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备考辅导 > 正文

[一部歌曲史的歌词大集成] 集成吊顶史

时间:2019-01-2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从一个词作家作品的零星发表到一个词作家作品的结集出版,是中国歌词编纂史上的第一步。从一个词作家作品的结集出版到众多词作家作品集的汇编,是中国歌词编纂史上的第二步。从众多词作家作品集的汇编到打通歌曲史的歌词作品选集,是中国歌词编纂史上的第三步。金波名誉主编、晨枫主编的《百年中国歌词博览》(以下简称《百年》)的出版,正是将中国现代歌词的编纂推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即第三步。该书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具有特色或者说创新。
  一是歌曲视角。歌曲作为综合性的音乐艺术,在其创作活动中,其音乐性的作曲与其文学性的作词是可以相对区分的两个部分。所以有专门的作曲家,也有专门的词作家。词作家不能替代作曲家的工作,不是每首歌词都有谱曲演唱的必然。所以,词作家暂时撇开谱曲的考虑,以自己作为著作权的持有者,以自己的歌词作品作为著作内容,即出版单纯文字性的歌词作品集,便成为了自然而然的事情。过去中国现代歌词的编选和出版,特别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大量词作家的创作专辑的出版,基本上是这种逻辑的反映。不过,歌词集的这一类型并不是歌词编纂的全部,它也不是完美的。歌词如果不被作曲家谱曲、又被歌手演唱与歌众传唱,而单纯供给读者的书面阅读,毫无疑问,其魅力将打折扣,其歌词集的价值也将打折扣。“音乐这种诉诸听觉的时间艺术严格地制约着它的歌词”。歌词的生命属于歌曲,歌词的魅力也属于歌曲。如果反过来,歌词着眼于歌曲,着眼于听觉艺术,歌词集编选在歌词文字之外再综合曲调创作、歌曲表演、歌曲传唱的考虑,那么其魅力和价值将可能大幅提升。《百年》虽也是文字性的歌词作品集,但由于贯穿全书的歌曲视角,使该书在文字的价值之外,又被赋予了音乐的生命、歌唱的魅力。苗菁负责的近现代卷入选歌词“以曾经传唱过的为上”,毛翰负责的当代卷“歌词的选择,主要以谱曲、传唱后在社会上所产生的影响为依据”,傅宗洪负责的港、台及海外卷遵循“‘质量’与‘流行’的原则”,主要收录“‘通俗歌曲’的歌词文本”。同时,该书在每首词作的后面,还附有各个编选者执笔的简要注释。这些注释除了第三卷主要是文学性的赏析之外,其余两卷均是有关于歌曲音乐性的情绪、风格、内涵的赏析和关于歌曲创作、演唱、接受、传唱等内容的介绍,这些无疑都大大增强了《百年》一书的音乐感、歌曲感。因此可以说,《百年》作为一部百年中国的歌词集,唤起的会是一部关于百年中国歌曲的绵长记忆。
  二是历史意识。以往的歌词编纂,包括一个词作家的歌词集和多个词作家的歌词集的汇编,一个很大的遗憾就是历史感的不足。任何艺术都是历史的存在,一代有一代之歌曲,一代有一代之歌词,歌曲艺术有“史”,歌词艺术也有“史”。较之以往,《百年》一书一个很大的突破即是它的历史意识。该书主要以时间顺序编选。第一卷从20世纪初到新中国建立前夕,“作者以其出生先后为序”,“每位作者的作品,则按照作品创作时间的先后排列”。第二卷选录20世纪下半叶中国大陆的歌词,“歌词的排列以歌曲问世的时间为序”,目的是“让读者能从歌声中找回历史前进的大致脉络”。当然,第三卷由于港台资料收集的困难,所选“多数作品集中在70年代以后”,对从三四十年代内地延伸到港、台70年代以前的作品收录不够,而且作品的编排“不是按照历史的发展轨迹、作者的生卒先后”为序,所以“历史感的缺席便成为本卷的‘暗点”’。“歌曲是一门很独特的艺术,它往往能最直接地记录一个时代前进的脚步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历史价值应该是歌曲艺术的重要价值,它因之也成为了《百年》一书出版价值的重要体现。在《百年》中,中国现代歌词的历史轨迹与发展阶段,各类型歌词的发生、发展、兴盛与衰落,各歌词体式的此消彼长与兴衰更替,各时代的音乐风尚与歌声潮流,各歌曲歌词的时代背景与文化背景等等,都通过其中时间顺序的编排反映出来。同时,在该书各卷歌词作品的文字注释中,也常有关于歌词歌曲作者、创作年代、创作背景、演唱情况、传播情况、影响效果等内容的介绍,这一切都增强了歌词作品的历史感和时代性。而由于《百年》编选的历史意识,使得《百年》超越了一般作品编选的平面化,而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史料性和学术性。其实,《百年》一书的编选者都是歌词界的研究专家,都有重要的歌词研究成果问世。其中晨枫有《中国当代歌词史》出版,苗菁有《中国现代歌词流变概观》出版,《百年》一书与此两著形成歌词史和歌词选的呼应之势,其学术性和史料性的品格似乎一脉相承。
  三是着眼于全集的选本。《百年》一书不是全集,它也不可能编成全集。但它具有全集的大视野,是一部“博览”性的歌词大集。在时间上,它跨越从20世纪初中国近、现代歌曲的源头起到20世纪末的一百年,涵盖近代、现代和当代。在空间上,它以中国大陆为主体,覆盖到港、澳、台地区,并延伸及海外华人圈。在内容上,它包含500多位代表作家的近800首歌词,篇幅厚达700页80万字。该书对各时期、地域的歌词皆有所兼顾,对各类型、风格、流派的歌词亦有所兼容,对所编选歌词的文学性、流行性、音乐性也各有顾及,应该说,《百年》是迄今为止包含百年歌词作品的唯一选本。它具有类似于全集“全”的特点。但《百年》实际上只是一个选本。作为选本,它必然有所取舍。选谁,不选谁,选哪些,不选哪些,都是编选者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这也是很考验编选者的事情。对于冠以“百年中国歌词”的《百年》来说,不仅仅是编选工作的“无照可参”、“掘沙淘金”、“工程浩繁”,而且还要编选者拿出眼光、判断,做出选择。在编选过程中,如个人的好恶偏向、外部环境的因素等等,还可能干扰编选者的眼光、判断和选择。《百年》一书的编选者们也是凡人,生活在凡间,相信也遭遇了各种困惑和挑战,他们也遇到“一些令人费解的微词灌入耳中”。但从书中我们不难看到,他们克服了很多选本“随意选”、“被迫选”的弊端,牢牢把握住了《百年》所应遵循的竭力反映百年中国歌词全貌的基本方向。他们回到歌词本身,心怀歌词事业,是“几位极力想为中国的歌词事业做点什么的词门圣徒”;他们回到历史本身,从历史的实际出发,对歌词选编始终坚持“尽可能真切地保留歌词艺术对时代光谱与社会生活反映的原貌”。以反映歌词的历史为上,以反映历史的原貌为上,《百年》一书基本上呈现了“百年中国歌词”自身的原样性和丰富性。它以“全”立意,着眼全局,具有全集视野,成为了一部博览性的歌词大集。所以,无论人们对《百年》、对其中的作品评价如何、喜恶如何,《百年》一书都自有其不败之地和价值所在。如果硬说《百年》有何主观性,那也主要是学术性的,如各个学者在学术视野、治学风格、研究方法、价值尺度、研究视角、史料掌握等方面的层次和差异。
  归纳上述意见,概括为一句话:《百年》一书不失为一部以歌曲视角、具有历史意识、着眼于全集的关于20世纪中国现代歌词的大型选集。也由于《百年》一书编选的这个特点和定位,使得该书在供给一般大众阅读的价值之外,还具有了某种专业性的音乐学、歌词学的学术性和史料价值,是值得业余爱好者和专业人士共同拥有的。当然,《百年》一书也有不尽完美之处,如前所述第一、二卷与第三卷之间体例的不相协调,再如第二卷中有的作品并非原始版本,第三卷中作者与作品尚有差错等,都使得人们对它的质疑、批评在所难免。不过,《百年》一书基于上述主导性的特点和它的开创性,就应该值得肯定了。

标签:集成 歌词 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