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100字作文 > 正文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经济学素养]

时间:2019-01-0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用通俗的语言和生动的故事,讲述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常识,将抽象、深奥、晦涩的经济学理论还原为浅显易懂的事理常规,不仅启蒙了经济学的知识,还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运用经济学,让经济学更好地为自己服务。同时,使小学生在教学实践中获得丰富的经济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小学生对经济学有稍微的感性和理性的认识,从而激起他们将来对经济学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经济学思考的习惯,做一个理性的“经济人”。
  为此,努力通过数学教学,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他们观察所及的事物或情境,引导学生从数学教学中感受经济学的入门知识,有助于学好数学,用好经济学。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好奇心、好胜心强的特点,善于创设新奇、有趣、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结合小学生日常生活的经济学经验及背景,可以设计以下一些情景问题:
  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情景――朋友聚餐,用AA制。假如你与两个好友一起去吃西餐,说好花费三人均摊,那当你点自己的餐饮时,你就不太会慷慨。因为,尽管你点的东西有三分之二的餐费由另两位朋友来负担,但你也要负担整个花费的三分之一。而且倘若你多点,朋友便要多负担,就算朋友嘴上不说,心里也会犯嘀咕,对你有意见。反过来也一样。所以,将心比心的结果就是每人点的大约会与自己单独用餐时差不多。三个人可能会有一些浪费,可是绝对不会浪费太多。不过,经济学告诉我们,要是你今天是去参加聚餐,一共有30个人,也是AA制,情况就大不一样了:你少点一些,他人不过少付1/30而已;你多点一些,他人也只是多负担1/30罢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每个人都会想:我又何必当傻瓜,浪费一点也无妨!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结果就是每人最后点的会远超三人吃饭或者自己单独用餐时点的量;而每人最后分担的也就远远高于自己一人用餐时的花费。
  由此可见,在小团体内人少,相互之间观察、约束较容易,因此每个人都较容易有责任感。但是当团体变大时,个人的重要性就下降了,责任感也就随之减少,最后所呈现出的常常就是一盘散沙的局面。在现代生活中,这种大组织所造成的效率低下几乎随处可见。例如,尽管许多大都市“彻底解决交通问题”的呼声很高,但在上班高峰时段,因为谁都不愿停在路边休息而让他人先走,这就必然会导致塞车。尽管这些现象让人难过,可是却不让人困惑,因为这是人多时十分自然的现象。对这些现象,仅仅呼吁人们该怎样做是没用的。我们真正应该做的是应用经济学知识,了解事情背后的原因,以及各种条件的相关结构,然后再考虑用现有的资源进行调整和改变。例如,现在如果再遇到多人聚餐的场合,就会建议约定每个人花费的上限,这样一顿饭下来,就不会出现太大的浪费了。
  再比如,可以在课堂中让学生思考将来去国外的留学问题。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来判断留学的选择正确与否,就要考虑到留学的机会成本、边际成本以及边际收益。在经济学上,有一种说法是“稀缺性”,指的就是资源相对于人类无限欲望的有限性来说的。它是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一个永恒问题,而同时正是由于人类的欲望是永无止境的,因而才会有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这种稀缺性决定了社会与个人必须做出某种选择。欲望有轻重缓急,同种资源又可以满足不同的欲望。选择是以有限的资源去满足什么欲望的抉择。因此,在考虑留学时,留学的欲望是否是最重要、最迫切的,这是做出选择的基本前提条件,若除去留学还有别的选择的话,此时千万不要盲目做出决定,不然出国之后就会后悔。因此,在选择留学时,我们应该先考虑两个问题:一是是否可以留学;二是是否应该留学。对第一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经济学中的实证方法来解决,因为它涉及留学国家的费用价格、消费者(留学生)的收入水平(经济负担能力)以及留学生需求量(留学国家的签证名额)等因素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只需客观地研究这些现象自身的内在规律,便可做出辨别。对于第二个问题,我们可以采用规范方法来解决。是否应该留学?简单来讲,就是留学属于好事还是坏事?不同的人看法不一样,所得出的结论也就会截然不同。在考虑这个问题时,可以依据一些媒体的客观报道或参考已经留学的前辈的经验做出一些判断。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的主观分析,多问多看,综合分析会比较好。
  所以说,如果我们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及时收集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及经济学问题,培养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提出数学后面的经济学问题,然后再把这些问题移进课堂,通过对现行教材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合理利用,使经济学的启蒙培养内容源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教学过程中的方法、手段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学生学习活动应用、验证于日常生活,不断向学生渗透应用数学的意识,长此以往,不断深化,就能逐步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世界。从数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一些生活中的问题,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用数学的语言去解释得出的答案或结论,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以及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与心理素质的协同发展,最终达到提高和完善学生的经济学素养的目的。
  ◆(作者单位:江西省金溪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曾维平

标签:培养学生 素养 小学数学 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