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300字作文 > 正文

【苏霍姆林斯基的德育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德育思想

时间:2019-01-2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前苏联的苏霍姆林斯基是世界上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及教育实践家。道德教育是其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苏霍姆林斯基的德育思想以及他在实践过程中的原则和方法对今天的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苏霍姆林斯基;德育目标和内容;德育原则和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于1918年出生于乌克兰的一个农民家庭。他是世界上著名的教育家。17岁的他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一直到他1970年逝世,他在国内外都享有盛誉。从1936年到1939年这这三年里,他在波尔塔瓦师范学院的函授部就读,毕业后他取得了中学教师资格证书。从1948年起,他一直担任帕夫雷什中学的校长。在他一生中,他撰写了600多篇论文以及40多部专著,还有近1200篇儿童故事和童话。他的《把整个心灵献给学生》、《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帕夫雷什中学》等著作广为流传,并对当今的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从德育的目标和内容、德育的原则和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 德育目标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培养真正的人并能够实现人的和谐发展便是德育的目的。所以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对人的发展起着主导和支配作用的是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全部教育的灵魂是德育。
   培养未来公民的公民精神是教育的目的所在,而这种公民精神所具备的道德素养应有以下的品质:第一,想要做的事情与可以做的事情是不同的,是有着一定差距的。人是集体中的一分子,所做的任何一个行为都会对你周围的人们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要检查自己的行为,看是否给集体中的成员带来了不快或伤害。要知道想做的事情和可以做的事情是有一定界限的,要内省和克制自己的行为,不能总按照自己的主观愿望去行事,一定要考虑集体的整体利益。第二,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所享有的一切社会成果是由社会和一代一代的长辈们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创造的。因此我们要对所创造成果的他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并应付出努力回报他们。第三,要热爱劳动,在劳动的过程中要热爱大自然,养成勤奋刻苦的坚强意志,树立坚强的自尊和自信,要深切感受到劳动对于生存的重要意义。第四,要善良,同时要有同情心。学校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善良、诚实、正直、同情、乐于助人的人,从爱惜和关心一切美好的事物做起,如果没有同情心,就不可能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一定要坚决反对恶劣的非道德的品质。第五,要坚持正义。抵制各种不良现象,养成良好的生活准则和道德修养。
   苏霍姆林斯基把尽量为别人着想、热爱劳动、为社会多做贡献、要有同情心等精神概括为最基本的道德修养。它们是公民的道德基础,只有具备了这些道德素养,才能更好地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二、德育内容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从道德概念到道德信念的过程即为道德教育。德育的开端是道德概念,而道德最终的结果是道德信念的形成。道德信念是用来衡量个人德育水平的最主要的标志。道德习惯的养成和道德情感的强化是形成道德信念不可缺少的环节。
   德育的第一步是培养道德概念,要让儿童认识到并能分辨出什么是善恶、对错与美丑,告诉他们做什么而不做什么。但是仅仅具备正确的道德观念是不行的。“要使少年对周围世界的各种现象,特别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经常感到激动不安,要促使他去体验各种感情,这是非常重要的。”[1]苏霍姆林斯基特别重视让儿童不断的做好事,并鼓励与不良行为做斗争,这样便强化了道德习惯,为形成道德信念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对学生道德实践的强化,那么当学生还书时,比学生借书时更加完好,这说明儿童也有了对创造者品格的尊重的观念。而学生形成道德信念时,道德情感起着很观念的作用。“要让儿童真正懂得什么是可耻的,还要使学生为世界上有这样的存在而感到内心痛苦和折磨。”[2]这是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一个途径。道德发展的最高目标是道德信念的形成。只有当道德习惯与道德意识达到一致时,才能成为个人发展的能动力量。信念不仅仅要求学生知道做什么,而更应该去把知识变成实际行动。当儿童真正在行动中受到了教育,同时也感受到了他自己身上的善良和美德在别人身上有所体现,从而去亲近别人,这就是道德信念形成的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使学生真正地最终形成道德信念,在实际的教育中,就要求儿童能够做到心口合一,心里是怎么想的就怎么说。当看到不公平的事情时,要敢于捍卫真理,对于儿童的缺点不应该在集体中公开批评,而应当单独指出并给予建议。同样,对于不同的事情要有自己的观点。今天能做完的事不应当拖到明天去做;要靠自己的努力去拼搏,去获取知识;要帮助落伍的小朋友,给予他们精神上的关心和体贴为他们分担解忧;要尊重妇女,并且要尊重劳动成果。同时还要持续不断地去帮助处境不好的人。
   三、 德育原则和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能将德育思想通过实践的方法传授给孩子们,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一) 德育应从幼儿抓起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使每个人从幼年起就对人的高尚品德深怀赞美和敬爱之心。教育的技巧在于能使人们的公民生活及爱国生活从幼年就开始。童年时代由谁来领路,周围世界中都有哪些东西进入他们的头脑和心灵,这就决定着他长大以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一个人。苏霍姆林斯基并不否认在青年期或成人期进行必要道德教育的重要作用。但是他更加强调幼年时期的奠基作用。儿童最敏感的时期是在幼年,在幼年时期形成最初的社会经验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最初概念,对人的一生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二) 要营造积极的德育环境
   苏霍姆林斯基特别重视环境的教育作用。“把校园设置自然的环境中,让孩子们在学校中能够亲近于大自然,并产生对所处大自然的热爱,而这种美好的情感便是道德的基石。”[3]我们可以营造各种各样的具有积极作用的德育环境。比如:在学生活动的范围悬挂名人的语录,鼓励并引发学生对英勇事迹的探究,在每个阅览室摆放德育读物等。同时,苏霍姆林斯基还关注让儿童自身处于高尚的道德行为已经成为习惯的氛围中,这样可以激发儿童能够为社会做好事并且与坏事进行斗争的精神。当然,积极环境的营造需要靠教育者时常的引导,鼓励孩子们多做好事,反复去体验助人为乐的快感,这样便逐渐转化高尚的道德意识。
   (三) 从关心自己的亲人开始去关心别人
   要去关心别人,让孩子们从关心他们最亲的人开始。这样对孩子们来说是不遥远的,是能够真正感受的。在苏霍姆林斯基的道德教育实践中,他让孩子们为妈妈亲手制作精美的礼物,这样孩子们在制作的过程中,便会体会到爱别人的真正幸福情感,这样也加深了他们的道德教育情感。
   (四) 教育别人的同时也要进行自我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应当尽量使每个孩子在学校这个大集体里都有自己的教育对象,能够与他的进步或失败持喜忧与共的态度。在教育别人的时候也要反省自己,来进行自我教育。这在巩固道德信念方面是不可缺少的。(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 蔡汀,王义高,祖晶主编.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卷本)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 湖南教育编辑部.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概述〔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
  [3] 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标签:斯基 德育 思想 姆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