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作文题目 > 正文

四八烈士 [“四八烈士”黄齐生(连载3)]

时间:2019-01-3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3、兴办女学   齐生来到省城后,一面担任群明社经理,一面利用业余时间从干夫兄学习。在达德书社社员中,他与凌秋鹗、刘芷阳、严竹书三人最相善,他们常在一起切磋学问,“除馆中常课外,兼涉史地等辩,相约共研究,每夜轮流至一家,吾四人堂上皆只有老母在,推爱及人,如一家子”。凌老太太孀居多年,秋鹗兄弟数人,全赖凌母主持生计,拖带长大,其贤德、能干可想而知。每次在秋鹗家中研讨学习,凌母都要为他们沏好热茶,备好夜宵,然后静静退出,实在是一位慈爱的母亲。
  新学期开学之后,从京城里频频传来清廷准备立宪、推行新政的消息,僻远的贵州,素称闭塞,人们都将信将疑,达德学堂的教师们,课间时分,到处窃窃私语。
  黄干夫从蔡衡武处得知消息,贵州将派一批人去日本留学。贵州巡抚林赞虞思想比较开明,颇重视人才的培养,以为“振兴庶务,全赖人才,而欲培育人才,必先预储教习”。而培养教习之事,他以为莫过于选人留学日本,因为“日本集各国之长,专门实业研究极精”。这样,在奏请朝廷获准之后,由贵州各县遴选1-2人,共得64名学生,于是年春夏之交,以官费及自费之不同形式,派送日本留学,蔡衡武也获得了这次留学日本的机会。
  黄干夫没有料到的是,继派遣留学生之后,林赞虞痛感“学堂遍设,师范难求,筹款日艰,择士不易”,索性在知府及州县教习中又选派了15人官费资助前往日本考察,而黄干夫之名,赫然出现在派员名单之中。
  这当然是干夫兄弟及达德师生们求之不得的喜事。书社社员们凑了分子,为黄干夫治宴饯行。
  黄干夫出国之后,达德学堂的校务更加困难了。他们一向靠书社同仁捐资办学。自立校之日起,校董凌秋鹗已先后四次捐银四十三两三钱六厘,堂长黄干夫捐银六十三两三钱六厘,黄齐生捐银二十二两七钱四分六厘,另捐银币六十元,其他社员多少不等。然而杯水车薪,仍然入不敷出。黄齐生与凌秋鹗只得奔走商界,托亲靠友,阐明兴办教育之利,想依靠化缘将达德学堂坚持办下去,可惜人们对达德这样的新式学堂多不理解,所得到的支持也就甚微。
  他们只得节省开支,不雇校工。凌秋鹗辞了私塾的教职,全力支撑达德的校务,并负责每天打扫讲堂、院落的工作;黄齐生干脆搬进校中居住,兼管每天早晚看守和开关校门等工作。
  就在这一年,朝廷废除了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自隋朝设进士科始,已历千三百余年。唐宋之际,由于普通的读书人均可参加公开的科举考试,有出仕的机会,曾经起过积极作用,也养成了不少人才。但到了晚清时期,科举制度已变得不合时宜,因而各种弊端也更为严重。明清科举制度要求以《四书》《五经》命题,考八股文,严重地束缚了士人的思想,加上学校教育同科举的紧密结合,为学做八股文取得做官资格服务,遂使青年学子、应试之人都向酸腐迂拙、不学无术方向发展。清代末季,国力衰弱,朝政昏暗,官吏无能,实与此有关。所以在戊戌维新中,康有为、梁启超变法图强的一项重要内容,便是废除科举。变法失败,封建遗老们对新学的攻击不遗余力,一般士人对通过科举进身仕途也多存幻想。如今一旦废除,他们如丧考妣、向隅而泣乃至拼死挣扎都是可以想见的了。
  唯有达德学堂的教习们兴高采烈。
  “列位可知?”这天教学之后,教习们照例在右厢室里碰头,消息灵通的严竹书说:“王家巷口有人写了一张芯园老的揭贴!”
  “哦!”众人这一惊非同小可。黄齐生催促道:“竹书兄快快说来。”
  严竹书呷了一口茶,谈起事情的经过。
  谁都知道,芯园老姓李名端?,贵阳人,任过光绪年间的礼部尚书,梁启超便是他堂妹夫。因举荐康有为、梁启超而触怒了慈禧太后,变法失败,他也因之被谪戍新疆。直至1901年,方才被赦回贵阳,王家巷内,正是他的住居。
  李端?回黔,正值严修回京,经世学堂停办,恢复了原来的书院,他便被聘为主讲。李端?第一次课考学生,命题为《卢梭论》,考生们不知卢梭是哪个朝代的人,遍查《尚友灵》《历代名臣言行录》及各种人名辞书,均查考不出。李端?当即拿出由梁启超主编的《新民丛报》,原来上面载有卢梭传记。诸生阅后作文,有一篇文章将卢梭比为孔孟,李端菜大为赞赏便判为一等,遗老们大为骇怪,指斥这是“渎圣”。李端?不以为然,第二次又命题《培根论》,还聚徒在王家巷私宅中讲学,大谈孟德斯鸠、达尔文和赫胥黎,……于是便招来了遗老们的诽谤。
  “你们瞧,”严竹书翻开讲义夹子,取出一张诗笺,说,“我都抄了下来。”
  众人探头去看,原来是顺口溜三首:
  其一
  康梁遗党至今多,请尔常将颈子摸;
  死到临头终不悔,敢将孔孟比卢梭。
  其二
  居心只想做奸臣,故把康梁分外亲,
  此君曾被康梁误,复把康梁再误人。
  其三
  新疆谪戍感君恩,得庆生还返王门,
  好了伤疤忘了痛,夸了卢梭又培根。
  “这个写帖子的人心似蛇蝎,”黄齐生读罢,怒火填膺,斥骂道,“死到临头的是这些见不得阳光的宵小、丑类!”
  凌秋鹗听过李端?在他家客厅中开设的讲座,非常敬慕这位老人,不无忧虑地问道:“芯园老作何表示呢?”严竹书答道:“老人家在书院里挂了一联,上联是:我犹未免为乡人,甫邀恩命释回,莫补前愆,敢谓藐躬堪表示?下联为:师不必贤于弟子,所愿英才崛起,突超先辈,庶几垂老睹文明!”
  “好!真好。这是芯园老对我辈的期望,我们真不该有负此老!”
  一句话,激起了众人的兴趣,便都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结论是:达德应抓紧时机,扩大招生。
  黄齐生突然止住众人,说:“有个事我已考虑日久,如今科举既废,我们何不兴办女学?”
  兴办女学?那就是说,达德学堂要招收女子入学。除了凌秋鹗,其他教师一下子全都怔住了:这在贵州,可是史无前例之事啊!
  沉默了片刻,严竹书迟疑着说:“这个事,我看还是从长计议为好。如今经费拮据,学堂立足未稳,再让男女同校不正给那班顽固分子以诬蔑的口实?”
  “哈哈!”黄齐生笑道:“竹书兄何至如此胆小?我在《民报》上看到有鼓吹女子放足的文章,我还想说达德女学办起,将来不收缠足女子呢!芯园老对联上说:‘突超先辈’,我们正该如此做去,气死那班遗老!秋鹗兄,你说呢?”
  教习们都一齐看着他们的校董。
  凌秋鹗有黄干夫的谨慎、持重,也不失黄齐生的果断热情,在大事情上,尤其毫不含糊。兴办女学,他其实也早有考虑,如今见齐生提起,立即就表示赞同。
  招收女生,兴办女学之事定了下来,为了减少一点社会压力,目前当然是以男女分班为好。只是,学堂教习均为男性,固然可以过去上课,总得有一名女教习负责指导女生日常的生活与学习呀!
  如今,知识女性寥若晨星,而这少数知识女性之中,愿意出来担任教习的只怕更是凤毛麟角。何况,即或本人愿意,家人、父兄,未必也能同意啊。
  人人犯难。黄齐生绞尽脑汁,也想不到偌 大贵阳,会有这样一个合适的人选。
  忽然,严竹书两掌一拍,说声“有了”!他大叫道:“怎么就把董伯平的胞妹德莹给忘了呢!她家学渊源,思想又新,他们家也很开明,不如让伯平兄去劝说劝说。”
  第二日,严竹书来学堂里回话,带来了董德莹。原来,董德莹根本无须她兄长的劝说,便一口答应下来,并且随了竹书,前来参加会议。她见过齐生诸人,大大方方地坐下,成了达德聘请的第一位女教习,也是贵州有史以来的第一位女教师。
  学堂如期开学。这一年,达德招收了十几名女生,冲破封建思想的藩篱,开了贵州学界的一代新风。
  达德女生部开办后,黄齐生回了一趟安顺,把外甥王运笙接到了贵阳,从此把他带在身边。黄齐生此举,注定了在往后的中共历史上会有一位叫王若飞的重要人物。
  第二章 达德学堂(下)
  1、逆水行舟
  事情比黄齐生想象的艰难得多。
  回到省城,黄齐生领着运笙来到家中,一一见过外婆、大舅母、二舅母及众表兄弟姊妹。外婆抱着她这心肝宝贝似的外孙,又是伤心,又是高兴,对齐生说:“难得你这做二舅的存有这番好心。既要帮他治病,又要让他进学。只是,到了学堂,可要让他多多用心。”说罢,又嘱咐运笙:“跟你舅进了学堂,要听话,不要违了规矩。”
  第二日,黄齐生将运笙领到达德学堂,报了名,为他在新开办的预备班里找了个前排位子坐下,备了纸笔书本,跟老师学人、手、刀、口,接受发蒙的教育。
  谁知一月过去,王运笙几无长进。
  不是他上课走神。黄齐生几次在窗口窥看,都见他目不转睛,盯着教习;也不是他课后不读书,每天夜里,黄齐生在他居住的楼上,都要让他复习白天老师教过的字,只是他记性太差,读了二三十遍,合上书本,不是把“大牛”念成“小牛”,就是把“小羊”念作“大羊”。
  黄齐生以为这必是失聪引起的弱智症。
  他在贵阳遍访名医,抓紧为他治疗。疮疥敷了药,很快便治愈了,耳聋的毛病,却收效甚微。
  年终到了,考试成绩公布出来,王运笙几乎科科劣等。没有法子可想,只好让他留级。
  新学年开始之后,依然没有多大变化。
  不过,黄齐生发现,这孩子比刚来时爱好活动了,而且胆子特别大。每天散学之后,总有一些住在忠烈宫附近的孩子溜进学堂里找他玩。他们爬上高高的梧桐树,攀援石栏杆,骑在石狮子背上,在阴森森的大殿里捉迷藏,大殿佛像后面,寄放着有钱人家的棺材,有时候,他竟敢打开盖子,钻进空棺里去躲藏,让小朋友们捉不到他。春天到了,有一天,他独自一人,竟在天子台下,打死了一条大蛇。
  黄齐生这些日子里依然很忙。白天上课,晚上经常出外为学堂筹款。这种时候,只有把运笙独自留在家中。入夜之后,偌大庙里,只剩下他一个人。问他怕还是不怕,他总是摇头,说,不怕。
  黄齐生知道,这古庙里历来有闹鬼的传说。夜深人静,就会有一阵阵????、且夹杂着哐啷哐啷的声响传来,齐生素不信鬼神,也懒得去追究;如今见外甥不怕,还以为他横竖耳聋,有什么响动也听不到,让他独自在家,倒也心安。
  时间一长,黄齐生才知道,他完全错了。有一天,运笙告诉他,忠烈宫里并不是闹鬼,昨夜,舅舅不在家,他读了会儿书,听见有一种声音响起,他便端起油灯,下了楼,走向中院。进了大殿,才发现,悉悉之声,是旌幡在风中飘卷;哐啷之声,是木匾碰击圆柱发出。黄齐生得知他也听见了“闹鬼”的声音,来不及称赞运笙的大胆,惊喜地抱住他,说:“运笙,你说你昨夜听见了大殿传来的声音?”
  “是,二舅,”运笙说,“我说的是真的。”
  黄齐生放开他,有意离他远一点,轻声说:“你真的听见了?”
  “真的。悉悉……唰唰……哐!……哐!……”
  “哎呀,运笙,”黄齐生大叫起来,“你的耳不聋了。好了,完全好了!”
  他抱起运笙,在楼板上就地转了一圈,然后将他放下。
  治愈了运笙的耳病,他上课听讲不再吃力,成绩渐渐有了提高。
  黄齐生高兴了,没几天,复为女子部那边的事,一下子又惹来了麻烦。
  女学办起之后,本已召来不少人的嘲笑和责骂。黄齐生偏不信邪,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在达德学堂女子部开展了一场“天足”运动。他在师生中大讲缠足对女子身心健康的危害,指出这是千百年来男权社会将女子当作玩偶的产物,女子若要争得与男子同样的地位,必先恢复天足不可。他首先从家里人做起,让侄女儿黄淑蕖放了足,然后动员董德莹老师放足。女子部的女生们,正是十岁上下的女孩子,早已尝够缠足的痛苦,如今看到她们的老师和同学放了天足,行走跑跳比过去自如多了,好生心羡,不待学堂里下令,早一个个扔了裹脚布,健步走在街上,不知引来多少人惊诧、仇视的目光。
  达德学堂成了众矢之的。先是谣言四起,说是达德男女同校,免不了要出暧昧之事。达德女生如今放了天足,将来一定放不了人家,成为没人娶的“大脚婆”等等。接着,有的遗老便找上门来,警告凌秋鹗、黄齐生,应及早停办女学,以免有伤风化……
  “笑骂由他笑骂,风气我自开之!”凌秋鹗在教务会上表明了他的态度,达德逆水行舟,顶风而上,这一年再次招收女子班,黄齐生干脆公布了招生条件:缠足女生,恕不招收。
  但是,开学不久,黄齐生却没有料到,他的勇进之船却碰上了一块坚硬无比的礁石,搁浅了。
  那天,他走进女子部一级的讲堂,开始讲授新的国文课《木兰辞》。他疏通了文字,串讲了课文,然后提出了三个问题供学生们思考。
  他说:“……适才我们已经讲了北朝民歌《木兰辞》,现在要问各位:花木兰替父从军,征战十年,何以能得胜而回?花木兰有了本事,当国家需要而父亲年老之际,她‘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然后辞别爷娘,宿黄河边,至黑山头,‘万里赶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如此弯弓征战学男儿,又是何等样的品质?花木兰为国立功,凯旋归来,何以又不愿为官,而愿还乡?这三问谁能回答?”
  一位面容姣好,看上去聪明伶俐的女学生大大方方地站了起来,说:“黄先生,我可以回答。”
  黄齐生知道她姓刘名谨,成绩不错,便笑着点头,鼓励她讲。
  刘谨说:“我认为,这正好体现出我们达德的校训:本兰替父从军,能征惯战,得胜而归,是因为她自幼随父习武,有真本事,此为好学;她有了本事,便报效国家,奋勇杀敌,这是力行;立了战功,又不为荣华富贵所动,这是知耻。”
  “好!”黄齐生对她的回答大为高兴,“不过,我也要补充说明一点,花木兰不愿为官,还因为她是个女子。她女扮男装,征战十载,别人不知她是女郎,可是一旦为官,只怕就再瞒不住,那就犯了欺君之罪。专制社会,男女向不平等,女人从来不许参政。中国女子一向受歧视、压迫,不知压杀了多少天才!武的如花本兰,文的如林黛玉……”
  “林黛玉?”女同学们大多数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莫名奇妙地盯着她们的教习。   如果黄齐生话说至此,他这一课也就讲得极其圆满了;如果他的课时只到此为止,也就没有了后来的麻烦。偏偏这一天他是两节国文连上,而他在那些朝他投来的目光中,看到了两道痛苦、求援的目光!那是一位周姓女生的目光。黄齐生假期里就已得知,周小姐的父亲一定要她嫁给一位只会吃喝嫖赌的世家子弟,那是要践两家当初指腹为婚的婚约,周小姐极不情愿,又不敢反对这门婚事。婚期不远,终日便如坐愁城。
  黄齐生想到这专制的婚姻,又要吞噬一个可爱的少女,一股无名怒火便从他心底蹿出。他嘴上再无遮拦,信马由缰,兀自说了下去。
  他说:林黛玉是一部奇书中的奇女子。这部大奇书就是《红楼梦》。他谈起这部书如何写了贾宝玉、林黛玉之间的婚姻恋情悲剧:
  以为宝玉是世家子弟中第一等人物,他才情甚高,却视仕途为禄蠹,不愿沽名钓誉,不愿接受家庭为他安排的婚姻,只倾心热恋与他志同道合的林妹妹;而林黛玉,她冰清玉洁,多愁善感,虽寄人篱下,却无丝毫乞求怜悯之心。她只为爱而活着。活着就要追求她的所爱。但是,环境不容,专制社会不容,最终戕害了他们纯洁的爱情,也断送了林黛玉洁白无瑕的年轻生命……
  黄齐生滔滔不绝地讲述着,沉浸在悲愤深沉的控诉之中,临了,他说“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定儿女终身,是屠杀青年的风刀霜剑。西方主张天赋人权,婚姻自主,这顺乎天道,必是东方的楷模。在此新风将至未至之际,我们却不可似林黛玉般再遭屠杀,而只应奋力去争取”!
  黄齐生在女生部大讲“禁书”,鼓吹婚姻自主的事立刻传了开来,惊动了督抚衙门,提学使大人将校董凌秋鹗召去训斥了一顿,第二日即有女子部两名学生的家长找到达德,闹着退学。理由皆是“黄齐生身为教习,却品行不端,煽惑人心,误人子女”云云。
  凌秋鹗迫于压力,只好暂时免去黄齐生女子部教习的职务,并禀告提学使和家长:已饬令黄齐生不再跨过女学的门限。
  一场风波暂时平息下来。
  黄齐生感到特别地孤独。
  孤独中他愈加想念兄长黄干夫。
  2、科学之光
  黄齐生稍稍地空闲下来。
  他有了较多的时间读书,并辅导外甥的学业,并将运笙改名为王度字若飞。取了《木兰辞》中“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中的词语,是希望外甥有鸿图大志之意。这孩子自病愈之后,学习进步很快。变化之大,令黄齐生暗暗惊奇。家中藏书不少,下学之后,也每每看见若飞立在他的书橱前,翻找书读,经常手不释卷,坐着读,躺着读,走着也在读。有时专注得听不见别人叫他,走过了家门也不知道。他的记忆力也大为增强,不仅老师要求的课文他能熟练地背诵,就是黄齐生课外布置的古文,读上两三遍,他也能一字不漏地背出。黄齐生惊喜不尽,“理有不可解,十岁心花放”,到了晚年,当他用诗句描述王若飞当年这种突变的时候,仍然感到不可思议。
  每天清晨,住在忠烈宫附近的人们,凡赶早市的,往往都可以看见这俩舅甥打从达德校门出来,一前一后,慢步跑向大南门外。
  在南明河畔,他们做健身操,散步,沐浴日光,听枝头婉转的鸟鸣,看水看花看观风台上的苍苍树色。待河上的雾气散尽,方才走回学校。
  黄齐生知道科学地生活的重要。他自幼体弱多病,父母常常为此担忧,家里生计艰难,无力请医生诊治,只得烧香拜佛,求神灵护佑,结果只令他的体质越来越弱。十七岁那年,他在表哥彭雨生处得到一本由美国传教士兰雅译的《卫生编》,读过之后,大受启发,“于日光空气生信仰,对大自然逐渐起爱好”,才明白户外运动对增强体质的作用。他以日光、空气、鸟声、树色、远山、近水、芳草和鲜花为“八宝”,无论做学徒、经理,还是当了教师,都坚持锻炼,享受大自然的惠予。他终于渐渐强壮了体魄,极少病痛,不轻易就医。王若飞在舅舅的影响和督促之下,坚持户外活动,也从不懈怠。
  1907年盛夏,达德学堂有了五百余名男女学生,已经颇具规模。十二岁的王若飞因成绩优异而连跳三级,即将进入高等小学学习;这一年也是达德学堂第一期学生毕业的时候,为了欢庆,师生们正忙着筹办游艺会,准备排演各种节目。恰在此时,堂长黄干夫赴日本考察归来,回到了学校。
  达德学堂沸腾了。师生们夹道欢迎他们的堂长。黄干夫风尘仆仆,还是那身白夏布长衫,那顶青缎小帽,只是脸被岛国的风吹得粗糙了,略显清瘦,却依然带着温厚、祥和的笑容。黄齐生、凌秋鹗一人握着他的一只手,万语千言,都在这一握之中交流。
  黄干夫确是值得达德师生们隆重欢迎的。他这次归来,一不为老婆采购东洋货,二不为亲戚置办礼品,甚至没有为自己买一件换季的衣衫,他把官府发给的一点有限的生活费省吃俭用,积攒下来,临回国前,全数用来购买了达德学堂所需的图书仪器,然后亲自监运回国,翻山越岭,用人夫、驮马,千里迢迢,搬回了学校。
  当一件件崭新的教具、仪器展开在老师们的眼前,他们不能不感动得热泪盈眶。算学教习贾一民捧起一只圆规,高兴得孩子般地笑了。黄齐生说:“贾先生,你那条辫子,这一回可就失业了!”
  原来,这位先生一向以辫子画圆。
  每当需要讲圆周率之际,没有教具,他便往壁前一站,面贴黑板,将一支粉笔插进辫梢,然后以头部为圆心,牵动辫子,在黑板上画圆。学生初见,往往惊讶得大笑。虽是绝活,也未免欠雅。
  教师们为黄干夫接风。小小的宴会上,酒酣耳热,黄干夫谈起日本的教育,教师们既惊讶又羡慕。
  宴会散后,经过数日的筹备,便到了毕业典礼的喜期。这一天,达德学堂张灯结彩,五百余名师生欢聚一堂,为那二十多个首期毕业同学志贺。看到数年教坛的辛劳,终于结出了第一批硕果,黄齐生和他的同事们感到无限欣慰。
  游艺会上,达德邀来了学生们的父兄姊妹,省城的名流,外校师生,一起同乐。会后参观达校学生的成绩展览,那些整洁的作业,优秀的试卷,稚气的图画,初具功力的书法,连同女生们制作的刺绣……一件件都凝聚了孩子们的智慧,老师们的心血。达德,一所普通的民办学堂赢得了来宾们由衷的赞叹,特别是干夫从日本购置的仪器、教具、挂图和图书的展览,更使观者耳目一新,似看到了学校美好的未来,提高了达德学堂的知名度。
  山城贵阳轰动了。连续三天的展览,观众络绎不绝。李端?老先生也特意赶来参观,对达德学堂的成绩,极表赞扬。他兴奋地对黄干夫、凌秋鹗和黄齐生说:“吾方以耄庆,何期今日喜见乡村之兴乎?”
  芯园先生说得不错,此次展览会后,一股兴办私学的新风,立刻在山城刮了起来。而走在头里的达德,也将越办越火红。因为黄齐生和他的同事们,已经借来了办学的科学之光。
  责任编辑:姚胜祥

标签:烈士 连载 黄齐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