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材料作文 > 正文

课堂评价的多元化 [让课堂评价走向多元化]

时间:2019-01-1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过去,教学评价手段单一,评价只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新课标告诉我们:“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也是评价的主体。”在新课程理论的指导下,不少教师在课堂上尝试着把评价的权力还给学生,让学生实现由被评价者向评价者的角色转换。可是在学生的评价角色转换过程中,由于部分学生缺乏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意识和大部分学生评价不到位,使得不少以学生为评价主体的课堂效率低下,教学目标难以达成。因此,在评价主体多元化的课堂上,教师的引导与评价就显得更加重要。?
  
  【案例】?
  新学年的第二堂课,课题为《秦风•无衣》。这是一首秦国人民抗击西戎入侵的军中战歌。诗句大同而小异,在铺陈复唱中直接表现战士们共同对敌,奔赴战场的高昂情绪,全诗基调慷慨雄壮,很适合以此为例进行朗诵教学。而我所教的班级学生朗读水平一般,并且平时并不是很喜欢朗读。所以把我教学的重点定为:通过朗读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并且掌握一些基本的朗读技巧。?
  课堂上,我先请一名学生起来朗读。这名同学声音不高,读得也很平淡,没有什么气势。?
  读完之后,我没有让他马上坐下,而是面带微笑地问:“对于这次朗读,你的自我感觉如何?”?
  他一愣,继而红了脸:“还可以吧。”其他同学笑。?
  “具体哪方面还可以呢?”我追问道。?
  他抓了抓头,看着我笑,想了想,说:“没读错字,声音比较响亮。”?
  听了这样的回答,我会心一笑:“的确如此,但是这只是朗读的最基本的要求,作为一名高中生我们应该有更高的要求。”他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我继续问:“对于这次朗读你有遗憾的方面吗?”?
  “应该挺多的,一下子说不出来。”他声音不高,说得很诚恳。?
  “能不能再想一下,和平时同学的朗读比较,你觉得自己的朗读最缺少什么?”我继续问。?
  他想了想,说:“应该是感情。”?
  “好的,你先请坐,下面我们来听听其他同学对你这次朗读的看法。”我把目光转向全班。?
  “我觉得他的声音很好听!”有学生坐在位置上大声说,引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我笑笑说:“从音质的角度来评价朗读,这有一定的道理,但我觉得这仅仅是评价朗读的一个极为次要的因素。影响一次朗读成功与否的因素很多,我们可以试着从其他的角度来分析。”?
  接下来不少学生认真地陈述了他们的看法。?
  
  学生1:他虽然读得很清楚,但每一句的语气语调都是一样的,缺少变化。并且这首诗应该是一首军队歌曲,反应的是士兵的团结友爱、同仇敌忾,一定要读得有气势,他的朗读就缺乏这种气势。?
  学生2:我觉得朗读要把握一定的节奏,像这种四言诗应该是二二拍的,这点他读得不是很明显。?
  ……?
  最让我惊喜的是一位女生的发言:“虽然我也不认同刚才那位同学仅以音质评价这次朗读。但我也不赞同老师说的音质是评价朗读的一个极为次要的因素。其实不同的语段适合不同的音质去读,比如说这首诗就适合用略带沙哑的声音来读,这样可以更好地表现出行军打战的辛苦。”?
  听了这番话我,我又惭愧又惊喜,一时间找不到怎样的话来评价,我不由得带头给她鼓掌,在我之后,我听到学生的热情的掌声。?
  接着她的话题,我说:“按照你的看法,我们班谁最适合朗诵这首诗歌?”?
  学生七嘴八舌,最后达成共识,由全班男同学齐声朗诵,这些平时读书只是做做样子的男生,那天读得特别起劲,把《秦风•无衣》的那种备战气势读得得酣畅淋漓。?
  【案例反思】?
  新课标告诉我们:“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也是评价的主体。”根据这一理念,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教与学的活动之中,让学生实现由被评价者向评价者的角色转换。案例中,我把评价的权利交还给学生,采用学生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办法,引导学生更好地朗读课文。这堂课之后,班级里很多学生朗读的兴趣提高了,早自习读语文的学生也多了。最让我惊喜的是,这样的形式唤醒了大部分学生的自我反省意识,在后几堂课的一些讨论中学生对自己优缺点的认识变得全面、客观。?
  但从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在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时,也遇到一些新的问题,如案例中的那个男生,让他评价自己的朗读,他就害羞,对自己在朗读方面的优缺点缺乏深刻的认识;大部分学生只能用“好”“不好”“不错”等简单的词对同学的作文进行评价。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学生由于缺乏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多元评价意识。一旦让他们进行自评或他评时,往往无所适从。另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对评价的方法不了解和认知水平的有限。所以,他们在自主评价的过程中会犯各式各样的错误。他们陈述的看法也许会有些离奇,有时会朝着错误的方向去评价;他们的评价语言显得稚嫩单薄;甚至他们的态度有时也会不端正。总之,在评价主体多元化的课堂上,学生存在着“不敢说”“不好意思说”“不知道说什么”和“不知道怎样说”的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教师该如何应对呢?结合案例,笔者有如下启发: ?
  
  一、 提供评价机会,以鼓励为主,使学生乐于成为评价主体
  ?
  学生“不敢说”“不好意思说”等问题主要是因为说得不多。所以教师要多创设情境,为每个学生提供积极评价的机会。不仅提供机会,教师还要多采用激励性语言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学生的发言,学会放下教师的架子,学会少“讲”多“听”,尽量挖掘他们话语中的闪光点,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在老师的激励下,学生才会在课堂上敢说,敢议,敢评。案例中,如果我不采用激励的方法而是任由学生发挥的话,学生主动参与评价的积极性会减弱,我想,最后教室里一定会变得安静。那么,我将听不到学生的精彩评价,更听不到学生充满激情的朗读。而学生也不能在互评中相互学习。?
  
  二、 注重教师引导和评价的实效性
  ?
  打造主体评价多元化的课堂,首先教师要教会学生评价的方法。引导他们如何正确地评价。教师要耐心地听取学生的发言,当学生的评价只有结论没有理由时,要引导学生说出为什么,使学生的评价变得有理有据;当学生的评价存在偏差时,不能够马上以自己的看法为权威对学生的观点进行否定,也不是不言不语,任由学生朝错误的方向走,而是和学生展开平等的对话,在学生相互的讨论中达成正确的共识。像这样的引导,既交给学生一定的评价方法,又培养学生自我评价与客观评价他人的能力,又能使学生在评价中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改正错误和缺点。?
  总之,我们要善于搭建学生自主评价的舞台,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学生评价老师与教师引导、教师评价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评价的主体,让评价主体多元化的课堂更具活力。

标签:多元化 课堂 走向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