心的记者在编委会各位领导的带领下深入田间地头、厂矿社区,采写了大量鲜活生动的稿件。活动开展以来,“走基层”稿件占到本报日常报道的半数以上。建立基层联系点20多个,刊发“走转改”系列报道超过100余篇。在坚持常态化基层报道的同时,采访中心整合新闻资源,鼓励记者深入基层,扎实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为农民工讨工钱、免费帮你打官司、欢欢喜喜过大年等大型社会公益活动,以说实话、办实事的工作态度让“走转改”活动赢得百姓支持。
   “为了能够让新闻好看,多年跑口养成的采访习惯都要抹去,取而代之的是真真正正地走到百姓身边,和他们聊天,锻炼用平实清新的笔法采写民生新闻。”
   “2011年,对于民生新闻组来说是特别的一年!按照领导要求,我们10名记者放弃跑口单位,全身心走进基层、进驻社区、采写民生新闻。初期,我们背负了较大压力,为了能够让市井新闻好看,多年跑口养成的采访习惯都要抹去,取而代之的是真正地走到百姓身边,和他们聊天,听他们讲故事,锻炼用平实清新的笔法采写民生新闻。经过一年的努力,我们学会以专业的水准及时捕捉了发生在社区的有趣事、感人事、困难事和烦心事,我们已经融入了社区居民和读者中。”这是本报民生新闻组一位记者在2011年年终述职报告中写下的一段话。
  2011年年初,根据新闻业务发展需要,采访中心将首府新闻组改为民生新闻组,要求原首府新闻组10名记者采写民生新闻,以讲故事的形式反映发生在百姓身边的为难事儿、趣事儿、感人事儿。经过几个月的不懈努力,这10名记者在采访方式、写作手法等方面都有很大改观,陆续采写了《伤不起――供电设施6个月遭破坏113次》、《累计欠费158万 首府路灯明年要还清旧账》、《首府扩建区域环卫设施亟待完善》、《首府马路商贩看到入市曙光》等数10篇优秀稿件。“走转改”活动开始后,这些记者迅速成为活动主力。为了进一步深化“走转改”成效,采访中心将10名社区记者的社区联系点再次进行了细致划分,推出了走、转、改专版《本报记者走基层进社区:有事儿您找我!》,开通了市井热线、市井qq、市井邮箱,得到了广大读者和相关领导的好评,采写的《呼和浩特妈妈呼唤公共哺乳室》、《婴儿用品价格不菲年轻父母不堪重负》等大量稿件赢得了社会的高度认可。
   记者节兵分10路走基层掀起“走转改”高潮
   2011年11月8日,在红红火火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我们迎来了第12个记者节。为了将本报“走转改”活动推向高潮,采访中心决定组织本报记者在节日前夕用实际行动践行“走转改”。经过精心策划,采访中心将记者分为10路,深入自治区各盟市的田间地头、村镇社区采写最鲜活的新闻,集中反映基层变化和百姓诉求。
  采访当日,热线记者刘畅被分配深入社区走访,帮助群众解决生活难题。他在走访中了解到,住在新城区水源街民政住宅楼西楼的居民有一个持续了两年多的烦恼,单元楼的下水道经常堵,小区里到处是臭味,院子里面的路也被泡变形了。经过细致的采访后,他先后将这一情况反映给社区居委会、呼和浩特市供排水管网应急抢修维护发展公司、新城区东街办事处城管卫生科。最终,新城区东街办事处城管卫生科工作人员对下水管道进行了疏通,把这根管道与南马神庙街的管道连接上,并且承诺给民政住宅楼申请老旧小区管道改造经费。回忆起采访过程,刘畅表示:“‘走转改’让我进一步体会到记者的成就感!能够得到社会认可新闻就在基层,就看记者怎样去挖掘。”此次兵分10路走基层活动采写的《凉城县小杂粮进首都农民腰包鼓了》、《五原县:农闲时农民开始打工挣钱了》等多组稿件以饱满的热情和清新的文风赢得读者和区内外同行的一致赞誉,使本报“走转改”活动深入人心。
   “走转改”要常态化不要阶段性
   经过近5个月“走转改”活动的锻炼,本报记者的业务素质有了一定提升,但是这还远远不够。采访中心要求全体记者:“走转改”要常态化不要阶段性,巩固现有成果,继续沉下心思做新闻。今年1月初,伴随春节的临近,由本报首席记者张泊寒担纲采访的“新春走基层”专栏拉开了本报2012年“走转改”活动的序幕。2012年,“走转改”依然是本报贯穿全年的工作重心。采访中心要求建立联系点机制,安排记者到基层联系点蹲点调研采访,在社会实践和群众的生产生活中了解群众生产生活的新变化,“沉到底、接地气、知民意、解民忧”;每位记者每月至少应有一条赴基层市县、乡镇实地采访的重点稿,部门主任每月的系列策划中,至少有一个下基层的主题,并带领记者认真执行;对下基层采写的重点稿件实行奖励分倾斜;时政新闻要改变写作手法和报道形式,对各厅局委办发布的信息和出台的政策要细致解读,涉及民生问题的要采取倒置采访的方式,文章要精炼鲜活,文风要质朴清新。每名记者都要做到不深入采访的不写、不到现场的不写、未经核实的不写,要真正把感情和立场转到群众一边,用群众的语言写群众身边的事。

标签:走得 扎实 认可 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