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日记大全 > 50字日记 > 正文

企业模式创新 经济转型中对外贸易模式的发展创新

时间:2019-01-1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本文简要概述了现阶段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了突破传统壁垒,实现对外贸易模式发展创新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经济转型 对外贸易 模式创新
  
  对外贸易是我国开放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对外贸易经过30多年发展,已经积累了巨大优势,同时面临的调整转型压力日益突出。后金融危机时期,世界经济格局进入大调整、大变革时期,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也发生了深刻变化,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加快对外贸易模式的发展创新,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外贸科学发展的根本途径。
  
  一、转变外贸发展模式的必要性
  1.外贸发展模式需适当调整
  对外贸易是国民经济整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从理论上讲,经济发展方式决定外贸发展模式,外贸发展模式反作用于经济发展方式,并起到先导和促进作用。当前,我国外贸发展模式仍存在一些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格局的方面。一方面,区域性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对国民经济贡献比例高,东部十省市外贸总额占全国比重超过90%,相比之下中西部地区外贸水平仍在较低层次徘徊,发展差距较大;其次,二次产业发展贡献度较高,一、三次产业发展贡献率偏低,以2008年为例,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全国出口比重高达86.3%,服务性产品出口仅占10.6%,远低于比美国21.4%的比例,就世界平均水平而论,仍低了7.4个百分点,这两年服务性产品出口虽稍有增加,但仍未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另外,我国国际竞争力对能源、土地、环境、劳动力等有形要素依存程度高,对科技、管理、创新等无形要素投入产出少,在发展水平上与世界经济强国相比仍代差。为此,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同时,外贸发展模式也必须经过适应性调整。
  2.外贸发展方式需主动转型
  随着经济实力不断攀升,我国对外贸易已成为活跃国际贸易市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但随着对外贸易的不断深入和广泛融合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也接踵而来。一是与传统发达国家的贸易竞争不断增强,贸易摩擦明显增多。2009年,我国遭遇的贸易摩擦案件116起,涉案金额127亿美元,其中反倾销占全球40%,反补贴占全球75%。2010年,仅一季度,贸易救济案件涉案金额就高达11.9亿美元,同比增长93.5%。二是贸易比较利益较少。当前,我国处在国际贸易分工价值链低端,主要以加工制造业为主,自主品牌贡献率不足10%。三是贸易不平衡问题比较突出。2009年,我国贸易顺差为1960.7亿美元,同比下降34.2%。2010年贸易顺差为1831亿美元,同比下降6.4%。到了2011年第一季度,我国对外贸易呈现现逆差局面。因此要推动我国对外贸易朝着均衡、普惠、共赢的方向健康发展,必须注重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积极主动的调整对外贸易模式。
  3.外贸发展方式需结构转变
  2010年,我国进出口总额突破2.9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二,已经成为世界贸易大国,但在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政府、行业、企业、商品四个层次上竞争力上与贸易强国的标准仍有不小差距。一是出口商品竞争力不够强,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自主营销渠道以及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益的出口产品不够多;二是企业国际竞争力不够强,组织化程度高、市场占有率高的跨国公司不够多;三是行业组织协调能力不够强,在国际上有影响、行业内有威信的商协会组织需进一步增强专业性和权威性。因此,推动我国对外贸易从大国向强国的转变,必须通过外贸方式的结构性转变来实现。
  
  二、实现对外贸易发展模式创新的有效对策
  1.创新对外贸易立法,不断提高法制意识
  2008年金融危机暴露出我国外贸品质和效益不高、结构不平衡、贸易方式存在局限、资源环境制约和贸易摩擦加剧等问题。作为主导部门,政府必须深入调研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变化情况,持续深入抓好对外贸政策的调整完善,突出关税和非关税政策、贸易方式政策、进口政策、服务贸易政策等方面的政策调整更新,并构建出我国对外贸易法律的总体框架和体系,解决我国外贸立法的根本性依据。一要积极借鉴国外贸易立法的成功经验,促进我国外贸立法与国际贸.易法律的并轨;二要立足我国经济社会实际,探索建立可操作性强的对外贸易管理相关法律、规章制度;三要不断建立和完善贸易担保制度;四要逐渐推行普及国际贸易各个领域的行内通行惯例,实时纠正贸易行为和不当做法。
  2.深化转变招商思路,有效提高外资利用的质量效益
  坚持遵循优化结构、丰富方式、拓宽渠道、提高质量的发展思路,把利用外资同提升国内产业结构、技术水平结合起来,注重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智力资源,鼓励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中心,借鉴国际先进管理理念、制度、经验,促进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要进一步完善外商投资产业目录,鼓励外资投向高新技术、节能环保、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和中西部地区。要扩大金融、物流等服务业对外开放,大力发展服务外包,稳步开放教育、医疗、体育等领域,不断提高各行各业国际化水平。
  3.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促进外向型经济跨越
  我国招商引资规模总量位居世界第一,但对外投资很少。截至2010年底,国内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累计2600亿美元,仅相当于引进外资的16.6%;虽然已有43家企业进入全球500强,但拥有核心竞争优势的寥寥无几。因此,促进对外贸易转变就要稳步实施优势企业“走出去”战略,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支持,简化审批手续,发挥优买优贷等支持大型成套设备、技术对出口的带动作用,为符合条件的企业和个人到境外投资提供便利。要鼓励企业积极有序开展跨国经营,发展海外工程承包,扩大产业国际合作,积极开展有利于改善当地民生的项目合作。要逐步发展我国大型跨国公司和跨国金融机构,加强对外投资的宏观指导,做好海外投资环境研究,强化投资项目的科学评估,完善跨部门协调机制,健全投资促进和保护机制,帮助抵御跨国投资风险。
  4.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攀升
  我国拥有自主品牌的出口产品只有10%左右,在世界百强品牌价值排名中我国企业则无一入选。出口产品的90%依靠“贴牌”,越是高技术和高附加值产品,越被外企垄断,国内受益越少。为此,政府应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制,实施激励自主创新的各项政策,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改善信贷服务和融资环境,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人才在自主创新活动中的关键作用;另一方面,国内企业应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自主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5.增加教育科研投入,促使“人口红利”质量转变
  目前,我国部分地区“用工荒”的出现带动了普通工作者工资的上调,从企业角度看,当前正面临国际竞争加剧、生产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要化“危机”为“契机”,就要全面改革调整低收益的生产模式,迫使企业从旧的发展模式中转变过来,提高产品附加值,激发了他们自我创新的能力。高校和科研院所作为培育基地,要注重发挥好教研本位作用,更好的为企业提供技术人才支持。要不断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学习借鉴采用美国式研究基金体制,提高资金利用效率,达到产学研销的密切结合,切实为提升国内产业和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作出贡献。
  6.推进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强化人民币汇率弹性
  我国从2005年7月21日起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几年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有序推进,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当前全球经济逐步复苏,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进一步巩固,经济运行已趋于平稳,有必要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建议采用意愿结汇制,单位和公民对持有外汇可以在任何时间,按当时汇率兑换。商业银行的周转外汇额度,应该扩大,甚至可以采用自主决定的方式。这样可以藏汇于民间减少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提高以后向自由浮动的转变可行性和安全性,不断繁荣外汇市场,持续增强外贸企业出口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高梁.产业升级的关键是技术创新――技术创新重在通盘规划和协调[J].绿叶,2008年;12
  [2]郭印,王敏洁.国际低碳经济发展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J].改革与战略,2009;10
  [3]中国经济转型理论的重大创新.https://www.省略.红网,2010;03-25
  [4]赵晓.转型抑或毁灭[J].宁波经济(财经观点),2011;04
  [5]叶檀.中国经济结构性调整正“闯关” [J].中国外资,2009;01
  [6]范越.出口型企业在新经济形势中如何实现转型[J].中国集体经济,2011;10

标签:对外贸易 模式 创新 经济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