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论文写作 > 毕业论文 > 正文

浅谈素质教育的“兴趣”和“思维力”:素质教育的三大任务是

时间:2019-02-1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此论文以阐述素质教育为核心,分别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思维力为出发点,依据教育学、心理学原理,针对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论述。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趣味性;刺激性;思维力;感性认识;标新立异
  
  幼儿的认知理念是以感情为主、理性为辅,在幼儿园开设语言活动课可以诱发、培养、发展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活动课应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要手段,使学生热爱语言学科,形成良好的语文素质,对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语言活动课应以培养“兴趣”为核心
  苏霍姆林斯基把非智力因素比作土地,而把智力比作种子,认为种子要在合适的土地上才会长好,才会有收获。幼儿的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品格等,它在幼儿学习的智力活动中起着定向、调节、维持、强化的作用,使智力因素不断发展。因此,要落实素质教育,培养非智力因素是前提,非智力因素中的“兴趣”是学习的先导,也是开展好语言活动课的关键所在。要使幼儿对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就要新颖、有趣、富有吸引力。我的做法是,活动课的内容设计、活动过程的设计等都力求突出趣味性,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要求幼儿每人每次说一句话,内容是我在家里或在学校里做了什么?前后两位同学相连不能超过半分钟,不能重复前面自己或别人所说的内容,否则将自己退出,幼儿对这些带“刺激”性的活动都兴趣浓厚,情绪高涨,积极参与。
  二、语言活动课应对培养“思维力”为目的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思维力、记忆力、想象力等方面,其思维力最为重要,智力的发展依赖于思维的训练,因此,要落实素质教育在语言活动课中培养思维力是目的。我的做法是:首先顺应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从具体的感性认识入手,引导幼儿在观察中进行分析比较,训练幼儿由具体到抽象,其次加强思维能力训练,让幼儿想得清楚,说得明白,再鼓励幼儿标新立异,发表独特见解。精心设计,巧妙安排,使学生创造思维的萌芽得到成长壮大,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细心观察田野的美景。第二步,画田野美景,借助手中的笔进行创造性的描绘,幼儿将自己亲手绘制的“田野美景图”参与班级动画展,老师和学生们一起评选出构思新颖、绘画能力强的孩子,并给予表彰。第三步,说美景,每位幼儿在小组内面对自己绘制的田野美景图,以画面内容为核心,说说自己看到的田野美景,然后每小组推选出演说较好的同学上台演说。这一系列的活动,不仅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兴趣,审美兴趣,而且学生在绘画构思演说的思路中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从而培养了幼儿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学》
  [2]《心理学》
  [3]《教学研究》

标签:浅谈 素质教育 思维 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