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700字生作文 > 正文

“西三角”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辐射力的比较与启示:西三角地区

时间:2019-02-0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内容提要:研究区域中心城市经济辐射力对于周边地区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对“西三角”中心城市对陕南经济辐射力的比较,发现对陕南整体而言,西安对陕南的经济辐射强度最大,重庆次之,成都最弱;分开来看,西安对商洛的辐射最强,汉中、安康较弱;而成都对汉中、重庆对安康的经济辐射也十分有限。因此,建议汉中、安康要积极主动融入关中经济圈;汉中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实现内源式突破发展;对陕南可以考虑优先发展商洛带动陕南整体发展,与此同时,要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改善“西三角”交通条件。
  关键词:经济辐射能力;断裂点理论;“西三角”经济圈;陕南
  中图分类号:F12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12)01-0009-04
  
  经济辐射力是指城市对周边地区的综合影响力和发展带动力,是城市之间保持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基本运动形式。相对一般城市而言,区域中心城市具有更为明显的辐射效应,其经济辐射力主要体现在城市综合经济实力、产业结构、企业规模、基础设施、开放活力与科技水平等方面对周边地区的覆盖范围。研究区域中心城市经济辐射力对于周边地区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由重庆、成都、西安三大区域中心城市为主构成的“西三角”经济圈,概念一经提出就引起社会强烈关注,其原因正在于这一战略的经济辐射意义。按照这一战略构想,先由重庆、成都、西安三大区域中心城市实施点辐射构成经济圈,再由经济圈实施面辐射,最终实现西部地区整体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全国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本文以“西三角”经济圈中的欠发达地区陕南为例,研究三大中心城市对该地区的经济辐射,以期对该地区制定经济战略提供指导作用,同时对其他地区提供有益借鉴作用。
  一、经济辐射力理论回顾与述评
  辐射本是一个物理学概念,它是指高能量物体与低能量物体之间通过一定的媒介相互传递能量的过程。1931年赖利(W.J.Reily)根据牛顿力学万有引力理论,首先提出了“零售引力规律”。1949年康弗斯(P.D.Converse)发展了赖利的理论,提出了断裂点理论(Breaking Point Theory),该理论认为中心城市可以对周边地区产生影响,并且这种影响会随着两地之间距离的增大而逐渐衰减。这种影响可以称之为辐射力。断裂点理论(模型)一经提出,就被广泛运用于城市间相互作用的研究,成为城市经济辐射研究的一个主要分析工具。根据这一理论模型,我国学者也对我国的城市经济辐射力问题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例如,陶海洋(2001)以断裂点理论分析了上海、南京对镇江的经济辐射力[1];冯德显(2006)等人以断裂点理论分析了郑州市的经济辐射范围等[2]。此外,国外的城市中心地理论、增长极理论、点轴开发理论等,因为较好地解释了城市经济辐射的模式,也被我国学者们多次引用。如蓝树江(2003)以“点轴”理论分析重庆中心城市对农村的辐射路径;徐晓红等(2005)以“点轴”理论分析泛珠三角的经济辐射发展模式的特点等[3]。
  除了以城市断裂点理论研究城市经济辐射力以外,国内对经济辐射力的研究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城市经济辐射力的指标体系研究。如冯德显等人(2006)结合断裂点模型,提出了以经济综合、产业、企业、科技、开放、人力资源和基础设施7大指标为一级指标,对郑州市的城市辐射力现状进行了分析等[4];二是城市经济辐射力的评价方法研究。从已有的研究文献来看,大多数的城市经济辐射力的评价方法都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三是城市经济辐射力的影响因素研究。现有成果表明,影响城市经济辐射能力的因素很多,如陈田(1987)认为城市经济影响能力取决于城市投资集聚能力、经济的水平状况以及市场集聚规模和技术等[5];梁斌、孙久明(1991)认为城市空间辐射能力的强弱与城市功能、人口、规模以及对外联系便利程度等因素呈正相关,而与城市之间的距离呈负相关等[6]。
  从现有文献来看,对我国城市经济辐射的研究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理论创新力度不足。我国大多成果的理论基础与方法体系基本上都源于西方,缺乏基于中国国情的城市经济辐射力理论模型。而西方主流的理论模型多建立在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基础之上的,直接应用于处于转型经济中的中国城市有待商榷[7];二是缺少中心城市对某一周边地区的辐射力研究。多数现有成果的研究对象是中心城市,而不是周边地区,但事实上以周边地区为对象进行研究更具实际意义;三是缺少对中心城市辐射力的比较研究。大多成果是针对某一单一区域中心城市经济辐射力进行的研究,这种研究对周边某一地区制定接受辐射的对策缺乏针对性和对比性。
  二、“西三角”经济圈与陕南经济发展的关系
  (一)地理位置决定“西三角”经济圈中心城市对陕南经济必有辐射拉动作用
  “西三角”概念最早可追溯到2003年,是以三峡工程的逐步建成为契机而提出,当时并未包括西安为中心的关中经济圈。2009年全国两会期间,重庆代表正式提出打造“西三角经济圈”的概念,建议重庆经济圈、成都经济圈以及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三地进行联合,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共同打造中国经济第四个增长极。此时的“西三角”,是以重庆、成都、西安三各中心城市为制高点,覆盖三中心城市周边地区的“西三角”经济区[8]。
  图1 “西三角”经济圈示意图
  经济圈总面积22万平方公里,人口1.18亿, 2010年经济总量达2万多亿元,约占西部经济总量的40%以上,是我国西部最具实力和发展潜力的区域,包含约50座城市,纵跨西南西北地区,覆盖两大经济带及川北、川东、渝北及陕南地区,具有“承东启西、跨越南北”的战略价值。如图1所示,由于陕南地区直接位于“西三角”经济圈的腹部,汉中位于成都至西安的直线连线上,安康、商洛位于重庆到西安的连线上,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缘优势,决定了“西三角”经济圈中心城市对陕南经济必有辐射拉动作用。
  (二)积极接受“西三角”经济圈中心城市辐射有利于实现陕南经济突破发展
   陕南三市面积占全省近34%,人口占22.8%,但2010年的GDP总量仅占全省的11.1%,地方财政收入仅占全省的6.6%,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比全省平均低2 000多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低500多元,是我国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之一。多年来陕西省政府提出的“陕南突破发展”目标一直难以实现。究其原因有三:一是地理位置封闭,陕南北有秦岭,南有巴山,两道天然屏障妨碍了与关中和川渝两大西部经济带的密切交往,使其长期处于封闭发展状态。即使现有的交通条件,也没有根本改变这一状态;二是思想观念保守,长期以来由于与外界交往少,陕南从民间到官方思想一直比较保守,不愿冒险小富即安的小农意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为官理念在陕南根深蒂固,严重妨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三是工业基础薄弱。陕南三地除汉中工业基础较好外,其余两地基本上没有成规模工业企业,即使中小企业数量也少于周边同级地区。因此在这种背景下,积极融入“西三角”经济圈接受中心城市辐射,才有可能实现交通的突破、观念的突破和工业的突破,最终实现陕南经济的整体突破发展。
  (三)陕南经济突破发展是“西三角”经济圈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的前提
   打造“西三角”经济圈的战略意义在于使其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成为西部经济增长的引擎,对西部地区增长起到重要拉动作用,为全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提供新的动力。这一目的能否实现,陕南经济能否突破至关重要。一是只有陕南经济突破发展才能使西三角经济圈连成一片,中间不会出现经济断裂带。纵观国内外发展成功的经济圈,不管是伦敦经济圈、东京经济圈,还是我国的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圈,这些经济圈中间都没有经济断裂带,没有发展盲区,因此,“西三角”经济圈战略能否顺利实施,一个关键的突破口就是陕南经济的突破;二是只有陕南经济突破发展才能使“西三角”经济圈的经济总量上升至全国经济第四极的水平。目前,我国提出打造第四增长极的地区不限“西三角”经济圈,还有大东北经济圈、北部湾(广西)经济区等,“西三角”经济圈如想顺利成为第四极,进入国家规划获得国家政策支持,则必须在经济总量上达到第四的位次,而这一指标的实现,必须有经济圈内落后地区的配合和支持。
  三、基于断裂点理论的“西三角”中心城市对陕南的经济辐射能力测度
  (一)断裂点理论模型
  断裂点理论是目前城市经济辐射研究的主要分析工具,该理论认为城市对周围地区的影响力与城市规模成正比,与城市距离成反比。两个城市区域影响的分界点叫做断裂点,在此点辐射力达到平衡。断裂点的计算公式为:
  D?A=D??AB/(1+M?B/M?A)
  其中:D?A为断裂点到A城市的距离,D??AB为两城市间的距离,M?A为起点城市的规模,M?B为终点城市的规模。
  利用上述断裂点公式,通过计算某城市与周边城市的断裂点,然后把该城市周围所有的断裂点连接起来,就可以确定该城市的辐射范围。计算出中心城市到断裂点的距离以后,还可以通过计算断裂点处的场强来衡量某城市在该分界点处的辐射力大小。断裂点处场强的计算公式为:
  F??AK=M?A/(D??AK)?2
  其中:F??AK为A城市在K点处的辐射力大小。D??AK为A城市到K点处的距离,M?A为A城市的规模。
  (二)“西三角”中心城市对陕南辐射能力的测度
  城市规模和城市间距离是决定城市经济辐射能力的两大主要因素。实践中,采用某一单项指标(如人口)代表城市规模往往导致结论失准,难以准确把握城市辐射范围。因此,本文借鉴前人成果采用人口(具体指非农业人口数)和GDP总量的几何平均数作为城市规模M?A和M?B。本文中,根据2010年各地统计年鉴,西安市的非农人口是370.66万人,GDP总量3 241.49亿元,则其城市规模为1 096.13;成都市非农人口是529.5万人,GDP总量5 551.3亿元,则其城市规模为1 713.61;重庆非农业人口1 107万人,GDP总量为7 894.24亿元,则其城市规模为?2 956.12。由于城市经济吸引范围主要是沿交通线展开的,所以本文选择城市间的交通距离(公路或铁路距离)代表D??AB。然后,再运用断裂点公式计算指标D?A,测度三中心城市在不同方向上到断裂点的距离,运用断裂点处的场强公式计算指标F??AK,度量各城市在不同方向上断裂点处的场强。最后得出“西三角”三大中心城市与陕南三市之间的断裂点及场强如表1所示。
  (三)“西三角”中心城市对陕南经济辐射能力的比较
  根据以上计算,可以得出西安、成都、重庆三中心城市对陕南的经济辐射强度折线图,如图2所示。从表1、图2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图2 三个中心城市对陕南的经济辐射强度
   (1)就三个中心城市对陕南整体而言,西安对陕南的经济辐射强度最大,重庆次之,成都最弱。西安对陕南的辐射总强度(西安对陕南三市辐射强度之和)为0.2146,分别是重庆的6.41倍,是成都的8.65倍。可见,对陕南三地目前的经济辐射仍以西安为主;
   (2)就三个中心城市对陕南各城市而言,商洛接受的辐射强度最大,安康次之,汉中最弱。商洛接受的总辐射强度(接受三个中心城市辐射强度之和)为0.1504,分别是安康的?2.40倍,汉中的?2.51倍,其中商洛接受西安的辐射强度是安康?3.40倍,是汉中的4.27倍。但是,商洛接受重庆与成都的辐射微乎其微,而汉中却能接受来自成都的一些经济辐射,安康则可接受来自重庆的一些辐射,尽管其辐射强度比较小。
  四、比较后的启示
  (一)陕南短期内不要对“西三角”中心城市中的成渝寄予太高期望,要积极主动融入关中经济圈
  如前文分析,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西三角”经济圈必将对陕南经济产生辐射与拉动作用,但通过三个中心城市对陕南三市经济辐射的比较研究,笔者以为,短期内在“西三角”交通提交没有大突破的情况下,成渝地区对陕南经济辐射仍将十分有限。其原因有四:一是陕南距离成渝较远。与安康相比汉中距离成都较近,但也近乎500公里,远于其与西安260公里的距离,前者近乎后者的2倍。与汉中相比安康距离重庆较近,但也在500公里以上,是其到西安距离的2倍还多。因此,从距离上看,陕南接受成渝经济区的辐射比较困难;二是陕南与川渝之间被大山所隔。汉中到成都之间、安康到重庆之间均为巍巍巴山,山峰大部分海拔2 000米以上,自古就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一说,虽然目前有公路、铁路相通,但大山仍不仅隔断了两地人文之间密切联系,更妨碍了工业的发展、产业的协作;三是陕南与川渝分属三个行政区域。由于行政隶属关系不一,在现行行政考核体系下,陕南接受川渝经济辐射可能是一厢情愿,川渝政府未必热心;四是陕南的产业定位与川渝差异较大。受南水北调水源涵养地的生态约束,陕南重点发展的是生态产业,这与以工业为主的川渝地区产业完全不同,因此接受辐射的效果将大打折扣。综上,汉中、安康短期内不要对“西三角”寄予太高的期望,要接受成渝的辐射,但更要积极主动融入关中经济圈。
  (二)接受“西三角”中心城市总辐射最弱的汉中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实现内源式经济突破发展
  在陕南三市中,汉中的工业基础最好,解放初期到改革开放以前曾经是陕西第二大工业城市,目前初步形成了以机械装备制造、医药化工、冶金建材、烟酒食品、军工等五大产业为支柱、多门类的工业体系。但由于地域劣势,难以接受三个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加之其他原因,近年来汉中经济发展速度在陕南三市中一直处于末位。根据对2001年西部大开发以来陕南三市GDP总量数据,可以得出三地GDP在陕南总量中的占比,如图3所示。由图可见,三地中,商洛的占比在逐年上升,安康基本保持不变,而汉中的占比在逐年下降。因此,在上述背景下,汉中必须要有一种新的思路改变这一困局。笔者以为,由于受地域限制和生态约束,汉中要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实现内源式发展突破,最终实现在陕南和全省的均衡发展。一是争取将汉中变为国家级绿色产业示范基地,获得国家生态产业发展资金和政策,将南水北调水源地这一国家级的制约变成突破发展的机遇[9]。另外,要争取中央和省上支持,积极推动更多的汉中本地企业上市,通过上市融资,解决发展循环经济与生态产业的资金难题;二是大力解放思想,以观念突破作为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既要激活民间资本和民营企业的创业意识和活力,更要激活政府服务的效率与水平以及为民谋利的发展意识,使能者上庸者和不作为者下。
  图3 西部大开发以来陕南三市GDP在陕南总量中的占比
  (三)要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改善西安至重庆、成都的交通条件,提升对汉中、安康的经济辐射强度
  尽管前文分析认为目前成渝经济区对陕南的经济辐射强度较小,但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和国家战略角度看,“西三角”经济圈最终将会形成,对陕南的辐射,特别是对汉中、安康的辐射也必将逐步增强。因此,立足长远,陕西省要积极联手重庆、四川争取国家政策尽快改善西安至重庆、成都的交通条件,提升对汉中、安康的经济辐射强度,使西三角经济圈早日形成。目前,西城高铁已经开工建设,但西安到重庆的高铁还在勘探设计中,安康到重庆的高速公路也还在建设中,如最终开工建设,三地将形成一日即可周游一圈的“铁三角”及陆上高速公路和铁路客运专线“三小时经济圈”。
  (四)促进汉中、安康互动协作发展,按照循环经济模式大力发展工业,尽早形成汉江工业走廊
  汉中、安康两市在“西三角”经济圈中虽地处腹地,看似可以接受三地辐射,实则左右不顾,因此,两兄弟城市如能抱团发展也未必不是良策。如联合争取国家生态经济补偿资金,联合争取成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联合开发生态农业,联合宣传旅游产业,联合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条等。对此,陕西省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促进汉中、安康互动协作发展,按照循环经济模式大力发展两地工业,尽早形成汉江工业走廊
  (五)要重新审视陕南三市突破发展的地域顺序,可优先发展商洛通过线面推进带动陕南整体发展
  自2006年陕西省省政府提出“关中率先发展、陕北跨越发展、陕南突破发展”的全省协调发展思路以来,陕南一直没有“突破”。其原因固然与陕南的资源禀赋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但也不能排除至今对陕南如何发展政府还没有一个明晰的思路,这其中包括明确发展的难点与突破口、率先突破的产业、率先突破的区域等。笔者以为,必须重新审视陕南三市突破发展的地域顺序,由于商洛在三地中具有接受西安辐射的绝对地域优势,而且商洛的一部分县区已经被规划到关中―天水经济区中,因此,可以考虑优先发展商洛,通过线、面推进带动陕南整体发展。
  基金项目:本文获陕西省教育厅课题“关中-天水经济区与陕南经济互动发展研究”(课题号11JK0079)项目资助。
  参考文献:
  [1]陶海洋.浅议增强中心城市辐射能力及其主要途径[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1,(04):24-26.
  [2][4]冯德显,贾晶,巧旭宁.区域性中心城市辐射力及其评价―――以郑州市为例[J].地理科学,2006,(03):266-272.
  [3]徐晓红等.泛珠三角经济辐射发展模式探析[J].宜春学院学报,2005,(01):27-29.
  [5]陈田.我国城市经济影响区域系统的初步分析[J].地理学报,1987,(04):308-318.
  [6]梁斌,孙久明.从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理论看浦东、浦西的协调发展[J].财经研究,1991,(01):31-35.
  [7]雷朝阳,陈永秀.我国城市经济辐射力研究综述[J].广西社会科学,2010,(01):52-55.
  [8]吴晓蓉.西三角经济圈:一个文献综述[J].改革,2010,(03):152-155.
  [9]张宝通. 十二五:陕西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大思路[EB/OL].2010-06-01.
  [作者简介]何龙斌(1970―),男,陕西理工学院管理学院管理工程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区域产业经济。
  [收稿日期]2011-10-01
  责编:黄晓梅;校对:芙蓉

标签:辐射力 中心城市 启示 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