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200字作文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关于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质量的思考

时间:2019-01-1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课既是“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三门课的理论基础,又是一门难度很大的课程。这门课程讲不好,将会在一定程度败坏马克思主义的声誉,从而动摇青年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追求。要达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状况明显改善的目标,“原理”课教学质量的提高无疑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准确把握课程定位和教学基本任务
  准确把握课程定位和教学基本任务,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05方案”规定,“原理”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体系中具有基础性作用。要“着重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也就是说,“原理”以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为主线,以阐述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重点,只有在教学中紧紧把握“一个主题”、贯穿“一条主线”、突出“一个重点”,才掌握了“原理”课的定位和基本任务。
  二、努力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精炼教学内容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使用教材时,要灵活使用教材、开放式地凭借教材。……教材不再是教学的全部,教材只是作为教学资源尤其是学习资源而存在。”有一本优秀的教材并不意味着就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并不意味着教师就可以照本宣科。相反地,要很好地阐释教材内容,顺利完成课程教学任务,教师还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和汗水,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
  “原理”课课时少、内容多,综合性强、政治性突出。建构其教学体系,必须围绕课程设置目标进行,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一主题、“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这一主线,科学阐述“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一重点进行设计。具体来说,“原理”课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坚持正确的导向。“原理”不是一般的专业知识课,而是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要求的课程,其目标是培养大学生具有体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价值取向,具有坚定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人才培养的政治方向。不能“熟悉什么,讲什么”,更不能“喜欢什么,讲什么”、“愿意讲什么,讲什么”。
  二是加强集体备课。这里所讲的的集体备课不仅指“原理”课教师之间的交流探讨,还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四门课授课教师之间的沟通,应尽量使四门课的教学目标层次清晰,衔接自然。另外,“原理”课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内容重复问题是四门课中最为严重的。与中学思想政治课内容上的相互重复,很大程度使大学生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为“炒剩饭”,普遍存在“上课不愿到,到了不想听,听了不肯习”的现象。为此,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的部门要与中学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定期组织教师到中学了解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设置和教学现状,找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长点,避旧就新,精炼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空间,以教育的连续性和前瞻性保证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发展的持续性,从而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在完整而坚实的基础上得以提高。
  三是突出重点、难点。任课教师在使用统编教材过程中应该解放思想,摆脱机械复制教材、跟在教材后面亦步亦趋的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对现行教材进行大胆取舍、调整和作必要的补充及删减。在把握各章的重点、难点以及各章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的基础上,明确哪些内容是应该详细展开、重点阐释,以便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的,哪些部分是可以略讲,哪些是可以让学生结合实际自学了解的。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有自己特色的教学体系,既有助于在限定的课时内讲完教学内容,又能以灵活有效的方式向学生传递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知识,从而有效地破解“原理”课概念多、知识点多、内容抽象难懂而课时少的现实难题。
  三、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以高超的教学艺术感染人
  “原理”课理论性强,抽象程度高,教师仅凭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从上课铃响讲到下课铃响,唯理论而理论的单一讲授法已经很难适应教学的需要了。教师要根据当代大学生的认知特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艺术,使传统教学形式与现代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增强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让学生坐得住、听得进,学得好。
  在“原理”课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感到有些重点和难点问题通过讲授、板书等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应根据特定教学内容,采用观看影视资料的方法,借助网络、多媒体等新的渠道和手段,使教育视野更宽阔、教育资源更丰富、教学手段更先进,从而使抽象的理论变得通俗易懂,既降低教学难度,又有效地突破重点和难点。笔者在讲绪论部分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这一问题时,精心制作教学课件辅助教学,还插播了19世纪30-40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录像资料和纪录片《世纪宣言》中关于马克思伟大人格风范的视频片段,说服力胜过教师千百句话语的阐释。在讲第一章“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时,借助资料片《宇宙与人》里提供的大量自然科学知识,帮助学生理解了“世界统一于物质”这一抽象理论。在讲“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时,组织学生观看科教片《认识自然――让生命永存》,并展开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讨论,教学效果较好。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一是应该因内容的不同而不同。对于“原理”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比较抽象的概念、原理,可以采用讲授法。教师的真懂、真信,加上充分的说理,娴熟自然的表达,展现语言的艺术性与感染力,以理服人,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理论的兴趣。对于一些困扰人们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可以采用讨论法或辩论法,通过对生活及时代中鲜活事例的剖析引发学生对理论问题的思索,让学生感兴趣、想学、爱学,以此培养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学会思考、善于思考,正是我们在“原理”课中要培养学生的重要能力,只有经过反思审视的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成为开启学生智慧人生的思想武器。二是应该因学生专业的不同而不同。原则上文科生可以多采用问题教学法、研究式教学法,把理论与社会现实问题紧密结合,精选典型事例,力争“一例”贯彻到底。理工科及音体美学生多采用案例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尤其是体育专业、音乐类专业的学生大多活泼好动坐不住,文化底子相对较弱,对于长时间课堂讲授知识的接受能力普遍较差,在针对这些专业学生的授课过程中,适当采用直观例子增加些趣味性,用浅显易懂的故事来说明抽象深奥的道理。以情动人,情理交融,有利于打动学生,让学生在理性与体验的共融中亲近马克思 主义、理解马克思主义。
  四、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以真学、真懂、真信说服人
  毛泽东同志说过,教改的问题,主要是教员的问题。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的素质和水平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的理论功底、教学水平、人格魅力对教学效果起直接作用。提高“原理”课教学质量,最重要的是要有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教师队伍。尽管教育部已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开设前进行了全员培训,我们还是应该清醒地看到现实形势的发展以及课程调整给教师带来的挑战依然存在。
  由于我国长期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存在欠缺和对马克思主义学科从整体性上建设不足,过去只是分门别类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过去较长时间内我国没有相对独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而是分别在哲学、政治经济学等学科内设置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这种学科设置培养出的人才的知识结构,往往只能胜任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或科学社会主义某个学科教学的需要。
  现行的“原理”课教材,不仅要求教师具有马克思主义某个组成部分的知识,而且要求教师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从目前承担“原理”课教学的教师知识结构来看,要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要求,一是要加大师资培训力度。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培训学习,让教师尽快从整体上熟悉和掌握“原理”课教学内容。二是要加强院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访学、进修等途径,加强院校之间的学习,为教师提供相互借鉴,相互促进的平台。三是教师个人要加强学习与研究。教师素质的提高离不开良好的外部环境,但内在的需求才是发展的恒久动力。教师既要注重自身学历层次的提高,更要自觉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相关的各种背景和材料、前沿学科知识和交叉科学知识、高新技术等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调整和优化自己知识结构,在哲学、经济学、文学、历史学、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领域有一定的修养。教师真学、真懂、真信马克思主义,才能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良好的道德风范和高尚的人格魅力熏陶人,以满腔的热情培育人。
  毋庸置疑,提高“原理”课教学质量,将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坚持实事求是的方法论原则,在准确把握课程定位和教学基本任务的前提下,通过相关教育主管部门严格科学的管理和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和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使“原理”课教学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才能把课程讲到学生的心里去,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状况明显改善奠定基础。

标签:马克思主义 概论 基本原理 课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