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备考辅导 > 正文

论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似舟山群岛为例_舟山群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时间:2019-01-2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在特定地域和人群中世代相传的艺术性文化成果,它以独特的绘画、音乐和文学等艺术方式表现人们的精神心理、文化传统和技能创造,有着很高的艺术和文化价值,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构成。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和发展环境急剧变化,令人担忧,地方高校将在本土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中起到重要作用。
  一、文化关联
  地方高校隶属省市管辖,与地方关系密切,从文化联系的角度看,地方高校与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多重紧密的文化关联。首先表现为与本土文化的多重联系性。地方高校深受本土地域文化的长期熏陶,其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时时影响着学校的运行和发展,不仅在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中体现本土文化特色,也会在师生的思维习惯、文化表现和审美取向等文化心理上打下一定的本土文化烙印,显示出两者的关联性,使地方高校自然地亲近本土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次表现为与本土优良文化传统精神的相通性。地方高校是发扬中华文化传统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也是本土优良文化传统的坚定守护者;而本土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特定地域民众创造智慧和艺术才能的结晶,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鲜活传承着丰富的本土地域历史文化,深深蕴涵着本土优良文化传统精神。再者表现为与本土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连性。地方高校熟悉本土文化历史和传统,有不少教师本人就是本土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人、传承者和研究者,人才多,力量强,并对其怀有挚爱情感,是一支保护和传承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力量,他们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使本土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大学校园,让年青一代逐渐感受、了解和喜爱它们,使之代代相传。
  舟山群岛是中国最大的群岛,汇聚了我国海岛海洋文化的大多数类型,其中舟山锣鼓和舟山渔民画是深受人们称誉的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舟山锣鼓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源于舟山渔民航海中的敲锣报信,后发展成为大套复多段吹打乐,明代时已在舟山群岛流行,清代展复后渐盛。始称“三番锣鼓”,采用“将军令”中的“三番锣鼓”旋律,分为“粗打”和“细打”。“粗打”用唢呐伴锣鼓,“细打”以二胡、笛子伴锣鼓。每当逢年过节、迎神赛会、生产丰收时,舟山渔村中都要演奏,以乐庆祝。舟山渔民画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从海洋文化中提取素材,不拘泥于学院派的规范程式,想象丰富,色彩斑斓,趣味独特,以造型上的夸张、随意和创作上的精微形成强烈反差,从而加强了对比中的和谐。同时,创作者不自觉地把中国文化“天人合一”、“天人协调”的哲学思想与精神,转化为“人海和谐”的心态,并把这种心态渗透于绘画之中,使之更具神话色彩和无限的想象力,是显示舟山渔民审美特质的一种文化成果,在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林中独树一帜,积淀着丰厚的东海渔区的优良文化传统。由此可见,舟山群岛的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蕴涵着深厚的中华民族精神,体现了吴越文化的优良传统,与浙江尤其是舟山市地方高校有着密切的文化渊源联系,也是所在地方高校进行文化教育和文化建设的形式载体。
  二、保护措施
  地方高校应把课堂教育作为传承的实施手段,促使本土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发展。
  1 思政教育与文化遗产教育相结合。充分挖掘思政教育与民间文化的结合点,树立传承与弘扬的意识,承担起保护、抢救、挖掘民间艺术的责任,使大学生在学习中增强热爱本土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例如舟山渔民画反映了舟山本土的文化,是舟山渔民心灵的再现,是大海般坚忍不拔的精神体现,是纯朴的渔民兄弟们自强不息、吃苦耐劳的品质的显现。本土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思政课上渗透,体现了“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指导方针,是地方高校“非遗”教育的有益尝试,也是思政课的教学创新,同时又是提升大学生道德素养的有效方法,也是提高学生审美水平的新途径。
  2 专门选修课的普及和强化。根据本土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特点,构建特色课程模块,编写特色校本教材。在讲授的过程中根据其专业特点选取不同的角度进行不同程度的渗透,并采用以鉴赏为导向的形式,增加学生们的感性认识。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理论研究。地方高校应在校内设立专门的本土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机构,收集民间素材,编辑历史资料,加强基本理论研究,总结创作规律,提升美学内涵,指导保护和传承。如位于舟山群岛的浙江海洋学院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所和海洋文化研究所,对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多角度研究,定期聘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授课,开展学术交流活动,鼓励教师申报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方面的科研项目,不断提高教师相关的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针,形成一支结构优良、规模相当,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导的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师资队伍。
  4 建立渔民画传承基地。地方高校应合理开发利用现有的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例如近年来舟山群岛老一代渔民画家不断老化,而随着生活方式的不断都市化,渔民画新生代画家出现断层,舟山渔民画逐渐远离了海洋,远离了传统文化,从而制约着渔民画的传承与发展。因此,舟山渔民画创作亟须形成一支以带头人为核心、艺术骨干为支撑、广大爱好者为主体、青少年爱好者为后继力量的渔民画创作队伍。学校可以联手政府文化部门,建立渔民画传承基地,聘请渔民画代表人参与基地运作,不断丰富渔民画的艺术形式,多出成果,多出精品成果。同时,定期进行展示,在重要的文艺活动或节庆活动中唱主角,通过对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及推广,成为地方高校的标志性文化,使原汁原味的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与传承发展。
  5 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由于民间文化的根在民众生活之中,应该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深入生活,进行调查研究是十分必要的,这在高校已经形成了传统。可以深入渔村,让大学生亲近民间乡情,体验普通民众生活,感受民俗风情,在考察、调研乡土文化中收集第一手材料,了解民间民俗文化的魅力,向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学习。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锻炼创新精神,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促进本土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
  高校大学生是文化艺术传承者,因而对他们进行民族民间文化教育至关重要。地方高校承载着地方文化建设责任,理应通过对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为建设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标签:舟山 为例 群岛 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