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初三周记 > 正文

五大银行哪个理财最好 对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存在问题的探讨

时间:2019-03-0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 我国加入WTO后对外开放和金融改革的步伐加快,信用评级业的发展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从信用评级机构的角度进行探讨,系统分析了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对提高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对信用风险的分析和管理水平,推动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的规范化和国际化进程,促进我国信用评级业的良性健康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信用评级机构 问题 对策
  
  一、引言
  
  信用评级(Credit Rating,也称资信评级、信用评估、资信评估)是在信用关系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对企业、债券发行者、金融机构等市场参与主体,就其将来完全、按期偿还债务的能力及其可偿债程度进行综合评价的业务。信用评级在市场经济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有利于揭示债务发行人的信用风险,降低交易成本;有利于降低社会信息成本,节约情报费用;能够协助政府部门加强市场监督,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同时它也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需求。
  我国加入WTO后,企业必然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竞争。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外企业在中国境内参与竞争,企业信用状况将成为竞争成败的关键要素之一。对此,2003年我国政府提出了增强全社会信用意识的要求,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也相继制定信用建设目标。信用无国界,要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要求,打造国际水准的企业信用评级体系,是信用制度建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由于目前的文献都是从信用评级业的角度来讨论的,关于信用评级机构方面的文献很少,即使有也只是点到为止没有深入展开论述,本文则系统地对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存在的问题展开探讨。
  
  二、我国信用评级业的现状
  
  在中国加快脚步融入世界的时候,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状况备受关注,可以说发展正逢其时,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的现状如下:
  1.信用评级业务不断扩展
  近几年,尤其是亚洲金融危机后,为了控制贷款风险,商业银行的贷款证评级正在成为信用评级公司的重要业务。为了提高资信评级行业的影响力,目前已有一些规模较大的评级公司着手对银行、证券公司等机构进行自主评级。
  2.行业龙头初步显现
  近20年来信用评级机构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膨胀、清理整顿、竞争和整合的过程,从目前的发展情况看,以中诚信国际、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上海远东资信评级公司和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一些独立的评级机构已初步奠定了行业内的领先地位,独立的信用评级机构表现出较好的发展前景。
  3.信用评级业的制度建设已具备一定的基础
  国务院1993年发文提出,企业债券必须进行信用评级,并要求1亿元以上的企业债券要经过全国性的评级机构评估。一系列政策法规和管理办法的出台,为信用评级行业制度框架的初步建设奠定了基础。2004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制定和完善信用评级等规章制度,要规范发展证券信用评级机构。
  4.信用评级方法和指标体系初步建立
  中国信用评级协会筹备组制定了《债券信用评级办法》,建立起我国自己的评级指标体系和办法,随后,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经贸委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的《工业企业资信评估指标体系》则首次统一了企业资信评估标准。2001年4月中国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实施办法》,也使评级机构的业务范围扩大了。另外很多评级机构也在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的评级方法体系。
  5.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逐步深入和加入WTO后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国内信用评级机构与国际著名资信评级公司的合作也不断加深。1999年7月30日,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与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宣告双方正式建立战略伙伴关系,进行技术合作。同年8月,中国诚信证券评估有限公司也与惠誉国际信用评级公司共同组建了我国第一家中外合资信用评级机构―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
  
  三、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国信用评级业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如此多的成绩,但由于该行业刚建立不久,总体水平不高,在实际的评级过程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具体来说:
  1.社会信用观念不强,法制不够健全
  (1)对信用评级业的认识有待深入。全社会对信用评级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政府有关部门对评级结果利用程度不够,一些需要进行信用评级的机构、企业和个人对信用评级工作缺乏认识,不够重视,不愿参加信用评级,一些需要了解交易对方资信状况的机构、企业和个人还不懂得如何使用信用评级的有关信息或不把信用级别作为决策的主要依据。这些都使得信用评级的市场需求较弱。
  (2)信用评级的相关立法工作明显滞后,未能形成有效的监管体系。我国信用评级业起步较晚,立法滞后,既没有成立行业协会,进行统一管理,又没有制定相应法规,规范业务活动。我国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存在两大问题:多头监管与无人监管并存。我国信用评级的对象或潜在对象分别由不同的监管部门监管,这就使得虽然存在众多的监管机构,但却缺乏一个对评级机构统一监管的部门,使信用评级的指标不统一,评估方法各异,信用评级机构对评级结果缺乏全国统一的复审、监管机构,这使许多信用评级机构不能准确、公正、客观有效地评价企业信用级别。
  2.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的业务范围狭窄
  (1)我国信用评级机构数量多、规模小、实力弱、业务范围狭窄。目前,我国的信用评级机构大约有几十家,大部分为地方性公司,获得中国人民银行债券评级资格的有9家,但规模普遍偏小。国内目前大多数机构主要从事债券评级和贷款企业信用评级,也有一些评级机构开始尝试对金融机构评级和个人提供信用报告,其他评级业务几乎是空白。
  (2)信用评级机构的专业性不强。信用评级活动,特别是证券评级,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它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很高,而目前我国评级人员的知识结构不甚完备,不能适应评级业务的发展要求,水平不一的人员充斥市场,这严重影响了信用评级机构评级的专业性。
  (3)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可信度不高,利用率低,社会影响力小。我国的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程序缺乏科学性、严密性,难以做到公平公正客观地评价企业信用级别,造成评级信息的可信度的降低及评级机构威信的下降。再次,就全国而言,几乎还没有形成各个方面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评级机构。
  3.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内部的管理制度不健全
  (1)内部管理制度还不够健全。信用评级机构的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公司章程也不规范,没有科学高效的管理和监督机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也不是很科学严密,内部管理没有得力的组织和制度保障。
  (2)信用评级机构内部评级标准不统一。目前我国的信用评级业缺少统一的行业规范,没有一套统一规范的评级方法、标准和指标体系,造成评级结果差距很大,不具有可比性,因此也就不具有权威性,无法发挥降低企业筹资成本和增加企业无形资产的关键功能,这也是企业缺乏进行信用评级积极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3)信用评级机构的机密性有待加强。信用评级的机密性是指对客户提供的有关评级资料应严守秘密。信用评级机构对于涉及被评级对象的专有技术、产权、重要的财务数据等内容,在调查报告书中都要慎重处理,使之不会对被评级对象造成任何不良的后果。另外,一些只供金融部门了解的内幕,也不能向其他部门公布。
  
  四、促进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发展的对策
  
  我国加入WTO后对外开放和金融改革的步伐加快,这就更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信用评级业的发展。
  1.加快发展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的社会和制度环境建设
  (1)利用各种措施增强社会各方面的信用评级意识。政府要在充分认识信用评级行业作用的基础上,对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给予足够的重视,进一步明确其发展方向与发展模式。今后国家对信用评级应有一定的强制性和约束性,把信用评级结果与其获得信贷资金、经营信誉、经营业绩结合起来,成为考核、监管的一项指标,提高企业进行信用评级的积极性。
  (2)加快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评级机构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目前信用评级业的地位与作用除了在《证券法》中有所阐述外,其他法规并没有给予信用评级一个明确的定位,因此,必须加强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在推出新管理办法的同时,应对一些过时的、不适应市场经济和信用评级行业发展的法规要及时予以废止或修订。
  (3)建立有效的信用监管体制。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主要包括:建立信用评级业务的许可制度、日常管理制度和“退市”制度。由于我国市场体系的初步建立,信用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为避免信用评级机构恶性竞争,有必要在信用评级行业发展的初步阶段实施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并对信用评级机构保留一定的垄断性。可以参考以下方式建立我国信用评级业务许可制度:一是有关部门根据相关规定向信用评级机构核发准予开展某类评级业务的许可证;二是有关监管部门或机构作为信用评级结果的使用者,认可某些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三是为有效监督信用评级机构,必须建立对评级结果的复审、评价等制度,并建立相应的“退市”制度。综合考虑,建议我国对信用评级机构进行统一监管,对信用评级业务资格或评级结果分别进行认定或认可的统分结合的监管体制。
  (4)建立资信评级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为了加强对信用评级工作的指导、监督和管理,应建立自律性的信用评级行业协会。其任务主要包括:组织各家评级机构交流工作经验,不断提高评级质量;协助各家评级机构规范评级方法和指示体系;协助政府有关部门搞好评级机构的资料审查和日常业务管理;督促检察和加强各评级机构自律管理,建立起自我约束机制。
  (5)加强评级方法的研究,设计科学的评级指标体系。科学的评级方法和完善的评级指标体系是保证评级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基础。随着我国信用评级业的不断发展,为了更有效的服务广大投资者,必须不断加强评级方法的研究,并根据客观环境变化对评级指标体系进行相应调整。在信用评级机构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我国的立法机关及信用评级机构应该共同制定一个统一的评级标准,这样可以使评级有一个统一的衡量尺度,使各种评级结果有一个共同的标准来检查是否确实具有投资价值,也就提高了评级结果的可信度,使评级结果能被广泛利用。
  2.加强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的自身建设
  (1)应重视培育我国专业性的信用评级机构。提高其信用评级水平和社会影响力,逐渐形成一两家全国性、权威性的信用评级机构,开展跨省区的金融信用评级业务。组建中外信用评级机构,吸收国外有影响的国际评估公司入股,扩大信用评级公司的知名度,逐渐走出国门,开展跨国评级业务。整顿原省、市金融系统的信用评级机构,通过重组、验收、调整、撤并等手段,提高信用评级机构的质量。加强各类信用评级机构的联系与合作,尽快实现基本信息的联网。
  (2)加强评级机构内部管理制度的建设。信用评级机构应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制订规范的公司章程,设置科学高效的管理和监督机构,订立科学严密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使内部控制工作具有得力的组织和制度保障。此外,信用评级机构还应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内控制度应包括评级工作程序、岗位责任制、跟踪评级责任制、评级报告要求、信用评级委员会工作制度、保密制度、档案管理办法、评级人员守则等。
  (3)做好保密措施。信用评级机构和人员对于因工作需要而获得的被评对象未公开的财务资料、发展规划、投资组合及其他双方事先约定的保密事项,应当严格保守秘密,未经被评对象书面许可不得私自提供或泄露给第三方;信用评级机构应该建立严格的评级资料保密制度,安排专人负责资料管理,非评级项目相关人员一律不得随意查阅;若评级报告中涉及被评对象未公开的信息资料,该评级报告全文仅能提供给被评企业,未经被评对象书面同意,不得提供给任何第三方;信用评级人员不得将被评对象提供的资料用于除评级外的其他任何目的。
  (4)注重培养专业性人才。信用评级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道德素质。职业素质要求评级人员掌握管理、会计、财务、审计、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具有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专业分析能力;道德素质要求评级人员具有公正、独立的立场和为客户保守秘密的品质。为提高信用评级行业从业人员素质,应对从业人员的任职资格做出明确规定,并建立资信评估师资格考试制度。
  (5)扩大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的业务范围。要使我国评级机构的业务范围逐渐扩大,在做好债券评级和贷款企业信用评级的同时,还要做好对金融机构的评级、提供准确的个人信用报告,并从事宏观经济环境分析、行业竞争优势比较、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走势与各大国际经济区域及国别经济形势等方面的研究,加大与国外著名评级机构的合作,学习先进的评估经验,尽快与国际接轨。
  
  五、结束语
  
  虽然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经过了近20年的发展具有了一定的规模,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仍须加强信用评级意识,完善法律法规,建立有效的监管体制,加强自身建设,培养专业化人才,增强评级机构的保密性。当今社会不只是个人的诚信要增加,评级机构的诚信也应进一步提高。因为评级机构接触到的商业机密很多,若不重视保密工作,将很难开展工作。事物的发展总是曲折上升的,尽管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存在问题,但掩盖不住其巨大的潜力与蓬勃生机。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在政府适当调控和引导下,加强了自身的制度建设。另外加入WTO使我国与世界著名评级机构的联系加强,国内信用评级机构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吸收国际先进的管理经验。上述举措快速提高了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对信用风险的分析和管理水平,推动了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的国际化与规范化进程。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的国土上也会出现国际性的信用评级机构。
  
  参考文献:
  [1]林汉川夏敏仁:企业信用评级理论与实物[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李瑞强等:无规矩不成方圆――协信用与法律规范[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3年版
  [3]朱顺泉:企业资信评级方法创新及运用[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何燕芳石丹林:银行客户信用评级[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2年版
  [5]邓郁松等:规范发展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的政策建议[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2年,第8期
  [6]郭建国李丹夏笠钧:我国资信评估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术交流,2003年,第4期
  [7]安义宽:如何认识和理解中国企业债券市场[J].财贸经济[N],2002年第4期
  [8]杨蕊: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的发展策略[J].财经论坛,2004年第9期
  [9]张青庚:建立基于企业价值的信用评级体系[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2年第12期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标签:存在问题 评级 探讨 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