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材料作文 > 正文

广东卷(3篇)_广东卷德庆篇

时间:2019-02-2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大千世界,“原点”无所不在。“原点”可以是道路的起点,可以是长河的源头,可以是坐标的中心,可以是事物的根本……
  请以“回到原点”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含标点符号)。
  【考题解析】
  根据北京大学曹文轩对高考作文题的评价标准:“题目的发挥的空间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过大的弊端就是什么话题都可以往里放,过小就是有些高手不能施展他的思想和才华。”这一道作文题秉持了广东多年来高考作文命题既有开放性,又有适当的限定性的一贯特色,是一道既紧扣时代脉搏和主流文化,又务实有区分度的好题。
  正如导语所言,大千世界“原点”无所不在,这就为考生拓宽了写作的空间。那么,“原点”究竟是什么?它的本意是指出发的地方,导语里的“原点”,都是其比喻义。“回到原点”这是一个动宾结构的词组。“回到”,指返回并到达原来所在地方,或(情况发生变化后)恢复到原来状态。“回到”,就要求考生根据自己的成长与认知来说话,避免不着边际任意发挥。
  这个原点考生很容易联想到人世间的真善美、纯自然的环境、淳朴的民风等等,那么,与此相关的主题就范围更广了。
  考生在准确把握了题目的含意之后,作文时选取的角度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考生可根据自己的独特感受选择一个最佳角度来写作,这些角度可以是:自然环境回到原生态;人性回归本真;道德回归真善美;个人迷失后,如何找回自己本来的位置;物质丰富的今天,人的精神和道德应该回到本真的状态;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保持正直、善良、奋斗的进取之心;经历沧桑岁月,历览世事变幻,回归本真,再次回到原点;做一件事,遇到挫折后回到起始处,思考原因找出解决方法,进而上升到人生抉择,如果遇到人生逆境的时候,应该回归初始阶段谋求突破;等等。
  文体选择方面,这个题目的自由度还是比较大的,为各类文体都留有写作空间。长于议论、抒情或叙事的学生,各自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发挥空间。
  素材应用方面,广东高考作文讲究素材的鲜活,如果材料陈旧,高考阅卷场上肯定是没有竞争力的。这就要求考生在积累材料时求新求异。其实现实生活中可用的素材很多,如法网冠军李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另外从假冒伪劣到品牌效应,从坑蒙拐骗偷到诚信社会,从史玉柱到3Q之争,都可以拿来作为写作素材;反面的事例可以选择“我爸是李刚”“药家鑫案件”“苏丹红”“瘦肉精”“三鹿奶粉事件”“高晓松醉驾案”等等,又如新加坡有部电视剧就叫《原点》,故事叙述3名好友自小就许下同一个愿望,但因长大后的3人有了不同的际遇,从此分道扬镳,好友变成了仇敌,情侣也两地分离。这是不能回到原点的悲剧。当然,选择这些鲜活素材在具体写作时要注意与题目挂钩,需要考生把自我投入到事件的描述中,行文之中处处表现出作者对“回到原点”的哲理思考,正面的例子要阐释迷失的经历之后的“回到原点”,反面的素材阐释没有“回到原点”所带来的危害。
  总之,今年的广东高考作文题,文化味比较浓厚,且给学生的自主写作预留了较大的思考空间。
  
  【考场佳作】
  回到原点
  
  生活就像一个画在坐标轴上的圆,圆心在原点。我们顺着这个圆的轨迹转啊转,有的人半径越走越小,离生活的原点越来越近;有的人却把半径越走越大,离生活的原点越来越远。这个原点是什么?是情感。我们不断奋斗与拼搏,获取知识、财富、健康等等,不都是为了让自己在情感上多满足一点,多点幸福感吗?
  情感是原点,是坐标中心,可生活怎么就离它越来越远呢?学生埋头苦读,眼里充斥着数学公式、英语单词,对他人与社会却渐渐变得冷漠;父母拼命赚钱,为孩子提供更优质的生活,与孩子的交流却少得可怜;白领日夜加班,为事业拼搏,却快要连回家的路都忘了……太多的欲望让我们有了太多的渴求,太多的渴求给我们带来了太大的压力。沉重的负担让我们只顾埋头前行,或许我们连回转身看一下原点的勇气都没了,因为我们恐惧于发现我们离它是多么的远!
  但是,当家变成只供休息的旅馆,当朋友变成只是过节时互相问候的对象,当家人变成同一屋檐下的“室友”,当关爱只意味着给钱,当成功只意味着升职,当我们把一切的情感都物化时,我们与机器人何异?或许我们可以用楼房车子暂时掩盖自己的空虚,或许我们可以用灯红酒绿的生活暂时藏起自己的孤独,可总有一天,远离原点的生活失去了向心力,便会把我们甩得远远的。所以,还是回到原点吧!还是关注一下自己的情感吧!
  回到原点,不是放弃一切名利,不是退出所有奋斗,而是让我们谨记追逐名利、拼搏奋斗的目的。当物质的东西与情感相冲突时,应注意生活的原点是情感而不是物质。学生埋头苦读时应带有社会责任感,对他人与社会具有人文关怀;人们工作奋斗时应关注亲情、友情、爱情,真正让自己的心饱满和充实起来;甚至人们在准备犯错时,也应明白之后的愧疚所带来的痛苦,是多少物质都无法遮盖的。这样,我们才能回到原点,回到生活坐标的中心,回到生活的根本,这样,我们也才不至于生活得那么痛苦。
  迈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广东提出要建设幸福广东,在经历了GDP的迅速增长后,广东开始关注人们的幸福感,关注人们的情感,这样,也正是回到生活的原点啊!
  但愿在这样的潮流下,普罗大众也能开始关注自己的情感生活,把自己生活的半径越拉越小,最终回到生活的原点吧!
  【名师点评】
  对于这样一个比喻性的作文题目,在考场有限的时间里考生能较快地找准原点的比喻义――情感,并且能够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受分析现实生活中人们因为种种原因,背离了生活的原点所带来的严重危害。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怎样回到原点,最后结合广东省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建设幸福广东”的实际,关注人们的幸福感,关注人们的情感,其实就是回到生活的原点。
  整个文章对比鲜明,主旨明了,内容方面有自己对题目个性化的理解和论述。
  语言方面更是可圈可点,大量的排比句式的运用,使文章气势如虹。特别是第3段中“当家变成只供休息的旅馆,当朋友变成只是过节时互相问候的对象,当家人变成同一屋檐下的‘室友’,当关爱只意味着给钱,当成功只意味着升职,当我们把一切的情感都物化时,我们与机器人何异?”这样富有生活气息又意味深长极富表现力的句子,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当然文中也有个别语句表达欠斟酌,还不是很准确,但瑕不掩瑜,我们不能苛求考生。
  (陈新国)
  
  回到原点
  
  头顶灰白的天空,翻过尘土飞扬的马路,我终于可以停下脚步,伫立在那熟悉又陌生的巷口。我知道,只要我再迈一步,我便回到我人生的“原点”――那条打从我一出生便孕育我的老巷。那条充满西关风情,予我人生第一课的老巷。
  踏着青石板路,我缓缓步入巷的深处。映入眼帘的是久违的西关老屋。深红的趟栊门前是三级浅平的石阶,某户人家的家猫正慵懒地躺在石阶上,享受正午到来前温和的阳光。偶有微风拂过,老猫用前爪轻轻拨弄脸上的胡子发出“喵”的一声后,打了个滚又沉沉睡去。我知道,这是在喧嚣大城市的深处才有的悠闲与宁静。而我人生的起点就始于这一片祥和中。
  趟栊门后,原本掩着的木门已敞开。借着屋内微弱的光线,我看见头发花白的老爷爷正躺在摇椅上看报纸。忽然,一个小皮球“嘭”地一声打在了摇椅上,紧接着一个年纪仿佛只有两岁的孩子屁颠屁颠地走到摇椅旁,揪着爷爷的衣角:“爷爷,球球!球球不见了!”老人摘下眼镜,笑着起身,把孩子揽入怀抱,细声细语地说着:“哦,球球去哪儿啦!在这里吗?不是!啊……在这儿!”只听,一阵铜铃般的笑声传入我耳中,我仿佛看见早已过世的爷爷也曾这么抱着我。是的,在我人生刚开启的那几年,这条老巷确承载着来自亲人的无数关怀,西关人特有的温情。
  满洲窗,青瓦砖,古榕树,越来越多的景致冲击着我的视角膜,也敲打着我的心。可是,忽然地,一个“红得早已褪色却又刺眼”的“拆”字赫然出现在老屋的墙壁上。这一“拆”字与周遭之景,周遭平和的氛围是何等的不相符。这时,我方惊醒:早在十一年前,这条老巷便已列入拆迁范围,也就是说:我人生的“原点”将要被抹去。
  眼泪不争气地涌出我的眼眶,我多想呐喊:这条巷子拆不得,拆不得啊!它不仅仅是我出生的地方,也是培育我温和性格的地方,更是让我感受人间温暖的最初的开始。这里的一花一草,一砖一瓦都是岭南文化形成的开始。将这里拆掉,就是毁了我的根,就是毁了上百广州老街坊的根!可是,这样的呐喊谁会听见呢?人生的原点、文化的原点与高速发展的经济,与拔地而起的大厦相比,似乎已经变得渺小了。
  这夜,我又梦见了久违的老巷――不同的是,这次当我回到人生的“原点”时,红红的“拆”字竟不见踪影。
  【名师点评】
  根据抽样调查,广东考生今年选择写作的文体大致情况是:议论文占86.7%,散文占8.6%,记叙文占4.7%。文体选择方面,虽然说是文体不限,但是具体写作过程中绝大多数考生还是选择了议论文文体。而这是一篇文情并茂的散文,能在自己最熟悉的领域里找到题目对应的内容,是这名考生的智慧,而敢选择散文,又是这名考生的胆量和勇气。
  文中富有生活气息的描写很精彩,如第二段关于老猫和第三段关于皮球等内容,作者以极其细腻的文字,以饱蘸文学积累的笔触,描写出只有“在喧嚣大城市的深处才有的悠闲与宁静”。想象丰富,语言优美,充分展示了作者在自己熟悉的生活中发掘意蕴,在切合题意的前提下发挥最大的写作自由的文学才情,令人如见其形,如临其境,意境非常优美。
  本文的原点既指作者人生的原点,也指岭南文化的原点,两个原点,两次回到,一实一虚,相得益彰。结尾段以梦境结篇,表达了作者对浮躁现实生活的批判和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既有历史的厚重感,也有时代的鲜明特征,深化了作者的情感,使文章颇具感染力。
  (陈新国)
  
  回到原点
  
  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亘古不变的,一是我们头顶的灿烂星空,二是我们心中的道德准则。
  ――康德
  万物皆有原点,人性亦是如此。在人性的原点上,我们学会了以善心对待他人,以孝心侍奉父母,以爱心点缀世界。然而,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不少人却偏离了原点,走向了假、恶、丑。我不禁大呼:何不回到人性的原点?
  《三字经》有云:“人之初,性本善。”善是人性的原点。还记得杜甫“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呐喊吗?那是以善心关切贫苦大众的善意;还记得特蕾莎修女给穷人送去关怀,皮埃尔神父为穷人送去温暖吗?那是充满善意的举动在生活中流淌。可反观现今社会,从苏丹红,注水肉,毒大米,到三聚氰氨,黑心棉,地沟油,商家为了追求利润牟取暴利,人性泯灭到了怎样的地步?人性中的“善”已经不复存在,对人民大众的善意关怀也已荡然无存,这样的社会和谐吗?这样的人生完美吗?走回人性的原点吧!找回于人性旅途中丢失的那一份善心,重新审视自我,带着善心,重新出发,定可走得更远。
  古语云:“百行孝为先。”孝是人性的原点。古有孟子哭竹生笋,黄香温席暖父,伯愈泣杖伤老,子贡借米孝母,今有田世国捐肾救母,他们都没有丢弃“孝”这一本质,并付诸实践,向世界诠释“孝”的含义。可前不久,上海虹桥机场发生的那起弑母案却深深地刺痛了我们的神经,只因母亲手头拮据拿不出更多的生活费,那位青年把刀刺向了生自己养自己的母亲,这荒谬吗?可怕吗?只能说,在这个独生子女居多的年代里,大多数青少年在成长中背离人性的原点太远了,忘记了什么是孝。回到人性的原点吧!找回那一份孝心,尽一份为人子女的责任,重新把“孝”这一优秀品质发扬光大。于原点处,书写对父母长辈的敬爱。
  有一首歌唱道:“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爱也是人性的原点。还记得戴安娜王妃远赴非洲探访灾民并拥抱艾滋病人吗?还记得郭明义数十年坚持雷锋精神,把爱送给有需要的人吗?还记得“微尘们”的善行吗?他们都向世界提供了一份爱,使世界和谐而温馨。然而,李启铭“我爸是李刚”的狂妄,药家鑫撞人又杀人的恶劣行径让我们黯然神伤。为什么他们都不懂得珍爱他人的生命?不懂得爱惜弱势群体?是因为他们把“爱”这一品质丢弃了吗?回到人性的原点吧!找回那一份爱心。重新学习敬畏生命,勿再误入歧途。
  在繁复的大千世界里游览久了,何不回到人性的原点?用心感受善、孝、爱的力量,用心践行。回到原点,重唤人性之美。
  【名师点评】
  这是一篇主旨明确、材料丰富、结构清晰的考场佳作。开篇以“人性的原点”为切入点,从善、孝、爱三个角度展开,针砭时下不善、不孝、不爱的种种不良现象,论述重新回到人性的原点的必要。本文有两大亮点:
  其一,从内容看,材料丰富而贴切。考生纵横时空,大开大阖,古诗文名句、典故、歌词信手拈来,特别是特蕾莎修女、皮埃尔神父、孟子哭竹生笋、黄香温席暖父、伯愈泣杖伤老、子贡借米孝母等经典素材展示出考生深厚的文史功底和阅读积累,而“苏丹红”“注水肉”“毒大米”“三聚氰氨”“黑心棉”“地沟油”“上海虹桥机场弑母案”“我爸是李刚”“药家鑫案”等时鲜素材的运用,凸显考生关注生活的细致和积累素材的过人之处,而且文中所有例证运用得十分熨帖,能较好地证明观点。
  其二,结构完美,层次清晰。本文采用“总―分―总”的行文思路,条分缕析,思路清楚,结构严谨。主体部分从“善是人性的原点”“孝是人性的原点”“爱也是人性的原点” 三个方面展开了论述,板块清晰,议论中肯。本文非常适合于高考阅卷场这种快速改卷的体制,并且紧扣题目,反复点题,扣题意识很强。
  (供稿老师:陈新国)

标签:广东