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100字作文 > 正文

雪野中的记忆 回忆英文

时间:2019-01-2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2011年12月15日,一个平凡却令人难以忘怀的日子,一个别开生面的首发式在呼伦贝尔市宾馆悄然进行。   呼伦贝尔市文联主席刘艾平主持会议,她满含深情地说:“各位朋友、各位前辈,在这个隆冬的时节,我们相聚这里举行《何德权文集》的首发式,这个日子、这个时刻,可以说来得晚了些。但是我相信,经过岁月的沉淀,在大家长久的怀念之后,我们重新阅读呼伦贝尔老作家何德权先生的遗作,更能显示出他的光泽,更能够认识到它的珍贵价值。这本书在何德权先生长子何天峰的积极努力下,在大家的关切下,在徐占江老师等各位呼伦贝尔文学界朋友们的支持下,终于和大家见面了。这是我们呼伦贝尔文学艺术界一件有价值、有意义的大事。何德权老师是我们呼伦贝尔的老作家、文学界的老前辈,他一生立足于呼伦贝尔这片广阔的土地,立足于呼伦贝尔丰富多彩、博大厚重的民族文化历史背景,不断深入生活,从生活中汲取营养,勤奋创作,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有价值的文学艺术作品。”
  《何德权文集》的出版引起了各界的高度关注和支持,纷纷以各自不同的方式,表达他们的祝贺和支持。会上,由《骏马》文学编辑部高颖萍宣读了内蒙古文联副主席、市文联党组书记乌热尔图怀念何德权先生写下的纪念短文――《与何德权先生最后告别的那一幕》以及相关贺信、贺词。市人大巡视员德玉庆为庆贺《何德权文集》出版,题写了:“挚爱草原,德艺双馨”。原市政协副主席姜兆文为祝贺《何德权文集》出版,题写了“草原赤子,情洒草原”。市政协副主席万路贺《何德权文集》出版:“衷心祝贺《何德权文集》出版!德权先生为培养文学新人,倾尽一生心血;为讴歌呼伦贝尔,倾尽一生心血。其精神可嘉可赞!《何德权文集》的出版为呼伦贝尔文艺增添了文化财富。祝首发式圆满成功!”原《骏马》期刊主编刘迁:衷心祝贺《何德权文集》出版。中共陈巴尔虎旗委员会、陈巴尔虎旗人民政府发来贺词:欣闻《何德权文集》首发式召开,特此表示热烈祝贺!祝何德权先生作品能够广为流传,祝《何德权文集》首发式圆满成功!何德权先生的孙女苏丽娅(中国国家外文局新世界出版社编辑)、孙女何鑫(呼伦贝尔学院附属中学学生)、外孙女张莹楠(浙江商业证券公司员工)发来贺电:贺爷爷文集出版!我们是爷爷生命的延伸,我们是爷爷精神的延伸。
  《骏马》文学期刊主编姚广发表了题为《为文学的生命不朽》的讲话。《呼伦贝尔要览》编辑部主编、著名史志学家徐占江介绍了《何德权文集》的成书过程。何德权先生的长子何天峰代表家人向与会的同志表示诚挚的感谢,并播放了由他创作,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艺术总监杨利生配乐朗诵的《北方飘雪》;那真挚的情感尽情挥洒,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对父亲深切的怀念,在场的人深受感动,许多人眼里噙满了泪水。
  呼伦贝尔市文联主席刘艾平激动地说:“何老师是一个孝子、一个慈父,一个用全身心和全部生命热爱文学的人,一个面对很多种困难坚韧不拔的人。他是一个丰碑,也是一个榜样,尤其是对我们年轻的文学人。他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可贵的光辉品质,只要我们呼伦贝尔还在北方北纬47°以北这样严峻的环境下坚韧地存在着、发展着,那么文学将和北方的雪一样延绵不绝,直至永远。北方的雪中有何老师,有何老师的诗行,也有很多未来的文学人的努力。”
  原《骏马》期刊编辑部副编审娜日斯深情地说:“何老师虽然离世18年了,但是他的音容笑貌,他爽朗的谈吐仿佛就在眼前。回忆起我们在市文联工作的十几年,我记忆中的他是开朗、豁达,平易近人、助人为乐的长者和老师。他热爱党和人民,热爱呼伦贝尔,他一生勤奋好学,深入生活,知识渊博,这使他成为一个多产作家、认真的编辑家、严谨的文史专家和多民族的民俗学家。1980年汉文《呼伦贝尔》试刊号出版了,何老师是本刊的创始人之一,当时有冯国仁主席、刘迁老师。我1982年调入文联当编辑;我从《何德权文集》中,品味出何老师对呼伦贝尔的诚挚感情,他用心灵和心血真实地反应了呼伦贝尔草原、森林、矿区、农牧区、城镇的多民族民情风俗、多彩生活和感人事迹。”
  市委党校副校长、市社科院院长石双柱侃侃而谈:“我选择这样几个角度,来表达我对何老师的理解。第一是何老师的审美价值选择,他的审美价值选择值得我们学习和钦佩。何先生的许多作品所体现的不仅仅是对历史的欣赏,一种人物的欣赏,更是在赞赏一种精神,史无前例的开拓精神。第二个价值观念选择是先生推崇顽强、智慧和好奇。在他的作品里写了很多这样的人物,主要体现一种顽强、机智、浩然正气的这样一种感觉。第三就是先生推崇纯洁的爱情与宝贵的生命。他认为生命、爱情是无国界的,爱情就应该是忠贞不渝的,对这种至高无上的、没有各种利益限制的纯洁的爱情和生命的赞赏,也是值得我们赞同的。第四个,他的价值取向是崇拜英雄。何先生这种审美价值选择,对我们当代很有启迪意义。”
  在分析何德权先生作品的审美情趣时,石双柱说:“通过何先生的作品,能看出他的审美趣味主要有几个方面。第一是呼伦贝尔情结。他的很多作品都和呼伦贝尔有关系,甚至说每一部作品都和呼伦贝尔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无论是报告文学、短篇小说、长篇小说,无论是现代的、历史的,还是风土人情的,他写的都是呼伦贝尔。所以说他有着很多的呼伦贝尔情结,他对这片土地赋予了真正的感情和关注。第二个是历史情结。何先生写的《王昭君再婚》,他能探索出这样隐秘的王昭君再婚的情节,把它写成一部作品,我很钦佩。第三个是现代人性。何先生的作品不由得让人感动,他就是描写自然的东西,都是带着一种感情叙述,让你一看就不由得不爱上这片草原。这种爱心是现代人性,是我们现代社会所缺少的,是千百年来我们都渴望的。这种审美趣味,让我们深深的感动。第四是浪漫情怀。他的审美趣味,不是说很古板,何老师写的浪漫不是低俗的浪漫,是非常美好的浪漫。”
  原呼伦贝尔日报副总编辑、何德权先生的老朋友丁保旗说:“何德权与我同龄,我参加工作不久就认识他了。他当时最早写的小作品,个别的我还给他改一改。他的人品包括创作精神,都是值得我们许多同志,尤其是年轻人去学习的。创作方面,他写初稿的时候从来不用稿纸,全是破纸和烂纸,写清稿的时候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符号都一丝不苟,改一个字考虑半天,反复推敲,他的创作认真细致,有时候写两三稿。”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韩国华最后一个发言,他说:“同志们的发言感人至深。老前辈离开我们18年,我们依然为他的作品所感动,为他的人格所感动,为他的真诚而流泪,我想这就是文学的价值,也更是何老先生人格、人品的光辉写照。我们为呼伦贝尔文化、文学界有这样一个老前辈而感到骄傲,我们也应该倍加珍惜老前辈留下的精神财富。我虽然没有深入研究,不敢妄作评价,但我确实被他丰硕的创作成果所感动。我觉得作为呼伦贝尔的文学创作者、文化人,他有这样的建树,确实是难能可贵的,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感谢和缅怀他对呼伦贝尔文学、史学、民俗学作出的贡献,特别感谢他在我们的人生面前和灵魂的天空里树起了一个人生的坐标。他编撰的第一部旗县志《海拉尔志》对呼伦贝尔具有开拓意义,他编写的第一部企业矿史――《扎赉诺尔矿史》,是开拓开山之作,他对日本731部队在呼伦贝尔的研究,对海拉尔殖民时代那段屈辱历史的研究十分深入,并且用文学的形式再现出来,在呼伦贝尔具有开拓意义,甚至他的科普文学创作,在呼伦贝尔也具有开拓意义。他过早地离开了我们,18年前的今天,对呼伦贝尔无比热爱并奉献出一生真诚的何老先生辞世,今天以这样的形式来缅怀他,是一种最好的告慰。”
  会后,呼伦贝尔市委政研室助理调研员、呼伦贝尔市综合开发研究所所长闫京生挥毫写下了“归去来兮”四个大字,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韩国华写下了“其人未去,斯文不朽”,陈巴尔虎旗旗委常委、党委办公室主任呼格吉勒写下了“讴歌草原,灵魂永存”。
  参加首发式的还有:原《呼伦贝尔日报》“百花坛”栏目主任、何德权先生的老友李鹰,《呼伦贝尔日报》副总编孟颂伟,呼伦贝尔学院党委委员、院长助理、呼伦贝尔民族历史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常海,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呼伦贝尔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教授赛音朝克图,内蒙古文化出版社副社长丁永才,呼伦贝尔广播电台台长祁穗峰,原市档案局副局长赵玉学,原市文联办公室主任王玉英,原市委宣传部助理调研员孟铁军,市委宣传部助理调研员、新闻文艺处处长、呼伦贝尔文化产业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包玉祥,内蒙古电台驻呼伦贝尔记者站站长靳可,呼伦贝尔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原《骏马》文学编辑部副主编杨忠民,呼伦贝尔市委党校副教授王卫民,呼伦贝尔图书馆专家冯红宇,231地质队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亦民,何德权先生子女等。
  (责任编辑 五十弦)

标签:雪野 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