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作文素材 > 正文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的运用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有效课堂的构建]

时间:2019-02-02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如何创建高效课堂已经成为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评价课堂是否高效主要就是看能否高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的,能否高效地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简而言之,就是要求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的投入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合理使用则为创建高效课堂提供了工具和平台。
  新课标以学生发展为本,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进行富有创造性的劳动,提高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而“有效教学”的根本目标正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其价值正是通过教师的教让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真正的发展。如何积极探索优质教学的策略,构建自主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我觉得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有效目标的达成应立足“三个重视”。
  一、重视兴趣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是开发智力的催化剂,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信息技术学科以其强大的互动性强烈的吸引着学生,但在学习的过程中,知识存在着一定的抽象性,要想让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乐之者”,还需要我们的努力。在教学中创设适当有趣的情境,非常有助于形成一种融洽的学习氛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促使他们迸发出思维的火花,大胆尝试,质疑探究,有效学习,从而迅速灵活地掌握知识,提高技能。我们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基点,合理选择情境素材;要以激活知识、技能为支点,精心设计情境过程;要以积淀学生信息素养为重点作为创设情境的目标。
  二、重视实践操作
  教育理论家指出“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应是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有效教学的关键。信息技术课程本身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在这一现代化的学科教学中,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掌握科学的方法和创造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应让学生多实践,多操作,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真正体现“教为学服务”这一教学宗旨。
  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只要我们能设计适合教材内容的“任务”,又能选择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就能使学生在课堂上学的有趣、学的有效。信息技术课教学大纲确立了“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即知识及技能的传授要以完成典型的 “任务”为主。这个原则突出“在做中学”的思想,充分体现了实践操作的重要性,也进一步落实了课堂的“有效性”。具体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度,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情况,给每节课制定出切合实际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学习,努力完成在本堂课里教师预定的任务。它是一种信息技术学科性比较强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被看作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许多学习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材料、实践操作来实现。学生由知识的接受者,转化为知识的发现者。让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总结学习的方法,体验学习的乐趣。
  三、重视信息素养提高
  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则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的最终目的,是有效性课堂的一种延伸。从广义上看,信息技术教育亦是一项信息文化活动。一方面,社会道德、伦理、价值观影响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影响着它们的生成和发展。传统的信息技术教育仅站在技术能力的角度,忽视与脱离了文化视野,影响了学生完整的信息素养的发展。新课改理念指出信息技术教育理念必须提升到文化层面。小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可塑时期,我们必须在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同时,教育学生自觉遵守与信息活动有关的道德、法律、法规,健全学生的人格发展。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信息道德意识,把信息技术教育与德育结合起来,在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收集与利用信息的道德观,使学生具有自觉抵制社会不良现象影响的能力。
  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在效果、效率、效用与效益,有效教学的着重点在课堂,有效教学的生长点在教师的专业成长。“三个重视”为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构建搭建了一个平台。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为教师和学生都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对信息技术课堂的研究将是一个长期的课题。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我们应不断实践、总结,找出更佳、更科学的教学方法,努力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为积极构建师生自由对话、同构共生的有效课堂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标签:信息技术 浅谈 构建 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