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200字作文 > 正文

思想政治课教学策略_思想政治课情景教学策略例谈

时间:2019-01-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如果把课堂学习比作一场探索的旅程,那么良好的情境就是旅程中引人入胜的景致,探究过程就是助学生攀上“巨人的肩膀”的历程。《学记》所言“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的教学境界,也是新课改所倡导的情境教学和学生自主探究教学理念。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首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价值观,要把这些目标深入学生的心灵,没有能够触动他们心灵的氛围、轻松愉悦的沟通技巧、新颖独特的思维训练,就很难实现从知识到能力再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升华。
  
  一、导情激趣
  
  “善喻”是情境教学过程中的首要环节,找不到契合的沟通情境,师生的沟通就会在“代沟”这个挡箭牌前愈发苍白无力。因此,开发新颖的契合课题目标的教学情境,使学生首先身临其境,产生思考探讨的欲望,之后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既有经验,使之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有了良好的开端,这时候教师只需要从适当的角度巧妙发问,学生就会在探究之路上自发前行。
  在《珍惜学习机会》一课的教学中,笔者选用2008“感动中国”颁奖典礼的片段作为新课导人视频,短片叙述了李桂林、陆建芬夫妇18年如一日“烛照深山”的感人故事,片中陡峭险峻的悬崖、直入云霄的天梯,摇摇欲坠的铁索桥,极度贫困的山区环境,学生背着书包攀爬天梯的赢弱身影……通过画面的切换、音效的制作,给学生造成强烈的视听冲击,迅速抓住了学生的眼睛和耳朵,教师只用片言只语,就将学生引入了教学场景之中,学生得出“我们要珍惜当前的学习机会”这个结论则是水到渠成的了。
  之后,整堂课的设计采用了话题教学法,教师扮演了编剧和导演的角色,通过情境的巧妙设置诱发学生的听课期待。课堂围绕“考察小组在山区”这个故事情节展开,不断地设置悬念,不断地创设情境,环环紧扣,步步递进。例如“假如你是小梅,你会作出怎样的选择?”“假如你是小梅的同学,你会怎样帮助她?”“如果你是考察小组的一员,你准备采用什么方式将自己的所见所闻传递给周围的同学?”……学生非常希望知道故事的发展与结局,于是不需要老师刻意去进行组织教学,学生们就很自然地积极投入课堂,设身处地,换位思考,主动参与故事情节的揣摩与猜测之中,体会到求知的乐趣。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氛围作用下,主动、自觉、兴奋地通过体验和内省完成学习目标,实现知识的内化。
  南宋戴溪有言:“教者有善诱之功,学者有欲罢不能之意”。备课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结合学生的学情,精心设计情境为学生创设“愤悱”氛围,并在学生迫切渴望学习的心理状态下进行有效的引导。在学生思维没有方向时进行适度点拨,在学生思绪万千时友情提醒,在学生思维进展困难时铺路搭桥。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上,师生之间知识信息的传递更快捷了,情感的交流更顺畅了。
  
  二、合作探疑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道:“学习的愿望是一种精细而淘气的东西。形象地说,它是一枝娇嫩的花朵,有千万条细小的根须在潮湿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给它提供滋养。我们看不见这些根须,但是我们悉心地保护它们,因为我们知道,没有它们,生命和美就会凋谢。”这段话其实是在启发我们:在探究教学过程中,关键在于如何把教师的掌控和学生的自主之间的“度”拿捏得恰到好处。
  在《依法纳税》教学过程中,在学生了解了纳税人与负税人的定义与关系之后,教师随即引出“中学生是纳税人还是负税人?”这个易混淆知识点,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在学生的观点产生争鸣和碰撞时,巧妙设计螺旋式上升的通路,让学生在激辩中不断地调整思路,最终通过相互纠错,清晰思路,得出结论:在一般情况下中学生由于是消费者,因此都是实际的负税人。但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中奖、科技项目的转让等),作为消费者的中学生也有可能成为直接的纳税人,为财政收入作出贡献。
  因此,在课堂上,我们可以对学生提出合理的学习要求,但这个“度”应该和班级中大多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吻合,这样的目标设置才能使学生不至于望洋兴叹,相反会激发起他们挑战的天性,促使他们饶有兴趣地去尝试。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不仅“愿试”,而且“敢试”,仿佛置身一种自由惬意的“场”中,让他们可以在“跃跃欲试”中一展身手,在“百家争鸣”达成共识,在“百花齐放”中得以升华。
  
  三、释疑升华
  
  在学生向“巨人的肩膀”攀登的求索过程中,教师设计的引领路径应力求多样性、独特性和良好的开放性,尤其是那些容易引发学生错误思维方式的课程资源,可以先设置思维陷阱,得出不合理的甚至是荒谬的结论,再启发学生寻求正确的思维方式。这样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对知识获得过程的掌握,还可以使学生得到自主获取知识的成就感。
  例如,在《珍惜学习机会》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作为一名初中生,应该如何将履行受教育义务落实到自身行动中,笔者精心设计了一个系列活动:对比――反思――内化。第一步:对比。举办了主题为“你能不珍惜吗”的图片展示活动,通过考察小组成员将拍摄到的山区实景与本校图片从上学途中、教室、食堂、校园环境等多个角度进行了鲜明的对比,让学生强烈地感受到我们确实应该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第二步:反思,请学生对自身或周围存在的不良学习行为习惯进行自查互查,并根据存在问题提出改进建议;第三步:内化,在同学们充分讨论交流后,大胆舍弃了传统的课堂练习环节,鼓励学生自编自导,从身边撷取场景,制作出一个公益短片,将“如何珍惜学习”的体悟通过学生自编的诗歌,配合一个个场景的贯穿来展现:“学习是课堂上专注的眼神,高高举起的右手……”;“学习是作业本上工整的撇捺,试卷上清晰的字迹……”;“学习是一次愉快的合作、一场激烈的辩论”……同学们亲手制作的短片“学习也是一种快乐”取代了老师说教式的课堂总结,在一个个学习场景的再现中,唤起了同学们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从小事做起,全力以赴,努力学习的愿望,达到了情感的升华,知识的内化。
  “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妙在开窍”,在课堂上,有了新颖独特的情景设计做铺垫之后,再将问题抛出,经过学生讨论争辩之后,结合课程目标按照严格的思维抖开“包袱”,最终和学生一起“恍然大悟”,享受“一路鲜花一路歌”的愉悦,体会“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顿悟,达到“心求通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境界,从而真正感悟课本知识中所蕴涵的道理,达到情感的升华,促进知识与学生心灵的真正契合。

标签:政治课 情景 思想 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