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日记大全 > 500字日记 > 正文

中学信息技术老师 [浅议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时间:2019-01-1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高中信息技术课属会考科目,就教学而言,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新兴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和模式,其教学方法和途径仍处于摸索中,缺少现成的教学经验供我们参考和借鉴,加之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势在必行,这就要求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要用发展的思想、用课改的精神指导教学,不断探索新环境下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承担起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使命。本人在几年的实践中总结了一些经验,大体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关注课堂细节,提升信息技术教学内涵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虽然具有很强的工具性、实践性特点,但信息技术教师也不能在课堂上只注重操作技能层面的传授,而忽略课堂上一些细节问题。课堂细节是指教学中的一个个细小的片段。细节虽小,但在教学过程中却举足轻重。关注课堂细节,其实就是关注教学行为能否根据新课程的要求重新塑造,追求教学合理化、智慧化、精确化,它是教学达到一定境界后的品位和追求。例如:教师电脑除了具有一般电脑的功能以外,主要用于教学直观演示、使用电子教室进行屏幕广播控制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习惯把教学素材直接堆放在“桌面”上,有时为图方便快捷,会随意给文件、文件夹命名,甚至有的因时间紧迫,在需要输入具体内容时,随意输入一些不相关所忽略,但这恰恰是信息素养缺失的表现,更忽略了它所隐含的丰富教育意义。规范的文件、文件夹命名非常直观,可以方便信息的检索与查找。因此,教师的教育功能是无限巨大的,应对其合理使用。教师要从自身做起,“其身正,不令而从”。
  
  二、创设参与情境,培养学生参与的意识
  
  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在课程的设置与开发、体系结构、教学方式与方法、学生学习方式上与传统课程相比有较大的变化。强调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让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新课改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有利于把学生融入课堂,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人翁地位。例如:在讲《网络基础知识》时,一开始我利用幻灯展示了两个有电脑的居室,并阐述了这样一个案例“王红和张欣家分别住在同一幢楼同一单元的302室和401室,他们想把两家的电脑组成一个局域网,共享打印机并可联网打游戏,共享高考复习资料,但是他们对电脑联网的知识知之甚少,所以他们请教学校的网络管理员李老师,李老师给出了组建局域网要考虑因素”当我讲完这些,我给同学提出了一个要求“请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给王红和张欣当好参谋,帮助他们选择一种既经济又适用的组网方案,并通过上网计算出费用”。这时,一部分同学已经跃跃欲试了。然后,我一步一步讲解网络类型、传输介质、网卡的知识,每讲完一个知识点,都引导同学们去选择一种元件,既活跃了课堂,又把枯燥的知识形象化,让每一个同学都参与到学习当中。
  
  三、采用任务驱动法,激发兴趣,自主学习
  
  信息技术课确立了“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即知识及技能的传授要以完成典型的“任务”为主,这个原?突出“在做中学”的思想。具体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度,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情况,给每节课制定出切合实际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学习,努力完成在本堂课里教师预定的任务。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例如:在讲授主页制作时,先帮助学生规划好站点空间,给他们展示一些学生制作的精彩主页(往届竞赛的获奖作品)引发他们制作主页的兴趣,介绍主页制作的环境及最简单的主页制作方法。然后教会学生申请免费主页空间,将一个简单的主页上传到INTERNET上去,这是学生感兴趣的亮点内容。在神奇的INTERNET上看到了自己的主页,学生们兴奋了。他们开始有了丰富自己网页的欲望。没等老师讲,他们已经急不可奈地拿起教材,开始美化自己的主页,网页制作这部分的教学内容就这样轰轰烈烈的展开了。他们有了自主学习的意识,我的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在学习这部分内容的过程中,教材的内容还满足不了学生们的需求,因此,教师要提供给学生一些网页制作教程,当自己完成较为满意的作品时,学生均有一种恃别的成就感和愉悦感,而同学之间的相互传阅,更拓展了他们的思维空间,大大地提高了他们学习和创造的能力。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他们的设计潜能,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是非常有效的,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
  
  四、联系生活实际,注重生活积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形成学生信息素养的基础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很重要。问题的发现既可以由教学内容引起,也可以由观察大量的现象引起。通过观察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开发直觉思维,有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中,“所见即所得”的应用软件的学习是主要的教学内容。所以“观察”这个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就变得尤为重要,学生学习的过程成为观察―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不断循环前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培养。例如:在学习网页制作时,因为学生都有上网的经历,所以在学习网页制作的开始,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网络中优秀的网页,通过观察实践发现我们要完成这么好的网页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而有针对的学习解决问题。经过几次对学生的引导,学生就逐渐养成了通过观察优秀网页―思考分析―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这样的方式进行学习。当然在解决问题这一环节中,还会遇到很多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将问题分解细化逐一解决,从而达到自己的目标。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从情境中发现问题,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方法。生活本身就是一个最真实、最直接、最好的问题情境,而对于信息技术这门实践性很强学科,信息技术只有和现实生活结合才会更有意义。信息技术课中的新知识往往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联系,一方面教师应该努力挖掘这一点,使教学内容真正和每个学生的学习生活贴近,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愿望。另一方面鼓励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问题意识。例如:教师节给老师发一张用电脑制作的贺卡,学习中遇到问题后上网去寻找答案……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摸索到的一点浅薄的经验,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完善课堂结构,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还要在实践中更深层地探索,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什么才是有效、恰当的教学方法,还有待于我们更进一步的研究、探索。但清代诗人的“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的诗句我们不妨用在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就是有“法”可循,就是要按照教学的内在规律、内在要求来选择教学方法,抓住重点。“法”即是三秋后的树,是最为核心的内容,再次可理解为要求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运用,勇于开拓,锐意创新,富有创造选择运用教学方法,走出一条适合于自己的创新之路。

标签:信息技术 教学方法 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