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日记大全 > 200字日记 > 正文

揭秘:彭德怀与攀枝花三线建设:六盘水三线建设

时间:2019-02-1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40多年前,笔者曾参加国家“大三线”建设,那时,彭德怀元帅在“大三线”任第三副主任,他深入群众,亲临攀枝花,与三线建设职工亲切交谈,为攀枝花三线建设指明方向。时至今日,在攀枝花还流传着他的许多感人故事。
  
  “到了这里就像到了前线一样”
  
  中国三线重镇攀枝花建设总指挥部设在一座光秃秃的山坡上,与江对面正在破土动工兴建的攀枝花钢铁厂隔江相望。
  1966年3月31日傍晚,彭德怀乘坐着斯大林赠送给他的那辆苏式吉姆车,在暮色朦胧中驶过横跨在金沙江上的铁索桥,直朝总指挥部开去。
  渡口特区党委书记兼总指挥徐驰早已站在山坡上等候多时了 。
  彭德怀握住徐驰的手,说:“真对不起,让你久等了。”
  徐驰忙说:“彭总,我从望远镜里已看到您的汽车停在江对岸的索桥前排队哩,本来想给桥头的护桥部队打个电话,让您的车先开过来,但是我没有这样做,因为我知道彭总的脾气,那样您一定会批评我的。”
  从冶金工业部副部长的位子上调任特区总指挥的徐驰可以说是彭德怀的老部下了。当年彭德怀任八路军副总司令的时候,徐驰就受命领导着一支工兵队伍,在太行山区用土炉子炼铁,制造地雷、手榴弹,为八路军生产枪支弹药。彭德怀听了徐驰的话,非常高兴地说:“你做得很对,要是我们干部的小车子不管有没有急事,都要叫别的汽车让路,那不就成了国民党的官老爷了!参加攀枝花建设的十几万大军在这深山峡谷,现在最需要的就是那些物资和大型设备,而不是我彭德怀。”
  徐驰对彭德怀说:“彭总,请您先到13栋住下来休息。”
  “13栋?”彭德怀问道,“到了这里就像到了前线一样,这是个什么番号?”
  徐驰笑道:“这哪里是什么番号,这是我们的特区招待所。”
  攀枝花钢铁基地建设时,由于战备的需要,保密要求十分严格,不准登报,不准广播,不准报道,就连“文化大革命”的浪潮席卷全国时,这里仍然十分平静,并且“不准红卫兵进入”。参加建设的单位、部门都统统用××信箱代替。这13栋说它是个“番号”也行,说它是个密码也行,反正当时很少有人知道这里到底是干什么用的。其实,这只是一座用泥土作墙的二层土楼,在它的四周都是特区党委和总指挥部办公用的干打垒房子,顺次排列着数过去,这座“豪华”的二层楼正是第13栋,因此也就叫做13栋,成了特区党委和总指挥部专门接待中央领导同志的地方。
  站在13栋门前,彭德怀朝对岸看去,只见一片灯火,层层叠叠,灿若星空。汽车的喇叭声和隆隆的开山炮声,透过夜幕被江风传送过来。
  彭德怀激动地说:“这荒山野岭中有这么多灯光啊,真像到了一座大城市,要不是那一阵阵的炮声,我还以为是到了山城重庆哩!”
  徐驰说:“彭总,您别看这夜里灯火灿烂,一层层顺山盘旋而上的灯光,就像一座座高楼大厦,但明日天亮一看,这一切都没有了。”
  “为什么?”彭德怀觉得奇怪。
  徐驰:“明天早上您看看就明白了 。”
  第二天清晨,当彭德怀推开窗户的时候,对岸的一座座大楼全没有了,看到的只是创业者搭起来的竹席棚子,它们一排排顺山而上,在荒山野岭之间构成了一座席棚城。伴随着机声隆隆,炮声阵阵,喇叭声声,建设工地上一片沸腾。
  彭德怀迫不及待地对身边的随行人员说:“快,把望远镜给我拿来!
  站在13栋门前,彭德怀举起望远镜朝对岸望去。这时的他又仿佛回到了当年金戈铁马的战场,仿佛又听见了进军的号角、震天的呐喊和千军万马前进的脚步声。他的神色是那样的严肃,目光是那样的兴奋。
  江对岸的弄弄坪,三面被金沙江水环绕着,从地形上看如同一艘战舰,正准备起锚远航。这里山峦重叠,沟壑纵横,光秃秃的很难找到一棵树木,只有裸露着的山岩,在早晨的阳光下闪着赤褐色的光。几条运送物资和设备的简易公路已经修通,盘着山峦层层而上。一群铁道兵战士正在打眼放炮,赶着为即将兴建的厂区铺架铁轨。塔吊高擎着巨臂,将一根根大型钢件吊起,千万建设者要将这里的山峦铲平,沟壑填起,在这块长约2.5公里、宽约1公里、高差达80米的深山陡坡上,用双手“弄”出5个大台阶、28个小台阶,盖起165万平方米的厂房,安装14万吨设备,摆下一个年产150万吨钢的三线大型钢铁基地。
  这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这里在开创世界钢铁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迹。
  稍后,彭德怀放下望远镜直朝食堂走去,一边走一边对陪同的渡口特区人员说:“快,吃了饭我们赶快到对面去看看!
  
  “这个地方为什么叫弄弄坪?”
  
  这是彭德怀自庐山会议以来难得的好心情。
  他站在渡口特区建设总指挥部招待所的一间屋子里,全神贯注地看着面前的攀枝花钢铁厂(当时为了保密,称为40公司)沙盘模型,仔细地听着特区党委第一副书记、建设总指挥部第一副总指挥、冶金工业部建设司司长李非平的介绍。
  彭德怀虽然未穿军装,但他双手叉腰,俯视沙盘的神情,仍然使人感觉到一股运筹帷幄的将帅气质。像审视临战前的作战部署一样,他习惯地围着沙盘转了一圈,对每一块平坝、每一处山地、每一道沟壑、每一条河流都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询问。
  这个攀枝花钢铁基地规划的沙盘模型,是负责整个建设设计的重庆钢铁设计院精心制作的,在这个形状如同战舰一样的弄弄坪上,哪里建焦化厂、炼铁厂、炼钢厂,哪里建铁道,哪里铺电网……在山形、地貌、山洪冲击出来的深沟等异常复杂的地理条件下,都一一做了十分明显的标识。
  彭德怀围着沙盘转了一圈后,突然问道:“这里的地形地貌,你们是否找当地老乡查问过?”
  李非平答道:“这里的地质勘探工作已经在很早以前就进行了,同时还找过当地的老乡了解了许多情况,例如,哪条山沟在雨季里容易发生山洪,哪块平坝地质结构中岩石较多,哪些地方容易发生泥石流,在进行总图设计时,这些地方都作了考虑。”
  彭德怀就像听完了一个战略决策的详细汇报,满意地点着头说:“我们指挥员一定要亲临前线了解情况,这样制定的方案才能更切合实际,更符合三线建设的规律,给国家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接着,彭德怀指着沙盘上兴建厂房的位置问道:“你们在动工之前,对这里的老百姓都安置好了吗?”
  “彭总,请您放心。”李非平答道,“过去这里是一片荒山野岭,只有七户人家,听说要建大钢厂,高兴得不得了,早就搬出了弄弄坪,我们同时为他们建了新房。”
  彭德怀说:“这就好,我们打仗也好,干工业建设也好,都得有老百姓的支持才行。钢厂建在弄弄坪这片荒山上,不与农民争地,农民肯定会拥护的。那年我回老家湘潭去,看见县里建锰厂,把农民的地占了,农民就不拥护,把厂里的路都挖了。共产党不能做老百姓反对的事情,我们革命的目的,不是有一条叫做‘耕者有其田’吗,为了土地,农民跟着我们干革命,现在革命成功了,我们就要守信誉,不能随便占农民的土地,不能随便就拆老百姓的房子,叫别人给建设‘让路’,否则表面看经济是发展了,但民心却失去了,这很危险啊!”
  停了一会儿,彭德怀问道:“听说这七户人家的祖先,都是在前清时期被朝廷充军到这片莽荒之地来的,真是这样吗?”
  李非平惊奇地问道:“彭总,您是怎么知道的?”
  彭德怀说:“我乘车来,在桥头等过桥时,听几位工人师傅议论的。”
  一位当地的特区干部说:“当地的老百姓都是这么传说的,也就这么信了。”
  彭德怀从沙盘上抬起头来,说:“唉,他们也不容易啊!”
  大规模的攀钢建设,占用如此大的用地面积,实际上只牵涉到七户人家,这在中国的钢铁工业建设中恐怕也是绝无仅有的。但就是这七户人家,彭德怀也没有因此而忘记他们。他站在建设规划的沙盘前,同样关心着这七户农民的搬迁问题,希望大规模的国家建设,不要损害了这七户农民的利益。
  过了一会儿,彭德怀用手指着即将建设钢厂的位置问道:“这个地方为什么叫弄弄坪?”
  李非平说:“原来这荒山根本就没有一个名字,1965年12月(邓)小平同志来这里察看地形时,有人面对这片荒山,提出无法安置年产几百万吨钢的大钢厂。小平同志听后笑了,他面对金沙江,掏出一支香烟点燃,然后指着对面的荒山说,这有什么,弄一弄不就平了嘛!从此大家都把这个地方叫做弄弄坪了。”
  彭德怀听后赞叹地说:“小平这个人是很有魄力的。这个名字好,这个名字好啊!”
  虽然是阳春三月,位于金沙江河谷的攀枝花已是烈日炎炎,温度高达30℃以上,沙盘前彭德怀的头上冒出了汗水。
  李非平忙让彭德怀先喝口水,然后端来一张凳子,让他休息一下。
  彭德怀坐在沙盘前,如同当年指挥战役一样,用手指着上面的山山岭岭说:“这是兰尖火山,这里有铁矿;这是宝鼎山,这里有煤矿;这是务本林区,这里有成片的原始森林;这是金沙江和雅砻江,有丰富的水力资源……一切宝藏全都集中在这个地方,这里可是一个聚宝盆啊!大家一定要按照毛主席‘三线建设要快,但不要潦草’的批示,尽快将我国西南最大的钢铁基地建设起来,我们用自己生产的钢铁造枪、造炮、造飞机、造军舰,到那时国富兵强,什么样的敌人我们都不怕了!”
  停了一会儿,彭德怀用手指着沙盘上的一个“点”问道:“为什么成昆铁路只修到这里,而不直接修进渡口(攀枝花)?”
  彭德怀用手指的那个“点”名叫金江,离未来的攀枝花市相距20多公里,成昆铁路上的列车都从这里经过,而一切货物或人员要想进入攀枝花市,还得重新改乘慢车或汽车,也就是说,任何外来的人员或物品,都不可能直接进入三线建设重镇攀枝花。
  李非平解释说:“快车不直接进入市区,这完全是为了保密的需要。”
  彭德怀说:“三线工厂的保密当然十分重要,但是这样是不是会给在这里工作的工人和参加建设的战士们带来很多不便 ?”
  今天,一座现代化的钢铁基地已经巍然屹立在中国西部的金沙江畔,但是,由于当年为了“保密 ”所设计、规划的铁路运输线,的确如彭德怀所预言的那样,给在这里生活和工作的人们造成了很大的不便。人们出差、探亲、开会,都必须先乘汽车或慢车跑20多公里路,然后才能在金江搭上快车,而这里生产出来的成千上万吨的优质钢材,也必须这样才能转运到全国各地。
  
  “搞建设也同打仗一样”
  
  一片荒凉的峡谷中,有一座凌空耸立的工厂,巨人般地挺立着。
  这是攀枝花钢铁基地建设初期唯一的一座现代化发电厂,为了保密,一直被称作为501电厂。
  彭德怀在李非平和501电厂领导的陪同下,十分仔细地察看了厂里的设备和生产环境,然后同一行人来到了工厂前面的一块平地上 。
  彭德怀站在这里 ,面前就是汹涌澎湃的金沙江,滚滚波涛如同万头猛狮,从他的眼前呼啸而过。从这里看去,一队队参加攀枝花钢铁基地建设的大军,正从祖国的四面八方向这里汇集。江面上,无数小船载着建设者,从南岸划向北岸的工地。划船的都是当地自愿前来支援的农民,他们穿着光皮的羊皮背心,划着小船在风浪中前进。等待着渡江的工人,举着红旗,背着行囊,排成了长长的队伍。
  彭德怀看到人民热情支援三线建设,就像当年支援人民解放军参加战斗一样,感到特别高兴,他指着江面上的小船,对随行的人员说:“当年红军也是这么渡金沙江的,只要有人民的支持,我们今天的建设就能同过去的战斗一样,取得更大的胜利。”
  彭德怀接着又说:“走进501电厂的总控制室,看到一排排的电表和自动化的控制系统,我这个打了将近一辈子仗的人,感到特别高兴。当年我们抢渡金沙江、大渡河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要争取中国革命的胜利,建立工农当家的新国家。今天新中国成立了,我们的工业也向着电气化、自动化发展了,连这荒无人烟的金沙江畔都建起了发电厂。有了电,攀枝花钢铁基地的建设就会更快。”
  彭德怀接着问道:“成昆铁路还没有修通,这电厂的大型设备,光靠公路是怎么运进来的?”
  李非平回答:“这三线建设是抢时间、争速度的战备工程。为了加快建设步伐,工人们将那些需要整整一节车厢才能装下的大型设备化整为零,拆散后分装在卡车上,然后通过公路翻山越岭运进来,再在这里一个部位一个部位地安装。这不,一座电厂就是这么安装起来的。”
  彭德怀听后连声赞道:“工人阶级真伟大!搞建设也同打仗一样,有时要各个击破,有时需化整为零,有时还得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
  501电厂的负责人说:“彭主任,我们最早的电厂是一座很小的‘伞下发电厂’。”
  彭德怀好奇地问 :“伞下发电厂?”
  501电厂的负责人介绍道:“1965年春天,攀枝花钢铁基地建设拉开序幕,数万大军进山了,可是到了夜晚却一片漆黑,狼群在帐篷外嗥叫。白天干活没有电,许多机器也无法开动,工人们心里着急,浑身有劲没地方使,我们电力工人就想方设法靠着人拉肩扛,从云南运来了一台3千瓦的柴油发电机。机器刚架好,却下起了大雨,工人们撑起雨伞,保护着机器,硬是在这‘伞下电厂’发起电来,给这片古老的荒凉之地带来了光明。从此,这克服困难,迎难而上的‘伞下电厂’精神,也就成了我们参加攀枝花钢铁基地建设的全体电力职工的精神。”
  彭德怀被深深感动了,他说:“攀枝花钢铁厂的建设中央动用了13个部的力量,集中了各行业的精兵强将。你们电力建设应该是走在最前面的,你们是这场战斗的‘先行官’,只要你们的头带好了,就鼓舞了士气,后面的仗也就好打了。”
  3月的攀枝花,炎热干燥,随行人员见彭德怀站在江边,顶着烈日,与电厂的负责人和工程技术人员谈工厂的建设,担心他的身体,就劝他进屋去听汇报。
  彭德怀摇着头不肯进屋,他说:“往办公室里一坐,一边喝茶,一边听汇报,就没有了这种亲临现场的感觉了。”
  他在江边的一棵树下坐了下来,对其他的同志说:“这里还有几块石头,大家坐下来继续谈。”
  大家围着彭德怀坐了下来,正式的汇报这才开始。
  作为西南三线建设委员会分管电力、石油 、天然气和煤炭生产的第三副主任,彭德怀坐在石头上一边听着,一边在小本上记着。他听得很仔细,很认真,不时提出一些问题,让作主体汇报的501电厂负责人回答。
  501电厂的负责人见彭德怀对在山区建大型电厂特别感兴趣,就接着汇报:“这个地方面临金沙江,背靠大山,地面狭窄,整个面积只有7000平方米,而且都是坚硬如铁的岩石。要在这么一个窄小的地方摆下一座 6万千瓦的火力发电厂,这在全国实属罕见。”
  电厂负责人继续汇报说:“现在钢铁厂建设正在热火朝天地展开,会战的炮声终日不断,三线建设不能等,不能靠,不能有外国人参加,全都得靠我们自己解决。于是,设计人员深入现场,从实际出发,顺山而建,将平坡式电厂改为阶梯式,将室外式升压站改为室内半敞开的大厅式,其他辅助设施也见缝插针,分层错列,这样 就将这座大型电厂建在了只有2.74公顷的坡地上,相当于同类电厂占地面积的一半。根据设计,上海火电工程处派来了安装工人支援建设,在这片荒原上第一座电厂很快就建设起来了,它为整个攀枝花钢铁基地的建设打响了第一炮 。”
  “好!”彭德怀高兴地站起来,对在场的同志说,“听了你们的汇报我很受教育,任何困难都难不倒我们中国人民!你们这个攀枝花建设的先行官当得好,到现场解决设计的困难,一是快,二是相互少了许多扯皮,回去后,我要向三线建委的同志们汇报,让大家都来学习你们的经验。”
  彭德怀的话给了大家极大的鼓舞,电厂的同志说:“彭主任,我们这里还有一座更加神奇的电厂呢!”
  彭德怀听了迫不及待地要去看个究竟。
  
  “把我们的战略基地建设好了,战时才能少流血”
  
  这是一座鲜为人知的山洞,未来的攀枝花钢铁基地的工业用电,都将从这座山洞里输往整个工业区 。
  彭德怀此时就站在这个山洞的外面。
  1965年冬天,随着攀枝花钢铁基地的建设逐渐进入高潮,501电厂的电力已不能完全满足整个建设的需要。同时,为了应付未来的、不可预测的战争,经国务院批准,决定在攀枝花再建一座战备电站。对这座电站的要求是依山、靠水、隐蔽,并将这项工程交给了国家建委土石方公司。
  作为三线建委分管电力的副主任,彭德怀对这里的地形进行了认真的观察和仔细的询问。连电站所在的地名、位置、土石结构以及建成后的规模、隐蔽的情况以及设计和施工中所能遇到的问题,都进行了仔细的询问,并都认真地记了下来。他说:“毛主席批示过,三线建设需要依山傍水扎大营,这个地下电厂的建设从地形和战略意义上,是完全符合毛主席指示的,因此要加快步伐建设。”
  新建的地下电厂在距离市区约15公里的新庄,后来便将这座电厂叫做503电厂,也叫新庄电厂。它隔着金沙江,面对着即将兴建的攀枝花钢铁厂,位置在万山丛中的河谷地带。面朝着金沙江,背靠着重峦叠嶂的群山,不走进这里,无论是从陆地上或是飞机上,都无法察觉这里,隐藏着一座10万千瓦的电厂。
  彭德怀向负责此项工程的电力指挥部技术人员问道:“这是一座火力发电厂。那么,它的烟囱建在什么地方?这一冒烟,目标不就全暴露了吗?”
  技术人员见彭德怀问得细致,就将烟囱改道,通过山中涵洞从远山排烟的情况作了汇报。彭德怀听后连连点头,夸奖技术人员想得周全,考虑细致,并说:“三线建设就是为将来打仗做准备的,只有平时考虑周全了,把我们的战略基地建设好了,战时才能少流血。”
  说着,彭德怀用手指着两边的山峰,风趣地说:“等你们将这座电厂修好以后一定要通知我。要是真的发生了战争,你们在这两个山头上派一个排的兵力,各架一挺机关枪,任何敌人都休想进来!”
  彭德怀的话,逗得大家都笑了起来。
  新庄电厂的修建是一场攻坚战,国家建委土石方公司调动了全国的精兵强将,汇集在这片荒凉的崇山中,开山放炮,挖石凿洞,在机械设备一时无法全部运到的情况下,硬是靠着坚强的意志,历时4年从大山的肚子里挖出土石方36万立方米,在一座大山的“心脏”里开出了一个22419平方米的洞室,安装了两台5千千瓦的高温高压双水内冷发电机组,完成了举国罕见的地下电厂工程。由于在建设中一再地强调了彭德怀“为将来打仗做准备”的指示,采用了我国一些比较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使这座电厂具有自动化程度高、耗煤量少、通风防燥等方面的许多优点,当攀枝花的建设不再保密,开始向全国人民展现其建设成就时,这座地下电厂便成了这座现代化钢城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有人说,那漫山遍野灿烂的灯火,就是彭德怀留在这里的笑容!(题图为攀枝花市远景)
  (责任编辑:胡 北)
  

标签:攀枝花 揭秘 彭德怀 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